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L设计的接缝有纵向施工缝、纵向缩缝、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胀缝、交叉口接缝等精心组织施工。

2x JTG/TF30-2014细则要求:(1)水泥混凝土面层各种接缝均应填缝密封,填缝材料不得开裂、挤出或缺失。

填缝材料开裂、挤出或缺失的接缝均应局部清除,重新填缝密封。

(2)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层加硬路肩宽度时,应按设计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宜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3)水泥混凝土面层纵向缩缝施工应满足下列规定:a、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宜采用支架法安设,也可采用侧向拉杆液压装置一次推入.b、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时,应从侧模预留孔中插入拉杆并振实。

c、插入的侧向拉杆应牢固,避免松动和漏插。

拉杆握裹强度应按附录G 实测,不满足规定要求时应钻孔重新设置拉杆。

d、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可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

e、横向施工缝与胀缝重合时,应按胀缝施工,月长缝两侧补强钢筋笼宜分两次安装。

f、胀缝板应与路中心线垂直,并连续贯通整个面板宽度,缝中完全不连浆。

g、高温期施工时,顺直路段中可根据设计要求减少胀缝的设置,春秋季施工时,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500mm时,宜在Jl质直路段中间设一道或若干到胀缝。

低温期施工时,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350m时,宜设置顺直路段胀缝。

h、胀缝板应连续完整,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不得相连。

3、传力杆、拉杆等满足设计图纸及相关要求a、每道横向施工缝、设传力杆平缝、设传力杆假缝钢筋直径、长度、间距(传力杆等长布置在板厚中间位置),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并采用滑动传力杆型式。

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

b、不设传力杆假缝顶部缝隙宽度、缝深度满足设计要求,灌注填缝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有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有用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及工作特点(1)水泥路面的力学特征①混凝土的强度及模量远大于基层和土基强度和模量;②水泥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折强度;③板块厚度相对于平面尺寸较小,板块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竖向位移)很小;④混凝土板在自然条件下,存在沿板厚方向的温度梯度,会产生翘曲现象,如受到约束,会在板内产生翘曲应力;⑤荷载重复作用,温度梯度反复变化,混凝土板出现疲劳破坏。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模式①弹性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模型;②弹性地基:因为混凝土板下的基层与土基的应力应变很小,不超过材料的弹性区域;③弹性板:因为板的模量高,应力承受能力强,一般受力不超过弹性比例极限应力,挠度与板厚相比很小。

④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弹性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理论。

(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作及设计特点①抗弯拉强度低于抗压强度,决定路面板厚度的强度设计指标是抗弯拉强度;②车轮荷载作用主要的影响是疲劳效应;③温度差造成板有内应力,出现翘曲变形及翘曲应力,也有疲劳特性;④板的使用还受限于支承条件,不均匀支承及板底脱空对板内应力的分布影响极大。

2、水泥路面的主要破坏类型与设计标准(1)水泥路面的主要破坏类型①断裂②唧泥③错台④拱起⑤接缝挤碎(2)水泥路面的荷载作用重载作用(3)水泥路面的设计标准①结构承载能力控制板不出现断裂,要求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的疲劳综合作用满足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即:;②行驶舒适性控制错台量,要求设置传力杆(基层及结构布置满足)③稳定耐久性控制唧泥与拱胀,要求基层水稳定性好,板与基层联结。

3、水泥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2)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设计;(3)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4)路肩设计;(5)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4、水泥路面的轴载换算与交通分级(1)水泥路面的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2)水泥路面的交通等级划分及设计基准期第二节水泥路面弹性地基板理论1、小挠度弹性薄板假设薄板:板厚度h远小于板中面的最小边尺寸b(如b/8~b/5)的板称为薄板;中面:平分板厚度h的平面;弹性曲面:薄板弯曲时,中面所弯成的曲面;挠度:中面内各点在横向的(即垂直于中面方向的)位移;小挠度弹性薄板:当板弯曲时因具有相当的弯曲刚度,中间弹性曲面所产生的挠度远小于板厚度的弹性薄板即称为小挠度弹性薄板;小挠度弹性薄板的基本假设:研究弹性地基上无限大板时,以弹性薄板小挠度问题为力学模型描述板体,在弹性力学理论中,对此有以下三点假设:(1)中面的法线上各点形变分量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2)中面的法线在板弯曲前后保持直线且垂直于中面,即:γzx=γzy =0(3)中面上各点无平行于中面的位移,即:(U)z=0=(V)z=0 =02、三点假设的结论假设(1):垂直于中面方向形变分量极其微小,可以略去不计;即:中面的任意一根法线上,薄板全厚度内的所有点均具有相同的挠度。

(完整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

(完整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

a) 横向剖面
b) 纵向剖面
图 6.1.1 边缘钢筋布置(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2 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 面层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上部,距 顶面不小于50mm,距边缘为100mm,如图6.1.2所示。
图 6.1.3-2 箱形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为 800~1600mm)(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4 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 底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1.5(H+1), 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 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6.1.4所示。钢筋尺 寸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6.1.3条相同。
图 6.1.4 圆形管状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小于 1200mm)(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6.2.1)确定。
As
16Lsh
f sy
(6.2.1)
As——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 Ls——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m);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 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 h——面层厚度(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 1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5mm; 2 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m; 3 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表1.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
极重
交通荷载等级 公路等级 变异水平等级 低 高速 低 一级 中 低 二级 中 高速 低 一级 中 低 轻 三、四级 中 230~200 高 220~190 三、四级 中 210~180 二级 中
特重

面层厚度(mm)
交通荷载等级 公路等级 变异水平等级 面层厚度(mm)
注:① 冻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冻深大 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温性能稍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 ② 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一般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
1.5 路肩
铺面材料 路肩面层一般宜选用水泥混凝土,也可用沥青类材料。路肩基
层可用开级配粒料类材料,有利于排除渗入路面结构的水。
起讫桩号
基层切缝 情况
使用状况
原路 面结 构
——
——
使用情况良好, 裂缝少。
结构 一
K576+559 ~ K579+514
基层不切缝
使用情况良好, 有裂缝。 配筋率:0.3,0.4 ,0.5。
结构 二
K579+514 ~ K580+533
350m、320m和330m 混凝土基层切缝间距 分别为5m,8m和 10m。
水泥砼面层 28cm
防水联接层1.5cm
二灰碎石基 层18cm 灰土或固化剂处理路床 20cm
冲击压实处理路床(影响深度80cm)
(2)广西
混凝土下面层280㎜ 改性沥青混凝土或SMA上面层,厚40㎜ 混凝土层表面机械凿毛,或5﹪稀盐酸处理,摩擦系数0.65以上。 设高分子改性沥青粘层,或环氧沥青粘层,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20 ㎜。 使用3年,整体效果良好,局部路段轻微推移。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地面铺设材料,其采用配筋工艺可以有效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

一、配筋工艺的基本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筋是指在混凝土铺面中加入钢筋或其他配筋材料,以提高路面的抗裂和承载能力。

配筋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结合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特性,形成一种互相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构体系。

二、配筋工艺的要求1. 配筋设计:根据路面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

配筋的主要参数包括钢筋种类、直径、间距等,需要考虑路面的荷载要求、使用寿命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

2. 配筋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一般采用冷拉钢筋或热轧钢筋,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能够满足路面的使用要求。

3. 配筋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规定的位置和间距布置在路面内部。

在铺设混凝土之前,需要先制作好配筋网格,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和固定。

4. 配筋布置要求:配筋的布置要均匀、紧凑,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充分的黏结。

钢筋的长度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应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短的现象。

5. 配筋保护层:为了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的腐蚀和损坏,需要在钢筋周围设置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5倍以上,以确保钢筋的持久性和耐久性。

6. 配筋施工控制:在配筋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施工质量。

对于配筋的清理、布置、焊接等工序,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确保配筋的质量和精度。

三、配筋工艺的优点1. 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和施工,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交通压力。

2. 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配筋可以有效地抵抗路面的裂缝产生和扩展,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 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配筋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平整度的持久性,使路面更加平稳和舒适。

4. 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合理的配筋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路面的变形和沉降,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接缝设计说明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接缝设计说明

11 武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图表号: S1-01 日期:2014.10 5.2.2板接缝设计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块是在路面纵向配有足够数量的,以抵制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断裂,因此,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除施工缝及构造需要的胀缝以外,可不设置胀缝及缩缝,形成一完整而平坦的行车表面,从而改善了汽车行车的平稳性,避免了普通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破坏,同时也增加了路面板的整体刚度,提高承载能力、抗雨水作用。

(1)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接缝设计① 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一次铺筑宽度少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② 纵向接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

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部分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

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经纵向施工缝隔开。

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 1m 。

③ 纵向接缝应设置拉杆,拉杆应采用螺纹并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在拉杆中部 100mm 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板端部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纵向筋布设在中部时,纵向拉杆可由板内横向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拉杆需另外单独安放。

④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只需设置纵向接缝,不需设置横向接缝。

5.2.3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块端部处理根据连续配筋钢筋混凝土板块板端部位移分析结果,一般变形量在 2~4cm ,本项目选用桥梁伸缩缝中的毛勒缝端部滑动形式,其适用性较强,可根据变形量选用不同的型号,施工技术也相当成熟,使用质量好,使用寿命较长。

本项目伸缩缝设置原则如下:(1) 当连续配筋混凝土板与桥头相接处(本项目可利用原有桥梁伸缩缝);(2) 竖曲线最低点处;(3) 混凝土板块连续长度大于1km ,每300-400m/处;此外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块基层与其他结构基层过度处设置混凝土地梁。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2 2 0 ・
工 程 科 技
连续配筋混凝 土路 面结构设 计理论 与方法
宋 王 月 ( 哈 尔滨 市 交 通规 划研 究所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交通运输业现在的发展 如此迅速 , 还有汽车. r _ - 2 , k 的发展都 让人 大吃一惊 , 高速公路路 面作 为交通 中最基础的设施 , 它的承载 能力越来越难 以满足使 用需求, 现在的路 面设计对 车辆荷载都过于简化 , 根本不清楚具体量, 不容 易反 映路 面的受力和 变形的情况。而连 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 出现让我们看到 了我 国公路 建设 的希望 。 关键词 : 连 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 公路建设 ; 设计 ; 方法 那对于我们来说 , 什么是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呢? 我们又怎样 网的基础弱的路段 , 可以在混凝土面板的纵 向边上安装上补强的钢筋 ; 才能知道它和普通混凝土路面的区别呢?而连续配筋混凝土的优势在 倘若横缝没有设传力杆的平缝时 , 就需要安装上横向的补强钢筋 了。b . 哪里呢?下面 , 我们就从它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来剖析它 , 来挖掘它 提前按设计好 的图纸来加工 , 及时焊接好补强的钢筋支架 , 在纵缝和 自 对我们 日常生活的特殊价值 。 由边的基层上钻好一定数量的小孔并钉上支架的钢筋 , 牢固后 , 把周边 1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比普通的钢筋混凝土路面 上补强钢筋的支架和牢固好的钢筋焊接完成, 会有两端弯起的现象 , 其 1 . 1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并不是指局部的 , 而是面对整个路面 中各 自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是与支架相接的。 这个对象 , 需要全部按配筋的要求来施工 , 而是混凝土板内配置大量网 2 . 5 边边角角上补强钢筋的安装 。& 边边角角的钢筋需要用两根螺 状钢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也是为了克服接缝水泥? 昆 凝土路面的各种 纹钢筋 , 使其按照特定的夹角角度焊接 , 几根支撑腿要设在它的底部 , 病害及改善路面性能而采用的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 。配筋后 跟板顶和距板边的距离要适当, 不多不少 。b 角 隅钢筋在混凝土路面上 路面板可能会产生缝隙甚小的分散裂纹 ,除了施工的缝外能够取消横 需要锐角的补强 , 在桥面和搭板 E 更是要补强好钝角。 双层的钢筋混凝 缝,其余也许只能在板端或在其跟构造物相连接的地方用几道子胀缝 土路面、 桥面及搭板需要进行补强时 , 可以互换成与钢筋网大小相等的 来设置端缝 了, 这大大的提高 了路面行使车辆的运行质量 , 同时也减少 钢筋数量 , 按需要的情况来补好。 了相关 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这使用 的钢材量大 、 造价高 、 施工过 3 连续 配筋 混凝 土路面 的优 势 程繁琐, 所以目前应用还算是 比较少的。 3 . 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基本整理消除了横向接缝 , 整体 l 生和平整 1 . 2普通钢筋混凝土路面科学上给我们的解释是指 , 在路面板 中不 度 是 比较 好的 。由于 在面 层 内设 置连续 纵 向和 横 向的钢 筋 而不 去 除横 设置钢筋 , 或者只配置少量的钢筋 , 而面层板 内也不配置钢筋混凝土面 向缩缝 , 在作为基层使用时能够有效避免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 同时也 层, 只得用现场浇注的方法来修建路面的意思。 这是现在的应用中比较 提高了行车整体的舒适性。 广泛的面层类型。 道路路面的混凝土面层通常采用等厚断面。 由于施工 3 _ 2 使用寿命长 , 承受能力强 。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克服了普通混凝 简便 , 造价较低 , 是使用的很广泛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在纵 向设有纵 土路面因横缝过多而导致的难题 ,在努力保持普通混凝土 良好的抗压 缝, 横向设有胀缝 和缩缝 , 通常用嵌缝条或者填缝料来塞住的。在胀缝 性和抗拉 陛的同时 , 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拉弯强度, 也增强了道路的整体 和缩缝处可以设置传力杆 ,在纵缝处可设置拉杆。混凝土板大多属于 承载 能力 。 “ 等厚式” 类别 , 可以说是相等的厚度 , 也可做成别的形式 。所 以当路面 3 - 3 在路面内设置纵向和横 向的钢筋 , 裂缝宽度需要计算准确 , 这样 板厚度比较大时, 可以采用双层式的形式结构 , 下层混凝土的强度也可 才可以保证裂缝可以紧密闭合 , 从而减少裂缝剥落的问题 , 解决裂缝处 以低一点。 连续配筋混凝 士路面与普通混凝土路面在变形特l 生、 受力机 传荷能力的问题。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并非是完美的, 它仍 旧是有裂缝 理上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在两条胀缝之间, 受纵 向连续钢筋的作 的, 只是这些裂缝用于混凝土 的收缩变形时被钢筋巧妙的控制了, 反倒 用, 不 设 横 向切 缝 , 可能 会 出现 许多 间距 、 宽 度 不 规则 的微 小 裂缝 。因 是 钢 筋来 承担 其收 缩力 , 因此 裂缝 可 以分 散到 其他 某些 部位 , 但 是这 种 此,比如路面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状况等方面与路面的开裂状况是 微小的裂缝不必过于担心 , 因为它不至于破坏掉路面整体的连续性 , 路 紧密相关的, 而在行车荷载作用的降温条件下 , 最开始时裂缝 的变化会 面的雨水也不容易渗进来 , 从而能够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裂缝 , 这样一来 , 关于路面的受力机理 中的理论分析 3 . 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造价是属于不低的范围中的, 如果施工 逐渐复杂起来而引人深思。 起来 , 它的工期是比普通混凝土路面要长的 , 另外 , 连续混凝土路面的 2连 续配 筋路面 的施 工方 法 口碑向来是不错的 , 也在于它能够保证足够的使用年限。所以, 相对于 下面是面板中连续钢筋网的加工和安装钢筋网时所采取 的安装方 当前耶些不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却作为基层道路改建和维修费用 式。 的路面来说 , 它的总体费用还算是 比较低的。 2 . 1 施工准备。 在铺筑之前, 按照设计图提前设计好的内容 , 找到准 3 . 5我 国频 频 出现 重 载 、 超 载 问题 , 还有 水 泥 资源 丰 富 , 沥 青 资源 却 确的位置 ,比如钢筋 网的位置、路面板块的位置 、地梁和接缝的位置 很缺乏, 在这一方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很有针对 , 也是具有很高应 等。 用价值的。 2 . 2钢筋 网的加工。& 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和间距 , 钢筋 网的准确位 从长远利益考虑 ,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具有比较高的经济性 , 连续 置、 大小等要符合 十 师所 十 的要求 。 b 钢 筋网的焊接和绑扎 , 需要符 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实施对我国高速公路上的推广提供了一定 的理论依 合国家的一些相关规定。c . 有些是现成的且焊接成功的钢筋 网, 只要是 据和实践经验。 它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就可以直接使用的。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大致 了解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和施工 2 . 3钢筋 网的安 装 。 a 钢 筋 网采用提 前设 计 的安装方 式 ^ b . 单 层钢 筋 方法 , 还有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比较的介绍, 我们 网的安装高度在面板下面的适度位置 ,外侧钢筋中心到接缝或 自由边 能清楚的理会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和对当下繁重复杂交通 的距离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 另外还需要配置架立钢筋支座 , 用来确保 安全的意义 。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不仅可以节约资源 , 对资源进 在拌合物的压力下钢筋网可以不下陷、 不移位。 单层钢筋网绝对不能使 行有效的利用 , 降低投资的成本 , 还提高了行车的舒适度和路面的荷载 立。 c . 钢筋 网的主受力钢筋设在力最大时的 能力。 它的成功不仅保证了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 还对我 国公路 地方。 钢筋网的大部分横筋主要聚集在纵筋的底部 , 上层的顶部和下层 建设具有更加深远重要的意义。 的底部三个地方 , 主要用来安装双层钢筋网的纵筋。d . 双层钢筋网的底 参考 文献 部和基层表面都需要保护层来保护,顶部面板的表面也需要有耐磨保 『 1 1 曹东伟.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研 究『 D 1 . 长安大学, 2 0 0 1 . 护层的防御 横向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路面之间的拉杆数量 比普通混凝 【 2 惭 成忠. 沥青混凝土路面非荷载型裂缝形成机理研究【 J J . 建筑科 学研 土路面的要多出—倍的密度值。 而针对整体连续的路面板钢筋 网, 特殊 究 . 2 0 0 6 . 情况可以不设置 , 比如在双车道整体摊铺时就可以不用设置纵缝。 [ 3 ] 陈 渊召 , 邢 红 昌. 砂 砾 填 筑 高速 公 路路 基 施 工技 术 I J l _ 平 顶 山 工学 院 学 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配筋勘误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配筋勘误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勘误条文:1. P48倒数第十行:“γc ——混凝土容重(K/m 3),一般可取为24KN/m 3;”应改为“γc ——混凝土容重(MN/m 3),一般可取为0.024MN/m 3);(注:原来报批稿中没有错,而且该处必须要修改,不然计算结果会有较大误差)。

2. P48倒数第六行:“ρ——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s A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c A 的比值(%)”中的“(%)”要去掉。

(注:需要去掉,不然容易误导,比如若配筋率为0.8%,计算时应代入0.008而不是0.8)。

3 P49第二行:“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修改成“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的绝对值(℃/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4.0.10)的1/4~1/3取用”。

(注:此处需要明确,以避免设计人员出错)。

4. P50:D.0.4的第三条,“式(D.0.3-1)”应改成“式(D.0.3)”。

条文说明:1. P105,倒数第十行,在“混凝土抗拉强度 3.22t f =MPa ”后加入“混凝土弹性模量31000c E MPa =” 。

2. (10)P105倒数第十行将混凝土重度“324/c kN m γ=”,最好改为30.024/c MN m γ=。

当然,不改也可以,但是后面计算时要使用0.024。

3. P105倒数第三段。

“7.303/92-=-=g T °C/m ”改成“7.303/92==g T C/m ”(注:这样和这次条文说明中第6条的修改意见相统一)。

4. P106第三行:()42.10.286104 2.10.28641.511027010 1.0(1.51101400270)10 4.8405104c a w f ε---∞----=⨯⨯+⨯=⨯⨯⨯⨯+⨯=⨯中的40改为42,与题目所给条件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2 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其直径 差不应大于4mm。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应符合 表6.2.2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径的2倍。
钢筋类型 光面钢筋 螺纹钢筋
表 6.2.2 钢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
纵向钢筋最大间距
8
150
2020/4/5
图 6.1.2 角隅钢筋布置(尺寸单位:mm) 3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3
➢ 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
小于8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4m的
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 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如图6.1.3-1所示。
纵向配筋率,一般为0.6%~0.7%(中等交通)、0.7%~0.8%(重交 通)、0.8%~0.9%(特重交通)或0.9%~1.0%(极重交通)。冰冻 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般地区0.1%。所需配筋率的具体计算 方法参见附录D。 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6.2.1条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并保 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
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 60º; 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
2020/4/5
10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 1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5mm; 2 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m; 3 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
图 6.1.4 圆形管状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小于 1200mm)(尺寸单位:mm)
2020/4/5
6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6.2.1)确定。
As
16Lsh
f sy
(6.2.1)
As——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 Ls——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m);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的
a) 横向剖面
b) 纵向剖面
图 6.1.1 边缘钢筋布置(尺寸单位:mm)
2020/4/5
2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2 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 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通常 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上部,距顶面不小 于50mm,距边缘为100mm,如图6.1.2所示。
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
h——面层厚度(mm);
——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按附录表E.3.3选用;
fsy——钢筋的屈服强度(MPa),按附录表E.4选用。
2020/4/5
7
σs为钢筋的容许应力,可取为0.75倍屈服强 度;
γ取24kN/m3。
As s
1 2
Lsh
2020/4/5
8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2020/4/5
1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1 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 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 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间距为 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如图6.1.1所示。
12
350
横向钢筋最大间距 300 600
2020/4/5
9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3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3~1/2厚度范围内,在不
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1/3厚度处; 2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3 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接
2020/4/5
13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4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90mm,最大深度为1/2面层厚
度,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90mm; 2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5倍; 3 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倍(单面焊)或5倍(双面焊)
注:H 为面层底面到构造物底面的距离;H0 为面层底面到构造物顶面的距离
图 6.1.3-1 箱形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小于 800mm)(尺寸单位:mm)
2020/4/5
4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800~1600mm时,则在上述长度范围内 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4~1/3厚度处, 如图6.1.3-2所示。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 200m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
2020/4/5
11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2 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其纵 向配筋率可降低0.1%。
2020/4/5
12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均 应采用螺纹钢筋,其直径为12~20mm。当钢筋 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环氧树 脂等防腐材料。
图 6.1.3-2 箱形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为 800~1600mm)(尺寸单位:mm)
பைடு நூலகம்2020/4/5
5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4 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
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
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面 层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6.1.4所示。钢筋尺寸和间距及传力杆 接缝设置与6.1.3条相同。
钢筋直径,焊接位置应错开,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 小于60º; 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