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则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一)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首先,贯穿《牡丹亭》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这在《西厢记》也有体现。杜丽娘一颗怀春少女的心却被封建家庭牢牢地锁在深闺庭院之间,她对于美好的爱情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却又怎么是深深庭院所能锁得住呢?歌德还曾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何况是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青春美少女,这从她对《诗经?关雎》的理解中可管中窥豹,她对于老师的传统解释不认同,心中认为这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恋歌可见一斑。之后便是花园漫步而在梦中邂逅柳梦梅,这是历代文人情爱小说常常使用的范式,才子遇见佳人一般都设置在优美而又不失情调的环境中,于是作者把这个牡丹亭这个美丽花园的花园设置为他们幽会的地方。这可不就把一件平平无奇的会面,演化成了充满着烂漫主义色彩的美丽的邂逅吗?杜丽娘不甘于受父母的约束,剧本通过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情感历程,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杜丽娘终于能实现自己的爱情愿望,也显然是理想的胜利而不是现实的胜利。另一方面,全剧用笔细腻、意脉曲致,在幻想中显示着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共鸣感和现实批判力,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特征。
待到数百年之后《牡丹亭》一出,举世喝彩,世人盛赞其情节曲折离奇,不外乎是丽娘死而复生、重临人间,古人敬天地神鬼,对于此等人死

复生之事自是惊叹不已。时至今日,我们读来也觉得此剧情节确实曲折离奇。
(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
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在《牡丹亭》之中,对人物的塑造非常丰满。在矛盾斗争中揭示人物性格,先是杜丽娘在私塾对教书先生的解说感到不满,却又迫于封建礼教的尊师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在花园梦中邂逅柳梦梅,其实这就是对封建礼教束缚自己身心的一种强烈的反抗方式,现实之中无法实现的东西,那么就在梦中实现,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便是如此之事。剧情发展到后来就更加多冲突矛盾,对人物形象也塑造的更加丰满,尤其在丽娘死而复生,对书生的求欢表示不可,一方面丽娘是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思想的熏陶,导致她不敢随意触犯人间法则,另一方面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又使得她在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与书生幽会。这种双重的矛盾心理使得她在剧中的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当中显得更加贴近现实,浪漫和现实同在,人物形象因此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柳梦梅、杜宝、陈最良等人物也刻划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涵。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造诣,是因为作者不但善于在渐次推进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而且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物幽微细密的情感。
(三)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也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引人瞩目之处
《牡丹亭》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如《惊梦》中的“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写的是莺儿鸣叫婉转催梦醒,心儿被处处春光撩乱。孤零零伫立在重宅深院。熏沐的沉香烧尽,残断的绣线抛完,为什么今年思春的情怀胜过去年? 曲中展示一边是莺啭催动的无限春光,一边是枯燥单调的闺阁寂寞。这种一动一静、一闹一寂的强烈反差,催动着少女思春的情怀,因此,一句“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自问,把意欲挣脱束缚、向往自由(大好春光)的热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再如“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靡外烟丝醉软”、“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

呖莺歌溜的圆”等等语句,无不清新怡人、脍炙人口!显示出作者极高的艺术创作能力。
此剧是一部诗剧,也是一部剧诗,作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境,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也历来被归为文采派,以语言的绮丽华艳、典雅蕴藉著称,此剧既继承了元杂剧当行本色语的传统,又熔铸进文人辞赋、古典诗词的清丽精工,锤炼出一种真切自然与华采空灵相结合的戏曲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范。
(四)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
作品《牡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作品,批判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当官,他基本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用反奸计,破围。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这个不近人情的人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至到,皇帝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一家骨肉团圆。杜丽娘的母亲,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母亲。只知道女子要守封建妇道,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作品,还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社会的动荡,民不聊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时代的活生生的现实基础。因而使故事有了合理性。
(五)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牡丹亭》的文字非常优美,特别是第十出《惊梦》小姐游后花园一段唱词,情景交融,委婉地表达了杜丽娘此时的伤感情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又如,杜丽娘内心向往个性解放,要求追求幸福,她的独白表达了心境:[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这些词句,都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感动着中外读者,也丰富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

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表现的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