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英国议会改革时间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

(一)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二)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发核心。
(三)保守党已转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党。
掌权的仍然是贵族;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
意义:
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这样,中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的地位,成为了有权的阶级。虽然他们并不掌权,但在此后数十年间,虽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但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
1867年议会改革
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腐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
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是19 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3.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三)(2007-01-03 15:22:00)转载▼三1867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
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腐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
英国在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政治地位的关于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采用自由主义政策,借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工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必然要求增强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力以制定符合自己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浴血奋战的同时,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也在争取自己的权利。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就是突出的一例。
虽然总体上来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迫使资产阶级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1842年议会通过“矿工法”;1844年通过了“工厂法”;1847年又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法”。
工业阶级势必继续奋斗。
但当时无论是自由党上台,还是保守党执政,均是只做表面文章。
仅仅口头上承认选举制度确实已有改革的必要性,但未做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1857年,英国爆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后,工人运动在1859—1860年伦敦建筑工人罢工以后开始复苏,工人阶级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又表现出来,工人群众要求实现普选权的运动又逐渐恢复。
自由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极力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以拉拢选民,保守党却坚持改革,以限制选举,借以避免威胁到其在议会中的席位。
但是却遭到群众的极力抵制。
在工业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保守党内阁为保有统治地位,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至于失去议会多数,不得不表示同意支持改革。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
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

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下面是分享的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一共有过多少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英国有过几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一共有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的权利获得了增长,拥有选举权的人民大范围的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1832年议会改革: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势力逐渐的增强,于是要求与占据统治地位的旧贵族重新分配国家的统治权力,于是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通过改革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会席位,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治理国家的权利,于是与土地贵族更加紧密的联合起来,采用自由主义的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也要求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于是这次改革重新调整选区,取消“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
1884年议会改革:19世纪末英国工业垄断地位逐渐的丧失,资产阶级两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于是他们都采取对内实行较小的改良,对外加强侵略和扩大殖民地的政策。
这次改革再次扩大公民权;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英国的议会经历了三次改革,达到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怎么样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改革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社会形成了三大阶级六支力量,19世纪20年代中期,六支力量中的五支都主张改革。
由于乔治三世排斥辉格党, 因而他们也成了反对派,于是也就反对“腐败的旧制度” ,成了改革运动的同情者。
但他们支持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而避免革命,他们希望在财产的基础上与中等阶级结成同盟,防范下层人民的革命。
后来,正是在他们手上完成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而改革的结果恰恰是把中等阶级吸收到政权中来。
辉格党集团的存在对英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是关键,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改革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反对改革的托利党集团,在他们统治下,英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端保守的时期。
托利党反对在政治制度中作任何变动 ,生怕微小的变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彻底崩溃。
但反对改革的立场使他们越来越孤立,终于成为孤家寡人,因而阻止不住改革的潮流。
1832 年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18万,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而且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
第一次议会改革启迪我们: 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变革最为明智,与时俱进,才不会为时代抛弃。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并没有消除英国在选举方面所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民主制度。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在英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十九世纪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的现代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力量的变化催生了新兴阶级的出现,他们迫切要求在政治领域享有发言权。
虽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此时的英国议会仍旧掌握在贵族寡头手中,新兴阶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议会改革运动。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地区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工工业城市崛起,人口大量增加。
但英国下议院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一些衰败选区,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反之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
而且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康沃尔在议会有四十四席,而苏格兰有45席,但苏格兰人口却有康沃尔八倍之多。
除议会议席分配失衡外,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在英格兰及爱尔兰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男性选举权,苏格兰200万人口中更仅有3000人有选举权。
而且选举方式上采取公开投票法,选民无法对自己的投票取向保密,很多时候屈服于有势力人士的威迫利诱,被迫投票给他们。
面对这种国内形势,英国国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通过了改革法案,法案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降低选取资格,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旧有地主及旧有南部城市金融资产阶级的势力受打击;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机会;郡代表的增加有助平衡不同地方势力对选举的影响;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群众对下议院的影响力上升。
同时此法案也开创了日后各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但是,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
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
2、1867年的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
19世纪60年代,在英国展开了争取第二次选举改革的广泛的群众运动。
其中主要有两种势力,即全国改革联盟与争取改革的运动,其中第二种力量作用较大,对这次议会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8月15日,改革方案成为法律。
1867年的议会改革是继1832年以后,废除“衰败选区”的第二阶段,它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地送代表到下议院。
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1/2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仍未实现。
加富尔撒丁王国首相、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
开国三杰之一。
主张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王朝战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大利王国。
担任撒丁王国首相时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自由宪政、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奖励殖产兴业,对外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扩军备战、限制宗教全力,加强世俗政权的控制)与某一个或几个欧洲列强结盟,孤立奥地利以达到战胜奥地利,实现意的统一目标----接近法国、笼络英国,孤立奥地利。
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论文资料)

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陈敏昭(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一、英国议会的产生和演变早期的议会是社会新兴阶层试图分享权力的一种方式,仅仅是国王的咨询机关,后来逐渐演化成国家公共权力分权制衡的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一。
现代议会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机关,其成员被称为“议员”。
议员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
一般地,议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
在一些国家里议会还有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力,是议员代表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英国是议会制度的首倡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政治经济价值的事物,议会制得到现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采用和借鉴,成为现代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之一。
因而有英国的议会制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说法。
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13世纪,迄今已有近800多年的历史。
1258年,国王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欠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
国王亨利三世的表兄弟、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带领武装士兵闯进王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
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控制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
为此引进了新的专用名词“Parliament”。
这个词出自法语,意为“商议”,后在英语中表示议会。
牛津条例规定,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僧俗贵族出席的大会已渐有议会之名。
但是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失去,经常挑起事端。
1264年,孟福尔依靠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在和国王的交战中战胜并俘虏了国王。
1265年1月,孟福尔以摄政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1217年)的规定,召集会议,史称“大会议”。
英国议会的雏形由此而始。
作为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大会议以5个伯爵和17个男爵为主体,每郡再派两个骑士和少数低级教士,若干大城市也派有市民代表。
不过,当时的议会还不能同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等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导语:英国议会改革是指的十九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三次重大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
英国议会改革是指的十九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三次重大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不仅仅大大的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且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使得资本主义民主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一:1832年,这一年的议会改革提升了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中的议席,使得资产阶级获得了比较大多的议席,提升了资产阶级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这次改革使得英国人看到了采用和平的温和的方式获得制度变革的可能性,使得资产阶级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获得国家管理权的可能性。
也可以说这次改革开辟了英国非暴力革命的先河,直接的促进了以后两次改革的发生。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二:1867年,这一年的议会改革使得资产阶级成为了最高权利机关议会中的主导力量,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由于选举权范围的扩大,使得之后的政党在选举中要关注选民的意见,极大的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得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个时候的工人拥有了选举权。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三:1884年,这次改革再次扩大了选民资格,但是选民的选举权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妇女这个时候还没有选举权,农业工人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选举的权利。
通过以上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可以看出,英国议会的改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的进行的渐进式的改革,这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