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悲愁一肩挑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赏析

《登高》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高处所看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高风急、猿猴长啸、飞鸟回旋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壮丽的一面。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以落木、长江为意象,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无情。
这一联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壮美,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出漂泊异乡、客居他乡的感慨。
这一联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身世的坎坷和病痛的折磨,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因时局艰难、生活潦倒而倍感苦闷的情怀。
这一联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满头白发、酒杯停顿的场景,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苦闷。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
象的描绘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美学意境。
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无奈和苦闷。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登高》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6篇

《登高》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6篇登高古诗赏析篇一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条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绘声绘色,而引发出来的慨叹更是扣人心弦。
这不只因为写了天然的秋,更因为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激烈的豪情颜色。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激烈的怜惜。
古人有阴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这首诗即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刻杜甫居住长江岸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峻的肺病,日子也很窘迫。
全诗经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垂暮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歌前四句描绘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象,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润饰,指明晰节序和环境,烘托了浓郁的秋意,景象具有明显的夔州区域特征。
这两句不只是工对的联语,并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谨慎,言语锻炼,从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视。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润饰,如闻秋风萧条,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画形状,仍是描述气势,都极为生动逼真。
从萧条的景象和深远的意境中,能够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
慨叹之情和悲惨心境。
诗歌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标明诗人多年流浪不定的境况;“万里”,阐明夔州间隔家园十分悠远,是从间隔上烘托愁闷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痛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终身;“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苦楚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

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杜甫的诗歌以清新明丽、豪放感激著名。
他笔下的大自然显得格外美好,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极富代表性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拜之情,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杜甫的《登高》进行详细的赏析。
诗歌背景与韵律杜甫的《登高》是在唐朝时期所写的,当时的国家局面十分动荡,政治腐败,军事风险,朝野人心惶惶,这首诗歌可以看作是杜甫对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此诗篇用七绝抒发情感,每句仅有四个字,节奏紧凑、抑扬顿挫,非常具有韵味。
整篇歌词共四十个字,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为写景,表现了大自然的嘈杂与疯狂,而后面如行云流水的语调将我们带入了“意恐迟迟归”的文化符号,尤其是最后一句“花开堪折直须折”,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文字意境自然景象的描绘杜甫用生动的笔法揭示出了自然景象的壮阔和咆哮:“风急天高猿啸哀”,用这一句话描绘风云变幻的场景,既表露出诗人内心的动荡和郁闷,同时也配合动物群体的狂热和悲鸣,将领悟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高贵处理得如诗如画。
同时这一字句中的猿又是杜甫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形象鲜明,更增加了这行字的感染力和魅力。
内心的情感流露用“古登狂无定沿”这一行来描述诗人登山的过程,他一再超越自己,因为自然以及内在的力量不断提醒他自由和狂放的本质。
在“意恐迟迟归”的形象描绘中,诗人通过比喻的方法说出了自己不愿为奴隶般的追逐名利,而向往真正的自由。
这就是诗歌的力量,艺术意象的情感表达使人不禁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处境。
对人生的呼喊在杜甫《登高》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心中的情感渴望。
他在寻求自己内心自由的同时,也期望有同道中人,和自然的生命共勉。
他透过诗歌表达了自由、平等和亲情等珍贵的人性追求,对社会不公和自然破坏等现象发出了有力的抗议。
诗歌主题杜甫的《登高》主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向往自由之情,另一个是对人生的呼喊。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赏析杜甫的《登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上的高峰”。
这首诗以其雄奇、悲壮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一种悲壮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象、艺术手法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文学赏析。
首先,从意象上来看,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色如画,其中的意象清晰生动,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些景象给人以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威的双重感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景象则让人感受到自然之广和自然之大。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使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活、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诗歌采用了大量的对偶和对仗的手法,使整篇诗歌的结构显得更加紧凑、有力。
例如,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表现了天地之大和自然之美,这种对比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手法之一。
另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出诗人在长期漂泊和人生坎坷中的孤独感和苦涩感,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疲惫和对于未来的迷茫。
除了通过悲愤情绪表达自己的社会意识外,杜甫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展示自己对于世事变迁的看法。
他在《登高》中描写的风景既真实而又具有深刻的寓意。
在这首诗中,他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来形容登高所见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威力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他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描述,表达了自然界的无限广阔和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暗示人生的脆弱和短暂。
此外,杜甫在《登高》中也表现了自己的个人境遇和心理状态。
他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他深深的孤独和内心的苦闷。
他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仍然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执着的信念。
在这首诗中,他虽然描绘了自己的痛苦和困境,但仍然表现出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人生追求。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个人体验,表现了杜甫对于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想象一下啊,那风呼呼地吹着,天特别高,猿猴的叫声听起来特别悲哀。
江边清渚、白沙上,鸟儿在那盘旋。
这风急的感觉,就好像咱们着急忙慌去赶公交车,风把头发都吹乱了。
渚清沙白的景象呢,又有点像咱们去海边度假,看到那干净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心里特别舒畅。
但在诗里,这景象却透着一种孤独和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可真是气势磅礴!那漫天飞舞的落叶,萧萧地往下落,感觉就像秋天里学校操场上的落叶,怎么扫也扫不完。
长江水滚滚流淌,永不停歇,就像咱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从不停下脚步。
杜甫站在那,看着这景象,心里得是啥滋味儿啊!“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这一辈子,到处漂泊,在这悲凉的秋天,还总是在外地做客。
就像咱们有时候出门在外,想家想得不行。
而且他身体还不好,多病缠身,一个人登上高台。
这得多孤独、多难受啊!咱们要是生病了,身边还有家人照顾,可杜甫呢,只有自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活的艰难和愁苦,让他头发都白了。
潦倒的日子里,连酒都喝不了了。
这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想喝点酒解解愁,结果发现连这点小小的安慰都没有。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秋天去爬山。
山上的风也是呼呼地吹,树叶刷刷地往下掉。
我一个人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景色,突然就想起了杜甫的这首《登高》。
那一刻,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杜甫当时的心情。
那种孤独、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一下子涌上心头。
总的来说,《登高》这首诗,把杜甫的愁苦和感慨都写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杜甫一生的写照。
咱们读这首诗,就像是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精选8篇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精选8篇风急天高猿啸哀,堵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赏析:唐朝民间有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悲天怜人、忧时伤乱的情怀注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位诗人。
在杜甫所有的诗作中,《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诗歌写于诗人晚年寄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悲涌心头;其悲何在呢?下面依循文路,紧扣词句,逐层剖析。
首联写景,自成对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此联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高江峡口,秋风猎猎,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群鸟翩跹,轻舞飞扬。
后者的清丽精美、欢快明朗(乐景)反衬出前者的`凄清劲厉、揪人心怀(悲情),于此劲风悲鸣、高猿哀啸当中不难觉察诗人凄怆哀怨之心。
哀字关涉全联,笼罩全篇,读来刺目痛心,毛骨悚然。
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措语天然。
诗人仰观天宇,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俯察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来。
画面之宏阔苍茫凸现人生的沉重悲壮。
萧萧、滚滚,摹声绘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全联状夔州之秋,也分明隐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郁悲凉,怆然至极。
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颈联、尾联抒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呼喊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其中,杜甫的《登高》一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胸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唐朝社会的反思。
本文将对杜甫的《登高》进行原文解读和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描绘了登高时的景象。
风急天高,猿猴悲啸,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时代局势的忧虑。
渚清沙白,鸟儿飞回,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也预示了诗中的感怀情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蕴含了秋天凋零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无边落木”,表达了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而“长江滚滚来”则寓意人生的患难和变迁。
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投射出诗人对社会悲愤的情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身世和命运。
杜甫在诗中自号“作客”,意味着他长久以来流离失所、漂泊异乡的经历。
同时,“百年多病独登台”也表达了诗人在长期流亡和艰难生活中的无奈和困苦。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悲伤。
繁霜鬓暗示了诗人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态,而潦倒新停的浊酒杯则是诗人内心栖息处的倒影。
这里,杜甫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苦痛与失意,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不公融为一体。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时的景色,表达了杜甫内心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痛心疾首。
杜甫通过反复使用“急、高、啸、哀”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荡和对时代的忧虑。
他以自然景观作为承载,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悲惨现实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乱象,表达了自己的苦痛和无奈。
《登高》全文与赏析

《登高》全文与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以其深沉的情感、雄浑的气势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诗的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短短两句,便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图景。
风是那样的急,天是那样的高,猿猴的啼叫声在山谷中回荡,充满了悲哀之情。
清清的江渚,白白的沙滩,鸟儿在空中盘旋飞舞,却又似乎找不到栖息之所。
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更烘托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堪称千古名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纷纷飘落,萧萧之声不绝于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凋零的景象所笼罩。
而那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永不停歇。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出了秋天的肃杀与悲凉,又蕴含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易逝。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则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感慨融入到了秋景之中。
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万里,在这悲凉的秋天里,常常做客他乡。
而且,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却独自登上高台。
这里的“万里”“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词语,无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漂泊和愁苦。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此时登高远望,心中的悲苦更是难以言表。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尾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愁苦之情。
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愤恨,以至于头发都变得花白如霜。
而如今,穷困潦倒,又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停止饮酒。
这最后的无奈之举,更是让诗人的痛苦达到了极点。
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悲哀。
同时,诗中的对仗极为工整,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悲愁一肩挑——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朝民间有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悲天怜人、忧时伤乱的情怀注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位诗人。
在杜甫所有的诗作中,《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诗歌写于诗人晚年寄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悲涌心头;其“悲”何在呢?下面依循文路,紧扣词句,逐层剖析。
首联写景,自成对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此联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高江峡口,秋风猎猎,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群鸟翩跹,轻舞飞扬。
后者的清丽精美、欢快明朗(乐景)反衬出前者的凄清劲厉、揪人心怀(悲情),于此劲风悲鸣、高猿哀啸当中不难觉察诗人凄怆哀怨之心。
“哀”字关涉全联,笼罩全篇,读来刺目痛心,毛骨悚然。
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
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措语天然。
诗人仰观天宇,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俯察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来。
画面之宏阔苍茫凸现人生的沉重悲壮。
“萧萧”、“滚滚”,摹声绘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全联状夔州之秋,也分明隐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郁悲凉,怆然至极。
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颈联、尾联抒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
……凡此种种,悲恨万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纵观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通篇关目,全在一“悲”。
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
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