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课件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癌的 主要病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 菌能有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胃MALT淋巴瘤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早期胃MALT
淋巴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02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侵入性检测方法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获取胃黏膜组织样本, 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幽门螺杆 菌感染的金标准。
定期更换牙刷
牙刷容易滋生细菌,建议 定期更换,并保持口腔卫 生。
分餐制的推广
实行分餐制
家庭成员应实行分餐制,避免共 用餐具和食物,减少交叉感染的
机会。
公筷的使用
在家庭聚餐或外出就餐时,建议使 用公筷夹菜,避免口口传播。
餐具的消毒
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或紫外线消毒 ,杀灭幽门螺杆菌,降低感染风险 。
疫苗的研发与接种
唯一能在胃内生存的微生物
03
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人体胃部唯一可存活的微生
物。
幽门螺杆菌与疾病的关系
慢性胃炎
几乎所有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 膜中都能检出幽门螺杆菌,长 期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发展为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 的主要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 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 疡复发率。
感谢观看
1989年,国际学术界正式命名 该菌种为幽门螺杆菌。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 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的特性
微需氧菌
01
在37℃、pH值7.0左右的厌氧环境中生长,但胃内的强酸环境
使得其处于非活性状态,只有在弱酸性的环境中才可生长。
螺旋形、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
02
呈螺旋形、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能运动。
《幽门螺杆菌抗体普》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抗体普》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方法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局限性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应用前景
01
引言
幽门螺杆菌简介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 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生长条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 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及感染程度,从而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降低治疗成 本。
预防性疫苗研究
预防性疫苗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件要求十分பைடு நூலகம்格。
它主要分布在胃黏膜组织中,是 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
感染后可能引发慢性胃炎、消化 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
全球约有一半人口感 染幽门螺杆菌,发展 中国家感染率较高。
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 的临床症状,但长期 感染可增加患疾病的 风险。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也较高,且感 染年龄较早。
假阴性率
假阴性率是指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患者体内抗体水平 较低或幽门螺杆菌清除后抗体仍未完全消失等原因,导致幽 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呈现阴性,但实际上患者已经感染了 幽门螺杆菌。
假阴性率的存在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或传播感染。
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 体的检测效果不同,灵敏度和特
仪器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员 操作。
03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 义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方法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局限性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应用前景
01
引言
幽门螺杆菌简介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 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生长条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 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及感染程度,从而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降低治疗成 本。
预防性疫苗研究
预防性疫苗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件要求十分பைடு நூலகம்格。
它主要分布在胃黏膜组织中,是 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
感染后可能引发慢性胃炎、消化 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
全球约有一半人口感 染幽门螺杆菌,发展 中国家感染率较高。
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 的临床症状,但长期 感染可增加患疾病的 风险。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也较高,且感 染年龄较早。
假阴性率
假阴性率是指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患者体内抗体水平 较低或幽门螺杆菌清除后抗体仍未完全消失等原因,导致幽 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呈现阴性,但实际上患者已经感染了 幽门螺杆菌。
假阴性率的存在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或传播感染。
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 体的检测效果不同,灵敏度和特
仪器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员 操作。
03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 义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途径,主要 通过共用餐具、接吻、食物和水源等 途径传播。
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
环境与人之间的传播
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环境因素传 播。
动物携带的幽门螺杆菌可传染给人类, 但传播途径尚不明确。
02 幽门螺杆菌与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 要病因之一。胃炎患者中,幽门 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80%。
播风险。
餐具消毒
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或紫外线消 毒,杀灭潜在的幽门螺杆菌。
疫苗接种与群体预防策略
疫苗接种
研发和推广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疫苗,提高人群免 疫力。
群体预防策略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 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者,控制病情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 原因之一,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 70%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关。
幽门螺杆菌通过多种机制增加胃癌的风险,包括引起慢性炎症、促进细胞增殖和基 因突变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因此早期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 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通过产生多种毒力因 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导致炎 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引发胃炎。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慢性 萎缩性胃炎,进而增加胃癌的风
险。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 溃疡,主要由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引 起。
幽门螺杆菌通过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黏 膜屏障功能,增加消化性溃疡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科普PPT课件

•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第3页/共26页
第4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的研究课题,幽门螺杆菌不仅与上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 还涉及到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现在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还与口腔、皮肤、血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乃至与 妊娠及儿科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第24页/共26页
•
高危人群请注意,
•
检查只需吹口气,
•
杀菌要去找医生,
•
生活方式来改进!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便能成功阻断幽门螺杆菌在餐桌上的“横行”!
第22页/共26页
注意事项:
• 禁忌症: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对超微量尿素过敏者)。 • 注意事项:(1)在检查前1~2周内不能服用抗菌素,铋剂,抑制剂等对HP有抑制作用的药物。(2)急性上消
化道出血会降低13C -UBT敏感性,但不改变特异性,13C -UBT阴性的出血患者,应在血止五天后复查
第10页/共26页
常见疾病
• 3、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 样恶性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的代谢 产物直接毒害黏膜引 起炎症反应,本身也 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 而引发胃黏膜的恶性 转化,引发胃癌。
第11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播的呢?
第12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播的呢?
• 幽门螺杆菌生命力极其顽强,传染 性也极强,可以通过手、不干净的 食物、餐具等途径传染,正是“病 从口入”。
第23页/共26页
HP检测和胃镜
• 幽门螺杆菌检测不等同于胃镜,二者并不等同。癌症我预防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要定期做胃镜,虽然没 有症状也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再就是有上腹部不适,上腹痛、上腹胀,如果时间比较长也要进行胃镜的检 查,因为目前我们胃镜虽然有一定的痛苦,但它是唯一发现胃癌的可靠的方法,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它 们的愈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早期胃癌可以治疗,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会严重影响生存。
第3页/共26页
第4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的研究课题,幽门螺杆菌不仅与上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 还涉及到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现在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还与口腔、皮肤、血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乃至与 妊娠及儿科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第24页/共26页
•
高危人群请注意,
•
检查只需吹口气,
•
杀菌要去找医生,
•
生活方式来改进!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便能成功阻断幽门螺杆菌在餐桌上的“横行”!
第22页/共26页
注意事项:
• 禁忌症: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对超微量尿素过敏者)。 • 注意事项:(1)在检查前1~2周内不能服用抗菌素,铋剂,抑制剂等对HP有抑制作用的药物。(2)急性上消
化道出血会降低13C -UBT敏感性,但不改变特异性,13C -UBT阴性的出血患者,应在血止五天后复查
第10页/共26页
常见疾病
• 3、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 样恶性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的代谢 产物直接毒害黏膜引 起炎症反应,本身也 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 而引发胃黏膜的恶性 转化,引发胃癌。
第11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播的呢?
第12页/共26页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播的呢?
• 幽门螺杆菌生命力极其顽强,传染 性也极强,可以通过手、不干净的 食物、餐具等途径传染,正是“病 从口入”。
第23页/共26页
HP检测和胃镜
• 幽门螺杆菌检测不等同于胃镜,二者并不等同。癌症我预防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要定期做胃镜,虽然没 有症状也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再就是有上腹部不适,上腹痛、上腹胀,如果时间比较长也要进行胃镜的检 查,因为目前我们胃镜虽然有一定的痛苦,但它是唯一发现胃癌的可靠的方法,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它 们的愈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早期胃癌可以治疗,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会严重影响生存。
幽门螺杆菌共识解读PPT课件

21
呼气试验原理 示意图
22
原理方程式
NH2-13CO-NH2+H2O → NH3+NH2-13CO-OH
尿素
氨 氨基甲酸酯
NH2-13CO-OH+ H2O → NH3+H213CO3
氨基甲酸酯
氨 碳酸
H213CO3 → 13CO2+ +H2O
碳酸 (气体)
NH3+H2O → OH-+NH4+
氨
33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
34
2012年井冈山共识推荐
Hp根除治疗适应证
HP阳性疾病
强烈推荐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20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
1
幽门螺杆菌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 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p),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 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研究 成果最终于20多年后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2
幽门螺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
44
存在的问题 (1)
HP根除的适应症掌握不严且过滥 根据《幽门螺杆菌共识》中确定的适应症的 仅占8.1%
HP感染的诊断标准不规范 符合全国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仅占45.9%
45
存在的问题 (2)
抗HP方案不规范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疗程太长 ……
呼气试验原理 示意图
22
原理方程式
NH2-13CO-NH2+H2O → NH3+NH2-13CO-OH
尿素
氨 氨基甲酸酯
NH2-13CO-OH+ H2O → NH3+H213CO3
氨基甲酸酯
氨 碳酸
H213CO3 → 13CO2+ +H2O
碳酸 (气体)
NH3+H2O → OH-+NH4+
氨
33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
34
2012年井冈山共识推荐
Hp根除治疗适应证
HP阳性疾病
强烈推荐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20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
1
幽门螺杆菌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 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p),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 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研究 成果最终于20多年后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2
幽门螺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
44
存在的问题 (1)
HP根除的适应症掌握不严且过滥 根据《幽门螺杆菌共识》中确定的适应症的 仅占8.1%
HP感染的诊断标准不规范 符合全国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仅占45.9%
45
存在的问题 (2)
抗HP方案不规范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疗程太长 ……
幽门螺旋杆菌pptppt课件

杆菌的存在。
优点
直观准确,可同时评估胃黏膜 病变情况。
缺点
依赖胃镜操作,患者有一定痛 苦;取材部位和数量可能影响
检查结果。
注意事项
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 确保取材准确。
13C-尿素呼气试验
原理
优点
缺点
注意事项
患者口服标记有13C的尿素,幽 门螺旋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将其 分解为氨和标记有13C的二氧化 碳,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13C的 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 杆菌。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探讨
三联疗法
四联疗法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 为7-14天。此方案根除率较高,但不良反应 也较多。
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铋剂,进一步提高根 除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疗程一般为10-14 天。
序贯疗法
个体化治疗
前5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后5天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此方 案可降低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根除率。
0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及评价
血清学检测
原理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来判 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优点
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缺点
抗体产生需要时间,感染初期可 能出现假阴性;抗体可持续存在, 感染治愈后可能出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
不同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 在差异,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试剂
盒。
感染者中胃溃疡的发病率显著 高于非感染者。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促进胃溃 疡的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
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 子。
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 生等胃癌前病变。
优点
直观准确,可同时评估胃黏膜 病变情况。
缺点
依赖胃镜操作,患者有一定痛 苦;取材部位和数量可能影响
检查结果。
注意事项
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 确保取材准确。
13C-尿素呼气试验
原理
优点
缺点
注意事项
患者口服标记有13C的尿素,幽 门螺旋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将其 分解为氨和标记有13C的二氧化 碳,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13C的 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 杆菌。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探讨
三联疗法
四联疗法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 为7-14天。此方案根除率较高,但不良反应 也较多。
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铋剂,进一步提高根 除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疗程一般为10-14 天。
序贯疗法
个体化治疗
前5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后5天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此方 案可降低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根除率。
0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及评价
血清学检测
原理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来判 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优点
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缺点
抗体产生需要时间,感染初期可 能出现假阴性;抗体可持续存在, 感染治愈后可能出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
不同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 在差异,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试剂
盒。
感染者中胃溃疡的发病率显著 高于非感染者。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促进胃溃 疡的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
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 子。
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 生等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科普讲座PPT课件

检测频率
建议每2至3年进行一次检测,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
及时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三联疗法,包括抗生素和 抑酸药物。
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疗程完整。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在完成疗程后能够清除感染,症 状缓解。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家庭环境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检查家 人健康状况。
家族中有感染者时,其他家庭成员应及时检测。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定期体检
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道健康检查,尽早发现潜在问 题。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维护胃肠健康的关键 。
谢谢观看
疗程结束后需进行复查,以确保感染已完全 治愈。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避免自我调节药物,按时服药,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治疗结束后,应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个人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生水和未熟食 物。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特性
幽门螺杆菌为螺旋形,具运动性,能够穿透胃粘 膜。
这种特性使其能够抵抗胃酸的侵袭。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尤其在发 展中国家更为普遍。
感染率与卫生条件、饮食习重要?
相关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多种胃肠道疾病,如 胃炎、胃溃疡和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2.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重要? 3. 何时检测幽门螺杆菌? 4.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5.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建议每2至3年进行一次检测,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
及时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三联疗法,包括抗生素和 抑酸药物。
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疗程完整。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在完成疗程后能够清除感染,症 状缓解。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家庭环境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检查家 人健康状况。
家族中有感染者时,其他家庭成员应及时检测。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定期体检
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道健康检查,尽早发现潜在问 题。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维护胃肠健康的关键 。
谢谢观看
疗程结束后需进行复查,以确保感染已完全 治愈。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避免自我调节药物,按时服药,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治疗结束后,应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个人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生水和未熟食 物。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特性
幽门螺杆菌为螺旋形,具运动性,能够穿透胃粘 膜。
这种特性使其能够抵抗胃酸的侵袭。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尤其在发 展中国家更为普遍。
感染率与卫生条件、饮食习重要?
相关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多种胃肠道疾病,如 胃炎、胃溃疡和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2.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重要? 3. 何时检测幽门螺杆菌? 4.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5.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PPT课件
2023-09-11
CONTENTS
•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疾病关系 • 检测与治疗
01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类胃部。它可以 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 幽门螺杆菌的特征 革兰氏阴性杆菌 通过螺旋形运动进行移动 可以在胃酸环境下存活,并黏附于胃黏膜 密切相关于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02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
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 幽门螺杆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主要包括: • 口腔传播 • 粪-口传播
口腔传播
• 通过唾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 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易受感染 • 分享餐具或口红等也可能传播
血清学检测:检测抗体水平 便检测:检测细菌抗原 呼气试验:测定呼气中的尿素酶活性 •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联合使用抗生 素和质子泵抑制剂
•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和胃酸抑制剂 • 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溃疡或癌
症
THE END
THANKS
粪-口传播
• 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 • 粪便中存在的细菌可能被摄入
03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
疾病关系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疾病关系
• 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会总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它与以下疾病有密切关系: •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 原因之一
• 慢性胃炎患者中70%-90%受到幽门螺 杆菌感染
• 胃溃疡 • 胃癌
胃溃疡
• 持续不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 胃溃疡的形成
2023-09-11
CONTENTS
•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疾病关系 • 检测与治疗
01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类胃部。它可以 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 幽门螺杆菌的特征 革兰氏阴性杆菌 通过螺旋形运动进行移动 可以在胃酸环境下存活,并黏附于胃黏膜 密切相关于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02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
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 幽门螺杆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主要包括: • 口腔传播 • 粪-口传播
口腔传播
• 通过唾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 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易受感染 • 分享餐具或口红等也可能传播
血清学检测:检测抗体水平 便检测:检测细菌抗原 呼气试验:测定呼气中的尿素酶活性 •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联合使用抗生 素和质子泵抑制剂
•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和胃酸抑制剂 • 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溃疡或癌
症
THE END
THANKS
粪-口传播
• 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 • 粪便中存在的细菌可能被摄入
03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
疾病关系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疾病关系
• 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会总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它与以下疾病有密切关系: •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 原因之一
• 慢性胃炎患者中70%-90%受到幽门螺 杆菌感染
• 胃溃疡 • 胃癌
胃溃疡
• 持续不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 胃溃疡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气试验原理示意图
四、防治原则
预防: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尿素酶、热休克蛋白
治疗: 抗菌三联疗法: ➢ 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抑酸剂) ➢ 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为什么下不能生长?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临 床表现
O2-+H2O2→ O2 +OH- + .OH
SOD: 2O2-+2H+→ H2O2 +O2 触酶: 2 H2O2 → 2H2O +O2 过氧化物酶: H2O2+AH2 → 2H2O +A
概述
须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分为两类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自然界以有芽胞的厌氧菌居多;无芽胞厌氧菌
为正常菌群,广泛分布于口腔、肠道、呼吸道 及泌尿生殖道。
Hp可以产生活性很强的尿素酶,此酶可以分解尿 素产生氨和CO2,CO2可以进入血液,然后经肺 排除体外。
当口服13C或14C标记尿素胶囊后,如果胃内存在 幽门螺旋杆菌,则被分解,生成的13CO2 或14CO2 经肺呼出体外。
采集含13CO2 或14CO2气体,并分析其含量,确定 胃内有Hp感染。
1.伤口深而窄(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2.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缺血; 3.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等。
致病机制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B链识别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上的受体并 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小泡中
内在化作用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 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进入传入 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局部 繁殖
tetanolysin
脊髓前角细胞、脑干
阻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介质 (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
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 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所致疾病——破伤风
1. 为外源性感染 2. 多见于战伤;平时除创伤感染外,分娩时断脐
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该病。 新 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的革兰阳性菌。 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芽胞:正圆形,比菌体
粗,位于菌体顶端,形 如“鼓槌”——该菌的 典型特征。
图11-1 破伤风梭菌 (×1000倍)
2、培养及生化
专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血液琼脂平板:48h后开始见到薄膜状爬
行生长物(周鞭毛),伴β溶血 生化反应多为阴性:不发酵糖类,不分解
人肠道正常菌群中99.9%为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um)
概述
多为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能形成芽胞,芽胞直径较菌体粗,使菌
体膨大成梭状,故名。 可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致病性强。 分布: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多数为腐
生菌,少数为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1、致病物质: 鞭毛:有利于细菌穿过黏液层而吸附到上皮细胞 黏附素: 尿素酶:分解食物中尿素产氨—碱性/直接破坏细胞 空泡毒素:致炎症反应 内毒素: 酸抑制蛋白: 封闭胃酸
46
2、所致疾病: 胃 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腺癌: 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
感染率高 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检出率高达
80%~100% 胃癌和胃粘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MALT)的危
险因子。 传染源:主要是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疾病特征:胃部炎症,胃酸产生的改变,
组织的破坏
3、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镜检:胃黏膜活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检查尿素酶活性: 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测: 粪便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膜的转位
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 胞质溶胶。
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A链发挥毒性作用,使储存抑制性神经介质小 泡膜蛋白发生改变,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 酸、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 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
致病过程
破伤风梭菌或芽胞
伤口(厌氧微环境)
tetanospasmin (neurotoxin)
幽门螺杆菌。 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子。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 B细胞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
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伦 得知自己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后,举杯互相庆 贺。
第十二章 幽门螺杆菌 H.pylori,HP
1979年,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的罗宾·沃伦观察到胃黏膜活 体标本中有无数细菌紧黏着胃上皮。
1981年,该医院的消化科医生巴里·马歇尔加入到该项研究中, 并确认该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因子之一。
1982年首次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了其成果。这种细菌定名为
1997年9月2日,沃伦(右)和 马歇尔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资 料照片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有鞭毛, 作螺旋状运动;
46
一、生物学性状
2. 培养特性 微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3~6d 针尖 状菌落
3.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尿素酶丰富, 能迅速分解尿素。
46
二、致病性
破伤风痉挛毒素
化学本质:蛋白质,不耐热 结构:轻链 毒性部分
重链 与脊髓及脑干组织中的神经 节苷脂结合
特点;毒性强,抗原性强
蛋白酶
0.015ng(LD50)
毒性
痉挛毒素
小鼠死亡
破坏 65℃ 30min (蛋白质) 注射0.3%甲醛ຫໍສະໝຸດ 类毒素产生小鼠
抗体
致病条件(感染的重要条件)
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
蛋白质 疱肉培养基: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
微黑
3、抵抗力
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其它细菌相似; 但芽胞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 十年。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菌 作用。
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痉挛毒素:为神经毒,毒性极强,仅次
于肉毒毒素,为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多于细菌的繁殖末期(稳定期)产生, 能引起本病典型的症状; 2.破伤风溶素:致病作用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