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外显子组检测技术参数要求

合集下载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原理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原理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原理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是一种
用于测序一个个体的所有外显子的方法,它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可高效地捕获并测序外显子组成的DNA序列。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原理如下:
1. 样本准备:从需要测序的个体中提取DNA样本,并将其进
行适当处理,如切割成较小的片段。

2. 捕获外显子:将DNA样本与一组外显子引物(探针)混合,这些引物特异性地结合到外显子的DNA序列。

这一步是为了
捕获并富集外显子序列。

3. 清洗和纯化:对混合物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
DNA和杂质。

4. 文库构建:将捕获到的DNA片段进行核酸链扩增,并添加
适当的测序适配器,以便于后续的高通量测序。

5. 测序: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 HiSeq或NovaSeq
平台)对文库中的DNA进行测序。

通过测序仪器发出的激光,可将测序适配器的序列逐个读取出来。

6. 数据分析:将得到的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序列比对、重复序列标记、错配位点纠正等步骤。

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测序读取的数据转化为DNA序列信息。

7. 变异检测和注释:对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和变异检测,将测出的突变或基因变异与已知的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注释,以确定哪些基因存在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通过仅测序外显子而不测序整个基因组,可以大幅减少测序成本和数据存储需求。

同时,它也可以更集中地关注外显子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占据了大部分人类基因的功能变异。

因此,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变异研究、疾病诊断和个体化医学领域。

DNA的质量监测通常有两个方法

DNA的质量监测通常有两个方法

2)DNA的质量监测通常有两个方法:首先OD260/OD280比值应该在1.8左右(1.7-1.9),否则意味着DNA样品中存在大量的蛋白质或RNA污染。

其次,琼脂糖电泳分析时应主要以超螺旋条带为主。

最多不超过三条带(分别为超螺旋DNA,线性化DNA和环状DNA)。

否则意味质粒DNA的质量不高,应该重新制备。

2.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1)限制性内切酶一般需要低温保存,而且反复的升降温过程对酶活性的损害很明显。

因而为了确保在有效期内的限制性内切酶不会失活,限制性内切酶的日常保存和使用应当很小。

2)建议购买具有保温功能的冻存盒保存限制性内切酶(-20度),而且取用限制性内切酶时,也应该使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冻存盒,尽量防止酶的温度反复出现大的波动。

3.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1)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位定义通常为:在合适的温度下,完全消化1ugDNA底物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单位。

2)在这个单位定义中,有几个不确定因素:首先是底物,不同的酶单位定义是选择的底物可能不同(常用的几个底物DNA包括:Lambda DNA ,AD2 DNA 和一些质粒DNA);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限制性内切酶在底物DNA上的酶切位点的个数。

由于单位定义中要求完全消化,因而底物上某个酶的酶切位点的个数的多少,就直接影响了该酶的单位定义。

3)因而,在进行酶切时,用1ul酶(一般10IU/ul)消化1ugDNA的通常做法是很不科学的,这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大家要进行多次预实验才能确定最合适酶切条件。

4)以前,我推荐了一个在线的双酶切设计软件,double digestion designer, 可以精确地计算酶切时的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

使用中,能够注意到,用来进行双酶切的两个酶的用量有时竟然相差近20倍(EcoRI + NheI),而且发现,小片段PCR产物(100-500bp)进行酶切时,需要的酶量比质粒DNA酶切时用量多10倍以上。

5)该软件目前可以免费使用,用户名和密码都是test。

全外显子测序检验的临床意义与样本要求

全外显子测序检验的临床意义与样本要求

全外显子测序检验的临床意义与样本要求在当今医学领域,全外显子测序检验正逐渐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全外显子测序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对所有外显子区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发现患者潜在的遗传变异和突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针对全外显子测序检验的临床意义和样本要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全外显子测序检验的临床意义1. 诊断和治疗指导:全外显子测序能够为医生提供全面的遗传变异信息,帮助精准诊断疾病类型和确定治疗方案。

尤其对于罕见遗传病、癌症等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2. 遗传沟通和家族风险评估: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检验,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遗传沟通,评估患病风险,并为家族成员提供相关遗传信息,帮助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

3. 个性化医学:全外显子测序检验为个性化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可以根据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二、全外显子测序检验的样本要求1. 样本类型:全外显子测序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获取其中的DNA进行测序分析。

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研究项目,还可能需要获取肿瘤组织样本等特定样本。

2. 样本质量: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全外显子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和保存样本时,需要注意避免血液凝块和样本污染等情况,保证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

3. 样本数量:通常情况下,全外显子测序需要一定数量的DNA样本才能进行测序分析。

对于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测序评台,样本数量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全外显子测序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全面检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遗传基础,为精准医学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在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检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样本的要求和质量,以确保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报告解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是一种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它可以检测出所有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区域)的突变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止健康问题提供重要的信息。

以下是一份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报告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信息报告的第一页通常会列出基本信息,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样本编号、检测日期等。

另外还会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告诉你检测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如果报告中涉及复杂的技术术语,可以先阅读概述来了解基本情况。

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接下来的几页将列出所有被检测的基因以及它们的突变情况。

可能会有几百个基因需要检测,因此这部分的信息通常会分成多页,并按字母顺序排列。

对于每个基因,报告将列出它的基本信息,比如基因名称、编码的蛋白质名称、突变频率等。

然后,报告将列出每个检测到的突变,并给出它们的类型、位置和临床意义。

突变信息会根据重要性排序,首先展示疾病相关的突变,然后是与药物反应和其他健康问题相关的突变。

对于每个突变,报告还会提供相关文献的参考,你可以根据这些参考了解更多关于该突变的信息。

同时,报告还将给出每个突变的相关遗传学术语的详细解释,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突变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突变不一定等同于疾病或健康问题。

对于大部分突变,它们仅是个别变异或常见变异。

而仅有少数突变才是真正的病因。

因此,在评估突变的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突变的类型、位置、临床意义以及与该突变相关的其他因素。

三、全基因组分析全基因组分析通常是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会列出可能和受检者背景相关的健康问题和风险。

例如,基于该受检者基因组数据的预测,可能提示有高风险的健康问题,例如糖尿病、心脏病等。

此外,还会给出一些健康建议,例如建议采取特定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全基因组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科学家们尚未完全了解人类全部基因对健康的影响,而全基因组分析只提供了有限的信息。

因此,报告中的这部分内容应被视为参考,其结果和建议应和受检者的医生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计划。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遗传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遗传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遗传疾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遗传疾病得到了解决。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工具来解决遗传疾病的检测问题。

其中,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已成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疾病的检测中。

本文将会对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遗传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外显子组测序技术(Exome Sequencing)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对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的编码蛋白的外显子进行测序,包含人类基因组中的大约2%的基因部分,是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有效手段。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将人类基因组中的编码蛋白的外显子与大量的引物反复杂交,在使得这些引物与DNA序列结合的过程中,将其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序。

拥有比全基因组测序更高的覆盖度、更快的处理速度以及更低的成本,使得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成为大规模测序的主流工具之一。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同时也可以用来分析外显子,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基因遗传机制。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使其在遗传疾病的诊断和基础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

此外,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序结果,实现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分型,探究基因底层的遗传机制,便于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遗传疾病的治疗问题。

同时,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遗传病毒病例筛查、幼儿常见疾病筛查、基础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因功能研究和人群遗传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优缺点虽然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遗传疾病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以对大量的外显子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

与以往的Sanger测序方式相比,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测序效率和速度。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一、前言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它可以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外显子进行测序,来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原理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变体,它只对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即外显子)进行测序。

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到与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indel)和结构变异等多种类型的突变。

三、方法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从患者或正常人身上提取DNA样品,并将其分离成片段。

然后使用特定的酶来切割这些片段,使其只包含编码蛋白质的区域。

2. 库制备接下来需要将这些片段连接到适当大小的DNA片段上,并添加适当的标签以便于后续处理。

这个过程称为库制备。

3. 测序完成库制备之后,需要进行高通量测序。

当前可用于外显子组测序的技术包括Illumina、Ion Torrent和Pacific Biosciences等。

4. 数据分析测序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个过程可以使用各种软件来完成,例如BWA、GATK和SAMtools等。

四、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断。

例如,在肿瘤学中,它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中的突变,并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预测。

五、优缺点1. 优点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

它可以检测到多种类型的基因变异,并且可以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分析。

2. 缺点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主要缺点是成本较高,并且需要较长的数据处理时间。

此外,由于只对编码蛋白质区域进行测序,因此无法检测到与非编码RNA相关的突变。

六、总结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它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断。

虽然它有一些缺点,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流程

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流程

外显子组测序介绍外显子(ex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包含着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信息。

全部外显子被称为“外显子组”(Exome)。

外显子组测序(Exome sequencing)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

由于外显子组测序捕获目标区域只占人类基因组长度的约1%,因此远比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来得更简便、经济,目标区域覆盖度也更高,便于变异检测。

该项技术可用于以下研究1)检测疾病样本中外显子区域内高风险碱基变异位点;2)配合大样本分析,确定孟德尔遗传疾病相关外显子SNP位点和基因;3)在癌症研究过程中,检测癌症样本外显子区域内的体细胞突变位点和潜在的融合基因;4)用于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大规模样本基因组分析,检测SNP位点、LD并绘制种群图谱。

我们能提供详尽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服务。

如您没有标准化的数据、只需流程中的局部分析内容或要求特立独行的数据分析思路,我们亦能满足您的要求。

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图预期结果示例图示例图1 各类型SNV在样本中的个数统计。

示例图2 不同类型外显子区域上的SNV类型统计。

示例图4 融合基因预测[1]示例图4 大量样本的GWAS分析结果[2]示例图5 肿瘤样本高频率突变基因统计[3]示例图来源文献[1]. Kangaspeska, S., et al., Reanalysis of RNA-sequencing data reveals several additional fusion genes with multiple isoforms. PLoS One, 2012. 7(10): p. e48745.[2]. Craig, J.E., et al., Rapid inexpensiv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using pooled whole blood. Genome Res, 2009. 19(11): p. 2075-80.[3]. Bea, S., et al., Landscape of somatic mutations and clonal evolution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3. 110(45): p. 18250-5.。

41. ACMG全外显子测序指南.

41. ACMG全外显子测序指南.

ACMG全外显子测序指南摘要: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以前为序列突变的解释提供了指导.1在过去十年中,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出现,测序技术迅速发展。

通过采用和利用下一代测序,临床实验室正在进行基因分型,单基因,基因组,外显子,基因组,转录组和遗传疾病表观遗传学检测的不断增加的遗传检测目录。

由于复杂性增加,基因检测的这种转变伴随着序列解释的新挑战。

在这方面,ACMG于2013年召集了一个由ACMG,分子病理学协会(AMP)和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的代表组成的工作组,重新审视和修订了序列突变解释的标准和准则。

该组由临床实验室主任和临床医生组成。

本报告代表ACMG,AMP和美国病理学家利益相关者联盟组成的工作组的专家意见。

这些建议主要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使用的遗传检测的范围,包括基因分型,单基因,panel,外显子和基因组。

本报告建议使用具体的标准术语- “致病性”,“可能致病性”,“不确定性意义”,“可能良性”和“良性”来描述在导致孟德尔病症的基因中鉴定的突变。

此外,该建议描述了基于使用典型类型的突变证据(例如,群体数据,计算数据,功能数据,分离数据)的标准将突变分类为这五个类别的过程。

由于本报告中描述的临床基因检测的分析和解释的复杂性增加,ACMG强烈建议临床分子遗传学检测应在经过临床实验室改进修订批准的实验室进行,结果由相关职业认证的临床分子遗传学家或分子遗传病理学家或同等学科专家进行解释。

关键词:ACMG实验室指导; 临床遗传检测; 解释;报告; 序列变异术语;突变报告前言临床分子实验室正在不断增加检测的新的序列突变,因为在检测患者标本时不断发现大量与基因疾病相关的基因。

虽然一些表型与单个基因相关,但许多与多个基因相关。

我们对任何给定序列突变的临床意义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其范围从那些几乎肯定是疾病致病性突变到几乎肯定是良性的突变。

虽然以前的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ACMG)的建议提供了序列突变的解释类别和解释算法,但是这些建议没有提供定义的术语或详细的突变分类指南.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全外显子组检测技术参数要求
一、公司资质:
1.拥有先进的高通量二代测序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
2.具有短期处理大量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测序的经验;
3.实验室具有国内或国外权威机构的资质认证;
4.*应标的公司必须通过医学遗传中心选送的样本测试(三个以上生物学重复),并且需交
付原始下机数据,以中心提供的标准化流程统一进行质量评估。

二、技术参数:
1)污染防控
具有独立的实验方法进行样本身份鉴定,可追溯样本间发生的错误
2)测序质量
1.Q20平均比例在90%以上。

2.Q30平均比例在85%以上。

3.GC content 分布无明显偏移。

3)测序深度、覆盖度统计
下文涉及的数据均为经过去接头、比对、排序和去重后的有效数据。

数据统计涉及的相关软件除特别说明外,应使用默认参数。

1.数据质量要求:
1)Mapped unique reads相对总reads的比例(PCT_PF_UQ_READS_ALIGNED)不得低于
99%
2)有效数据总量(PF_UQ_BASES_ALIGNED)不得低于10G
3)On targeted bases相对总bases的比例(PCT_USABLE_BASES_ON_BAIT)不得低于50%
4)On and near targeted bases相对总bases的比例(PCT_SELECTED_BASES)不得低于
80%
5)全外显子碱基10X覆盖率(PCT_TARGET_BASES_10X)不得低于95%
6)全外显子碱基30X覆盖率(PCT_TARGET_BASES_30X)不得低于80%
7)全外显子组各区域覆盖的一致性统计要求:80%以上的target region的normalized
coverage值不得低于0.3
三、项目内容:
500例耳聋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