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07043311季婷婷

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对日本的产业布局的分析,重点则从日本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发。

二战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政府致力于重建产业以奠定经济自立发展的基础,依靠“倾斜生产方式”。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以煤炭、钢铁、电力、造船为重点产业,将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投人到重点产业,再以重点投入部门为杠杆推动整个工业的回升,到1959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水平。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全面、大量地引进重化工业技术,加大对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1956~1973年的18年问,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其中,1959~1970年的12年间,有10年的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以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进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出现“滞胀”局面。究其原因,60年代的高速发展是以廉价而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产品顺利出口的国际机制为前提的。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此次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主导产业是汽车和电器机械。

最近一次的结构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重点逐渐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促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1997年5月。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中确立了15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领域、环境、新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国际化、住宅等。并测算出与上述15个产业相关的领域从1995~2010年可以提供700万个就业机会。15个产业中除新制造技术与迄今为止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制造产业有关以外,其他产业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

化的特征。

而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战后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靠“移植 (即大量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和新产业)而形成的。随着赶超阶段的结束,模仿目标逐渐消失。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国际市场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则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依靠“移植”.而要立足于“内生”。“内生”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要靠自主的技术开发,二要靠国内需求的拉动。从这个角度看,可成为21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增长点的将会是信息通讯产业、化学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服务业。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通讯产生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大的技术变革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美国新经济现象表明,产业信息化是工业化国家产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信息产业的发展程度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决定其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始于2O世纪8O年代的以做电子、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为先导的信息革命。使美国的产生结构加速从物质生产为主向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转变。主导产业正从钢铁、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迅速向包括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个人电脑、传真机、光缆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转变。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强有力的新增长点。据1997年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来自于高科技产业。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3%。信息产业不仅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它还可以不断地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向知识集约型产业发展。有鉴于此,日本对信息通讯业的发展寄予很大期望。根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如果能在全国敷设光纤网络,信息通讯产生的规模将达123万亿日元,将提供243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它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和容纳的就业量将远远超过迄今日本所有的主导产业所具有的能量。果真如此的话,信息通讯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中首屈一指的主导产业。

进人90年代以后,在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萧条中化学工生是日本少数几个一直保持增长的行业之一。现代产业和技术的飞跃往往取决于新材料的开发研制,而新材料的获得,越来越多地依赣于化学方法和化学工业。因此,制造各种合成材料的化学工业将可能是今后发展较快的领域。化学工业中的另一个增长较快的领域是医药化学.随着日本日渐步人老龄化社会,对医药特别是营养滋补类药品

的需求将日趋增多,市场前景令人乐观。当前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趁全人类的广泛关注。1997年12月在京都召开的防止地球变暖会议上确定了在工业化国家的目标2008-2010年间,大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关国家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转换以减少能耗。从表面上看,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环保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行为,但它也从另一个方面为创造新的产业提供了大好时机。随着有关国家环保法规的强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节能型机械设备、环保汽车、节能型家电等环保型产品的市场必将迅速扩展,开发和生产各种清洁能源、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部门也必将成为扳为重要的产业领域。日本产业界在7O年代中期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环保、节能成果和经验。目前日本在环境保护和节能方面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3年经合组织环境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2O年中日本经济增长了12.2%,但氧化硫的排放却减少了82%,氧化氨的排放也减少了21%。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日本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从1997年的15亿万日元扩大到37万亿日元。因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及传统产业的环保化开发将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型产业领域。

从情况看,日本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同。这一结论不仅仅是出于日美两国产业结构方面的指数比较(这一时间段美国制造业产值仅占GDP的20%,而日本为30%)。而主要是因为日本商品流通等服务业的落后性,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日本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工业生产体系,但与人们日觜生括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却较为落后,这可以从日本高昂的消费物价方面反映出来。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鲫5年11月的统计结果。东京的物价水平是纽约的1.59倍,伦敦的1.52倍,巴黎的1.34倍,柏林的1.35倍造成日本消费物价高昂的主要原因显然不是由于其生产领域效事低下,而是由于其流通领域效率低下。日本政府对服务生的规制严格而广泛,限制市场主体的自由进人和其他经营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保护弱者(比如小商店)的政策。随着“大店法”的废止及其他方面规制的缓和,必然会有大量资本渗入商品流通等服务业内。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日本与藏通有关的产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从1997年的36万亿日元上升至132万亿日元,是所有产业部门中增幅最大的一个。随着物质产品日渐丰裕,人们的消费必然要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文化生括消费发展。因而,文化消费型为品

和服务也是工业化国家最重要的产业领域之一。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1995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4.5%,预计到2O2O年这一比倒将达到25.8%)。与老年人护理、医疗保健相关的服务业和将会进一步发展。总之,在21世纪,第三产业必将成为日本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

(1)主导产业将由数种产业构成

世界市场需求多样化决定产业多样化,审视世界主导产业发展和转移过程,即从煤炭、钢铁和纺织业到家用电器和重化工业,再到汽车工业,其根本的原因是在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形成了趋同而集中的社会大众需求,它们是一些衣、食、住、行方面基本生活用品需求。在这些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以后,人们有条件可以追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多样化且呈多极华,这也就决定了主导产业将由数种产业组成。

(2)日本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

1997年5月16日,在日本内阁会议确定的“改革和创造经济结构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可以成为21世纪初经济新增长点的l5个领域及预计可望达到的市场规模(万亿日元),它们是:住宅领域4,医疗、福利领域91,生活文化19,整建城市环境16,环保领域37,节能和新能源开发7,信息通讯业126,物资流通业132,人才培养与交流8,国际化服务业2,商务辅助服务业29,新制造技术领域dl,生物工程领域l0,宇宙航空业9,海洋开发业7。可以认为这l5个领域基本指出了日本形成新一代主导产业的范围,根据主导产业需要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诱发系数足够大的特点和前文述及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考虑的4个因素,下面列出的产业,首先是符合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朝阳产业(考虑世界市场需求趋势),也是极有可能产生科技创新和突破的领域(考虑知识经济的影响,技术创新和赛破),其次我认为日本在这些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有利条件(考虑国际分工新格局。经过努力,最有可能形成日本新一代的主导产业,因而也可能就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

1.环保产业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环境保护对日本国民的未来生活关系重大。日本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使解决环境问题的要求强烈而迫切,这就导

致巨大需求,需求将创造供给日本有庞大的资本,日本国民又富有,投资环境保护事业,是有利可图的朝阳产业。日本在解决自身环保问题的过程中,将积累经验,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优势,很可能在未来世界环保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日本科技厅在1996年提出投资1.4万亿用l0年时间开发高速超级并联计算机和大容量的存储器对地球大气气候、水循环、生态系统变化进行综合科学研究。日本向环保领域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2.海洋开发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长期受资源匮乏之苦.日本开发海洋,既有地利,也有动力,更有开发海洋所需要的巨量财力、人力资本和物质基础。在海洋开发领域,世界尚处在大规模开发的前夜,日本也并不落后,有些领域甚至有领先优势,只要日本肯F功夫,可期望日本在未来的海洋产业领域铸就辉煌。5年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预算增加了一倍,达2.2亿美元,日本已拥有数艘世界上最强大的研究船,如世界上潜得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和遥控潜水器,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研究船。并计划建造一艘海下钻探深度3500米的船,以日本为中心开展“2l世纪海洋钻探计划”。

3.节能和新能源开发

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物质能,这些新能源是能源产业的未来。日本是石油和煤的进口大国,世界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开发新一代能源,对日本利益很大,日本四面环海,水能、风能资源丰富,日本在太阳能领域.已经领先于世。日本具有开发新一代能源的许多有利条件,可以期望日本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4.新材料

1997年日本科技厅推出了“超级钢铁材料开发计划”,为期10年,总投资10O0亿日元,高强度长寿命的超级钢材,将广泛应用于高屡建筑、高速公路、钢轨、桥墩、汽车、船舶等日本在超高集成半导体、计算机用磁性材料、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结构性材料、生态材料及智能材料开发上极可能有飞跃性进展

5.电子信息通讯业

日本对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寄干很大期望根据1994年5月电力通讯审议会提交邮政省的咨询报告,到20IO年,如果能在全日本铺设光纤阿络,多媒体市场的规

模将达到123万亿日元,提供243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比今天日本汽车工业年生产额44.3万亿日元92万就业和钢铁工业年生产额l6万亿日元34万就业合计规模大一倍。1998年6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1998年通信白皮书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产业,1996年日本信息产业生产总额选103.3万亿日元,占全国各产业总额的11.4%。日本有发展电子信息通讯产业的下优势:庞大而先进完备的电子信息通讯产业基础;拥有先进的实用技术;一流技术人才充裕(关键困索);投资资源丰裕:完善而高效的世界营销两络。

6.生物工程

据最保守的估计,2000年,世界牛命科技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可能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利益无法估量。

在日本1997年的科研预算中生命科学研究的经费有大幅度增加。科技厅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预算增长了22.9%,其中人类基因组的预算为29亿日元,增加17.5% ;蛋白质结构分析的预算为19亿日元,增加688%;脑研究的经费为99亿日元.增加296%。此外,通产省、邮政省和厚生省也为脑研究申请丁经费。研究脑和分子生物学为主的凡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的预算在1997年增加了l2%。在1998年的预算申请中,生命科学的预算增长67%。日本科技厅在1996年提出投资2万亿日元,用20年时间进行关于脑科学的研究,包括深入揭示脑的功能,治疗脑的疾病的多方面研究。

7.宇航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大约每年每3个人就需要1支疫苗,预防各种流行病。到目前为止已知病毒有6000多种,要想在地面全部提纯所有疫苗简直是不可能的,而太空则是理想的纯化工厂据测算,在“天上生产药物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地球上同样设备2O年的产量据法国预测,未来lO年中,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产值将达500亿美元。而卫星通讯、地球观测、卫星宇航等空间技术应用将达4500亿美元。

日本在1997年2月成功地发射了火箭,其行星探测水平达到了与美国并架齐驱的程度。为在航天技术领域赶超欧美,日本已决定投资90亿美元,积极参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

可见,日本今后的产业规划与以上分析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息息相关。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汽车产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日本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日本国民经济来说,如果抛开汽车产业,不仅谈不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谈不上日本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者于一体,在几乎所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汽车制造业都是或者仍然是它的主导产业。一个国家要实现这一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必须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否自主创新则是今后我国汽车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使汽车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是我们面对的最为迫切的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市场需求

ABSTRACT Japan's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Japan's national economy, if set aside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not only out of the question of Japan'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out of the question. Set the auto industry labor-intensive,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three in one,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o complete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or is it still the dominant industry. To achieve this a country-l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mus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is able to self-innovation is the future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key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ow to make the car to achiev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 which is facing the most pressing strategic issu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market demand

日本汽车发展史 (2)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2007-11-0200:25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50 在 1961 30%以上, 以至 1、制 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虽然加入世贸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但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中级以下车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并不大,合资车才是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虽然彩电、手机的合资企业并没有扼制民族企业的发展,反而使他们在技术上很快追了上来,并进而冲击世界市场,但汽车这一相对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是否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前景难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合资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国家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此外,国家应

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及其在中国的延伸

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及其在中国的延伸 关键:日本汽车;产业链;集群化。 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立,既得益于市场需求迅膨胀带来的行业繁,也是以丰田精益生产方(JIT)为代表的技术步和管理模式创新结果,同时还是国际化分工的然选择。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三次较大的机遇,是产业整体速发展并形成规模重要条件。第1次是鲜战争爆发,战中大量的运输需求挽救了步维艰的日本汽车产业,1955年日本汽车产量达6.89万辆,但要以卡车生产为主之后开始恢复轿车生产。2次是20世纪60代,在“国民收入倍增划”和家庭轻便汽车及政策的作用下,日本内的汽车需求出现了爆发增长,汽车产业抓机遇,相继建设了20多个年产20万辆以上现代化轿车生产厂,形成了规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第3次是石油危机带来国市场对小型汽车的大量需求1973年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基准原油价格每桶3美元上涨到每桶10美元以上,使得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美国小型轿车需求激增,日本汽车企业分利用美国不生产排量汽车带来的产销错位,以经济轿车为主导和突破,大量出口美国。1980日本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生产国,并建立起完备的车产业体系。与此同,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目标的管理方式革新,为日汽车产业形成独特的生产和供应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当前国际产不断转移的大背景下,日本汽产业链也在不断延和调整,但是其仍然持着相对稳定独立的系统格局

一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特征与局。 业链是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于一定的比较优势与技术经济关联按照特定的时空布局关系形的网络关系形态,本质上是一个在价值链、企业和供应链等方面专业化分工合作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和企群结构,既可以在上游企业之间自然形成需链条,也可以在横向工上形成价值链条,既可以在一区域、单一企业内形闭环,也可以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伸。日本汽车产业在速发展中,根据自身文化论文”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空间特点和略需要,形成了特征独特的产业链 ()产业链特征。 (1)从驱动力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THEGLOBALAPPARELV ALUECHAIN:UnitedNationsIndustrialDev elopmentOrganization2003)认为,工商业建立了两种国际经济网络:一种生产者驱动型,由产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汽车、钢铁行业;另一种是消费者动型,通常是零售商或品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服行业。产业链是由分工成的生产网络,日的生产网络主要是生产者驱动式原因在于日本的跨国汽车司本身就是具有极强生产能力的制商,居于产业链的核心位,并从横向和纵向控制产业链中设计研发、供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 (2)从组形式来看:建在长期业务关系基础上的日本国汽车产业链具有垂直、封闭突出特点,“日本企业交易的关系治理机制,为日本制造业的成长提供了充足资源动力和高效的作平台”,“这种组织形式

日本汽车发展史

案例正文: 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局限性的个案剖析 ——以日本汽车发展史为例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儿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美国汽车。由于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使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世界第一的奇迹,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强大实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局限性 引言 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其发展史上也经历过坎坷。 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使得日本汽车发展势头较弱。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随后,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于1987年废止,其后至今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中小汽车厂家为了生存,或引进技术或采取与国外厂家达成“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以发展汽车产业。在引进技术以及“技术合作”的同时,日本企业通过不断改进汽车技术,使日本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日本汽车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他们研发出省油、轻巧的小型轿车。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日本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讲,产品有一个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生命周期,这种

分析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地区健康发展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问题,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实际调研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重庆市合川区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合川区地理位置概括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距重庆56公里。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是重庆北部地区中心规划城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渝北区,南靠北碚区、璧山县,西连铜梁县、潼南县,北接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蓬溪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全区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为155万人,城市人口40万。合川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合川是重庆通往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和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合川三江汇流,煤炭、岩盐、天然气、锶矿和石灰石储量丰富,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型猪、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 二、合川全区产业布局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合川全区已形成了“一园六区”(核心区、大石综合产业区、草街工业区、渭沱化工产业区、三汇工业区、北汽银翔工业区)的发展格局,规划为“一园六区”的发展格局,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30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区经

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啤酒、盐化工等120多家企业建成,北汽银翔、安全产业园、轻纺工业园等63家企业在建,新增厂房面积140万平方米、倒班房及办公楼面积31万平方米。201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突破,达356亿元;财税总收入实现12.3亿元,年递增速度11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75亿元,建成核心区、草街工业区、城北工业区等50公里骨干路网和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35万平方米IT电子类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轻纺类标准厂房、26万平方米机电类标准厂房进展顺利。 合川区的“一园六区”的产业分布,是典型的极核式产业分布。通过实行区域增长极,由于增产极的投资环境优于其他地区,于是就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 图1、合川区主要工业园区分布 三、合川产业结构分析。 合川区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

1、2010年全球汽车行业概况 2010年无疑是全球汽车行业复苏的一年,根据德国汽车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轿车销量比上一年增长12%,总数超过6170万辆,家用小汽车迅猛增长成为全球车市的主要推动剂。 从搜狐汽车研究室对2009-2011年主要国家汽车销售增长率与未来预期统计中可以看出,2009年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多数出现负增长,而在新兴市场,除俄罗斯外均获得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成为增速最快的国家。 2010年,北美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有所改善,汽车行业逐渐恢复增长;欧洲国家市场表现依旧疲软,在欧洲汽车销量前五位的国家中,除英国、西班牙年度销量微幅增长外,其他国家均呈现负增长;而亚洲及新兴市场却一片繁荣,领跑全球汽车市场,印度尼西亚增速最快,中国、印度依旧保持飞速增长,俄罗斯开始恢复性增长,巴西增速稳定。 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依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多数国家纷纷调低2011年销量增长目标,其中法国、英国、日本作出负增长的预期。根据德国汽车联合会预计,2011年全球汽车销售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对增长幅度表示谨慎,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预计,2011年全球轿车销量将增加5%。 2、2010年三大汽车制造商分析(行业地位、公司领导人特质、公司经营理念、公司产品简介等)。 2.1、丰田汽车公司 2.1.1、行业地位 丰田汽车公司宣称受益于全球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2010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销量提高了8%至84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 丰田汽车公司表示,该公司2010年842万辆的销量数据包括了其附属公司大发(Daihatsu)和日野(hino)的销量,若不将这两家公司销量算计在内,丰田(包括雷克萨斯)2010年的销量为753万辆,同比增幅为8%。 2010年,丰田控股51%的大发汽车公司销量增长了4%至78.3万辆,而丰田旗下日野销量增长了35%至10.7万辆。2010年丰田在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增幅为14%,而海外市场的6%增幅低于该水平。 2.1.2、公司领导人的特质——丰田喜一郎 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兼领导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丰田喜一郎的同学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随着时光流逝,正是由于丰田创始人的的这种拼搏干劲,才促使了丰田集团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发展集团事务,才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 2.1.3、公司经营理念

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姓名:唐成喜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 班级:汽配101 论文标题: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学号:1003030416 指导老师:牛华

目录 ◆日本汽车的起步 (1) ◆日本汽车产业的形成 (2) ◆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 (3) ◆日本汽车发展的五个步骤 (4) ◆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5) ◆中国汽车的起步 (6) ◆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7) ◆日本汽车对于中国汽车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9)

叙 日本作为距离我国最近的汽车发达国家,其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以及一些技术和理论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很大,对于这次的论文,我首先从日本汽车的发展开始写起,由日本汽车的形成、发展到走向国际化来阐述对于我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一、日本汽车的起步 日本自1898年起开始从法国和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引进汽车,吉田真太郎在1904年开始成立汽日本第一家汽车生产厂。于此同时,日本引进了金控的卧式两缸汽油发动机。1907年,日本最初的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诞生。同一时期,国末汽车制造所地汽车和宫田制造所也诞生。1909年,日本汽车完成了汽车产业的研发。 1918年,日本开始制定了“军用自动车补助法”,国家对于购买汽车的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因此,日本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开始繁荣。但是,相当大的部分是美国车。日本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赤字。 1936年,日本开始禁止生产外国车。 1945年,二战后,联合国禁止日本生产航空机械。所以,日本就把以前从事航空机械的技术人员开始就转入了日本的汽车产业。因此,日本的航空技术和设计方法就开始在日本的汽车领域得以应用,汽车产业的研发就得以迅速发展。 1970年,日本开始向各国出口日本的汽车。 2000年,日本的汽车的国内销售额减小,在海外的汽车销售额开始増加。 当时的日本汽车业主要是以进口为主,汽车的制造水平远落后于欧洲发达国家,汽车的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大正时代,随着日本军方的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的政策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1913年,宫田制造所东京总厂试制成功水冷直立型两汽缸的旭牌国产轿车。1914年,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装有50匹马力的发动

最新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摘要: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曾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 因,试从历史大背景下解析其成功原因。 关键词: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原因 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战后,日本国内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发展多领域的行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1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有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

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 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到了1955年,政府又推动轿车进入家庭,发展普及型汽车项目,为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汽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外,在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初期,日本政府积极顶住了来自欧美的压力,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到日本的汽车工业。这就为日本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而到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颠峰,日本汽车出口量激增、贸易摩擦加剧时,日本政府为这些贸易摩擦产生的矛盾积极地进行谈判、调和,并且制定出根本对策:转变日本对外出口战略,国外出口限量,并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建厂,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主,为日 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开辟了道路。 2 引进外来技术和自主创新 日产汽车公司于1952年9月与奥斯汀公司合作,购买了制造奥斯汀轿车的专利,合作的内容是日产公司CKD凡是每年组装2000辆A40型轿车,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为了实现组装和国产化,奥斯汀公司对日产公司提供技术援助。A40的零部件可以用于日产公司生产的其他轿车上。日产公司引进奥斯汀轿车的目的在于将其技术应用到自己生产的轿车上,因此,在建设奥斯汀装配线时,就考虑了日产 公司达特桑,尼桑轿车的平行生产。 但是,丰田公司却选择了自行生产轿车的道路,丰田公司原本想与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结果发现福特公司仅仅想把丰田变成自己的子公司。丰田公司便转向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综合消化吸收,走独立开发轿车的道路。丰田根据

产业布局需要考虑的方面

在空间组织方式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群不是简单的拼凑、机械地叠加而成,而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有生命意义的企业组合体系。企业数量、规模、类型都要互相匹配,其空间组合方式与循环产业链相互耦合。 在追求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优势的市场里,仅仅是地域上的邻近已不足以确保现代企业竞争力。生态工业园区的高效性还在于园区内部各成员间通过交通组织紧密高效的合作。 公共配套设施是沿着交通路线发展,有利于园区滚动开发;还是集中一片进行开发;或者两者结合。 现代工业区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成正比的。 产业上的联系:生态产业链、运输线路、信息交流方式、动力供应及各种工程管线——为了有利于生产,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劳动力,在工业生产联系上应力求直接、短捷,避免交叉,工业群落布置尽量集中、紧凑。 产业上的干扰:有害物质干扰、火灾危险、爆炸破坏、振动干扰、噪音干扰、其它干扰(高压线、放射性元素)——为避免生产上的相互干扰,在空间布局上应采取安全、卫生的距离,利用风向、流向、地形处理位置关系,合理分区。 产业上的发展:近期生产合理、远期发展可能——研究近远期关系,预留发展用地,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预留用地尽量预留园区外。 管理和生产的方便:仔细研究便于行政管理的便捷性,和居住区与园区的关系。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通过研究建设与自然间的关系,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的原则,采取改造、利用、防范、回避的办法加以解决。 其他环境条件: 城市规划、区域产业规划——局部服从全局

地区其它工业园区——通过园际交换副产品、共享废物资源,建立循环经济网络的方式解决 施工条件——通过设计与施工的关系解决 地域文化、地域建筑特点——园区空间布局艺术处理与地域文化相协调工业共生实体

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

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3民营资本“扎堆”微轿,不要只看利益不见风险4 我国为柴油车确定尾气达标“时间表”5 行业前瞻6 跨国车商在中国赚取“暴利”能持否?6 想完全依靠引进发展壮大,绝对是“异想天开”6 2002中国轿车市场回顾7 2003年中国汽车业猜想8 10 广州本田的做法是在“刀口添血”10 车市终于开始趋于理性10 现在的汽车广告都宣传什么?11 12 13 今年首批进口许可证将于4月底下发13 美伊战争可能会造成进口车价格波动13 美伊战争打响,美汽车销量受到严重影响13 北京旧车有了售后服务13 北京车辆经管更加人性化13 最新技术14 价值3000万的环保概念车亮相华南14 武汉电动汽车领跑全国14 新型车用蓄电池投入生产14 燃气发动机有了专用润滑油14 标致雪铁龙携福特推出两款直喷柴油发动机14 美发明汽车内置防撞感应器15 汽车语音导航仪悄然入京15 生产厂商15 一汽、海马上演“角力”大战15 东风公司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16 北京吉普可能要造轿车16 福田汽车南方销售公司成立16 东南谋求做强做大17

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进入崭新领域17 新版别克GL8将引发MPV市场新一轮竞争17 国产宝马年底前可能上路17 上海大众对帕萨特的经销策略让人费解18 上海大众将停产高尔7.5万车型18 金杯、依维柯未吸引眼球也忙着“改脸儿”18 爱丽舍运动版“叫板”宝来18 红旗世纪星2.4正式上市售价25.9万元19 威姿价高和寡末销售平平19 高尔夫年内将在华生产并投放市场19 经销渠道19 北京将建国际汽车博览中心19 进口车出现新销售方式——期货19 西南首家大型汽车超市于3月31日在成都“开幕”19 新疆赛博特汽车城开工奠基20 日本“黄帽子”将进入中国20 配件供应20 零部件供应瓶颈不破,“汽车国产化”空谈20 相关行业20 扬州将办国际汽摩配件展20 上海4月车展预热21 武汉国际车展十月举行21 广州国际车展拟年年办21 中国汽车服务业的十大商机21 汽车工业拉动我国金属市场21 6种车的低速冲撞实验21 实用手册22 春天汽车养护方法漫谈22 23 23 汽车消费心理发生六大转变24 市场数据24 北方汽车市场新车报价(3月16日—22日)24 北方汽车市场销量排行(3月16日—22日)25 北亚销售行情指数(3月17日—23日)25 北京中联汽车市场销售排行榜(3月14日—20日)25 由于美伊爆发战争,燃油税政策可能会延缓出台。该政策一改我国目前燃油税征收定在生产阶段(即出厂时)定额收取的方式,而按国际惯例,在消费阶段(即在加油站加油时)征收燃油税。有关专家称,燃油税政策的出台,

日本汽车产业研究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作者:————————————————————————————————日期: 2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7班指导老师:张瑞娟 小组成员:邱俊浩洪涛 袁晓超黄梓洋 云鹏宇伍文浩 要解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取得成功或失败,更准确的说,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中某些产业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要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行业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来分析。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这六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人们常说,“日本体制发挥优势的全部都是制造业”,其实不然。日本企业擅长的是制造业中专门处理钢板、钢块、树脂、硅晶片等耐久性强、制造难度大的原材料、产品成型后具有难以修正以及易于库存等特征的领域。通俗的说,就是需要“打造”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实现高速增长的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长期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形成了长期稳定雇佣的传统,在综合性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组织能力突出。这种能力在零部件设计、生产间需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产品领域能充分发挥,而汽车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汽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

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对日本汽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生产要素分成五类,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其中更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高级资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从基本要素来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海洋资源丰富外,它的矿产资源贫乏,也就说明日本的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是不利于他的汽车业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运输方便。也为日后它的产业定位定好了方向。日本属于加工出口型产业。将外来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加工,再出口赚取利润。使得它日后的汽车大量的出口到全球各地,成为汽车大国。可以说日本的先天条件不如很多国家,使他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还是。它生产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得到美国的支持有了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汽车也就是一项重大的项目。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们的科学家精于研究,它们的工人吃苦耐劳。使得小小的日本岛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日本精神。所以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汽车质量好也就不奇怪了。生产要素状况往往是高级要素起了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先天不足的日本得到后天的补充,他的汽车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了。

垦利县产业选择及空间布局研究

垦利县产业选择及空间布局研究 垦利县黄蓝两区建设办公室 一、垦利县的产业选择及空间布局现状 近年来,垦利县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高效生态,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强化项目支撑,加快“一城一带三区”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垦利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6.4 亿元、192.1 亿元、91.5 亿元,增长4.5%、20%、1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 6.2:64.5:29.3 调整到 5.5:64:30.5。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年度计划的51.1%。预计,今年上半年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8.5亿元,增长2%;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121.5,增长19%;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50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5:67.5:28。 1、现代农业快速突破。稳定发展传统农业,6.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夏粮实现十连增。 64.5万亩棉花长势良好,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4.27万吨、4.64万吨,增长9.5%、6.7%。加快壮大提升东部海洋渔业区,海跃公司13万立方水体海参鱼苗、1200吨海产品精深加工、景明公司500吨黄河口特优水产品加工等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园区经济规模日益增强。集中突破沿黄生态农业带,黄河口现代农业产业园、郝家镇舜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快速起步,董集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搭起框架,初具规模;高效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新建畜牧养殖园区5个,达到342个。以总投资8.1亿元的9个农业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5家,达到30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经营方式,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分别达到290家、46家、6家。新注册农产品商标4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5个,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2、新型工业平稳发展。引导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开发等产业为重点,重点实施6万吨/年PET光学膜、维生素A产业化等12个战略性新兴项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家、2家。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达到14家,预计上半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加快两化融合进程,实施垦利石化管理信息系统(PE-MIS)等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项目10个,工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上半年,预计全县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亿元,增长27%,完成年度计划的55.4%,工业质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概述: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l万辆。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80年代至90年代: 贸易逆差—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资本输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国际化扩张—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 设计趋势——日企开始把汽车产品开发重点转向更加节能,节材,安全,舒适,环保和多功能。 以丰田公司为例: 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为跳板,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如丰田,日产等公司都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技术独立的道路。因此,日本的“自主”则是控制资金,核心技术,真正的自主。 在开发“普锐斯”过程中,内山田要求专家团队研究30款已有的丰田车型,并要求全球四个丰田设计室参与车身方案投标竞争。尤为特别的是,在参与竞标的各个设计室分别独立开展车身造型设计的同时,车身工程部门的专家们从一开始就着

小米产业布局、现状分析与研究(非常重要!!)

第一章:小米产业布局和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没有特别关注小米官网的主页面。今天特意看了下,除了原先的企业客户采购通道,现如今增加了android开发者优惠通道。各位直到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小米开始正式介入到了衍生产品的开发阶段。 众所周知,小米一直都是声称近几年不会靠硬件盈利,至于以后靠什么盈利,也是各有纷争。很多人都是从小米手机本身知道小米企业的,而受到了媒体的误导,很多人都误认为小米是要靠手机打天下赚钱的,也由此导致很多人不清楚小米真是的盈利状况以及是否真正不靠硬件赚钱。 首先,小米手机零利润销售绝不是句口号。数字公司一直误导大家,特别是搬出了所谓800元暴利一说。如果各位有心了解,那么应该清楚所谓的800元盈利是在大批量铺货后才实现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 善。各位,小米把平衡后盈利的钱又通过服务的提升交给了客户,难道,这不值得赞扬?非得听信所谓的暴力说?所谓暴利,个人认为是指除去了应得的以外的部分。对于各方面都在建设完善的小米,难道为盈利后拿钱完善自我不是应得的?非要除去硬件成本一分不多余才叫合适?盈利的部分又投入到了发展中,这能叫赚钱?就像1000投入到股票中,

股票涨了,但是在没有为你自己所用的时候,那不叫赚钱。 (有用户提出,那些后来投入的,毕竟还是赚取的,也就是盈利,不能因为有投入了,就把他从盈利中抛出,下面之进一步解释: 建立售后的确应该是商家应该的,也就是说,这本身就属于成本之一了。只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小米本身的情况,其他的硬件厂商往往都是用了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整套,这期间他们往往是有着充足的时间,也有比较多方面的资金来源,比如可以先代工盈利(htc是最明显的)。而到了正式发售旗下手机的时候,盈利就是纯盈利了。这部分钱按即使投入到了售后的进一步完善中,理说也不应算到建立售后上,也就是不属于早期成本。 但是小米一来刚刚成立,且并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而是要找代工厂。同时,由于时间短,小米获得的融资有限,这就是说小米不可能在早期投入太多建立起太完善的售后体系,甚至是缺失太多,而这部分缺失的钱其实都是摊到了早期小米手机的采购生产中了,为了让用户可以尽早的拥有高性价比的手机。所以,小米在买手机后期平衡后取得的收益,必须投入到售后的建设中。换句话说,小米是将其他品牌早期的售后建立需要的成本放到了后期投入,所以这部分仍旧是应该算作成本的,即使它来自手机的盈利。) 那么,有人往往还是要质疑,小米不赚钱,作为商人,他傻啊?!以此为论点,说小米多么多么虚伪。可是,各位有没有想过,苹果在美国售

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二00八年十一月 一、产业布局发展变化及现状 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主要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东北老工业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造而成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强调的是:产业门类齐全、自成体系。但我市比较突出的还是造纸、农机、纺织等产业,尤其以轻工业为支柱,长期占我市工业产业比重的60%以上。由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转轨期间,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主题。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是一场被动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转轨时间,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宠儿、强者,转变为鸡肋和包袱。这期间政府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项目操作和国企的补救工作。但都不尽如人意。项目操作上不成功比例过高,尤其是在一些大项目上失误较多。环氧乙烷项目、佳西热电厂项目、八万五箱板纸项目等的失败造成我市在这阶段的成功项目上出现严重的断层,造成了我市工业增长乏力,迅速拉大了与其它地市的距离。在国企改革初期,补漏多,彻底改革的少。佳纺、亚麻、友谊糖厂牵扯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但近几年我市已经认识到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提出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并有了一些大的举措。 我市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财源建设和发挥优势基础上的

引导和调控,强调政府应该由具体项目操作转变到项目操作和发展管理并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努力促进招大商、发展大产业。先后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处理国有企业的问题上,下定决心国退民进。使佳纺、糖厂等一批国有企业破产,有效资产被重组,形成了新的机制。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仅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作为整个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布局的调整能够保证和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顺利实施。 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已经有明显的变化: 一是轻重工业的比重变化凸现我市产业结构变革的方向。 轻、重行业比重一向是评价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指标。而我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经历了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比较我市1989年、2000年和今年1-9月份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由1989年的1.47:1,到2000年的0.87:1,到今年0.58:1。轻工业由占总量的60%,下降到36.7%,而重工业由40%,上升到63.3%。轻工业的下降主要是造纸和纺织行业受资源和地缘负向影响逐渐萎缩。而装备制造业是拉动我市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攀升的主力军。 1、造纸业失去龙头地主,取代的是装备制造业。造纸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识别 从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对我国产业布局及变化的动态考察,识别区域产业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影响因素。重点从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和路径依赖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自然因素。 根据工业区位论和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就是指某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类产业的自然资源丰度及组合优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工业化初期,产业布局必将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有优势的地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正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弱化。

2.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现代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增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位势、人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因子及生态因素、政治军事因素等。其中经济位势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由于集聚、辐射、增长能量强大的核心经济区或大城市或同等增长能量的经济区或城市的存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与这些地区或城市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能量落差,或呈现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或呈现协调互动的互补关系,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很大。 3.体制因素。 资源禀赋只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却取决于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趋向深入,体制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地区间产业竞争的关键增长要素。 4.科技因素。

关于汽车行业的分析

市场调查应以营业地点为中心,对半径3公里内的环境、客户群、交通、市场竞争等情况进行详细考察。 ◆所选营业地点周边不要有同行业经营,除非你的投资规模大于其他经营者,否则不利于吸引客户,易被竞争对手挤垮; ◆营业地点交通一定要便利,所谓便利就是要四通八达、直来直往,客户不会选择一家七拐八绕的洗车点去洗车,如果是临街店铺,应选择进得去、出得来的路段; ◆应在有车族密集的地区选址,尽可能地接近你的目标消费群体,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就近洗车,如:加油站、停车尝中高档小区等; ◆周围环境和设施也很重要,如经营地点的合法性、电力来源、下水管道、消防安全、停车空间等,如果这些方面不完备,无形中会加大你的投资成本。市场调查可通过政府咨询、实地走访、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比如你可以考察你的目标地区有多少商务写字楼、有多少停车尝多少家加油站,咨询物业、观察居民区车辆拥有情况(实地数数儿),等等。总之,你的目标地区(3公里内)汽车拥有量越多,你将来的生意才有可能更好。 人说,洗车业是靠天吃饭。这句话不全对。雨(雪)天后确实可以使洗车行的客流量暴增到平时的数倍,每个人都耐心地排着长队给自己的爱车洗澡,每个洗车点的老板都在眉开眼笑地数着钞票。可是这能长久吗,天好的时候怎么办呢﹖难道天天守株待兔地盼着老天爷变脸吗?当然不行,因此洗车业不能仅靠天吃饭,更要以服务树品牌,靠品牌吃饭。要想留住顾客,实现重复购买,就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取得顾客的信任,信任度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从服务上、技术商、价格上、产品质量上取得顾客的信任。 ◆高素质、有知识的员工 员工是直接面对顾客的人,因此他的仪容仪表、修养素质、业务水平都影响到顾客的信任度,这就要求员工熟知商品性能,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以细致的服务、礼貌的用语给顾客以贵宾感觉并主动讲解车辆专业常识。这点刚创业时做不到,因为实力有限,招不到这么高素质的员工,因为有自己在,所以也够了,自己跟车主沟通。 ◆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对员工要人性化管理;对顾客要人性化服务。凡事要想在顾客前面,替顾客着想,洗车完毕,先自检,再征求顾客的意见,用心倾听,用心服务。 ◆推出优惠卡,建立会员制 洗车点在取得一定顾客信任度后,可推出优惠卡,建立会员制,让顾客成为店里的长期消费者。因此,投资者应用心,多下功夫为顾客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关于如何建立客户群,我觉得以低价的洗车(当然洗车质量要保证),开始要建立较多的客户,形成一种让别人觉得这个店车子停的很多的感觉。形成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