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日本氢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日本氢能产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是日本氢能产业的关键之年。

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即在2040年之前将氢能作为主要能源推广至社会各领域。

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在2024年发布了《氢能战略》并不断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资力度。

首先,日本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目前,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氢能源站、氢能源终端和氢能源供应网络。

它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储存和分发氢能,为各个领域的氢能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其次,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日本的氢能技术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氢能储存和氢能传输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最重要的氢能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庭能源系统和工业能源系统等领域。

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一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领先者,推动了氢能汽车的商业化。

此外,日本还加大了对氢能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贷款和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氢能产业。

此外,日本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来支持氢能研发和示范项目。

这些金融支持措施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日本的氢能产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价格较高,且氢能源的生产和分配成本较高,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其次是氢能基础设施的不足。

虽然日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覆盖不到位的问题。

最后是缺乏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虽然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广氢能,但公众对氢能源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尽管日本的氢能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日本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降低成本、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公众认知度,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同时,日本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先进、更高效的氢能技术,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日本的氢能产业有望取得更加突破性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从1999年到2001年的3年时间里,几乎是一夜之间,以韩国大众流行文化为代表的“韩流”一举进占中国文化娱乐市场。

“韩流”文化出口主打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

“韩流”文化产品出口不仅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更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曾经席卷亚洲,但韩国现在很少提‘韩流’了,‘韩流’过后,韩国提出了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

”自从1997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以来,向勇先后近十次到韩国访学,据他介绍,韩国政府目前最大的文化工程是要在光州建立一个亚洲文化殿堂,工程时间是从2004年到2023年。

这个大型文化产业园是韩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其规划是想成为亚洲某些原初文化的发祥地、各国文化的展示地、新兴文化的诞生地。

重建国家形象为了推动文化产业,韩国成立文化产业专责机构,将文化资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并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并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颁布一系列扶持文化法律保障政策。

韩国政府出面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生院;加强了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大型文化项目进行经济支援,成立管理投资资金的专门公司,做到专款专用;采取措施保护著作权;为缓解部分国家对“韩流”产生的排斥情绪,决定每年引进并上映部分亚洲国家的优秀影片。

府积累和占有了最大量的文化资源,现在要向市场释放,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巨大优势过去10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经历了几个步骤,但最初是尊重市场的,依托政府力量扶持企业主体。

如网游行业,韩国政府制定的人才政策包括免服兵役、给予年轻人大学资助等。

现在,在影视剧、网游等传统支点存在的同时,韩国冀望于通过文化的引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在全世界塑造一个亚洲文化主战场的形象。

对这点,中国应该关注、重视,也应该有忧患意识。

但他同时强调,伴随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产业也将获得与经济相匹配的地位,伴随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接下来还有“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日本游戏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力和世界级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本文将对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对我国游戏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日本游戏产业的历史发展日本游戏产业源远流长,从上世纪70年代的街机游戏开始,到80年代推出的任天堂红白机和世嘉的主机,再到90年代的PlayStation,日本游戏产业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游戏公司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游戏内容和用户体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任天堂、世嘉和CAPCOM等日本游戏公司已成为世界级的巨头,其游戏产品广受全球游戏玩家的喜爱。

二、日本游戏产业的成功因素1. 创新设计和独特文化元素日本游戏在游戏内容和故事情节上注重创新设计,经常将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游戏中,比如日本的动漫、漫画和传统艺术等。

这种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元素使得日本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吸引了大量的游戏玩家。

2. 强大的游戏开发和发行能力日本游戏开发商以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创作能力赢得了全球玩家的青睐。

同时,日本拥有成熟的游戏发行体制,通过与全球发行商的合作,将优秀的游戏产品带到全世界各地。

这使得日本游戏产业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 多元化的游戏类型和细分市场日本游戏产业不仅注重大型游戏制作,还关注小型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游戏。

无论是角色扮演游戏、动作游戏还是音乐游戏等,日本游戏公司都能够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通过细分市场的策略来达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三、对我国游戏产业发展的启示1. 加强创新和文化融合我国游戏产业在创新和独特文化元素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游戏产业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融合,可以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产品,提高游戏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提高游戏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游戏公司应该加大对游戏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作能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才能够开发出市场上独具竞争力的游戏产品。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热点。

在这个全球趋势的推动下,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据统计,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其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三大主力。

在产业规模方面,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充电设施建设等。

(1)技术先进: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领域,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

这些先进的技术使得日本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性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2)政策支持: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大力支持,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规,强制汽车制造商生产更加环保的汽车,这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充电设施不足:尽管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充电设施却相对缺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

(2)市场接受度不高:尽管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仍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高于传统汽车,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不信任感。

加大充电设施建设: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消费者认知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让消费者更加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试驾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亲身感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环保特点,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加强国际合作: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日本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智库研报 REPORT近日,中日产业合作东京论坛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自动驾驶、车联网行业专家分享的日本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方面取得的技术成就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提前布局自动驾驶产业日本在自动驾驶产业上的布局由来已久。

早在2013年,安倍内阁就启动了战略性创新创造方案(SIP)以推动日本高新产业,振兴日本经济。

其中,自动驾驶技术(SIP-adus)占据了核心地位,日本政府为此还成立了SIP 自动驾驶推进委员会。

2016年5月,日本警视厅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指南》,对测试机构、测试人员、测试车辆均提出技术要求。

2017年5月,日本内阁发布《2017官民ITS 构想及路线图》,计划于2020年左右实现日本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陈萌 黄旭日本在自动驾驶产业上的布局和产品研发由来已久,他们在毫米波雷达上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激光雷达和高性能处理器的研发方面还有所欠缺。

除了自行研发,日本企业也通过投资国外激光雷达公司来布局该领域。

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日本企业通过高精地图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径规划,通过车联网实现车与车、车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实时通信,更好地感知车、人、路的状态。

L3级别的自动驾驶。

事实上,日本企业很早之前就开展了自动驾驶的研发。

1997年,丰田在雷克萨斯LS Celsior 上使用了基于激光传感器制造的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

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期间,丰田展示了智能多模式交通系统(IMTS),可利用车间通信及地面信号装置,实现汽车自动速度控制和刹车控制功能,开启了车联网的早期运用。

在2018年1月的CES(消费者电子展)上,丰田推出e-Palette Concept 共享电动自动驾驶概念车,并提出“移动盒子”的概念,最快将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开始试运营。

2019年1月,丰田在CES 上展示了Guardian 驾驶辅助系统。

车联网方面,从2016年开始,丰田在新车型中安装数据通信模系统(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s,DCM),推动汽车互联技术普及。

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目前,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技
术创新能力。

发展现状
产业链完善
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善,包括了电池、电机、
电控、车身等多个方面。

其中,日本的电池产业已经具备了较为成
熟的技术和产能,堪称全球最为领先的一方。

此外,日本的汽车厂
商们也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业务,例如丰田、日产、本
田等企业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布局。

技术创新能力强
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
其是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日本汽车企业
在车辆轻量化、电池续航里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发,逐渐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生产。

政策支持力度大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给予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

发展前景
未来,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预计到2025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占据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15%左右。

总之,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具备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游戏产业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作为游戏产业的重要国家之一,其在游戏领域的成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为案例,通过对其背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游戏产业发展的启示。

二、历史回顾日本游戏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纳米比亚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街机游戏《帕克人》。

《帕克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日本游戏产业赢得了关键的先机。

之后,任天堂、世嘉等公司相继涌现,推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家用游戏机,如红白机、超级任天堂和世嘉的梦幻卡丁车等。

三、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游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日本游戏市场需求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日本市场注重游戏的情感体验。

不少成功的日本游戏作品如任天堂的《马里奥兄弟》系列、《塞尔达传说》系列等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游戏体验成为了游戏产业的里程碑。

这也告诉我们,在游戏开发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其次,日本市场对游戏的创意和精细程度有较高的要求。

例如,日本的角色扮演游戏(JRPG)深受游戏爱好者的喜爱,其丰富的故事背景和角色塑造令人印象深刻。

这表明,在游戏产业的发展中,要注重创新和精细度的提升,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

四、技术创新的推动日本游戏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技术创新的推动。

在游戏硬件方面,日本的企业不断引入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游戏机的性能和功能。

而在游戏软件方面,日本的游戏开发团队始终保持创新的态势,不断尝试新的游戏类型和机制。

例如,任天堂的Wii游戏机在推出时引入了重力感应技术,以及与玩家身体动作的互动。

这种创新的游戏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刷新了游戏市场的格局。

这告诉我们,在游戏产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五、良好的产业生态日本游戏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产业生态。

日本工业空间分布格局与原因分解

日本工业空间分布格局与原因分解

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 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 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
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 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 业区之一。
2017/10/20
京滨125cm化油器 京滨工业区
京滨大绵羊化油器
京滨工业区正在排气

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户、京都等城市为中心, 形成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综合工业 区,成为日本第二大工业区。 战后,这个工业区扩展很快,它一方面向西,即 顺着尼崎、西宫、神户、明石等沿海城市向兵库 县扩展,另一方面向南,即顺着堺、岸和田、阪 南等沿海城市向和歌山县延伸。从战后到1975 年,仅在堺、泉北地区填海形成的工业用地就达 1705公顷。

京滨工业区,以东京为中心,关东平原为腹地,包括东 京、横滨以及川崎、千叶、横须贺等大中城市在内的日本 最大的工业区。 以机械(汽车、精密机床、电子产品等)、钢铁、石油冶 炼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 近年来,特别是在东京,为保护首都环境,工业部门结构 有所变化,印刷出版业、电器仪表等部门发展迅速,冶金、 化工等部门或外迁或改建,比重不断下降。该工业区印刷 设备已占全国70—80%,电器仪表占全国三分之二。


京滨工业区
1990年京滨工业区主要产业产值情况
行业 制造业 机械工业 印刷出版业 食品工业 年产值 80.07万亿 37.54万亿 67963亿 45037亿 占全国总产值的百分比 25.00% 26.90% 53.90% 19.80%
金属制造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07043311季婷婷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对日本的产业布局的分析,重点则从日本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发。

二战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次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政府致力于重建产业以奠定经济自立发展的基础,依靠“倾斜生产方式”。

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以煤炭、钢铁、电力、造船为重点产业,将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投人到重点产业,再以重点投入部门为杠杆推动整个工业的回升,到1959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水平。

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全面、大量地引进重化工业技术,加大对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

1956~1973年的18年问,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

其中,1959~1970年的12年间,有10年的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以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进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出现“滞胀”局面。

究其原因,60年代的高速发展是以廉价而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产品顺利出口的国际机制为前提的。

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此次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

主导产业是汽车和电器机械。

最近一次的结构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经济重点逐渐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促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

调整产业结构。

1997年5月。

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中确立了15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领域、环境、新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国际化、住宅等。

并测算出与上述15个产业相关的领域从1995~2010年可以提供700万个就业机会。

15个产业中除新制造技术与迄今为止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制造产业有关以外,其他产业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化的特征。

而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战后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靠“移植 (即大量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和新产业)而形成的。

随着赶超阶段的结束,模仿目标逐渐消失。

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国际市场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则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依靠“移植”.而要立足于“内生”。

“内生”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要靠自主的技术开发,二要靠国内需求的拉动。

从这个角度看,可成为21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增长点的将会是信息通讯产业、化学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服务业。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通讯产生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大的技术变革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美国新经济现象表明,产业信息化是工业化国家产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信息产业的发展程度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决定其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

始于2O世纪8O年代的以做电子、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为先导的信息革命。

使美国的产生结构加速从物质生产为主向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转变。

主导产业正从钢铁、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迅速向包括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个人电脑、传真机、光缆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转变。

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强有力的新增长点。

据1997年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来自于高科技产业。

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3%。

信息产业不仅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而且它还可以不断地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向知识集约型产业发展。

有鉴于此,日本对信息通讯业的发展寄予很大期望。

根据日本通产省预测。

到2010年,如果能在全国敷设光纤网络,信息通讯产生的规模将达123万亿日元,将提供243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这意味着它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和容纳的就业量将远远超过迄今日本所有的主导产业所具有的能量。

果真如此的话,信息通讯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中首屈一指的主导产业。

进人90年代以后,在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萧条中化学工生是日本少数几个一直保持增长的行业之一。

现代产业和技术的飞跃往往取决于新材料的开发研制,而新材料的获得,越来越多地依赣于化学方法和化学工业。

因此,制造各种合成材料的化学工业将可能是今后发展较快的领域。

化学工业中的另一个增长较快的领域是医药化学.随着日本日渐步人老龄化社会,对医药特别是营养滋补类药品的需求将日趋增多,市场前景令人乐观。

当前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趁全人类的广泛关注。

1997年12月在京都召开的防止地球变暖会议上确定了在工业化国家的目标2008-2010年间,大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关国家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转换以减少能耗。

从表面上看,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环保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行为,但它也从另一个方面为创造新的产业提供了大好时机。

随着有关国家环保法规的强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节能型机械设备、环保汽车、节能型家电等环保型产品的市场必将迅速扩展,开发和生产各种清洁能源、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部门也必将成为扳为重要的产业领域。

日本产业界在7O年代中期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环保、节能成果和经验。

目前日本在环境保护和节能方面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93年经合组织环境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2O年中日本经济增长了12.2%,但氧化硫的排放却减少了82%,氧化氨的排放也减少了21%。

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日本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从1997年的15亿万日元扩大到37万亿日元。

因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及传统产业的环保化开发将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型产业领域。

从情况看,日本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同。

这一结论不仅仅是出于日美两国产业结构方面的指数比较(这一时间段美国制造业产值仅占GDP的20%,而日本为30%)。

而主要是因为日本商品流通等服务业的落后性,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日本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工业生产体系,但与人们日觜生括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却较为落后,这可以从日本高昂的消费物价方面反映出来。

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鲫5年11月的统计结果。

东京的物价水平是纽约的1.59倍,伦敦的1.52倍,巴黎的1.34倍,柏林的1.35倍造成日本消费物价高昂的主要原因显然不是由于其生产领域效事低下,而是由于其流通领域效率低下。

日本政府对服务生的规制严格而广泛,限制市场主体的自由进人和其他经营行为。

这是一种典型的保护弱者(比如小商店)的政策。

随着“大店法”的废止及其他方面规制的缓和,必然会有大量资本渗入商品流通等服务业内。

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日本与藏通有关的产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从1997年的36万亿日元上升至132万亿日元,是所有产业部门中增幅最大的一个。

随着物质产品日渐丰裕,人们的消费必然要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文化生括消费发展。

因而,文化消费型为品和服务也是工业化国家最重要的产业领域之一。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1995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4.5%,预计到2O2O年这一比倒将达到25.8%)。

与老年人护理、医疗保健相关的服务业和将会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21世纪,第三产业必将成为日本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1)主导产业将由数种产业构成世界市场需求多样化决定产业多样化,审视世界主导产业发展和转移过程,即从煤炭、钢铁和纺织业到家用电器和重化工业,再到汽车工业,其根本的原因是在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形成了趋同而集中的社会大众需求,它们是一些衣、食、住、行方面基本生活用品需求。

在这些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以后,人们有条件可以追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多样化且呈多极华,这也就决定了主导产业将由数种产业组成。

(2)日本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1997年5月16日,在日本内阁会议确定的“改革和创造经济结构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可以成为21世纪初经济新增长点的l5个领域及预计可望达到的市场规模(万亿日元),它们是:住宅领域4,医疗、福利领域91,生活文化19,整建城市环境16,环保领域37,节能和新能源开发7,信息通讯业126,物资流通业132,人才培养与交流8,国际化服务业2,商务辅助服务业29,新制造技术领域dl,生物工程领域l0,宇宙航空业9,海洋开发业7。

可以认为这l5个领域基本指出了日本形成新一代主导产业的范围,根据主导产业需要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诱发系数足够大的特点和前文述及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考虑的4个因素,下面列出的产业,首先是符合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朝阳产业(考虑世界市场需求趋势),也是极有可能产生科技创新和突破的领域(考虑知识经济的影响,技术创新和赛破),其次我认为日本在这些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有利条件(考虑国际分工新格局。

经过努力,最有可能形成日本新一代的主导产业,因而也可能就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

1.环保产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环境保护对日本国民的未来生活关系重大。

日本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使解决环境问题的要求强烈而迫切,这就导致巨大需求,需求将创造供给日本有庞大的资本,日本国民又富有,投资环境保护事业,是有利可图的朝阳产业。

日本在解决自身环保问题的过程中,将积累经验,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优势,很可能在未来世界环保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

日本科技厅在1996年提出投资1.4万亿用l0年时间开发高速超级并联计算机和大容量的存储器对地球大气气候、水循环、生态系统变化进行综合科学研究。

日本向环保领域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2.海洋开发日本列岛四面环海,长期受资源匮乏之苦.日本开发海洋,既有地利,也有动力,更有开发海洋所需要的巨量财力、人力资本和物质基础。

在海洋开发领域,世界尚处在大规模开发的前夜,日本也并不落后,有些领域甚至有领先优势,只要日本肯F功夫,可期望日本在未来的海洋产业领域铸就辉煌。

5年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预算增加了一倍,达2.2亿美元,日本已拥有数艘世界上最强大的研究船,如世界上潜得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和遥控潜水器,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研究船。

并计划建造一艘海下钻探深度3500米的船,以日本为中心开展“2l世纪海洋钻探计划”。

3.节能和新能源开发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物质能,这些新能源是能源产业的未来。

日本是石油和煤的进口大国,世界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

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开发新一代能源,对日本利益很大,日本四面环海,水能、风能资源丰富,日本在太阳能领域.已经领先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