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船舶制造业风险分析报告

船舶制造业风险分析报告

船舶创造业信贷风险分析报告近年来,国内船舶创造业迅猛发展,农业银行尾随其发展,自 2005 年起办理以预付款保函为主的信贷业务,业务量逐步增长。

自 2022 年下半年,特殊是进入 08 年以来,船舶市场浮现了一些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航运市场大幅调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浮现保函业务竞争激烈与船厂风险逐步加大共生的局面。

为进一步掌握行业发展状况、风险特征,更准确地把握行业信贷风险,我部对船舶行业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2022 年全国造船完工量 1893 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 30%;新承接船舶定单 9845 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 132%;手持船舶定单 15889 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 131%。

以载重吨计, 2022 年我国新承接定单量排名世界第一,完工量和手持定单量排名世界第二。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定单、手持船舶定单分别约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 23%、42%和 3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 4 个、 12 个和 9 个百分点。

2022 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 1024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6%;承接新船定单 3664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 14%;手持船舶定单 1.9217 亿载重吨,同比增长 82%。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承接新船定单、手持船舶定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6%、39%、34%。

2022 年上半年,江苏三大造船指标在全国全面率先。

浙江发展提速,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季度江苏造船完工量与一季度相比增长 226.2%,上半年造船总量四年以来首次超过上海,居全国第一。

单位:万载重吨承接新船定单手持船舶定单船型造船完工江苏船舶工业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为了一批骨干企业。

南通中 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分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 船有限公司、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江苏熔 盛重工集团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定单、手持定单排名进入或者部份进 入全国前 10 名之列。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中国船舶工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造船、船用设备、船用工程装备和船舶维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的造船产能及产量居全球首位,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船舶制造企业。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在具备传统优势的商船、渔船、工程船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实现了突破,包括核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

中国船舶工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船舶工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加速发展。

此外,中国船舶工业还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未来,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船舶工业是重要的能耗行业,发展绿色船舶和低碳船舶是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减少船舶排放和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新能源船舶、推广船舶动力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等,实现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技术船舶领域将继续取得突破,包括核动力船舶、深海船舶等。

二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船舶的自主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船舶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加快推进,包括船舶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海上物联网等。

四是船舶工业将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打造船舶产业链的全球价值链。

综上所述,中国船舶工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船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船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造船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一)今年我国的造船完工量,预计将突破4000万载重吨,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今后世界年均新船需求量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8000万吨左右。

根据全球已有的约2亿吨的生产能力,将会出现产能过剩。

我国造船能力已达6600万吨,亦将过剩,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我国历来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已将船舶工业列入国民经济十大重点产业之一。

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家制定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度过危机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造船业在由“做大”向“做强”转化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急待提高;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率仍不高,尤其是高端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可利用经济危机时期西方国家设备厂商融资困难和缺乏资金的情况引进技术或在中国建厂制造等;造船工效、能耗和环保,以及建造工艺、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均需要改进和提高。

(五)这次经济危机对造船业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2007年3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凸显,到2008年9月才出现对造船的影响,滞后约1.5年。

那么,复苏也应该有一个滞后的问题。

虽然现在世界经济已出现一些复苏回暖的迹象,但从现在船的设计任务和承接新船的造船订单的情况来看,造船业的最困难时期可能是2012年,然后转向复苏。

2009年上半年,海洋工程辅助船租赁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U“形走势。

在需求降低、供给增加的影响下,该型船头3个月的租金一路下跌,并在3月份创下了本轮下跌最低点。

与2008年10月所创下的高点相比,几乎所有类型的海工船租金都下跌了一半以上,其中,大于12000马力的三用工作船租金跌幅达到了90%。

之后,由于油价回升,加上部分企业开始封存运力,海工船市场逐渐回暖,租金也出现了连续上扬的势头。

纵观2009年上半年的海工船租赁市场,市场运力过剩是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

海洋经济是以新兴海洋产业为主体、涉及各类社会化经济活动的总和。

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仍将以沿海地区,特别是临海区域为基地,以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为基本特征,以集约化、新型工业化为主体发展趋势,从而推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较大变革。

这是一种进步的变革,是海洋经济这一先进生产力推动区域社会经济进步的历史进程。

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局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并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明确提出海洋经济要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围绕着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采取了许多措施,普遍把海洋经济发展列入地区战略,并加大投入。

国际开发海洋的大背景和国内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大举措,为上海市提供了加快海洋产业开发与管理力度、推进海洋经济上台阶的历史机遇。

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海洋与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无论是实现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目标,还是建设信息港、深水枢纽港和航空港都离不开海洋。

一、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现代资源说通常把港湾、海洋航线、水产资源的加工、海洋中的风能、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等都视为海洋资源。

从上述角度来看,上海市借助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这使得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大有可为。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沿海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中部与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上海市沿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大陆岸线为186km,其中长江口南岸112km、杭州湾北岸87km;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拥有约306km。

水深在10m以上的深水岸线长达78.6km,拥有0m以上潮间带滩涂面积约667km,水深0~5m等深线范围内水下滩涂面积为2341.5km2。

近海0 ̄20m等深线范围内的水域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国峰1房建孟2翁光明2(1.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137;2.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200137)摘要作为全国最大的沿海城市,上海市拥有丰富的滩涂、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海洋能等资源和生物资源,尽占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和长江出海口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海洋经济具备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高中地理课后练习8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含解析湘教版

高中地理课后练习8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含解析湘教版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菌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技术,将中药提取液中的益生菌作为菌种,富含中药活性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型中药加工制剂。

据此回答1~2题。

1.菌药研制属于( )A.市场指向型B.原料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2.菌药研制成功,有利于( )①提高中药药效②弘扬中医文化③降低生产成本④降低药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C 2.A[第1题,由材料可知,菌药研制需要微生物技术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属于高科技产业,故选C项。

第2题,菌药研制成功,有利于提高中药药效、弘扬中医文化,故选A项。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口罩成为紧俏商品,作为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防线,口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图是口罩生产工艺流程图。

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口罩产量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B.市场C.技术D.劳动力4.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用口罩生产基地的原因主要有( )①交通便捷②科技先进③劳动力充足且廉价④基础产业齐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B 4.C[第3题,一般来说,市场决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B正确;口罩产量增加,对原料的需求也会增加,但根本原因还是市场;口罩生产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劳动力对口罩生产有影响,但其不是影响口罩产量的主要因素。

故B正确。

第4题,口罩生产对技术要求不高,口罩质量轻、体积小,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不高,排除①②。

疫情条件下,口罩市场需求量大增,我国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基础产业齐全,这使得中国很多企业快速转向口罩生产,③④正确。

故C正确。

]美国科氏材料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专业道路沥青生产厂和供应商之一,是世界道路沥青产品研发和生产应用的领导者,已在我国投资建立了鄂州、广州、镇江、西安、天津、三水、泸州和郑州8个沥青产品有限公司和北京沥青技术研发中心,为我国二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生产和供应了多种性能优异的沥青产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中国造船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中国造船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新手 20 05年
量量单 工单订 完订持
新手 2 006年
量量单 工单订 完订持
新手 2007年
量量单 工单订 完订持
新手 2008年
量量 单 工单 订 完订 持
新手 2009年
资料来源:英国克拉克松公司
图 4 中国和世界造船我国船舶完工量、新订单量以及手持订单量
设计工作。
38
中国 水运
第 11 卷
政府要求原油进口 5 0% 要自己运输,导致对油轮需求增大;
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集装箱船紧张。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万载 重吨
中国
世界
量量单 工单订 完订持
新手 200 4年
量量单 工单订 完订持
步,预计造船 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船舶 手持订单量所占世
界份额将可能 持续上升,但是当前造船市 场的需求增长主要
是长期停滞后 的短暂回升,订单量依旧在 低位徘徊,中国造
船企业虽然订单量迅速回升,但钢材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大、
人民币升值等 不确定、不可抗因素仍存在 ,未来中国造船企
业的订单争夺将更加激烈。
第 11 卷 第 8 期 2011 年 8 月
中国水运 Chi na Wat er Tr a ns por t
Vol . 11 Augus t
No. 8 2011
中国造船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刘全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分院,上海 200439)
摘 要:文中从国内外造船产业现状入手,从造 船企业生产能力、造船市场需求、市场价格走势等方面分析了中国
呈现稳定增 长的态势,占世界份额也 逐步提升。2 00 8 年金

上海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上海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三)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由于进出口货物量受经济危机影响c下降明显, 往来于我 国口岸的集装箱船、 矿石船等船只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船 o舶修理及拆船业的业务量也减态势。 2008 年,船舶修理 及拆船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64.96 亿元,比上年下降 6.6%;主 营业务收入 59.72 亿元, 增长 7.3%,增幅下降 26.2 个百分 点;利润总额 6.91 亿元,增长 19%,增幅下降 20.8 个百分点。 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全年完成修船产值 29.5 亿 元,在全国同行业单厂排名中位列第一,综合实力排名稳居 全国三甲;中海工业公司修船产值达 27 亿元,公司拥有的世 界最大浮船坞“中海峨眉山”号于 2008 年 11 月顺利投 产使用,可承接全球各类船舶的维修、改装工程。
二、上海造船业产业优势
•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 2.上海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 3.长兴岛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和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的逐步确立必将推动国内外新一轮航运业的发展,为发展 船舶工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江苏省是我国造船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主要造 修船企业17家,配套企业200多家,总造船能力超过200 万载重吨。2004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65万吨,船舶工业完 成总产值168.09亿元,约占全国的20%;手持订单226艘、 806万载重吨,船舶出口交货值1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 31%。 浙江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 船舶工业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176艘,完工量达90万载重 吨,比上年增长27%;完成工业总产值80.95亿元,增长 49%;出口交货值23.63亿元,增长25%。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国家陆续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高度重视。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造船强国和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关键时期,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将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引领,紧紧围绕“造船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加速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产业规模,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本规划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的客观形势,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导向等。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上海是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诞生地,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和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9年上海又将海洋工程装备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之一,为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十一五”发展成效1.造船总量大幅跃升“十一五”期间,上海造船完工总量达到3800万载重吨,是“十五”期间的3.2倍,年均增长45.2%,其中2010年全市造船完工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11万载重吨。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706万载重吨,连续创造中国船厂造船完工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上海船舶产业主要指标汇总表2.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06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8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上海造船业产业优势
•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 2.上海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 3.长兴岛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和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的逐步确立必将推动国内外新一轮航运业的发展,为发展 船舶工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 亚洲第一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也 坐落于上海。上海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同样位居国内第一。 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高端领域的 跨国巨头都选择将亚太或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如 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 黑石集团、路易威登、德勤、英特尔、GE、麦肯 锡、RBS、巴黎银行、AIG、普华永道、渣打银 行、安永、香奈儿、安联、迪士尼等。
江苏省是我国造船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主要造 修船企业17家,配套企业200多家,总造船能力超过200 万载重吨。2004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65万吨,船舶工业完 成总产值168.09亿元,约占全国的20%;手持订单226艘、 806万载重吨,船舶出口交货值1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 31%。
浙江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 船舶工业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176艘,完工量达90万载重 吨,比上年增长27%;完成工业总产值80.95亿元,增长 49%;出口交货值23.63亿元,增长25%。
• 根据长兴岛世界级海洋装备岛的目标定位,目前 已入驻的企业有: 国际知名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振华重工; 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 的中船长兴一期造船基地; 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的国际航运、物流和修造 船企业集团--中远集团以 这些产业群体起点高,后劲足,且联动、集聚 效应明显。正是这种集聚优势和规模经济,使长 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成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上海及上海船舶业简介
目录
1、上海简介 2、上海造船业产业优势 3、上海船舶业发展情况
4、上海主要船厂介绍
5、上海船舶配套产业园(宝山区)简介 6、 “十二五”时期上海船舶产业发展目标
一、上海简介
• 1.上海概况 • 2.上海的区位优势 • 3.上海的金融业 • 4.上海服务业 • 5.上海工业
上海概况
上海工业
• 上海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占中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钢 铁、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造船、精密仪器、 电气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工业等为主。张江 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由于土 地、劳动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等原 因,目前上海整体产业结构进步明显,已形成并逐渐巩固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上海财政收入达到2540.3 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 达到了59.4%;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GDP比重也已经达 到了47%。在2010年社科院发布的《2009—2010年度全 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上海在中国仅次于香港,位于台 北之前,三个城市共同进入全球前50强。
• 经济上,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都 是我国东部的交通中心。自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之后,上海的地理就决定了上海就是西方投机掠 夺的“前沿阵地”,从而确定了上海工业中心和 经济中心的地位。在改革开放后,以出口业为主 业的快速发展,使上海成为了贸易中心。
上海的金融业
• 上海的金融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上海的私人银行总部 数居全国第一,工行、交行、农行以及绝大多数外资银行 均选择上海作为私人银行总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 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四分 之一以上;金融要素市场完备度居全国第一;上海外资银 行境内总部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二,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 85%;上海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境内总部约占全国七分之 五;此外中国六成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合资基金管理公 司的总部位于上海。上海吸纳的海归人才数量同样位居国 内第一,全国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归人才选择到 上海工作创业。
2.上海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上海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发源地,拥有造修 船企业19家,现有造船能力350万吨左右, 占全国的40%以上。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 旺盛和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新形势,上海 船舶工业正以长兴岛8公里规划岸线为契机, 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加快规划和建设世界 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
3.长兴岛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上海服务业
• 上海服务业高度发达,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外游客旅游目 的地和最大的豪华邮轮母港及目的地,其中上海的豪华邮 轮旅游业务占据全国的70%以上。包括锦江、如家、汉庭 等在内的国内四大酒店集团全部来自上海,包括洲际、雅 高、凯越、希尔顿等在内的全球十大豪华酒店集团的在华 总部基本都位于上海。上海是目前中国的商业之都,我国 最大的商业集团――百联集团来自上海,包括全球三大奢 侈品集团LVMH,厉峰和PPR在内的几乎所有奢侈品公司 都选择将在华总部设于上海。上海的海外游客境内消费额 约为新加坡的四分之三,远超国内任何城市,上海的商铺 租金同样居全国第一,其中南京西路的商铺租金为全球第 37位,除此之外再无中国大陆其他城市的商铺租金进入全 球前50。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五大时尚之都和全球三大商都, 上海的商业环境、氛围和底蕴在国内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 上海共辖16个区(中心城区10个:黄浦、卢湾、
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和 浦东新区,近郊区3个:宝山、嘉定、闵行,远郊 区3个:松江、青浦、金山),3个县(南汇、奉 贤、崇明)。
上海的区位优势
• 上海位于长三角河流长江的入海口,地 势平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 的港口城市。上海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 上海简称沪,市区面积3925平方公里,人 口1674万。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 之滨,向东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与美国 的西海岸隔海相望,南临杭州湾,西与富 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界黄金水道 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海境内 的崇明岛,面积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 三大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