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书籍宋元明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历史背景
4、文学艺术大发展。
文学作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 生的《金瓶梅》、蒲松龄的(1640——1715)《聊斋志异》、吴敬梓 (1701——1754)的《儒林外史》、曹雪芹(1715——1763)的《红 楼梦》;戏剧作品有明代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清初 洪 昇 ( 1645——1704 ) 的 《 长 生 殿 》 、 孔 尚 任 ( 1648——1718 ) 的 《桃花扇》;
历史背景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更加强化、完善、成熟的时期,也是商品货币经济空前发达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殊时期。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明太祖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主司法;都指挥使司主军事;)、设通政使司行“敷奏 封驳”之事;废中书省、废丞相“关白”之权、分相权于六部;掌控 军权(兵部、都指挥使司、都督府)立严刑峻法、三法司(刑部、都 察院、给事中)协同断案;改科举(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兴文字狱、设 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朱元璋设“东缉事厂”、明成祖朱棣设 “锦衣卫”、明宪宗设“西厂” )、大力削藩(二十五王与宁、晋、 燕三王);
第一节 概述[3]
1840年帝国主义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饱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历年不 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崩溃。中国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接 受西方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欧洲音乐的理论、乐器、技 法输入我国。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蓬勃兴起,它对我国新音乐的形成 具有启蒙意义。
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李时珍(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年——1633年)的《农政全书》、宋应星(1587年— 1661年)的《天工开物》、徐宏祖(1586年——1641年)的《徐霞客 游记》。数学发展、测绘技术、明长城6000多公里、明清宫殿群、天 坛等。
宋元明清时期

书法
宋代书法风格以行书、楷书为主,元代书法风格以行草为 主,明代书法风格以草书为主,清代书法风格以篆、隶为 主。
雕塑
宋元明清时期雕塑艺术以佛教雕塑为主,宋代雕塑风格细 腻逼真,元代雕塑风格粗犷豪放,明代雕塑风格庄重肃穆 ,清代雕塑风格华丽细腻。
文学、戏剧与音乐艺术
01
02
文学
戏剧
宋代文学以诗词为主,元代文学以曲 为主,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清代文 学以散文为主。
与日本的战争
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一些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时期的“文永之役”和“ 弘安之役”。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而引发的。
与欧洲国家的交流与战争
与蒙古的战争
在宋元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主要通 过蒙古帝国进行。蒙古帝国曾派遣使节 访问欧洲各国,并进行了商业和文化交 流。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中国 与欧洲的交往逐渐减少。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皇权,削 弱了地方权力。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入关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也有一 些变化,如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经济上表现为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
纺织技术
宋朝的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棉纺织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中国的纺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瓷器技术
宋朝的瓷器技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窑和瓷器品种,如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其工艺水平 和质量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元朝的科技成就
军事技术
01
元朝的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火器技术
宋代书法风格以行书、楷书为主,元代书法风格以行草为 主,明代书法风格以草书为主,清代书法风格以篆、隶为 主。
雕塑
宋元明清时期雕塑艺术以佛教雕塑为主,宋代雕塑风格细 腻逼真,元代雕塑风格粗犷豪放,明代雕塑风格庄重肃穆 ,清代雕塑风格华丽细腻。
文学、戏剧与音乐艺术
01
02
文学
戏剧
宋代文学以诗词为主,元代文学以曲 为主,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清代文 学以散文为主。
与日本的战争
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一些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时期的“文永之役”和“ 弘安之役”。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而引发的。
与欧洲国家的交流与战争
与蒙古的战争
在宋元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主要通 过蒙古帝国进行。蒙古帝国曾派遣使节 访问欧洲各国,并进行了商业和文化交 流。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中国 与欧洲的交往逐渐减少。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皇权,削 弱了地方权力。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入关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也有一 些变化,如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经济上表现为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
纺织技术
宋朝的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棉纺织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中国的纺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瓷器技术
宋朝的瓷器技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窑和瓷器品种,如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其工艺水平 和质量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元朝的科技成就
军事技术
01
元朝的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火器技术
发展史宋元明清ppt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实行的是三司六部制,三司是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明朝的统治
清朝的建立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的经济繁荣
清朝的文化发展
清朝的兴衰
01
02
03
04
03
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宋朝时期,中国与周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贸易关系。宋朝的商船队频繁地往返于这些国家,进行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科技发明与创新
宋代:诗词、散文、戏曲、话本小说的兴起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散文创作繁荣,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等散文大家。戏曲和话本小说开始流行,为后来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元杂剧、散曲、南戏的繁荣元杂剧的出现和发展,使戏曲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西厢记》、《汉宫秋》等经典剧目。散曲创作也相当繁荣,成为当时的一种新诗体形式。南戏的兴起,为明清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小说、戏剧、散文的繁荣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著名小说问世,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戏剧创作多样化发展,出现了“昆曲”、“徽剧”等地方戏种。散文创作继续发展,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著名散文家。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开始进行,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清代:古典小说的巅峰与民间文学的丰富完善《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经典小说问世,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民间文学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
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指南针航海技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效率,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形态,为军事防御提供了新的手段。指南针航海技术的运用,使海上航行更加准确和安全,促进了海外贸易和探险活动。元代: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制瓷技术天文观测的进步,对日月食、行星运动等天象有了更准确的预测,为历法编制提供了依据。水利工程的兴建,如京杭大运河的疏浚和扩展,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水路运输条件。制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其细腻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明代:航海技术、丝织技术、冶铁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使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成为可能,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丝织技术的繁荣,出现了苏州丝绸、杭州锦缎等精美织物,被誉为“东方丝织之都”。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型炼铁炉和先进的炒钢技术,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清代:医学、数学、建筑学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出现了《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著名医学著作。数学领域的发展,如《九章算术》、《数书九章》等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推动了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建筑学的成就表现在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与外来风格。
明朝实行的是三司六部制,三司是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明朝的统治
清朝的建立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的经济繁荣
清朝的文化发展
清朝的兴衰
01
02
03
04
03
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宋朝时期,中国与周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贸易关系。宋朝的商船队频繁地往返于这些国家,进行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科技发明与创新
宋代:诗词、散文、戏曲、话本小说的兴起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散文创作繁荣,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等散文大家。戏曲和话本小说开始流行,为后来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元杂剧、散曲、南戏的繁荣元杂剧的出现和发展,使戏曲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西厢记》、《汉宫秋》等经典剧目。散曲创作也相当繁荣,成为当时的一种新诗体形式。南戏的兴起,为明清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小说、戏剧、散文的繁荣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著名小说问世,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戏剧创作多样化发展,出现了“昆曲”、“徽剧”等地方戏种。散文创作继续发展,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著名散文家。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开始进行,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清代:古典小说的巅峰与民间文学的丰富完善《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经典小说问世,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民间文学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
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指南针航海技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效率,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形态,为军事防御提供了新的手段。指南针航海技术的运用,使海上航行更加准确和安全,促进了海外贸易和探险活动。元代: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制瓷技术天文观测的进步,对日月食、行星运动等天象有了更准确的预测,为历法编制提供了依据。水利工程的兴建,如京杭大运河的疏浚和扩展,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水路运输条件。制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其细腻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明代:航海技术、丝织技术、冶铁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使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成为可能,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丝织技术的繁荣,出现了苏州丝绸、杭州锦缎等精美织物,被誉为“东方丝织之都”。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型炼铁炉和先进的炒钢技术,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清代:医学、数学、建筑学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出现了《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著名医学著作。数学领域的发展,如《九章算术》、《数书九章》等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推动了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建筑学的成就表现在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与外来风格。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讲 宋元、明清史课件

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
反映了( B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纲要求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考查知识 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 题干形式
历史叙述
叙述型
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
原因: 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 ②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④中外交流频繁,西学东渐兴起。
把握高考趋势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 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 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 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
深化历史理解
3.综合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
(2)“萌新”:
传统文化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
中孕育新 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
内容 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
思想、文 学中体现 反传统反
封建
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 制进行了激烈的揭露和大胆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 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深化历史理解
1.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期
发展历程
形成与发展
从先 秦到 秦汉
(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 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ppt课件

科举制发展
儒学
正统地位遭到挑战 理学,心学
必 科思技想成就 火药、雕版印刷术
指南针,活
修
文 艺术化
三 文学
繁荣、昌盛字印刷术
书法家(楷书、草书) 书法、文人
文人画鼻祖
画和风俗画
唐诗
宋词
.
29
概括唐、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制度文明的成熟
概括唐、宋时期的文化状况 文化昌盛
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达,
盛质 文 明
商品经济繁荣。 高 度
.
27
唐
必 君权和相权
监察体制 修 地方区划
一 选官制度
必 儒学
科技成就
修
艺术
三
文学
.
宋
28
唐
宋
君权和相 三省六部,政事堂
三分相权
必 修
政权治 监地察方制体 区制 划
御史台 完善、发展提点刑狱司
道、州、县
路、州、县
一 选官度制度 科举制完善
价及失败原因、教训)
元
1.设四机构:
手工业:
1.科技: 印刷术
2.行省制度(设置 棉纺织业(黄道婆、棉
10+2、节制、意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主要 设省路府州县机构 衣料)
(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 轮排字盘)
2.艺术:赵体
制瓷业(景德. 镇—青花瓷) 3.文学:元曲(原因、2
必 修 一 二 三
3. 御史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收地方兵权、行政权、财权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地方军队中
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宋元明清PPT课件

• 发展趋势: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城市发展逐渐 由政治中心象经济中心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开 始在部分地区个别部门出现。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6页/共49页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 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 明清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第21页/共49页
考向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 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 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第22页/共49页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秦汉唐宋元明清)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
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25页/共49页
考向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产生条件、标志2发展表现3地位4缓慢原因
第26页/共49页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 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 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6页/共49页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 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 明清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第21页/共49页
考向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 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 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第22页/共49页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秦汉唐宋元明清)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
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25页/共49页
考向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产生条件、标志2发展表现3地位4缓慢原因
第26页/共49页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 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 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演示文稿高中历史通史宋元时期课件

第十三页,共40页。
总结:
内容
王安石变法
具体措施
作用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 一定程度上
利法、_____、市易法、方 改善了北宋
田均税法
______的局面,
使北宋的国力
保甲法、保马法、
得到增强。
____法、设军器监
取士之法
第十四页,共40页。
改革______、_______、 惟才用人
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 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十九页,共40页。
Ø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城市布局
城市商业的分布已经打破“---”和“---”的界 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规模功能
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
强(宋代)
国内贸易
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总量增加,许多农产品和手 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商品化程度提高)。
的发展,____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唐宋以来出现五大名窑;____成为“瓷都” 元代开始进入___生产时期。
注:____的青瓷,___朝的白瓷.唐代形成_____两大制瓷体系, ______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十八页,共40页。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 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海外贸易的繁荣。
Ø延伸拓展:中西“商业革命”
西欧的“商业革命”
_____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____的扩大,流通____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
由____沿岸转移到____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 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