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交通规划 许明肖
地铁案例-香港新市镇-将军澳

填海工程已完成,在东涌新 市镇附近兴建大屿山物流园 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其余 待开发土地正在规划中。
东涌站上盖东荟城商场物业发展项目
物业 楼面积 商场 43,000 m2 写字楼 15,000 m2 酒店 22,000 m2
12
核心举措
香港地铁站点周边新市镇开发模式及成功KPI
香港新市镇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
►
随着经济发展为了解 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拥 挤问题 1982年港府选择了 将军澳区域内临近九 龙的翠林、宝林以及 坑口为新市镇发展的 第一批对象
►
►
1999年4月将军澳地 铁开始兴建,2002年 4月地铁线路的开通进 一步解决了对外交通 的问题 ,使将军澳镇 从人口不足1万人发展 到31万人 随着人流量增大,在 地铁站附近兴建更高 要求的商业办公住房, 把其打造成繁华的商 业市镇中心成为这一 阶段的任务
►
着力发展的是公共 屋村和廉价商品房
制定的土地建议主 要包括减少发展密度、 提供更多休憩及康乐 设施、靠海岸发展高 级休闲娱乐场所等, 力图打造一个更具吸 引力的新市镇
►
6
核心举措
将军澳新市镇的建设围绕站点腹地展开,目前开发的区域为站点以北 区域,以高密度住宅开发为主体(占90%),配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 施(占5%)和商业设施(5%)。
中密度商住发展区-容积率为
市中心南部
市镇广场-优质的园艺设计,发
展成为主要社区活动如市集、表 演、展览、节庆活动等的新场地, 成为将军澳居民的聚脚点 休闲 市政 居住 商业
优质居住生态环境 活力与凝聚力 康乐与休闲 独特都市设计
8
海滨公园&河畔公园-优质的
园艺设计,发展成为主要社区活 动如市集、表演、展览、节庆活 动等的新场地,成为将军澳居民 的聚脚点
“港股直通车”急刹车 学者称政府此举“恰逢其时”

备受 瞩 目的 “ 港股 直通 车 ”为何突 然刹车? “ 直通车”何时通?
国内企业 , 比较 了解经营状况 , 便于投资
创历史单 日暂 缓 消 息 的影 港
响 ,港 股 1 1月 5 日 大 幅 下 挫 ,并 跌 破
但 事 与愿违 ,香 港是 一个 高度 国际化 的 市场 ,“ 直通车 ”消息出来后 ,基 于对内 地资 金将大 量涌 人香港 市场 的预期 ,股 指被炒高 了很多 , 港股 已逐步 ‘ A股 化 ’ 。
40 中国经济周 刊 2o年第4期 o7 3
维普资讯
F A C 嗣 翻 I NE N
8月 2 国家外 汇 管理局 宣 0日
布 在 天津 滨海新 区试 点 个人 直接 对
外证 券投 资业 务。居 民 个人 可以 自
有 外 汇或人 民币购汇 直接对 外证 券
会 引起 中国资本 市场 发生 大的波 动 ,这 会给经济带来不 良的影 响。
本 全流 动还需 要有相 当长 的时 间 ,因此 教育 的问题 。 但是教育也不是强箭 而是通过各种宣传让老百姓 了解 “ 投资者如果现在进入香 港职
能是 接 了最 后一 棒 ,香港 股市庞
《中国经济周刊 》介绍说 ,以前 香港股市
投 资 ,初期 首选香 港。
8月 2 2日 中 国银 行 将 该 业 务 定
名为 “ 港股 直通车” 中行 天津分行 ,
下 塘 沽 支行 、 和 平 支 行 、 河 西 支 行
和西青支行 开始受理 “ 港股 直通车”
预 约 业务 。
8月 2 中国银 行 董 事 长 肖 3日
金 融工程系 主任刘澄 向《 中国经涕 分析说 :“ 我们允许 ‘ 股直通 港 个人形 式进入 国际 市场 ,但 是要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

・
3 ・ 0
第3 6卷 第 2 4期 20 10年 8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 TURE
V0. 6No 2 13 . 4 Au 2 1 g. 0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l00 2 .0 00 】0 .8 52 1 )40 3 。2
香 港 地 铁 车 站 人 行 接 驳 系 统 对 地 铁 建 设 的启 示
李 伟
摘 要: 从香港城市形 态特征和轨道交通 网络发展历 程出发 ,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分别介绍 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 统的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 各类人行按驳设施等 , 论述 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 系统的建设对 内地城 市地铁建设的重要
通 才 能满 足 城 市交 通 的 发展 需 求 。 通 过 鼓 励 发展 公共 交 通 , 确定 公 共 交 通 在 城 市交 通 中的 优 先
3 1 人行接驳 系统设计 的理念 .
配合 轨 道 交 通 的 发 展 , 保 车 站 的人 行 接 驳 设 施 及 附 近行 人 确
地位 , 香港建立了完善的公 共交通体 系。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运载
为视觉 中心, 这组保 留建筑 除一处文 物作 为 区文 联下 的创作 室 矛盾 , 而在保 留城市特色的情况 下, 从 满足新时代的新 需求 , 创造
外, 其余可为综合用途 的公共建 筑。同时 , 在两 区域 问设 置服务 传 统 与 现代 并 存 的和 谐城 市 。 于居住小区的以 日用百 货小 商品为业 态的 商业 内街 作为过 渡。 参 考 文 献 : 2 商业 内街上部设 置连廊 迮接两侧 商业 , ) 下部 设下沉式庭 院, 以 [] 吴 良镛 . 良镛城 市规划作 品集 14 ~19 [ . 1 吴 9 6 9 6 M] 北京 : 中 丰富商业 内街的街道空间。同时 , 可以激活地 下商业 。3 公共建 ) 国建 筑工 业 出版 社 ,96 19 .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香港地铁作为香港维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香港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建设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重点分析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对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历程自1979年香港地铁系统启动至今,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起初,香港地铁网络较为有限,只有一条线路。
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建设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香港地铁已经发展成为一张密集的网络,覆盖香港大部分地区。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主要参与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以下主要参与方的共同努力:1.政府部门:香港政府负责制定地铁建设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和政府拨款,并与相关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2.地铁运营公司:地铁运营公司是地铁建设的主要承包商,负责地铁线路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地铁运营公司通过投标方式获得相关建设项目,完成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任务。
3.建筑公司:建筑公司承担具体的建筑工程,包括隧道开挖、轨道铺设、车站建设等。
建筑公司在地铁建设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香港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挑战虽然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1.土地资源有限: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城市,土地资源受限,地铁线路的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土地。
2.资金压力:地铁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需要寻求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
3.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铁建设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依然充满着机遇: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铁建设市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新的建设项目中。
2.政府支持:香港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供支持和政策引导,为地铁建设市场提供更好的环境。
3.国际交流合作: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获得更多先进技术和经验。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近年来,城市规划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后,与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原则、发展重点和规划实践等方面探讨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比较研究。
一、城市规划原则的比较研究不同的城市规划原则反映出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注重市中心的商业和金融发展,因此城市规划着重于商业区域的建设。
而中国内地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平衡城市各个方面的需要。
可以说,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城市规划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发展重点的比较研究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其发展重点主要是在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
因此,香港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商业、交通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吸引国际投资的优势。
而中国内地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平衡发展。
三、规划实践的比较研究香港回归后,中港两地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香港在城市规划上更加注重维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特色,努力保持中西文化的交融。
与此相反,中国内地在城市规划实践中更加注重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与中港两地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其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商业、金融和贸易的发展。
而中国内地的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无论是香港还是中国内地,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都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研究中,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两地的经验,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让城市交通畅通——香港城市交通管理幻灯片课件

香港是典型 公交都市
每天1300万人次出行 91%乘坐公共交通 9%开小汽车
70%市民步行到公交站和地铁站 一体化公交模式
新兴国家城市向外扩散严重,交 通瓶颈多
香港从一开始采集约式土地开发 ,先卖有交通设施的土地,控制 影响道路交通的土地开发
香港交通特色
纯粹市场运作的交通体系(港铁成功原因:1、 商业原则经营,2、政府制定《地下铁路公司条 例》保持控制权)
香港发达的地铁线
香港四通八达的公交,九成人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交通管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贯彻:制定交通运输发展
的战略,规划和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立控制上路小汽车数量 和速度的机制(1979年就公开实行提高小汽车登记费和驾驶 执照费来控制私人车辆数目)。同时又实行对七年以上的汽车 实行年度检查,保证汽车性能以免在路上抛锚引起堵塞。
本书简介: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的贸易、金融和通讯中心,她是 通往中国内地的门户。这里经济繁荣、人口密度很高,有一套 完整的城市城市交通管理经验。本书是1990年3月亚洲生产力 组织在香港的城市交通管理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与会专家们 分专题讨论了如何保持香港的交通顺畅的问题,介绍了香港的 城市交通管理经验。书中的一个重要想法,即城市要有一个全 面的公共交通系统;公交交通工具特别是不占用道路面积的交 通工具必须获得优先发展,以减轻道路系统所承受的压力。
LOGO
01Part One 香港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和管理 LOGO
在交通管理方面,香港是亚洲少数几个成功的城市之一。700 多万居民的交通情况比亚洲大多数城市都好。这主要由于它有 一个良好的交通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是从初级阶段进化到目前 的高级复杂的形式,由不同的交通工具组成。有政府不同程度 的参与。
香港道路工程的规划与建设1028

香港的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经验及启示近期,我们赴港考察了香港的道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香港特区道路管理经验(一)强化政府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政策调控注重城市规划与交通运输有机结合,土地开发与交通运输规划紧密结合。
香港的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三个层面,因而形成全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三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
全港发展策略制订长远规划大纲,贯彻政府的土地用途、交通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的政策,作为次区域及地区规划的依据。
地区图则分为法定图则及政府内部图则两类。
在法定图则里已明确规划了主要道路系统。
在地区图则层面上,规划土地用途和基础设施的实施经常会以不同政府部门的各类计划作为指引。
在城市规划中,超前安排,优先考虑道路设施配建。
香港的交通及道路规划提出了注重土地及交通规划的互动,追求在土地用途、运输及环境规划上,达至最佳配合的总体构想。
香港的交通及道路规划,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单位。
政府的有关规划部门和运输署是主要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设计单位,路政署是道路建设和管理单位,土木工程拓展署、警务处等也参与交通及土地规划。
同时重大政策及基建项目,亦会提交交通咨询委员会讨论,定出适当的建议。
最后由政策局运输及房屋局,呈交行政会议及立法会审批,制订决策。
(二)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体制香港特区政府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
决策者不直接实施,实施者不参与决策,两者分工非常明确。
在交通管理方面,由政策局运输及房屋局负责制定香港对外对内的交通政策事宜,包括航空、航运、陆路及水上交通和物流发展的宏观政策、规定和条例,而不过问一般行政事务。
在具体实施上,则由政府部门即执行机构负责政策的执行,照章办事,不能有执行偏差,职责分明。
这种体制形成了管理资源整合、部门职能互补、工作有机衔接、运转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既能充分保证政府各项政策、决议贯彻落实,又能保证决策科学化。
(三)依法管理,分工协作香港是以法治市的典范,法律法规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度、法制、概念都很明确,办事很透明。
1965年以来香港公共交通发展与运输政策演进_陈晨

与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之间的不对称性日益显著。根据香港路 政署公布的统计资料,每千名人口的公共道路长度一直保持 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并在 1979 年左右达到了 40 多年来的历 史最低点(图 2)。
2007 年的公共道路长度差不多是 1973 年的两倍 2 800
2 400
2 000 0.24
1 600 第一阶段 : 1 200 1965-1979
第二阶段 : 1979-1998
第三阶段 :
0.35
1999 至今 0.29 0.30
2 009 0.25
0.20
0.15
800
0.10
400
0.05
真正意义上的香港运输政策是在 1965 年交通咨询委员会成立之后才形成的, 此前香港并没有负责制定运输政策的独立政府部门,因此本文将 1965 年作为考察 起点。由于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公交运营管理,香港政府将资源都集中在政策调控 和技术革新方面。在过去 40 多年中,香港政府在道路交通管理、过境交通、交 通运输、交通规划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综合运输研究和运输政策 白皮书对香港交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的士(出租汽车)
9.6
个人化公共交通服务
轮渡
1.3
角色渐式微但仍是往返离岛的主要交通工具
电车 山顶缆车
1.9
历史性公共交通工具,只在港岛北岸行驶
0.1
历史性公共交通工具,往返港岛北岸至山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铁入口众多,在周围道 路边还提前立牌指示,使人 行走最短的距离,地铁出口 处均连续提示该方向的主要 建筑物,轮渡和巴士站,生 怕客人走锚出口;地铁的售 票有多用的储值票(包括铁路 及部分巴士),过机性能极高, 将带票的手提包一放即显示 通行,连掏票时间都可省略, 另设多台自动售票机,可以 找换零钱:机场专线等类型 常接游客的巴士,提供周详 的服务,如路线图带灯光显 示,前方到站预先显示并用 四种语言告示广播,想下站 提前按铃,保证安全无误;
交通规划管理
1、尽管香港的交通状态还存在相当的困难,但它的城市规划将 交通规划放在极重要的地位是到处可见的,许多重大建筑物的兴 建十分注意保留原有的交通环境。 2、香港的交通规划管理还相当注意人为的所有细微处。香港的 道路交通指示灯采用按箭头方向红绿灯指示系统,明确快捷,解 决十分稠密窄小的街道网,不能全用红绿灯解决是在次要路上立 “让”字牌,责任明确。
地铁线路图
交通状况良好的原因
公共交通不断完善的兼容性 香港的交通设施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并表现出兼容古老、 传统的交通工具与重视发展现代的交通设施。就市民可接触 的交通设施,可以分类到十种以上。包括铁路、公共交通、 小巴、出租车和轮渡等。 良好的结合点与网络化 处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交通设施多样兼容性的情况下,香 港的交通规划特别注重线路之间良好的连接,求得交通的 快捷、畅顺是另一特点。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人口约713万(2012年),总面积1070平方 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香港可分为四个部 份:香港岛、新界、 九龙和离岛。九龙是 位于北边港口的半岛, 香港岛的面积78平方 公里,是香港主要的 金融商业区,但只占 全香港陆地面积的7%, 新界的面积约980平 方公里,相当于香港 陆地面积的91%。离 岛共包括262个岛屿, 最大的离岛大屿山几 乎是香港岛的两倍之 大。
4、香港的私车停车困难重重,新的公建和住宅区均考虑相当 充足的车位,对老街道缺少停车场常利用流量不大的街道路 侧设计时器停车位,不少的公共场所是专人代理泊车,省得 自己操心;香港的巴士与的士均有乘座人数的明显标志,双 层巴士还标明上、下层的座位数允许站立人数,对防止超载 出事起到极好的警示作用。
小结
香港交通规划
主讲人:许明肖 小组成员:王晓婷 李德强 李建威 李小冬
目 录
简介 城市交通现状 交通状况良好的原因 小结
简 介
香港(Hong Kong)全称中华人民 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是 全球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是 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全球第三大 金融中心,与美国纽约、英国伦 敦并称“纽伦港”。 香港地处中国华南,珠江口以东, 与广东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 濒临南中国海。1840年之前的香 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至1997 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 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发 达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20世纪 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 行使主权。
香港地理环境复杂,能发展到成为国际金融、商贸及旅 游的大都市,非常重要的是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同时极为 重视交通规划的同步实施:交通规划设计中又特别注重 公共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利用先进设备,引导市民充 分使用各种公共交通设施;交通设施的规划服务于城市 发展所建造的房屋,同时建筑群的建设又服从交通规划 的整体利益;香港的交通规划与管理细致入微,对各阶 层市民都能带来方便。
人口、人流稠密点的交通
·交通设施与新市镇建设良好结合,香港新市镇计 划是1972年港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的一项庞大决策, 目的在于分散市区的人口,对新市镇的公屋、商业、 文化、教育、医疗、工业、交通等设施统一规划建 设。 ·地铁站与房屋开发的结合。与地铁站联合修建的 住宅、商业区,由于具有极为优越的交通特征,深 受市民欢迎 · 对赛马场的交通组织,每年秋季始至翌年6月止 为 马季,日赛周末在沙田,夜赛周三在跑马地, 一个赛季约有60余场。
水上交通 水上交通对香港居民十分重要, 与地铁、巴士一样是日常的必须。 大致可分四类: · 维多利亚湾的短程渡船 · 离岛的中程渡轮 · 与澳门、广东各地的中长航线 · 游轮
汽车走廊与பைடு நூலகம்道
为缓解市区道路狭窄流量过大的 状态。在80年代起开始沿港岛北 部东侧海边建设了东区走廊快速 路,从北角往东,经鱼涌、西河 湾、筲箕湾至柴湾共8公里。东 区走廊与湾仔、铜锣湾之间的海 底隧道立交相接,又与鱼涌、西 河湾之间的东区海底隧道相接, 沿途有支线与重要的商业住宅区 (如太古城、康颐花园等大型住 宅区)相接,在港岛东区交通改 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交通现状
截至2011年底,香港人口707万,铁路250公里,道路2086公里, 每千人道路仅为0.29公里,近10年间道路增长8.4%;机动车保有量 62.7万,其中,私家车保有量43.3万,每千人私家车拥有量61辆, 每公里道路车辆约300辆,近10年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3.6%,其人 口和车辆密度均居世界城市前列。市民出行主要以公共交通为主, 虽然香港的士、巴士和小型巴士三类车仅占车辆总数的6%,但加上 铁路(地铁、轻轨)客运,公共交通客运量每天达1200万人次,占出 行总量的90%,公交分担率居世界城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