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草案
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技巧

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技巧摘要:主要目的是针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从而降低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针对我科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4例手术患者,通过呼吸道管理和训练,这34名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自身恢复良好,由此可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训练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胸外科术后恢复的快速通道和关键桥梁。
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护理技巧胸外科手术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手术治疗是胸外科患者治疗疾病方式的首选之一,常规都是采取开胸手术,患者接受的手术时间长,创伤面积大,一般术后患者的肺部呼吸功能都会受到手术,麻醉,疼痛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或是咳不出,继而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因此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训练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胸外科术后恢复的快速通道和关键桥梁。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并进行胸外科手术患者34例,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手术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肺癌患者12例,食管癌患者17例,其他5例.1.2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对一的相关专业知识讲解,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手术的目的和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性,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时帮助患者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给予关怀和问候,使其安心手术。
戒烟: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戒烟一周,因为吸烟能刺激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妨碍肺表面的纤毛进行清洁,更加容易导致分泌物阻塞后的感染,所以要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吸烟的危害,配合医护戒烟。
呼吸功能的锻炼:呼吸操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可减轻术后患者的呼吸疼痛感,促进术后复张,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黏液溶解剂
围手术期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BII级) 溶解和稀化痰液 易于排痰 减轻炎症反化吸 入治疗专家共识》等内科共识
结语
本共识强调更有效地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以减少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 率,造福于患者。
目录
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 术中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术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
术中危险因素
• 麻醉操作 • 手术因素 • 体液失衡
术中危险因素:麻醉操作
• 气管插管 • 机械通气 • 麻醉药物 • 肺膨胀不全 • 单肺通气
麻醉操作:气管插管
麻醉操作:机械通气
术后的创伤反应
吸入糖皮质激素
•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 道炎症,降低病死率(AI级)
• 研究表明在拔管前12-24h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拔管后的 气道损伤并降低拔管后气道炎症(如喉头水肿,喘鸣等) 及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
•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 • ICS对多数炎症介质与炎症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 布地奈德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的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Barnes P.J.. Asthma and COPD (Second Edition) Basic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2009;P639-653
吸入糖皮质激素
对于术前有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功能下降的高危因素的患者
年龄大于65岁 肥胖 有吸烟史 支气管哮喘 COPD等
极高风险或手术禁忌
3~4 ++ 3~4
<0.8L <1.5L;<30%预计值 <50% 未改善
加速康复理念在我院胸外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

加速康复理念在我院胸外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发布时间:2023-03-21T09:05:59.85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4期作者:罗芳,周俊[导读] 提高我院胸外围手术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效果。
罗芳,周俊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省丹江口市 442700摘要:目的提高我院胸外围手术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1日在我院普胸外科接受胸外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
根据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管理组(n=34)和常规管理组(n=44)。
常规管理组行常规气道护理管理,加速康复管理组建并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
结果干预后,加速康复管理组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肺部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胸外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应用胸外围手术期手术患者,能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
关键词:加速康复,胸外除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手术护理“围手术期肺保护”概念的提出,强调肺解剖和生理的特殊性,提出围术期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均可造成肺部损伤[1]。
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普遍应用于临床,围术期肺保护和气道管理策略也日趋受到重视。
手术和麻醉会给肺部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危险。
这导致肺部在整个围术期都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可能导致?系列肺部损伤和并发症,从?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者更会面临死亡的威胁[2]。
本研究在制定围术期的肺保护在胸外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实践与并评估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01-01——2021-06-31期间普胸外科行胸外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排除肿瘤患者例,实际纳入78例,根据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加速康复管理组(n=34)和常规管理组(n=44),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岁。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术后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镇痛 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必要时加做深部气道痰培
养和药敏试验)
及时发现和处理外科相关并发症,如:感染、 气胸、PTE等 其他:
COPD患者术后鼻导管吸氧流量<2L/min 维持液体出入量平衡 采取减轻腹胀的措施、及时拔除胃管
如何保持呼吸道通 畅?
尽早开始雾化吸入
支气管扩张剂和表面激素
通气受限 痰液引流不畅
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增加
肺基础疾病加重
王天佑.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5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病理/细胞/细胞 因子
炎症介质/等
临床症状
咳嗽/气促/咳痰
有
等
核心治疗
应激 创伤等
ICS+支气管扩张
戒剂烟
麻醉
COPD指南
COPD/哮喘/支扩 吸烟(尼古丁依
赖) AR/鼻息肉/窦炎
吸衰竭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呼
与其他慢病比较,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更多、更隐匿 、危害更大
多----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OSAHS、肺 癌及鼻部慢性病(鼻炎、鼻窦炎等)
一般体检很难发现
需肺功能(舒张试验、激发或运动试验、弥散测定)、高分 辨CT、多导睡眠监测、血气分析等检查
气道炎症是影响肺功能的病理改变之一
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因多种因素对 气道的刺激,可诱发气道痉挛、炎症和 水肿
有吸烟史、老年或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的患者,气道局部防御能力较低,术后 更容易出现急性或慢性气道炎症反应
气道炎症反应使平滑肌张力增高,气道 粘膜水肿,气道管径减小,肺的顺应性 下降,从而影响肺功能。
房洁渝等.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714-5.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您需要知道什么?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您需要知道什么?要讨论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首先要明白两件事:第一是,围手术期指的是哪一个时期?围手术期指的是从手术被确定下来开始,直到手术结束后患者基本康复的整个过程。
通常来说指的是手术前5-7天,直至手术后7-12天的整个时间段。
第二,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呼吸道管理?简单来说,呼吸道管理是指在手术前、中、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或减少肺部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过程。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机械通气等因素,容易出现肺功能障碍、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住院时间和死亡风险。
因此,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聊一聊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
1.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管理通常包括哪些内容?术前:患者应至少戒烟4周,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咳痰能力、肺通气和弥散功能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感染、祛痰、平喘或消炎等。
此外,还应进行术前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及咳痰方法,呼吸训练的意义及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通常选择短效药物,使用麻醉深度和肌肉松驰深度监测。
通常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即采用低潮气量(6~8mL/kg)、低平台压(≤ 25cm H2O)、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和高氧分压(FiO2 ≥0.5)。
对于存在困难气道的患者,应采用无创或挽救生命的方法处理。
对于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应注意调节通气参数和血流分布,避免肺损伤和低氧血症。
术后:使用药物和机械性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如弹力袜、间断充气加压装置、低分子量肝素等。
合理应用各种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纵隔引流管、胃管等,并及时拔除。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呼
与其他慢病比较,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更多、更隐匿 、危害更大
多----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OSAHS、肺 癌及鼻部慢性病(鼻炎、鼻窦炎等)
一般体检很难发现
需肺功能(舒张试验、激发或运动试验、弥散测定)、高分 辨CT、多导睡眠监测、血气分析等检查
气道炎症是影响肺功能的病理改变之一
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因多种因素对 气道的刺激,可诱发气道痉挛、炎症和 水肿
有吸烟史、老年或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的患者,气道局部防御能力较低,术后 更容易出现急性或慢性气道炎症反应
气道炎症反应使平滑肌张力增高,气道 粘膜水肿,气道管径减小,肺的顺应性 下降,从而影响肺功能。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
世界卫生组织
•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以呼吸困难和喘息反复发作为特征, 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在哮喘发作期间,支气 管内壁膨胀,导致气道狭窄,减少了肺部通气量。1
•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 • 哮喘是全球慢性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
•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症状反复、 气流受阻、气道高反应和潜在的炎症反应。3
房洁渝等.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714-5.
气道炎症是围手术期气道疾病加重 和肺部并发症核心机制之一
14
高危因素
吸烟 高龄 肥胖 糖尿病 肺部基础疾
病
迷走 神经 功能 气亢管进痉挛 狭窄
症状常被忽略,来就诊的患者常为中重度或急性加重 者
麻醉、手术等刺激是加重的诱因
诊治方法及预后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但医生知识更 新远不够,仍沿用传统治疗。
何为慢病?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防止误吸
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可能导致患 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通过加强 气道管理,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呼吸道的定植
和繁殖,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围手术期患者可能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 减弱等情况,容易发生误吸。通过采取相应 措施,如放置口咽通气道、及时吸痰等,可 以有效防止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 了解患者的气道情况,预测可能 的气道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
策略。
气道通畅的维持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调整患者体位 、使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等 方法,确保气道的通畅。
气道安全的保障
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 吸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 任何气道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口腔清洁
术前进行口腔清洁,以减 少口咽部细菌定植和降低 术后感染风险。
术前气道管理计划
气道管理方案
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气道评估结果,制定个性 化的气道管理方案,包括气道湿化、 吸痰、吸氧等措施。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术前气道管理 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理 解和配合。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气道并发症的应 急预案,如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 。
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气道管理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 未来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智能化辅助技术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患 者气道状态的实时监测 和预警,提高气道管理 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学科协作
老年患者的气道管理
气道特点
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呼吸道管理的实施进展

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呼吸道管理的实施进展发布时间:2023-01-05T03:05:55.330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8期作者:陈瑶[导读] 胸外科手术后的创伤大,手术后时间较长,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处理陈瑶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胸外科 224600摘要:胸外科手术后的创伤大,手术后时间较长,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处理。
手术是胸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因为胸部手术的损伤比较大,尤其是对患者的肺部有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是胸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受到麻醉药物、术后伤口疼痛、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等因素的影响,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需要对手术期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以保证手术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本次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方式开展综述。
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呼吸道管理;进展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胸外科相关疾病的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胸部创伤、胸膜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均为胸外科常见疾病,胸外科多以手术进行治疗[1]。
胸外科手术中多需要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肺功能也会造成很大的损伤,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非常的不利。
胸外科手术的创伤很大,多数患者的年纪大,身体素质差,术后经常卧床,甚至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所以,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必要。
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在患者入院后,通过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质量检查表,包含了解气道管理意义、高危因素评估准确、气道管理的实施(包含术前严格戒烟、口腔护理到位、系统性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到位、日常功能锻炼指导到位、雾化吸入规范、正确吸氧、正确有效拍背、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到位、出院指导到位)、自控检查规范,以改善患者预后。
一、术前呼吸道管理(一)呼吸道准备 1.上呼吸道清洁预备术前做好上呼吸道清洁准备,可减少呼吸道细菌的检出率,对防治手术后的感染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张纲, 等. 围术期液体治疗.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144-148.
术中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 麻醉操作 • 手术操作 • 体液平衡
23
麻醉操作:气管插管
• 肌松药充分发挥作用 • 选择适中的双腔支气管导管
24
麻醉操作:机械通气
加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及肺复张策略
25
麻醉操作:麻醉药物
26
麻醉操作:肺膨胀管理
27
麻醉操作:单肺通气
• 缩短单肺通气时间 • 吸干净气道分泌物和血液 • 膨肺压力不可过高 • 低氧血症使用通气侧肺PEEP
28
手术操作
• 合理设计切口 • 操作轻柔 • 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合理设计切除范围 • 尽量控制并缩短手术的时间 • 精细解剖,减少副损伤
29
36
术后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 麻醉复苏 • 术后合理使用机械装置 • 术后有效镇痛 •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 呼吸道管理 • 控制液体入量
37
麻醉复苏
• 肌肉松弛药: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用 • 静脉麻醉药物:提早停止输注 • 吸入性麻醉药:手术结束时停止使用
FEV1 FVC FEV1/FVC 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 负荷试验 亚极量试验 爬楼梯 运动血氧检测 极量试验 运动氧耗 (VO2max) 气体交换 静息PO2(mmHg) 静息PCO2(mmHg) 静息DLCO
低风险
0~1 0 0
>2.0L >3.0L;>50%预计值 >70% >15%
>3层
>20ml/min.kg >75%预计值
6
Anaesth, 2009; 103 (Suppl. 1): i57-i65.
术前危险因素:健康状况不良和其他
• 术前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 • 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 其他器官如心、肝、肾等功能下降
7
术前风险评估
8
患者术后气道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的 肺功能预测指标
双肺功能 临床因素 气短(0~4级) 目前吸烟 排痰量(1~4级) 肺活量测定
16
麻醉操作:机械通气
17
麻醉操作:麻醉药物
Berg H,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7; 41: 1095-1103.
18
麻醉操作:肺膨胀不全
不利于
肺膨胀不全
加重
支气管内分泌物 外排
低氧血症
李树本, 等.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阻塞73例.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 2526-2528.
60~80 <45 >50%预期值
高风险
极高风险或手术禁忌
2~3 ++ 1~2
0.8~2.0L 1.5~3.0L;<50%预计值 <70% 1~15%
3~4 ++ 3~4
<0.8L <1.5L;<30%预计值 <50% 未改善
≤3层
11~19ml/min.kg
45~60 45~50 30~50%预期值
12
目录
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 术中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术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
13
术中危险因素
• 麻醉操作 • 手术因素 • 体液失衡
14
术中危险因素:麻醉操作
• 气管插管 • 机械通气 • 麻醉药物 • 肺膨胀不全 • 单肺通气
15
麻醉操作:气管插管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于麻醉前根据患者 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heais. 5th edition.
10
术前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 戒烟 • 呼吸功能训练 • 改善健康状况 • 物理治疗 • 药物治疗
11
呼吸功能训练
深呼吸训练
深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登楼训练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草 案
目录
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 术中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术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
2
术前危险因素
• 年龄 • 吸烟 • 肺部基础疾病及其他肺部疾病 • 既往治疗史 • 健康状况不良和其他
3
术前危险因素:年龄
蔡铁良, 等. 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因素及保护. 临床军医杂志, 2005, 33:499-501.
≤1层 运动中下降>4%
<10ml/min.kg <60%预计值
<45 >50 <30%预期值
9
Jean Deslauriers, et al.Handbook of perioperative care in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5th edition, Houston, Taxas, 2005:10.
19
麻醉操作:单肺通气
20
术中危险因素:手术因素
• 开胸方式 • 术式 • 手术时间 • 手术操作 • 术中并发症
Smetana GW. Preoperative pulmonary evaluation.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944.
21
术中危险因素:体液失衡
4
术前危险因素:吸烟
吸烟可增加术后气道炎症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Warner MA, et al. Anesthesiology, 1984;60(4):380-3.
*及第一组相比,P<0.001
5
术前危险因素:肺部基础疾病及其 他胸部疾病
Woods BD, et al. Perioperative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atient with asthma and bronchospasm. Br J
32
术后危险因素:麻醉复苏
33
术后危险因素:术后辅助通气时间 过长
陈柏成,等.心内直视术后长时间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4): 235-238.
34
术后危险因素:疼痛
35
术后危险因素
• 长期卧床 • 排痰不充分 • 胸腔积气积液
龚春兰.肺切除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35-436.
体液平衡
• 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 • 加强液体管理
薛张纲, 等. 围术期液体治疗.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144-148.
30
目录
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 术中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术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
31
术后危险因素
• 麻醉复苏 • 术后辅助通气时间过长 • 疼痛 • 长期卧床 • 排痰不充分 • 胸腔积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