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实验探究
物态变化实验探究---培优训练及答案

物态变化实验探究---培优训练及答案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乙(﹣30~55℃);丙(35~42℃),应选用___温度;(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其中步骤A、步骤B的顺序是对的,但是后面的步骤需要重新排序,全部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__(填字母符号);A.估计被测液体温度B.选取合适的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三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选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的温度______B处的温度(选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
如果请你提出两条提高测量准确程度的建议,从弯管方面考虑,应该______;从瓶子角度考虑,应该______;(4)炎热的夏天,如果上述的温度计坏了,小明放了一只甩过的体温计在阳台上,晚上放学后小明观察并记录了体温计的示数。
你认为记录的示数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当天的最高气温。
3.小康探究物质A和物质B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所用装置如图甲(a)、(b)所示,在安装上各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分别是(a)______,(b) ______ ;(2)本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3)调整好器材后,他们开始实验,如图乙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a”“b”或“c”);(4)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 记录一下物质A和物质B的温度,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探究实验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探究实验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涉及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以及凝固、熔化、汽化、凝华和升华等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进行实验研究。
根据热力学定律,当固体受到热量的作用时,内部的分子或原子振动加大,使得晶格结构破坏,从而使固体逐渐转变成液体。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具有明显熔点的物质,例如冰。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冰块和一个带有温度调控功能的容器。
然后,我们将冰块放入容器中,并通过调控温度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升高。
在升温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内的温度,并在冰块完全熔化时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我们可以得到熔化过程中热量的输入与温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微观解释。
接下来,我们可以探究从液态到气态的汽化过程。
根据亥姆霍兹自由能定律,当液体受到热量的作用时,内部的分子动能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引力不足以保持液态,从而逐渐转变成气体。
为了研究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易挥发的液体,例如酒精。
同样地,我们需要准备一定量的液体和一个能够调控温度的容器。
然后,我们将液体放入容器中,并通过调控温度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升高。
在升温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内的温度,并观察液体逐渐转变成气体的现象。
通过记录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液体和气体的体积变化,我们可以得到汽化过程中热量的输入与温度、体积的关系,并探究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微观解释。
除了这些基本的物态变化实验,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角度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通过改变外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进行实验,以研究固液气之间相变的条件。
我们可以使用封闭容器和可调节压力的装置进行这个实验。
通过测量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特定物质的相图,并探究压力与物态变化之间的微观解释。
实验报告关于物态变化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观察并记录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3. 探究影响物态变化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不同,物态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
2.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
3.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
4.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
5.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
6.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三、实验材料1. 玻璃杯2. 冰块3. 热水4. 酒精灯5. 铁夹6. 针7. 温度计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并记录冰块在常温下的变化过程。
2. 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冰块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3. 将酒精灯点燃,用铁夹将玻璃杯底部加热,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4. 将酒精灯熄灭,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5. 用针在玻璃杯底部扎一个小孔,观察并记录气体从玻璃杯中逸出的现象。
6. 将玻璃杯底部加热至一定温度,用针将玻璃杯底部的小孔堵住,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五、实验现象1. 冰块在常温下逐渐融化成水,液态水体积增大。
2. 冰块在热水中迅速融化成水,液态水体积增大。
3. 玻璃杯在加热过程中,底部逐渐变红,温度升高。
4. 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底部逐渐变暗,温度降低。
5. 气体从玻璃杯底部的小孔逸出,体积减小。
6. 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底部逐渐变硬,温度降低。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液态体积增大。
2. 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液态体积减小。
3. 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
4. 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
5. 气体在逸出过程中,体积减小。
6. 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
七、实验结论1.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称为物态变化。
2. 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吸热,液态体积增大;物质在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放热,液态体积减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3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类型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技巧】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
2.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是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高。
3.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颗粒受热均匀4.温度计放置时玻璃泡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分析得出结论:晶体熔化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持续吸热,温度上升。
6.判断是不是晶体及其熔点:图像中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则为晶体,对应的温度即为熔点。
7.用固体小颗粒是为了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并受热均匀。
8.烧杯口出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
【专项训练】1.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________(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此过程中海波处于________态,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
(3)图甲中,海波在E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均填“固”或“液”)态。
(4)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答案】(1)从下到上使海波受热均匀(2)BC3固液共存吸(3)液固(4)相同【解析】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海波中,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所以要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物态变化实验探究

物理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小刚与小健在家用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第______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______后体积变大;(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
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他的读数是______(正确/错误)的。
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3)小健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______过程。
小健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健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容易/不容易)产生霜。
2.某同学欲乘火车从恩施到宜昌,他注意到候车大厅的运行时刻表如表: 车次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 里程 K 501恩施 始发站 15:20 0分 0 2 建始 15:49 15:52 3分 35 3 巴东 16:32 16:35 3分 101 4宜昌东17:5318:1219分214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解答下列问题(保留整数): (1)K 50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多长时间?(2)K 50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 /h ? (3)中途K 50次列车以36km /h 的速度,用了3min 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 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3. 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直至水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了冰熔化至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全过程质量不变)。
请你回答:(1)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过程需时间____min;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说明此时实验地点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要___(选填“高”、或“低”)。
专题10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相关实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专题10 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相关实验类型一: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2022•葫芦岛中考)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由下而上(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81℃。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
此现象说明固体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酒精灯加热需用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81,所以示数为81℃;(4)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由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可说明固体是晶体;(5)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已经熔化,但还没有完全变成液体,故属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下而上;(3)81;(4)晶体;(5)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2.(2022•百色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减少(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物态转化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现象,如水结冰、冰融化、雾的形成等。
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趣味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揭示物态变化的奥秘。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 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电冰箱、酒精灯、烧杯、冰块、热水、干冰、樟脑丸、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药品:水、酒精、干冰、樟脑丸等。
四、实验方法1. 熔化实验: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2. 凝固实验:将热水倒入烧杯中,待水冷却后,观察水逐渐凝固成冰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3. 汽化实验:将干冰放入烧杯中,观察干冰升华成气体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4. 液化实验:将酒精灯点燃,待酒精蒸发后,观察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5. 升华实验:将樟脑丸放入烧杯中,观察樟脑丸逐渐升华消失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6. 凝华实验:将干冰放入烧杯中,观察干冰升华后,烧杯内壁出现的霜,并记录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化实验: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这说明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2. 凝固实验:热水在室温下逐渐冷却凝固成冰,整个过程用时约10分钟。
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3. 汽化实验:干冰在室温下迅速升华成气体,整个过程用时约2分钟。
这说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4. 液化实验:酒精灯点燃后,酒精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水滴,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这说明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5. 升华实验:樟脑丸在室温下逐渐升华消失,整个过程用时约20分钟。
这说明樟脑丸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6. 凝华实验:干冰升华后,烧杯内壁出现霜,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图象,实验探究

bc段该物质处于
态。
4.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 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 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交流与评估 你准备选择方案_一___(选填“一”或“二”)来进行探究, 其优点是 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 , 不足之处是 天平的操作较为繁琐。
(或二 操作简便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
7.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 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 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 所示。
探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沸腾的规律,一般要利用图析法。 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一般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类型一 熔化和凝固规律的探究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 上”)的顺序进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4)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变__小(选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6.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 方一会儿就干了,路面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 加热的好处是 固体受热均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综合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20.0 分)1. 小刚与小健在家用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第_________ 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__________ 后体积变大;(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
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他的读数是(正确/错误)的。
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
(3)小健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 过程。
小健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健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_____ (容易/不容易)产生霜。
2.车次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停留里程K501恩施始发站15:200分02建始15:4915:523分353巴东16:3216:353分1014宜昌东17:5318:1219分214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解答下列问题(保留整数):(1)K50 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多长时间?(2)K50 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中途K 50次列车以36km/h 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36.0分)3. 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直至水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了冰熔化至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全过程质量不变)。
请你回答:天后取出来观察,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1)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____________ 。
(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过程需时间 _______ min ;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说明此时实验地点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要___(选填“高”、或“低”)。
(3)在图丁中,小红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__ 图。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3)由表格可以推知, 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5. 下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见下表:时间 /min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不断上升的大量的气泡,其大小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水的沸点是_______ ;( 2)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_6. 如图所示,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盛有凉水 的烧瓶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烧瓶中凉水的 温度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什么问题?A .30%B .40%C . 60%D .90%某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7. 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 。
(2)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后小王加大酒精灯的火力,水温会_____________ (填“升高”“不变”“下降”),若将酒精灯撤去,水不再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 。
时间/min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9999999)如他将该装置搬到山顶上做,他将会有什么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8. 请按要求回答:(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
(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填“高”或“低” ).(4)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答案和解析1.【答案】③;凝固;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凝华;不容易【解析】解:(1)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凝固成冰,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 -2℃;⑤ 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④ 中示数低,由此可得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3)冰箱的冷冻室内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食物放进冰箱时用保鲜膜包起来,冰箱内的水分减少,冰箱内不容易产生霜。
故答案为:(1)③ ;凝固;2()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3)凝华;不容易。
(1)水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 10% 左右。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分析比较④⑤ 温度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3)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本题一冰箱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凝固、凝华以及温度计的读数,考查的知识较全面。
2. 【答案】解:(1)由表知K50次列车13:52 从建始出发,17:53 到达宜昌东,所以火车的运行时间是17h53min-13 h52min=2 h01min .(2)建始至巴东的路程s=101km-35km=66 km,K50 次列车15:52由建始出发,16:32到达巴东,则它的运行时间t=16 h32min-15h52min=40min ,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 = =99km/h.(3)火车的速度v=36km/h= =10 m/ s,火车的运动时间t=3min=180 s,火车的路程s=vt=10m/s×180s=1800m,则火车的长度L=s-L 隧道=1800m-1600m=200m.答:(1)K50 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2h01min;(2)K50 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99km/h;(3)这列火车的长度是200m .【解析】(1)K50 次列车由建始发车的时间与到达宜昌东的时间差就是列车的运行时间.(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建始至巴东路程 s,再求出K50 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运行时间 t,由公式v= 可以求出火车的平均速度.(3)火车在 3min内行驶的总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就是火车的长度.求 K50次列车长度时,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和列车长度之和;求平均速度时,用火车的总路程除以火车运行的总时间;都是易错点;.3. 【答案】(1)秒表(2)10 低(3)A【解析】【分析】(1)在探究熔化规律时,需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温度计和秒表两种测量仪器;(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随气压的的升高而降低;3)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变大。
此题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及液体沸腾图象的分析,要能够从液体的沸腾图象中分析出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沸点,同时考查了影响水加热时间的因素。
【解答】(1)在探究熔化规律时,需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温度计和秒表两种测量仪器;(2)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从第5min 开始熔化到 15min 结束,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分钟;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7℃,即水的沸点为97℃,当时气压低于1 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分析图象可知 A 为水沸腾时的现象;B 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故答案为:(1)秒表;2()10;低;3()A。
4. 【答案】(1)D(2)B(3)120(4)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3)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4)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图象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1)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 60%逐渐增大到 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2)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15℃,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故选 B;(3)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着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就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