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实验探究
《第5节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5节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材分析《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是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中极具特色的一节内容。
这一章节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厨房场景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和探索物态变化现象。
教材通过厨房中的各种现象,如烧水时的汽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冰箱中食物的凝固与融化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过程。
这种跨学科的实践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已经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他们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欲望。
然而,学生在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在逐渐形成,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厨房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
(2)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厨房中的现象。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物态变化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厨房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教案【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烹饪过程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2.科学思维:观察烹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并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
3.科学探究:观察烹饪的过程,找出烹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改进建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结论,产生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和自觉行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各种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有关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这些物态变化及有关规律对烹饪的影响;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烹饪过程提出优化意见和安全整改意见。
【教学过程】(1). 观察与记录任务1:观察厨房中挑选两种不同烹饪方式下食材的物态变化现象,1. 炒描述:将食材放入热油锅中迅速翻炒至熟。
物态变化:食材中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汽化,同时食材表面可能因高温而部分碳化(固态到固态的变化,但性质改变)。
油脂在高温下汽化也可能发生部分氧化、聚合等化学变化,但这些不属于物态变化范畴。
在家做《荷塘月色》这道菜观察体会炒菜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爆描述:与炒类似,但火候更猛,时间更短,常用于烹饪脆嫩的食材。
物态变化:与炒相似,食材中的水分迅速汽化,表面可能迅速变熟或略微碳化。
以水爆肚制作为例,焯水时必须沸入沸出,这样涮出来的才会脆嫩。
原因在于旺火烹调的菜肴,能使主料迅速受高温,纤维急剧收缩,使肉内的水份不易浸出,吃时就脆嫩。
如果不是用旺火,火力不足,锅中水沸不了,主料不能及时收缩,就会将肉内的水份浸出主料煮老。
3. 熘描述:溜肉段为例,肉段先经过腌制或上浆处理,再用热油滑散至熟,最后加入调味汁快速翻炒成菜。
物态变化:肉段在滑油过程中,表面水分迅速汽化,形成酥脆外壳。
调味汁在加热过程中可能部分蒸发,使汤汁浓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实验探究题训练(解析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训练1.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3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验中使品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晶体可以继续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做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
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的浓度(%)024********沸点(℃)100.0100.3100.6101.0101.3101.6102.0102.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放盐(选填先”或“后”)。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
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实验探究(有答案)

物态变化实验探究(含答案)1.(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e.取出温度计;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二甲、乙所示,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2.下面是小明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e.从水中取出温度计则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应将___________(选填“整块冰”或“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___________,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分钟,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在固定石棉网时,酒精灯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图乙是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水中气泡现象,其中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现象;(3)在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10min后停止记录,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4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考点一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1.(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分析并回答:甲乙(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乙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解析】(1)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热值不变。
2.(2019·荆门)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乙(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 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答案】(1)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2)晶体;变大;小于【解析】(1)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如图,物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是晶体。
物理教案二:实验科研物态变化

物理教案二:实验科研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转化成不同的状态,如固、液、气等。
物态变化涉及到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及其互作用。
因此,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实验和科研能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物态变化,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材料:以下实验材料供参考:1、烧杯、锥形瓶、滴管、酒精灯等实验容器和装置。
2、水、氧气、气体混合液、冰块、蜡块、小木棍等实验用品。
实验内容:实验一:水的三态演示1、将一杯水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水开始沸腾,让学生观察水的蒸气、沸腾、水汽冷凝的现象。
2、将水倒入锥形瓶中,放到冷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3、将冰块放入锥形瓶中,让学生观察水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
实验二:氧气分离实验1、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将氧气分离出来。
学生需通过酒精灯或其他方法制造出适量的氧气,并收集氧气,观察并描述氧气的颜色、味道等性质。
2、将氧气倒入锥形瓶中,加热至氧气发生爆炸,展示氧气的燃烧性质。
实验三:气体混合液的物态变化1、将氧气、氢气等气体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
2、用火源点燃气体混合液,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气体混合液的反应速度、气体比例、反应物质的物态变化等实验现象。
实验四:蜡的物态变化1、将蜡块放置在烧杯中,用火源加热至蜡块融化。
2、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蜡块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流动、冷却及变成固体等现象。
结束语: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究,慢慢培养出在物理实验和科研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1.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写出了如下实验步骤:①整理实验器材;②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并读取示数;③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部充分接触几分钟;④记下液体的温度;⑤用手掌触摸容器外侧,估测一下液体的温度,并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1)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将①~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雅琦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根据做出的图像,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水浴法”加热的方式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3.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___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重难点过关:物态变化典型探究实验附解析学生版

1/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重难点过关:物态变化典型探究实验附解析学生版一、实验探究题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选填“大”或“小”)的冰块;(2)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3)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态,冰熔化经历了min。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冰是体;(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最终(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象。2.小明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可知,食盐水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如图甲,可以看出盐水从第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min;(3)从图象中得到,盐水在凝固过程中(选填“吸收”、“放出”或“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该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填“高”或“低”)了。2/23
3.科学实践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甲中对该固体进行加热时,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其好处是;(2)根据图乙可以判断:该固体可能是(选填“冰”或“松香”);在第6分钟,该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固体熔化的时间为min。(3)图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为。(4)当该固体物质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得到图乙中的DE段。对应DE这段时间,试管中的液体(填“能”或“不能”)处于沸腾状态,这是因为液体。(5)小明也用同样的装置做这个实验,发现温度计示数到达100℃时所用的时间比小强所用时间短,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4.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11页 物理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 小刚与小健在家用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第______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______后体积变大; (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他的读数是______(正确/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3)小健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______过程。小健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健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容易/不容易)产生霜。
2. 某同学欲乘火车从恩施到宜昌,他注意到候车大厅的运行时刻表如表: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 里程
K50 1 恩施 始发站 15:20 0分 0 2 建始 15:49 15:52 3分 35 3 巴东 16:32 16:35 3分 101 4 宜昌东 17:53 18:12 19分 21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解答下列问题(保留整数): (1)K50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多长时间? (2)K50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中途K50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3. 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直至水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了冰熔化至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全过程质量不变)。请你回答: 第2页,共11页
(1)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过程需时间____min;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说明此时实验地点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要___(选填“高”、或“低”)。
(3)在图丁中,小红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丁中的____图。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
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第3页,共11页
A.30% B.40% C.60% D.90% (3)由表格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5. 下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某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不断上升的大量的气泡,其大小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水的沸点是_______;
(2)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_______。
6. 如图所示,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盛有凉水
的烧瓶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烧瓶中凉水的温度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什么问题? 第4页,共11页
7. 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 (3)水沸腾后小王加大酒精灯的火力,水温会______(填“升高”“不变”“下降”),若将酒精灯撤去,水不再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 (4)如他将该装置搬到山顶上做,他将会有什么新的发现______。 8. 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 的
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
到听不见,这说明: 。
(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
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填“高”或“低”).
(4)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
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第5页,共1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③;凝固;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凝华;不容易
【解析】
解: (1)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凝固成冰,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⑤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
④中示数低,由此可得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3)冰箱的冷冻室内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 食物放进冰箱时用保鲜膜包起来,冰箱内的水分减少,冰箱内不容易产生霜。 故答案为:
(1)③;凝固;(2)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3)凝华;不容易。 (1)水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
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分析比较④⑤温度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3)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本题一冰箱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凝固、凝华以及温度计的读数,考查的知识较全面。 2.【答案】解:(1)由表知K50次列车13:52从建始出发,17:53到达宜昌东,
所以火车的运行时间是17h53min-13h52min=2h01min. (2)建始至巴东的路程s=101km-35km=66km, K50次列车15:52由建始出发,16:32到达巴东,
则它的运行时间t=16h32min-15h52min=40min, 第6页,共11页
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99km/h. (3)火车的速度v=36km/h==10m/s, 火车的运动时间t=3min=180s, 火车的路程s=vt=10m/s×180s=1800m,则火车的长度L=s-L隧道=1800m-1600m=200m. 答:(1)K50次列车由建始到宜昌东需要2h01min; (2)K50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平均速度为99km/h; (3)这列火车的长度是200m. 【解析】
(1)K50次列车由建始发车的时间与到达宜昌东的时间差就是列车的运行时间.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建始至巴东路程s,再求出K50次列车由建始驶往巴东的运行时间t,由公式v=可以求出火车的平均速度.
(3)火车在3min内行驶的总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就是火车的长度. 求K50次列车长度时,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和列车长度之和;求平均速度时,用火车的总路程除以火车运行的总时间;都是易错点;. 3.【答案】(1)秒表 (2)10 低 (3)A
【解析】 【分析】
(1)在探究熔化规律时,需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温度计和秒表两种测量仪器;
(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随气压的的升高而降低; 第7页,共11页
(3) 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变大。
此题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及液体沸腾图象的分析,要能够从液体的沸腾图象中分析出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沸点,同时考查了影响水加热时间的因素。 【解答】
(1)在探究熔化规律时,需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温度计和秒表两种测量仪器;
(2)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分钟;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根
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7℃,即水的沸点为97℃,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分析图象可知A为水沸腾时的现象;B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 故答案为:(1)秒表;(2)10;低;(3)A。
4.【答案】(1)D
(2)B (3)120 (4)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解析】 【分析】
(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