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PPT

合集下载

偏瘫治疗程序教学课件ppt

偏瘫治疗程序教学课件ppt

偏瘫的病因与病理
偏瘫病因
偏瘫的病因多样,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脊髓病变等。
偏瘫病理
偏瘫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锥体束受损、脊髓前角细胞 受损等。
偏瘫的治疗现状与发展
偏瘫治疗现状
目前偏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
偏瘫治疗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治疗、神经调控技术等新型治疗方法逐渐应用 于偏瘫治疗,有望为偏瘫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对患者及家属的建议和期望
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按 量完成各项治疗和康复训练。
加强沟通
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效 果,积极反馈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调整心态
面对偏瘫的挑战,患者及家属要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树立信心和勇气。
关注长期康复
偏瘫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及家属要注重长 期康复的过程,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和调整 生活习惯。
作业疗法
总结词
通过进行适应性的日常活动训练来提高偏瘫患者的自理能力 。
详细描述
作业疗法包括对患者的上肢和手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等方面进行训练。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 训练计划,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言语疗法
总结词
通过一系列的言语和语言治疗来改善偏瘫患者的语言障碍。
详细描述
言语疗法包括对患者的发音、语调、语速、语言理解等方面进行训练。治疗 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 力。
04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者 与病原体接触,预防感染。

偏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偏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后期康复
在后期,主要是进行日常 生活能力的训练和适应新 环境的训练,以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的方法
物理疗法
包括电刺激、按摩、被动运动等,以 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调 整。
职业疗法
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 和活动,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和生活质量。
言语疗法
针对患者的言语和吞咽障碍,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以恢复患者的 交流能力。
西药治疗
溶栓药物
01
用于溶解脑部血栓,恢复脑部供血。
神经保护剂
02
用于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再生。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03
用于缓解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
中成药
如华佗再造丸、脑血栓片等,具 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 气虚血瘀型可使用补阳还五汤加 减。
05
心理疗法
偏瘫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增强患 者的信心和适应能力。
03
偏瘫的物理治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和 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被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耐力。
姿势矫正训练
通过被动训练,矫正姿势,改善身体姿势的平衡和稳定性。
偏瘫可能是由于脑部 血管疾病、脑外伤、 脊髓损伤等原因引起 的。
偏瘫的病因
01
02
03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是偏 瘫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外伤
头部受到撞击或外伤可能 导致脑组织受损,引起偏 瘫。
脊髓损伤
脊髓受到压迫或损伤可能 导致肢体瘫痪。
偏瘫的分类
01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ppt课件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ppt课件
❖ 运动控制理论
▪ 反射理论、等级控制理论
❖ 利用各种运动模式(不论正常、异常)
▪ 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 ▪ 抑制异常运动成分 ▪ 促进正常、功能性运动模式形成
12 3 4 5 6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


痉挛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出现Ⅳ


(正常)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过程
▪ 上肢功能:具有手指伸展的能力和肩外展功能,最好是在 卒中后第二天评定(1级证据)
▪ 基本ADL能力:卒中后第一周(最好第五天评定)的 Barthel指数(1级证据)
Royal Dutch Society for Physical Therapy(KNG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hys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2014)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 与方法
高强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 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 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 康复: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措施,改善和减 轻伤病残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 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大脑外侧面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 PNF技术是以 Sherrington的神经生 理学为理论,以螺旋 对角线运动为方法来 抑制异常运动、促进 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的 一种技术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 进技术
❖ 患者意愿评估与交流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 评定的总结
▪ 主要问题 ▪ 治疗目标 ▪ 治疗方案

偏瘫讲课PPT课件

偏瘫讲课PPT课件

动画处理技巧
动画效果选择: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画效果,如淡入淡出、飞入等。 动画速度调整:根据讲解需要,适当调整动画的速度,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内容。 动画顺序安排:合理安排动画的顺序,让内容呈现更加流畅,符合讲解逻辑。 动画与讲解配合:注意动画与讲解的配合,避免出现讲解与动画不匹配的情况。
PART 5
课件制作技巧
文字处理技巧
文字简练:避免冗长的句子和段落,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字体选择:选择易于阅读的字体,避免使用过于花哨或特殊的字体。 字号大小: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号大小,确保文字清晰可见。 文字颜色:选择与背景色对比度较高的颜色,以提高文字的可读性。
图片处理技巧
选择合适的图片: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内容。 调整图片大小:根据幻灯片的布局,适当调整图片大小,使其与整体协调。 图片美化:使用滤镜、调色板等工具对图片进行美化,提高视觉效果。 图片排版:注意图片之间的间距、对齐方式等排版问题,保持整体美观。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音频处理技巧
选择合适的背景 音乐
调整音量大小
添加音效

剪辑和拼接音频
PART 6
课件使用建议
使用场景建议
适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适合家庭康复场景 适用于医疗机构康复科 适合社区康复服务
使用方式建议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选择合适 的课件内容
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课件 的播放顺序和展示方式
结合实际案例,增强课件的实 用性和说服力
适用人群:偏瘫 患者及其家属、 医护人员等
课件特点:图文 并茂、易于理解、 实用性强
课件目的
提高学生对偏瘫 的认识和了解

偏瘫的PT治疗ppt课件

偏瘫的PT治疗ppt课件
39
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痉挛2)
• 典型的痉挛模式(1974Bobath)
头: 屈向偏瘫侧,面部转向健侧
上肢:肩胛骨后缩,肩胛带下沉;肩内收和内旋;
肘屈曲,前臂旋前(某些病人旋后占优势);腕 屈伴一定的尺侧偏;指屈曲内收。
下肢:骨盆旋后并上提; 髋伸,内收内旋;
膝伸;足跖屈并内翻。
• 在某些情况下,下肢的屈肌痉挛可能更明
PT治疗方法
• BOBATH 1 历史 2 概述 3 异常模式 4 治疗方法
• 运动再学习
33
BOBATH的历史
• Karel Babath医生 1906年3月14日生, 犹太教徒的次子,25 年在柏林从医学专业 毕业,32年取得博士 学位
• 1933-1936年因反犹 太主义的逼迫,转至 普拉哈大学并取得医 师执照,接受儿科医 生的实习
BOBATH主要论点
• 主要论点:使肌张力正常化和抑 制异常原始反射▀
• 此训练方法的特点:通过关键点 控制及设计的异常反射模式和体 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 待痉挛缓解后,通过反射、体位 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 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 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 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 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 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 空间总和(Spatial summation):同时作 用于身体不同区域的弱刺激相互加强以引 起兴奋。
• 扩散(Irradiation):刺激的数量和强度加 强时,反应的强度和传播也加强。该反应 可以是兴奋的也可以是抑制的。
7
牵张反射1
8
牵张反射2
• 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α 运动神经元—接受四肢皮肤、肌肉和关节等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功 能性重组(Reorganization)中的应用

偏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偏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运动训练,改 善偏瘫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
动度和协调性。
物理因子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冷等 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 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按摩与体位摆放
通过按摩促进肌肉松弛和血液循环 ,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预防关节挛 缩和畸形。
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家庭治疗
通过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改善家庭关系,为 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04
CATALOGUE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评估全面情况
在开始康复治疗前,应对患者的整体 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 度、年龄、健康状况等。
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提高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研究如何将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跨学科合作
加强康复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如神经科学、心理学、物理学 等,共同推进偏瘫康复治疗的研究。
个性化康复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治疗效 果。
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
偏瘫患者通常无法自主控制身 体的一侧,肌肉力量明显减弱
或完全丧失。
感觉障碍
偏瘫患者通常会感到身体一侧 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
言语和吞咽障碍
部分偏瘫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 清、吞咽困难等症状。
情绪和心理问题
由于偏瘫可能导致生活和工作 能力的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 焦虑、抑郁等情绪和心理问题
如何预防偏瘫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基础疾病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精选PPT文档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精选PPT文档
• 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 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 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 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 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 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 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 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 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发展形 成一门新学科。
• 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 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 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 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 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 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 注意事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以体位护 理、肌肉按摩及床上训练为主;恢复期则以
• 康复包括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二大部分。 • (一)康复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MT)、关 节活动度(ROM)检查、步态分析(GA)、日 常生活能力测定(ADL)等。 2.神经-肌肉功能评定,诱发电位(EP)。 3.心肺功能及体能测定。 4.心理评定—心理、行为及认知能力等检测。 5.语言交流测定。 6.职业评定—测定残疾人的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 的潜在性。 7.社会生活能力测定—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 个人社会角色的实现。
• 5主动助力训练:者疼痛或肌力好转后进行主 动助力运以增强肌力。上肢主要通过健侧 手紧患侧手腕、手心向上以帮助患侧肢体 进被动运动。下肢则利用健侧脚带动患脚 移动并进行体位转换。每天进行4次每次进 行15~20次运动。 • 6主动训练:训练患者主动控制患肢的运动,
病人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
• 3训练项目的选择。运动疗法的训练项目选 择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评定结果、目标 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选择,过高、过多、 过乱或过低都达不到康复治疗目的,还可 能诱发或加重痉挛。 • 4 被动运动训练:对主动活动有障碍患者利 用器械、推拿等方式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 放松肌肉、减轻组织粘连等,推拿主要是

偏瘫介绍PPT培训课件

偏瘫介绍PPT培训课件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途径
加入患者互助组织
01
鼓励患者加入偏瘫患者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互相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02
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寻求专业康复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获取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利用线上资源
03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为患者提供线上
交流、互助平台,拓宽社会支持网络。
痛觉障碍
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痛觉减 退或消失,对疼痛刺激不 敏感,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
03 偏瘫的评估与诊 断方法
神经系统评估方法
头颅CT或MRI检查
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脑部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脑卒中、脑肿瘤等 病变。
脑电图(EEG)
记录大脑电活动,帮助诊断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电刺激和记录神经反应,评估神经传导功能。
1 2
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 家庭护理计划,包括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心理 支持等方面。
保持家居环境安全
确保家居环境整洁、安全,减少患者跌倒、受伤 的风险,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毯等。
3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 进食等,同时鼓励患者尽可能独立完成任务,提 高自我照顾能力。
偏瘫患者肌张力可能增高 或降低,表现为肢体僵硬 或松软无力。
运动协调障碍
偏瘫患者运动协调能力受 损,无法进行精细动作和 复杂运动。
感觉系统异常机制
触觉障碍
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触觉减 退或消失,无法准确感知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质地 。
温度觉障碍
患者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 力下降,可能出现烫伤或 冻伤而不自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


痉挛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出现Ⅳ


(正常)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过程
PNF技术
❖ PNF技术是以 Sherrington的神经生 理学为理论,以螺旋 对角线运动为方法来 抑制异常运动、促进 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的 一种技术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 进技术
❖ NDT的循证
▪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神经运动方法或治疗 理念(NDT/Bobath)对脑卒中患者身体功 能和活动水平没有额外的帮助(1级证据,
KNGF脑卒中物理治疗指南,2014)
偏瘫患者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患者试图运动
阻碍有效运动: 软组织下降
PNF治疗原理
❖后续效应(After discharge) ❖时间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空间总和(Spatial summation) ❖ 扩散(Irradiation) ❖连续诱导(Successive induction) ❖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
▪ 基本ADL能力:卒中后第一周(最好第五天评定)的 Barthel指数(1级证据)
Royal Dutch Society for Physical Therapy(KNG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hys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2014)
代偿性运动对策 反复练习并强化“代偿对策”
掌握并使用“代偿性运动对策”
神经促进技术的主流治疗技术
❖ Bobath技术 ❖ Brunnstrom技术 ❖ PNF技术 ❖ Rood技术
Bobath技术
以Bobath概念为主的相关书籍
❖ 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 ❖ 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 ❖ 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
会地位等密切相关
三、偏瘫的物理治疗评定
❖ 患者一般情况评定
▪ 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 ▪ 发病时间、现病史、既往史、临床诊断 ▪ 病前的移动能力等
❖ 身体结构与功能评定
▪ 痉挛评定 ▪ 感觉功能评定 ▪ 运动功能评定 ▪ 关节活动度评定 ▪ 平衡功能评定 ▪ 协调功能评定 ▪ 肌力肌耐力评定 ▪ 心肺功能评定
二、偏瘫的功能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
阳性特征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阴性特征
反射亢进 (痉挛状态)
适应特征
无力,丧失 灵巧性
肌肉和结缔组织改变 (改变物理和功能的特性)
改变运动模式
障碍学
❖ 障碍学是在临床医学对疾病研究的基础上, 对障碍本身进行的研究,是康复医学的核 心内容
❖ 偏瘫患者在三个层次上的障碍
偏瘫的物理治疗思路与方法
一、概述
❖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 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 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 康复: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措施,改善和减 轻伤病残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 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脑损伤相关的形态学介绍 大脑外侧面
大脑内侧面
活动障碍
❖ 个体水平的功能障碍 ❖ 转移能力 ❖ 进食、梳洗、入厕、洗澡、更衣、步行、上
下楼梯 ❖ 交流障碍
参与障碍
❖ 失业、失学 ❖ 娱乐活动能力丧失 ❖ 在家庭或单位中作用低下 ❖ 人生价值丧失 ❖ 不能参与各种社会、社交活动
心理障碍
❖ 患者对疾病与障碍的认识 ❖ 患者对疾病与障碍的心理承受水平 ❖ 与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职业、社
神经促进技术
❖ 神经促进技术:
▪ 又称为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herapy,NDT)或神经生理学疗法 (neurophysiologic therapy,NPT)
▪ 改善脑病损后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技术 ▪ 依据神经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即从头到脚、
从近端及远端的发育过程,运用促进或抑制 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学会如何以正常的运动 方式去完成日常生活动作
四、康复原则
❖ 康复应尽早进行 ❖ 预防第一 ❖ 康复评定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 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 ❖ 运动、言语、心理、职业、社会康复 ❖ 康复应与临床治疗并进
五、偏瘫的物理治疗技术
❖ 神经促进技术 ❖ 运动再学习技术 ❖ 基于实用功能的训练 ❖ 强制性运动疗法 ❖ 减重步行训练 ❖ 机器人训练技术 ❖ 生物反馈技术 ❖ 电刺激、磁刺激 ❖ 冷疗、热疗
大脑横切面
❖ 功能预后的判断
▪ 脑损伤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的关系? ▪ 循证预后
脑梗死 脑出血 脑外伤
❖ 循证预后(6个月)
▪ 行走能力:卒中后尽可能早的获得患者坐位平衡和下肢运 动功能,最好是在卒中后第二天评定(1级证据)
▪ 上肢功能:具有手指伸展的能力和肩外展功能,最好是在 卒中后第二天评定(1级证据)
❖ 个体活动评定
▪ 转移或移动能力评定 ▪ ADL能力评定 ▪ 步态分析
❖ 社会参与评定
▪ 工作或学习情况 ▪ 休闲娱乐情况 ▪ 社会交往情况
❖ 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评定
▪ 个人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定 ▪ 环境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定
❖ 患者意愿评估与交流
❖ 评定的总结
▪ 主要问题 ▪ 治疗目标 ▪ 治疗方案
治疗模式
❖ PNF基本技术 ❖ PNF特殊技术
Rood 技术
❖ 多种感觉刺激技术 ❖ 按照个体的运动发育和控制顺序,利用不同
反应 ❖ 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Brunnstrom技术
❖ 创立者
▪ 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
❖ 运动控制理论
▪ 反射理论、等级控制理论
❖ 利用各种运动模式(不论正常、异常)
▪ 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 ▪ 抑制异常运动成分 ▪ 促进正常、功能性运动模式形成
12 3 4 5 6
疾病
功能形态障碍
能力障碍
社会性障碍
ICF框架
ICF的分类系统和编码
结构与功能
❖基本功能障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失语、失 用、失认等
❖原发合并症:视野缺损、癫痫等 ❖继发合并症:全身(体位性低血压、感染、体力
低下等)和局部合并症(关节挛缩、肌肉废用性 萎缩、骨质疏松、异位骨化、压疮、静脉血栓、 浮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