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属于油气田开发中较为困难的一类。

在传统开采中,由于渗透率低,油水层通透性较差,导致油井产量低、井底压力高、采油率低等问题。

为了充分挖掘低渗透油藏的潜力,提高产量和采油率,开发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

1. 气吸采油技术气吸采油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

由于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粘度较高,难以从孔隙中流出。

而气吸采油技术则是将油藏内部的压力降到油水分界面以下,通过差压将原油从孔隙中抽出。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地下水位的差异,将深层地下水抽到地表,形成一定的负压。

2. 小空间增产技术小空间增产技术是利用较小的压差,在渗透率低的油气层中开展增产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小空间增产的思想,通过在油井钻井径和孔隙直径的基础上相应减小,从而增加油井壁的表面积,利用更多的地下热能使原油流动。

此外,该技术还通过研究油井及孔隙的表面物理性质,以及改良油层分子结构等来创新提高原油开采的效率。

3. 避免杂质增产技术避免杂质增产技术是利用各种手段避免油井中的杂质进入原油中间,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不断优化原油生产工艺,对开采工艺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完善油井的管网体系、减少管道堵塞以及调整油井砂浆和酸化液的配比等手段,降低杂质的危害,提高原油质量,从而实现增产效果。

1. 提高产能通过应用上述增产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从而增加油田的开发价值。

例如,利用气吸采油技术,可以将油藏内的油井产量提高,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开发效果。

2. 降低开发成本3. 促进能源节约低渗透油藏的挖潜不仅可以实现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还可以为生活提供较为廉价的能源,改善地区的能源供应。

因此,应用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也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挖潜增产技术是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利用这些技术来改善油藏分布、提高采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意义和作用将愈显重要。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潜力和发展方向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潜力和发展方向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2、流体性质
长庆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的特殊性,一般原油性质较好。具有低比重、 低粘度、低含硫、较高含蜡和较高凝固点的特点
• 地面原油相对密度~ • 原油地下粘度~,原油地面粘度~ • 含蜡~20.5%,含硫~0.23% • 凝固点~23℃,初馏点40~68℃ • 饱和压力~,气油比为~107m3/t
①、试验区块概况 试验区块南一区直3油藏,含油面积2,地质储量265×104t,油层物性好且均
匀,平均有效孔隙度18.7%,空气渗透率448×10-3um2,地层原油粘度·s,1997年 投入开发,由于采油强度大,注水开发仅5年油藏采出程度就高达25.0%,含水 77.0%,开发矛盾突出。
2002 年 5 月 开 始 对 直 3 油 藏 5 口 注 水 井 进 行 稠 化 水 试 注 , 半 年 共 注 稠 化 水 21190m3,平均单井注4238m3,平均段塞半径为,注入稠化水粘度10~28 mPa·s。2002年11月到2004年1月为正式注入阶段,选定3口井连续注入,阶 段累计注稠化水66266m3,平均单井累计16566m3,注入稠化水浓度800~ 1250mg/L。
含水率(%)
于其它井网,而井排与裂缝夹角 20
45°开发指标优于夹角0°,而且合
0
理井距为500m左右,排距130-
0
5
10
15
20
采出程度(%)
180m。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1、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技术途径
(1)井网优化 菱形反九点是长庆油田在特低渗油
藏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注水井网。靖安、 安塞等油田使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采的 油井比邻区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同期的见 效程度高出10.4%,单井产量高出,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达70%以上,井网 优化效果较好。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探明低渗透储量增长很快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状况比例图
9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3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动用、分布状况和特点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我国低渗透储量动用状况比例图
10
近期探明储量和累积探 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储 量占主要部分。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1、采出程度高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2、综合含水率高 总平均达到82.98%,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
力油田-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为8。
4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1 我国当前油田开发简况
3、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 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
唐曾熊(1994)划分的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00×10-3m2,小于 10×10-3m2为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2 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指储层渗透率介于0.1~50×103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低渗透储层的典 型特征是具有启动压 力梯度,呈现出非达 西型渗流特征。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近源沉积物多以 三段式为主,远源沉积 物多以两段式为主。
低渗透储层多段式粒度曲线(近源沉积)
27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石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导致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通过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穿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二、人工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采用人工改造技术,通过开采取方式改造油层来提高采收率。

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水逼技术、深部压裂技术、人工采油技术等。

水逼技术主要是将大量的注水注入油层,推动储层的油向井口移动。

深部压裂技术则是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泥石油吉沙公司等物质,将孔隙度小的岩石层破裂,增加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人工采油技术则是通过钻井、热采、化学溶解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三、增强驱移技术增强驱移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注水方案中添加适当的助驱剂,以改善原有的驱油机理,从而增加油藏产能和采收率。

常用的增强驱移技术包括热水驱、稠油驱和聚合物驱。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常规测量技术和先进采油技术。

常规测量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井下注水及采油监测技术。

先进采油技术包括热采、化学驱以及聚合物驱。

总之,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很多技术手段的支持。

水平井钻井技术、人工改造技术、增强驱移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将会被进一步提升。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油藏,由于其储层特性的限制,常常导致产量低下。

为了充分挖掘低渗透油藏的潜力,提高其产量,石油工程技术中涌现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一、水驱技术水驱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常用的一种开发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注入大量的水来增加油层的压力,从而推动油藏中的油向井口运移,提高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水驱前进、水驱替代和水驱后驱等方法。

二、化学驱技术化学驱技术是通过注入一定的驱油剂,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改善油水相渗透能力差异,提高采收率。

具体的化学驱油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复合驱等。

化学驱技术适用于常规石油、稠油和凝析油等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藏。

三、致密油开发技术致密油是一种渗透率极低的油,其开发技术相对较为复杂。

在致密油开发过程中,常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和CO2驱等技术。

水平井可以提高油井的接触面积,增加产能;水力压裂是通过注入高压水来破碎岩石,改善油层渗透性;CO2驱是注入二氧化碳,以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特性,提高采收率。

四、增注技术增注技术是通过注入一些辅助物质,改善油藏的物理状态和流动特性,从而提高产能。

常见的增注技术包括聚合物、凝胶和微生物驱油等。

五、人工举升技术人工举升技术是通过电泵、柱塞泵、气引泵等设备将地下的油液举到井口,提高产能。

人工举升技术适用于低渗透油藏中的液相油和重质油。

六、辅助热采技术辅助热采技术是通过注入热流体(如蒸汽、热水和热气等)来增加油藏温度,从而减小油的黏度,提高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这种技术适用于重质油、高粘度油和特殊油藏等。

七、提高油井效率技术提高油井效率技术是通过完善油井工艺和控制管理,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产能。

常见的提高油井效率技术包括增加井网密度、人工开孔、改造生产工艺和增加注采比等。

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是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油藏特性和开发阶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采收率,并实现可持续的油田开发与生产。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指的是岩石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较小的油藏。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油水流动能力较差,常规开发采油方法难以实现高效的油藏开放和有效的产能增加。

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采用一系列挖潜增产技术和方法。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在油层顶部或者底部水平打井,可以增加有效垂向射孔长度,将更多的储层面积纳入到油藏开采范围内。

水平井在油藏中增加了油水流动通道,提高了油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油水流动能力和采收率。

二、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挖潜增产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高压液体,压裂岩石,形成裂缝网络,增加储层渗透率,提高油水流动能力。

压裂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压裂液和施工参数,以及准确控制压裂液的注入过程。

三、导流井技术导流井技术也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

导流井可以引导地层中的注水或注气向目标层段集中,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导流井通常布置在注水或注气井的附近,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和导流井的设计,可以实现增产效果。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低渗透油藏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渗透率小,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充分开发储层中的油,因此采用增施聚合物驱油、聚焦驱油、微生物驱油、CO2驱油等技术,可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提高油水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五、智能油藏技术智能油藏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新兴技术。

通过在油藏中布置传感器、测井仪器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油藏的产能和油水流动状态,优化油藏开采方案,提高油水流动能力和采收率。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以上技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互相结合应用,以实现最佳的开发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研究的深入,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挖潜增产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

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

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1 前言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

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

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

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2.1 低渗透的概念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

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目 录- 1 -第一章 低渗透油藏概况 ................................................................- 1 -1.1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 1 -1.2 低渗透油藏注水现状 ..........................................................- 2 -1.3 低渗透油藏增注工艺进展 ......................................................- 4 -第二章 低渗透油藏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 -2.1 酸化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6 -2.2 活性降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2.3 径向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4 袖套射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 9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下步技术攻关方向 ..............................................................- 10 --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

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

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1 前 言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

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

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

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2.1 低渗透的概念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

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

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

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1]。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藏并无统一的标准和界限,不同的国家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石油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来制定其标准和界限,变化范围较大。

而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标准和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在我国石油行业中,一般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低渗透(渗透率50~10mD)、特低渗透(渗透率10~1mD )、超低渗透(渗透率1~0. 1mD)储层[2]。

我国陆相储层的物性普遍较差,相当一批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在10mD 以下。

针对我国油气资源状况、经济技术条件及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实践,低渗透的标准可重新划分,见表1[3]。

新版低渗透标准的提出,解放了一大批低品质储量使之转化为可动用储量,坚定了人们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信心,同时对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低渗透油气开发地质理论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长石和岩屑含量高,粘土或碳酸岩胶结物多,一般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少。

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发育,微孔隙多,孔径细小,微孔隙喉道发育,孔隙结构差。

基质孔隙具有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

储层裂缝发育,严重影响开发效果。

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含油性差异大。

具有压力敏感性,随着压力增大,孔隙和裂缝的渗透率呈负指数函数递减,并具有一定的不可恢复性。

含油饱和度低,可动流体饱和度更低,原因为粘土矿物和毛细管的吸附作用,裂缝和溶蚀孔洞提高可动流体饱和度。

由于物源较远碎屑物质经过长距离搬运以后颗粒变细沉积以后形成细粒、孔隙半径小、泥质或钙质含量高的低孔低渗储层。

沉积后的成岩作用和后生作业(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使岩石随埋藏深度增大孔隙体积明显减小岩石颗粒排列变紧使储层物性变差岩石变得致密低渗。

在低孔低渗储层常形成次生溶蚀空隙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有积极作用。

裂缝提供了储层基本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裂缝造成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

2.3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基本情况最近20年来,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其在产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 71 ×108 t (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 6 %。

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分别为34. 8 % , 36 % ,37. 6 %。

低渗透资源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开发的主体[3]。

2.4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难题1)流体流动在渗流力学上表现为“非达西流”,从本质上影响采收率的提高。

2)低压储层导致投产初期过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一般常规注水很难恢复。

3)“低渗、低压、低丰度”,造就了“多井低产”,给资本投资和运行成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低渗透水平井水平段规模压裂改造提产始终是一大难题,现在仍在探索规模化实施。

3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目前,对于低渗透油气藏已经形成了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这些技术包括:分类评价与相对富集区优选技术,特低渗透渗流机理与井网优化技术,超前注水技术,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水平井与规模丛式井开发技术,低成本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技术,地面简化集输处理技术等。

实践表明,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增储上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组织重点科技攻关,提高单井产量,推广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这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成功之道的关键所在。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

目前这类油田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不理想,经济效益差。

水力压裂是目前改善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开发手段,是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速度和效率的有效工艺措施之一。

压裂的作用,不仅仅是由于裂缝的产生和存在,更重要的是使油藏渗流流场发生了变化,由于增加了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了油藏的导流能力,因此可以在一定阶段内提高油田采油速度,但不能提高最终采收率。

压裂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裂缝参数的变化,更重要的还取决于能量的消耗(胡永乐)。

目前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较多,大致可归结为一下几种大类[4]:(1)油气藏描述技术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岩心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

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

由于决策的内容不同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描述内容和精度有差别。

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以确定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油气藏描述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提供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2)钻井技术包括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和欠平衡钻井技术等。

欠平衡钻井亦称为欠平衡压力钻井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是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出现才使防止井喷成为可能这种钻井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应用。

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与水平井、多分支井及小井眼钻井技术相结合在美国欠平衡钻井占钻井数的比例已经达到30%。

(3)完井技术包括裸眼井完井、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和智能完井。

裸眼完井法是将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裸露的完井方法。

多用于碳酸盐岩、硬砂岩和胶结比较好、层位比较简单的油层。

优点是生产层裸露面积大,油、气流入井内的阻力小,但不适于有不同性质、不同压力的多油层。

根据钻开生产层和下入套管的时间先后,裸眼完井法又分为先期裸眼完井法和后期裸眼完井法。

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是对完井时未下油层套管的水平油气井进行的一种分段压裂改造,可以提高水平段的孔渗情况,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

智能完井管柱,每一个分支的流量可控制,如果某一分支井眼含水超过80%,就关闭这一分支井眼的生产,因此智能完井管柱可以实现分层开采,缓解层间矛盾改善开发效果。

裸眼完井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在油田的开发中被广泛应用,水平段裸眼分段压裂技术是对油藏的一种改造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储集层渗透能力,智能完井管柱在油井开发过程中后期使用,是提高层间开发效果的可靠手段。

(4)储层增产技术包括氮气泡沫压裂、泡沫酸化压裂、水平井裸眼分段泡沫压裂、液态CO2加砂压裂、重复压裂、微聚无聚压裂液、耐高温延迟交联压裂液、轻型支撑剂、可变形支撑剂和加纤维支撑剂、无聚合物CO2压裂、斜井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力喷射压裂技术。

水平井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与直井开发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水平井系统的压裂梯度远高于直井系统的压力梯度降低井筒周围的压降水平段增加了钻遇较多垂直裂缝的机率低渗透油藏利用水平井注水,注人压力低,注人能力高。

酸化解堵技术:酸化解堵技术是通过酸液近井地带的堵塞矿物以及部分无机垢,从而达到油层解堵的目的。

该工艺的缺点是绿泥石是典型的酸敏矿物,与酸生成化学沉淀,因此对油层存在潜在损害。

物理法增产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钻井、完井、压裂、注水、注气及措施引起的机械杂质对油层近井地带造成污染和损坏,以及地层本身的结垢和结蜡使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降低,阻碍了原油向井筒的会聚,使油井产量急剧下降,致使油井的实际产能和其潜在产能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使部分井成为低产井、停产甚至死井,物理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物理法技术的增油机理主要表现5个方面[5]。

1)物理法作用导致油、水与岩层产生重力分离2)油层产生疲劳裂缝有利于原油流动3)改变油层岩石的润湿性,消除“贾敏效应”,产生空化效应,加速油流向井筒汇聚4)物理法振动解堵效应5)物理法振动可使残余油参与运移。

物理法增产技术类型包括:依靠水力作为动力源;依靠电作为能源;依靠油水井自身能量作为动力源。

(5)驱替技术包括弹性驱、注水、注气及水气交注(图1)、人造气顶驱、蒸汽驱。

目前由于CO2排放引发环境问题各大石油公司重视和发展CO2驱油技术(图2)。

图1 CO2水气交替注入驱油示意图图2 美国CO2EOR与埋存工艺流程高压注水对提高和改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提高注水压力可以增加油层的吸水能力改善和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但必须注意加强高压注水形成裂缝延伸方向的研究避免注水形成裂缝后造成油井过早水淹[6]。

超前注水是指在新区投产前一段时间先将油井关井,通过水井先期注水使地层压力升高,当地层压力或者注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油井开始投入生产,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通过调整注采比控制油藏压力。

超前注水技术是开发低渗透及特低渗透油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长期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明显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