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远,吾属之师》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12蹇叔哭师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12蹇叔哭师

〖美文赏读〗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医生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以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文章翻译〗冬季,晋文公逝世了。

十二月十天,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医生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超出我们的国境,我们侵袭它,必定会获取全胜。

”秦国医生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假如静静派兵前来,就能够占据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建议。

蹇叔说:“让军队勤劳奋苦地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闻有过。

军队勤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范,这样做唯恐不可以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然会知道。

军队勤劳奋苦而一无所获,必定会产生反叛念想。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遵从蹇叔的建议。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蹇叔只活此中寿就逝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此刻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的儿子跟从军队一同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墓地,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奋斗,是解码中国奇迹的钥.匙。

艰难困苦,玉rǔ()于成。

这个千帆.竞发、百gě()争流的时代,总会为风雨兼程的人,留一道希望之门。

A.yào儒fān舸B.yuè汝fán柯C.yuè乳fán㞹D.yào汝fān 舸2.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D.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笼.罩lǒng嫉.妒jì参差..不齐cēn cīB.踱.步duó应和.hé间.隔jiān无不伸颈.jǐngC.窥.探kuī惘.然wǎng模.样mú飞沙走砾.lìD.星宿.sù嗜.好shì阔绰.chuò风力尚劲.jìng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位数学达人写出的学术论文言不及义....,编辑人员反复看过几遍又问过他本人之后,才总算搞明白了表达的意图。

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历下区二模(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8分)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①闻其名,将推毂②之,召诣行台③白④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⑤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

湜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选自《宋史·侯蒙传》)【注释】①黄湜(shí):人名。

②推毂(gǔ):荐举。

③行台: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所。

④白:禀告。

⑤行:巡视。

9.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分)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

11.侯蒙年少时“急义好施”,是(1)之人。

为官后,转运使黄湜“欲翻致其罪”,却发现“无一疵可指”,通过(2)(写作手法)表现了侯蒙(3)的特点。

(3分)9.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评分意见】本题2分。

只画1处,画错或者多画均不得分。

10.之后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两个分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1分。

“既而”译为“不久(后)”、“随后”、“之后”“后来”皆可。

“始”译为“才”,若译为“开始”不得分。

11.(1)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等)(2)侧面描写(3)秉公执法(公正无私,办事能力强等)【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空1分。

第一空和第三空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1)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大方、仗义等也可,只答善良\等不得分)(2)侧面描写(衬托也可,只答对比、反衬不得分)“衬托“等关键性词语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3)秉公执法(公正无私,办事能力强,做事严谨等也可,只答清廉、关心百姓等不得分)【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

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之事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左玉县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左玉县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左玉县中考语文押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 。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

为之(震惊/震撼)。

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

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磬.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暄(xuān)徘徊(huái)如痴如狂B.溅(jiàn)上溯(shuò)排山倒海C.颤(chàn)巍(wēi)巍万马奔腾D.钻(zuàn)磬(pán)石得意扬扬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A.震惊然而鬼斧神工B.震撼然而巧夺天工C.震惊于是巧夺天工D.震撼于是鬼斧神工3.在文中三处划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 B )②儿痴.如此A.痴呆 B.痴迷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B.安适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 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含练习和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含练习和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一、知识梳理苏轼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户:门遂:于是。

至:到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人”罢了!(三)、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四)、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五)、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原文及译文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原文及译文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原文及译文赏析《前事不远吾属之师》是宋朝的司马光写的,选自《资治通鉴》。

原文戊(wù)子①,上⑨谓侍臣⑾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⑧而非桀、纣⑩,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徵(zheng)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②,故智者献其谋③,勇者竭其力④。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⑤,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⑥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远,吾属⑦之师也。

”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二,翻译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参考答案一,1.看2.尽3.倚仗4.骄傲固执己见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注释戊子,唐太宗贞观二年六月戊子这一天。

这年六月戊子是六月十三日。

是:称赞,认为.....好。

虚己以受人:虚己,自己要谦虚。

受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能听得进臣子们说的话。

献其谋:提出(他的)主张、计划、策略等。

竭其力:尽量发挥(他的)力量、能力。

俊才:出众的才智。

自用:固执自信,自以为是。

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属:恰好,正是。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皇帝:皇上。

这里指唐太宗。

桀,纣:夏朝和殷朝的末代君主,是昏庸的暴君。

文辞奥博:文辞美妙,含义深远;奥博,含义深广吾属: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答
案-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

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

②是:称赞,认为……好。

非:批评,认为……不好。

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

④俊才:出众的才智。

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
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参考译文和答案】
9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炀帝集》,发现它文辞深奥博大,含义深远,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怎么做起事来就相反了呢!”魏徵回答说:“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有智慧的人献出自己的计谋,让勇敢的人能够竭尽全力。

炀帝依仗自己出众的才智,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所以他嘴上说着尧、舜的话,身体却去做桀、纣的事,竟然自己还不觉察,以至于灭亡。

”唐太宗说:“历史的教训刚刚过去,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老师。


一、1.看2.尽3.倚仗4.骄傲固执己见
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 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