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件 第7单元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件 第7单元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策,实行 “一边 外交关系, 倒” 并提出和 平共处 五项原则
世纪 50 峙;美国孤立 “ 一 边 年代) 政策;亚非国 倒” 的外 家的独立 交方针
时期
国内外形势 中国国际地
外交政策
特点 扩大外交,
外交成就 中国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 的恢复; 中美 关系的改善; 中日关系的 正常化
20 世 位提高、第三 改善同西 改 善 与 美 纪 70 世界崛起、美 方国家之 国 等 资 本 年代 苏 争 霸 中 美 间的关系 主 义 国 家 国处于劣势 的关系
3.在曲折中前进:中美关系虽因台湾等问题还存在着不 和谐的因素,但总体发展还是好的,这有利于双边利益。
【理性思考】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立到缓和,再到正常 化的演变。维护国家利益是中美两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出 发点。
二、分析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 时期 国内外形势 资本主义和 建国初 期(20 社会主义两 大阵营的对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 特点 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 17 国建立
2.关系正常化 (1)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2)1972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中美两 国领导人历史性的会晤。2 月 28 日,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次年 1 月 1 日, 两国正式建交。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单 元 总 结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即 时 巩 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尖锐对抗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中国为敌,拒绝并阻止其他国 家承认新中国,并采用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政 策。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15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阐述了这一政策,这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基本政策。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策略,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表达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表达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那么,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那么。

四、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那么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使新中国赢得了许多解题关键:可以从国际社会对其反映来思考。

——————————————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 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 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和——————————运动 : ———————————————————————————————政策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原那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那么;————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年,在————会议上提出“求同——-——〞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思路引领:可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推动、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 ①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美 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 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 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 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 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 ②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国 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 略性。 ③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 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1950年5月9日 意义: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14.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1950年10月28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 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8个国家也承认了中国。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主要体现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倒向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2、1953年12月,周恩来找中印双边会谈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准则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日内瓦会议
5、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也叫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发展民族经济。

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会议的意义: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内恢复了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因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4、由中国主导创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SCO)(还有亚太经合组织)。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课件单元整合7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课件单元整合7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二
关系实现正 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 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 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结盟政策。原因: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 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 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 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二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原因:(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 在所难免。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 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一二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中国经济封锁、外交 孤立、军事威胁 原因:(1)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关系正常 化 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 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 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 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单元整合
一二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变化及成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 (1)、二战后,世界形 势发生了变化 (2)、美苏对峙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
本课要旨
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 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 影响 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课要旨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 的国际地位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 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3、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 边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 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的外交活动 (3)、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 盟的关系,与欧盟各国保持良 好关系 (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 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 边环境
第24课 开创 (1)、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长期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 位 (2)、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2、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表现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 政策的破产;表明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中国在国 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1)、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作用巨大; 美国“遏制和孤立” 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中处于 守势 (2)、苏联陈兵东北边境,构成对中 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改善中美关系,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付 苏联威胁,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签订了建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果、 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改革 开放后的外交建树;分析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线索特征】
本单元介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线索为:
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外交环境是现代中国外交一贯的目 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的转变。

【知识梳理】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产生 此方针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①。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坚持a 立

-
t 的和平外交方
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现代中国一贯的外交
厂丽国初期的弄芬 ----------- 1和平典处五玖丽T ----
!_[步人 15界外交禅台
』帳良拓联仟內丽恳席莅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②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③ 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④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⑤会议。

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⑥”(同遭遇同发展、社会制度不同)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第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恢复:⑦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 影响
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 过程
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⑧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过程:⑨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

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③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⑩,维护世界的和平。

3.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
①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②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③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④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领导建立“?”, 它的
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组织的诞生
【巩固练习】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指导方针,它首次提出

A.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
度代表团
C. 1 955年万隆会议上
D.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20 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20 世纪70 年代D.20 世纪80 年代
5.20 世纪70 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
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A.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倒向西方国家
B.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
并主导安理会
C.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D.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并
向正常化发展
6.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

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知识梳理】
第23课:①“一边倒”②印度③国与国之间④日内瓦⑤万隆⑥
求同存异
第24课:⑦1971⑧1972⑨1972⑩霸权主义?联合国?上海合作
组织
巩固练习】
---5 BCDCD 6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