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治疗

+ 2.手术治疗 + 因手术后对再次阴道分娩有一定影响,故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病例及不
再生育的妇女。 + 根据子宫脱垂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其他周围脏器膨出、有无
生育要求等各方面条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恢复正常解剖 及其功能的目的。包括缩短松弛的主韧带,以改进子宫的支持力量; 纠正子宫形态异常,如子宫颈已延长肥大者,必须切除部分子宫颈, 以恢复宫颈正常长度;缩短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加强前阴道壁的支持 力;缝合耻骨尾骨肌裂隙,重新建立功能良好的会阴体。
+ 便秘、腹胀、大便困难。当子宫Ⅱ度、Ⅲ度脱垂时,阴道后壁 亦可膨出,直肠随之膨出,呈S状弯曲,大便则不能顺利通过, 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有时弯曲过度,气也难通过,即造成腹 胀。
+ 阴道内脱出块物。Ⅱ、Ⅲ度子宫脱垂者,子宫颈及子宫体即脱 出于阴道口外,平卧时可回纳。
+ 溢尿及尿频、尿急、尿痛。当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行走时, 尿液会不由自主地由尿道口溢出。受尿液的经常刺激,外阴可 继发炎症,变得红、肿、痛、痒。解尿不畅,有些病人必须翘 起屁股,用力挤才能解出小便。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
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 部脱出阴道口外
常合并:
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
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
+骨盆底有坚韧的肌肉和筋膜支托 +子宫两侧及后方有韧带与骨盆壁相连 +站立时子宫呈前倾略前屈位,子宫纵轴与阴道 纵轴间呈900~1000交角 即使腹压增高时,宫颈外口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 上,不致沿阴道方向下垂 当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因损伤而发生撕裂, 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使支持功能薄弱时, 子宫及其相邻的膀胱和直肠均可发生移位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子宫是女性独有的一种生殖器官,如果对子宫不进行细心的呵护就特别容易出现一些妇科疾病,能够很直接的导致女性出现不孕,其中子宫脱垂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往往总是会让女性出现肚子疼和肚子有下坠感以及月经不调等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乌梅蛇床子五味子石榴皮升麻
将本药煎水,倒入盆中
趁热用蒸汽熏蒸阴部,待药水稍冷后即可洗患处
每天一剂,可反复熏洗2-3次,五剂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子宫脱垂吃那些对身体好
1、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莱患者应多摄取水分,多吃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

2、多食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品,如鸡、山药、扁豆、莲子、芡实、泥鳅、淡菜、韭菜、大枣等。

3、平常的饮食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以性平性温的为主,如牛、羊肉、猪肉等,各种肉类要打碎打烂吃,利于养份的吸收。

多吃性平性温的蔬菜,荤素搭配比例最好是1:1。

4、子宫脱垂的饮食应多注意吃海藻累的食物,其中海藻类食物包括发菜、紫菜、海带、海白菜、裙带菜等,海藻含矿物质最多为钙、铁、钠、镁、磷、碘等。

现代科学认为,常食海藻食品可有效地调节血液酸碱度,避免体内碱性元素因酸性中和而被过多消耗,所以子宫脱垂的饮食应多食用海藻累食物。

上面都是对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的速度相对缓慢一些,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坚持,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另外女性出现子宫脱垂的现象一定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下垂,常导致腹股沟疼痛、尿频、性交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气血虚弱、脏腑下垂、经络失于固摄所致,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从调养气血、固摄脏腑入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气血调养法:中医讲究“养血为本”,要调理子宫脱垂,首先要养血。

常用的养血方法包括食疗、药疗和按摩等。

食疗上可以多吃些补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等,药疗则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等。

按摩时可以通过轻轻按摩下腹部来刺激和活血,促进子宫恢复。

2.固摄脏腑法: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脏腑下垂所致,因此固摄脏腑非常重要。

中医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和熨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流动,从而达到固摄脏腑的目的。

熨法是用温热的药物或砭石烫灸的方法,通过对脐部、腹股沟等部位的热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腹股沟的肌肉收缩,从而固定子宫位置。

3.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揉、按、拍和叩等。

按摩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但一般都是以轻轻揉动下腹部和腹股沟为主,以帮助子宫复位。

4.腹部拘引法: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患者躺在床上,医生用双手轻轻拘引患者的腹部,使脏器重新升上,达到固定子宫的目的。

5.草药调理法: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选择一些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在气虚血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补气,补血。

对于寒凝导致的脏腑下垂,可以使用红花、陈皮等温阳化寒的草药来调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节,保持正常的大便习惯和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活动。

对于有子宫脱垂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早就诊,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

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按摩要点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由气虚、肾虚和湿热3种因素造成的,按摩法治疗子宫脱垂,主要也是从补气、固肾和除湿3个方向着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治疗子宫脱垂可取的穴位比较多,如补气升阳的百会穴、强肾固本的肾俞穴、活血散热的涌泉穴等。

对于重度的子宫脱垂,应该及时就医,按摩的效果是有限的。

子宫脱垂的按摩需要借助于按摩者的力量。

按摩时取仰卧位,先用手掌着力反复轻揉腹部,并反复自小腹向上推揉,力量要柔和,感到子宫有向上提的感觉为度。

再用中指按揉气海、中级、归来、关元等穴位。

推荐穴位
按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增多、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下中3寸。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痛、腹胀等。

按揉曲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右掌根放于曲骨穴,左掌根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宫缩乏力、痛经、闭经、带下病、月经不调、尿道炎、尿潴留等。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

湿热下注
湿热之邪内侵,影响气血 运行,导致子宫下垂。
临床表现
轻度子宫脱垂
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 4cm,未达处女膜缘。
中度子宫脱垂
宫颈已达处女膜缘或从阴 道口脱出。
重度子宫脱垂
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 口外。
诊断标准
病史
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 多次分娩等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
通过超声、MRI等检查了解子宫及周 围组织的结构。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局限性
疗效缓慢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需要 一定的时间,疗效相对 缓慢,需要患者耐心配
合。
适用范围有限
中医治疗适用于轻中度 子宫脱垂患者,对于重 度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
个体差异大
中医治疗需根据个体情 况制定治疗方案,不同 患者的疗效存在差异。
缺乏科学依据
部分中医治疗方法缺乏 科学依据,其疗效和安 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体格检查
观察宫颈位置、长度、质地,以及是 否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02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
中药治疗
补中益气汤
通过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原理, 改善子宫脱垂的症状。
归脾汤
调理气血,改善子宫脱垂引起的气 虚、血虚等症状。
逍遥散
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缓解子宫脱 垂引起的情绪问题。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 子宫脱垂的症状。
05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注意事项与预防
措施
注意事项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重体力劳动
定期检查
配合医生治疗
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紧张 等不良情绪因素,可能加重子 宫脱垂的症状。因此,患者应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过大。

“益气升提,补肾固脱”治疗子宫脱垂

“益气升提,补肾固脱”治疗子宫脱垂

“益气升提,补肾固脱”治疗子宫脱垂作者: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5期子宫脱垂多发于体力劳动妇女,以产时损伤、产后操劳过早者多见,临床表现小腹有下坠感及腰酸,子宫从阴道口脱出。

中医认为其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提摄无力。

治疗应本着《内经》“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的原则,以益气提升、补肾固脱为主。

专家简介:张琼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在妇科炎症、慢性盆腔炎以及不孕不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参加中医大中医妇科的授课和临床带教,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擅长治疗:妇科炎症、慢性盆腔炎、不孕不育。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周五全天地址:普安路185号(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西部)专家咨询台Q:我今年60多岁了,最近我自觉小腹下坠,跳舞和拎了重东西后阴道内有东西脱出,咳嗽和大笑时还会有尿液流出。

前阵子去妇产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子宫脱垂,需要手术,所以更加紧张和害怕。

我想知道这个病严重吗?A:普通女性的子宫在盆腔中有一定的固定位置,但发生脱垂后的子宫,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重度子宫脱垂,子宫完全脱出于阴道外,不能自行回纳,由于衣裤摩擦发生溃疡、感染,甚至出血,需要手术治疗,一些轻、中度患者不愿意或不能手术的可以通过中药口服,中药熏洗以及一些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得到改善。

具体熏洗方法是,中药包煎煮20~30分钟,药水倒入盆内,趁热先熏患部,待水稍温后坐盆,每次10分钟,溃疡者不宜熏洗。

Q:我母亲今年80多了,前段时间诊断有子宫脱垂,因年纪太大了,有心脏病、高血压,也不能开刀动手术,所以现在在吃中药。

我想知道中药对治疗这个病症管用吗?得了这个病还有哪些方面要注意?A:中药口服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治则,以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为主方随证加减,加上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的理念,运用中药熏洗,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促使气血流畅,进而加强升阳益气、补肾固脱的功效。

平时服一些人参、山药、大枣,或用以煲鸡汤、鸭汤等补气养血,不宜多食油腻、辛辣的食物。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治疗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子宫脱垂的概述•中医对子宫脱垂的认识•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子宫脱垂的预防与保健•子宫脱垂患者的康复•结论目录01子宫脱垂的概述定义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的现象。

分类根据子宫下降程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定义与分类病因主要病因有气虚、肾虚、痰湿等,产伤、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也是子宫脱垂的常见原因。

病理机制主要由于气虚、肾虚、痰湿等因素导致胞络受损、带脉提摄无力,加之外在诱因如产伤、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松弛,逐渐下垂。

病因和病理机制1临床表现与危害23自觉腹部下坠、腰酸,尤其在久站后加剧,严重者甚至出现阴道脱出物不能回纳,伴有尿频、尿失禁、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主要症状子宫脱垂患者容易发生宫颈管狭窄或宫颈管位置改变,影响精子通过,导致受孕困难。

对生育的影响子宫脱垂患者常出现腰酸背痛、尿频尿急、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02中医对子宫脱垂的认识03肝郁气滞中医理论认为,肝郁气滞也可能导致子宫脱垂,这与情绪波动、压力等有关。

中医理论中的子宫脱垂01气虚下陷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与气虚无力有关,导致子宫不能紧贴内脏,出现下陷现象。

02肾虚不固中医还将子宫脱垂归因于肾虚不固,使得子宫失去约束,导致下垂。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节整体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整体观念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不仅针对症状,还注重改善体质,通过综合调理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优势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历史与现状现代研究现代中医通过研究子宫脱垂的病因病机,制定了更为精确的辨证施治方案。

临床应用中医治疗子宫脱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受到广泛认可。

历史回顾中医治疗子宫脱垂可追溯到古代,如《黄帝内经》等医籍中已有相关论述。

子宫脱垂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子宫脱垂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子宫脱垂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子宫脱垂是多产、重体力劳动及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临床治疗子宫脱垂中发挥重要作用,查阅近年来关于子宫脱垂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现从定义、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子宫脱垂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有所帮助。

【关键词】子宫脱垂;中医药;治疗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的疾病[1]。

传统中医无子宫脱垂病名,文献记载为“阴挺”、“阴菌”、“产肠不收”等[2]。

据调查目前国内子宫脱垂发病率为1%~4%[3],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临床对子宫脱垂的防治也愈加重视。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阴挺是由于多产、分娩损伤、产后过早操劳、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致中气不足,气陷于下而发病。

《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

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大都此证”。

《校注妇人良方·产后门》也有记载“产后阴脱,玉门不闭,因坐产努力,举动房劳所致”。

多产、劳累使气血亏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首当其冲,且脾居中焦,调节气机升降,脾气受损则气机失调,气陷于下,致子宫下垂;久则及肾,或分娩损伤、房事不节,肾气受损,带脉失约,提摄无力,致子宫脱出;或生湿化热,致下焦湿热。

除脾虚气陷、肾虚不固外,还与肝相关。

《简明医彀·阴挺》中有言“盖阴挺之证,因于郁怒伤肝,积久不舒,肝气亢极,致阴中突出长数寸”。

肝主疏泻,是脾能升清的重要条件,肝气亢逆则横犯于脾,脾不升清,则气陷于下,脾气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气虚无以固摄,致子宫下垂。

伍炳彩[4]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脾二脏生理病理均有密切关系,肝病可致脾气受损、脾失健运,进而导致子宫脱垂。

王渭川教授[5]认为气虚是主要因素,湿热是致病征象,尤子宫外脱部分易受摩擦而发生炎症,化生湿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Ⅱ度 指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之外,而子宫体或部分 子宫体仍在阴道内。但因包括范围过大,轻者仅宫颈脱出 阴道口外,重者可因宫颈延长,以致延长的宫颈及阴道壁 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Ⅱ度子宫脱垂又分轻、重两型:①Ⅱ度轻型 子宫颈脱出阴 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②Ⅱ度重型 宫颈与部分宫体以 及阴道前壁大部或全部均脱出阴道口外。
.
8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由于气虚下陷、肾虚、带脉失 约、冲任虚损,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 所致。
.
9
五、中医辨证治疗
(1) 气虚证 主要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 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 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 带下量多,质稀色淡;舌淡苔薄,脉缓弱。
• 刮痧:刮痧也是一种子宫脱垂保守治疗方法,中等强度使 用刮大椎、肩井、大杼、膏肓、经穴等,刮痧的时候应该 轻刮百会、关元至维道、三阳交、足三里等部位,这对于 缓解症状是具有一定帮助的。
• 外敷:局部直接外用中药热敷。
.
13
八、西医治疗
1.子宫托治疗 (1)适应证 子宫托很早就被用来治疗子宫脱垂。能使患者自
即使腹压增高时,宫颈外口仍位于坐骨棘水 平以上,不致沿阴道方向下垂
当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因损伤而发生
撕裂,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使支持
.
3
.
4
二、子宫脱垂的分型
(1)Ⅰ度:指宫颈外口水平低于坐骨棘水平,未达到处 女膜缘,宫颈及宫体仍位于阴道内。该程度子宫脱垂无须 治疗,注意休息即可恢复。
必须切除部分子宫颈,以恢复宫颈正常长度;缩短耻骨膀胱宫
颈筋膜,加强前阴道壁的支持力;缝合耻骨尾骨肌裂隙,重新
建立功能良好的会阴体。 .
15
九、注意事项及调护
(1)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2)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3)保持大小便通畅。
(4)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 可配合艾灸治疗。
.
12
七、其它治疗
• 按摩:按摩就是一种子宫脱垂保守治疗方法,具体做法为 病人仰卧、两膝屈曲,使用拇指跟其余四指相对,然后女 性在小腹部提拿振颤肌肉数次,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一定要 缓慢。然后使用手掌小指侧自耻骨联合向上推按数次,此 时使用的力量应该柔和。最后病人俯卧,使用手掌按揉腰 骶部数次,对于痛点部位多施手法进行按摩的工作。
八、西医治疗
2.手术治疗 因手术后对再次阴道分娩有一定影响,故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病
例及不再生育的妇女。
根据子宫脱垂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其他周围脏器膨出、
有无生育要求等各方面条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恢
复正常解剖及其功能的目的。包括缩短松弛的主韧带,以改进
子宫的支持力量;纠正子宫形态异常,如子宫颈已延长肥大者,
行掌握,但重症子宫脱垂、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 (2)子宫托型号 以稍大于生殖(耻骨尾骨肌)裂隙为宜,一
般裂隙横径以4厘米最多,故多采用中号子宫托。经过一段时间, 耻骨尾骨肌逐渐恢复其弹力,脱出部复位后组织水肿消失,重 量减轻,子宫即可不再脱出。 (3)使用时间 一般晨起劳动前放托,晚间取出,洗净。月经 期最好不用。塑料托表面光滑,遇酸碱不易变质,对组织刺激 性小。上托后,症状即消失,可. 参加各项劳动而无痛苦。 14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
.
1
一、定义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
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 脱出阴道口外
常合并: 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 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 Nhomakorabea2
子宫正常位置的维持
骨盆底有坚韧的肌肉和筋膜支托
子宫两侧及后方有韧带与骨盆壁相连
站立时子宫呈前倾略前屈位,子宫纵轴与阴 道纵轴间呈900~1000交角
.
7
四、子宫脱垂的病因
1.分娩损伤
是子宫脱垂发病的主要原因。分娩,尤其是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 助产,易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子宫骶韧带和盆底肌肉的损伤,若分娩后支 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2.腹压增加
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 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慢性便秘及咳 嗽,腹水或腹型肥胖,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3)Ⅲ度;子宫颈及子宫体. 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5
.
6
三、子宫脱垂的症状
最明显的症状是白带增多,有时呈黄脓样或血水状。
常有下坠感及腰酸背痛,尤其腰骶深部更甚,但该处并无压痛 点。这是子宫下垂,牵拉其周围的支持组织,以及继发的盆腔 瘀血所造成的。与此同时,下腹部、阴道、外阴部出现坠胀感。 久站、行走以及劳动时症状加重,平卧则可减轻,甚至消失
(5)盆底肌锻炼
适用于轻症患者。肛提肌锻炼方法为:用力行收缩肛
门运动,盆底肌肉收缩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连续进行
3.先天发育异常
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4.营养不良
营养严重缺乏可导致肌肉萎缩、盆腔内筋膜松弛,失去对子宫的支持作用。因 营养不良造成子宫脱垂者,常伴有胃下垂、腹壁松弛等症状。
5.衰老
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盆底支持组织变得薄弱、松弛,易发生 子宫脱垂,或是使原来的脱垂程度加重。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10
五、中医辨证治疗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子宫下移,日久不愈;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冷痛,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入 夜尤甚,带下清稀;舌淡红,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
11
六、针灸治疗
取穴
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 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
便秘、腹胀、大便困难。当子宫Ⅱ度、Ⅲ度脱垂时,阴道后壁 亦可膨出,直肠随之膨出,呈S状弯曲,大便则不能顺利通过, 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有时弯曲过度,气也难通过,即造成腹 胀。
阴道内脱出块物。Ⅱ、Ⅲ度子宫脱垂者,子宫颈及子宫体即脱 出于阴道口外,平卧时可回纳。
溢尿及尿频、尿急、尿痛。当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行走时, 尿液会不由自主地由尿道口溢出。受尿液的经常刺激,外阴可 继发炎症,变得红、肿、痛、痒。解尿不畅,有些病人必须翘 起屁股,用力挤才能解出小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