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申请评审书

合集下载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文生
所在单位: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填报日期: 2014年5月19日
阶段性研究论文成果目录
阶段性研究视频成果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自评表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指标
欢迎下载11。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答案及翻译《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答案及翻译《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答案及翻译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王安石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

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

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

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

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①为事。

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

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9.以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周知人物之情伪周:周围B.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兵:战乱C.虽有文籍,委之府史委:交付D.非有能吏以钩考钩考:查考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属于宋朝得以“享国百年”的原因的一项是①除苛赋,止虐刑②躬以简俭为天下先③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④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⑤刑平而公,赏重而信⑥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的写作缘于皇帝向王安石询问宋朝统治上百年且天下无事的原因,王安石在文中作了详尽的分析,尽到了作为皇帝近臣的责任。

B.文章一一讲述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清明正确的内政外交政策,指出这是宋朝百年无事的根本原因。

C.文章详写了仁宗在位时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举措及其获得的成效,意在为当朝的皇帝提供借鉴。

D.仁宗时因为刑罚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所以皇亲国戚能守法自重,水旱灾年,偷盗财物的人能很快被捕获。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

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

参考答案:9.A10.C11.B仁宗做皇上,时间最久。

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祝庆东

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祝庆东


三、背景论证

背景论证即对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 分析,这是一项研究的基点、起点。
一般要写出: 1.理论背景——有关该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 趋势等; 2.政策背景——二期课改的课程方案、课程标 准等文件中的要求; 3 .实践背景——主要阐述本人或本课题组在教 学实践中碰到的困难、产生的困惑、存在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究型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如何体现探究特色行动研究》 《提高教师探究型课程实施水平的行动研究》
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就是对课题的主要概念(关键词)进行明 确界定,以避免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所产 生的歧意或混乱。
《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关键词界定技巧
1.借鉴权威观点; 2.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表述的基本用语:
(通过研究)揭示…… 整理总结…… 验证…… 获得…… 完成…… 了解„„ 探索„„ 确定„„ 构建„„ 形成„„ 建立„„

《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了解当前教师评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转轨过程中的现状 ; 根据所获资料分析造成教师 评语偏离素质教首要求的种种因素 ; 指出教师评 语中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需要改变的问题 ; 在 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今后教师评 语改革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争取在某一两个方 而取得突破,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对研究目标的阐述: 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规律, 构建我区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体系、形成 教育特色(学术目标); 通过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 技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 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 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 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学生 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础(育人目标); 通过研究,促进全区信息技术教学总体工 作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有较高理论水平和 教育工作能力的德技双馨的骨干教师队伍;有适 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 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目标)。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总课题课题管理服务办法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总课题课题管理服务办法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总课题课题管理服务办法为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促进科研与实践的有益结合,使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一、总则第一条总课题组由组长、核心专家以及部分实验单位负责人组成。

第二条总课题组将分批设立课题实验单位。

课题实验单位主要包括“区域指导中心”、“实验学校”。

第三条大中专学校、普通中小学、幼教、特教、青少年宫等教科研机构可以采取申报子课题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工作。

实验单位的申报采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竞争中择优立项。

二、总课题组主要职责第四条总课题组主要职责1.制订科研课题及课题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操作指南;2.制订本管理服务办法;3.接受课题实验单位,组织审批;4.指导和监督各课题实验单位工作进展,交流研究信息,组织有关学术活动;5.及时推荐有效的科研资源,开展组织各类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6.组织对各实验单位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协助优秀成果推广;7.组织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奖励和宣传、推广;8.完成针对实验单位的管理和服务。

三、申报条件第五条课题实验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区域指导中心申报条件:►有正确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符合国家教改方向和教育科研发展方向;►有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机构主要领导和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高;►能够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区域内实验学校安全信息和资料,反馈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能定期总结并向总课题组提交区域内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有能力评定区域内实验学校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优秀课、教具、课件并向总课题组推荐参加评选;►能组织区域内实验学校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安全交流活动;►有能力在该地区发展一定数量的课题科研基地校和课题科研学校;►能接受总课题组对实验单位的管理与服务,并与总课题组配合开展课题的各项工作。

2.实验学校与重点实验学校的申报条件:►学校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承诺并遵守总课题组有关课题管理服务办法;►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实验学校申报人数为6~20人,其中普通实验学校参与人数为10人以内,重点实验学校参与人数为20人以内。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调查方法的理解情况。

个案调查是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调查。

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个案调查。

故D项正确。

A项:全面调查是指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对这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的认知情况。

马卡连柯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

其主要著作有《教育诗》《1930年进行曲》《塔上旗》《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论共产主义教育》以及许多教育论文和讲演等。

故C项正确。

A项:克鲁普斯卡娅,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列宁的夫人和亲密战友。

她一生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科学,并担任苏维埃教育领导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代表作是《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加里宁,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代表作有《论共产主义教育和军事义务(言论选集)》《未来属于你们》《论共产主义觉悟的教育》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凯洛夫,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主要著作有《教育学》。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情况。

影响人格和身心发展的因素有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划[5篇范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划[5篇范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划[5篇范例]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划“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计划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目前我校教育教学中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不到位,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的精神和能力为出发点,以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动力,在正确的教研教改思想指导下,抓好深入研究工作,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二、目标任务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没有理论指导的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践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有方向,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取得成效。

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教育教学理论内涵,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认真学习课标。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只有吃透课标,在教学中才有目标,才不迷失方向,才能做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心中有数。

所以我要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新课标对各年级、各学段的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弄清弄透,以确保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3、虚心学习其它先进学校的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积累了大量经验。

他们的经验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学习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经验文章等方式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断借鉴别人的经验,使我们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顺利地按计划进行,并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4、深入开展听课调研活动制定听课计划,在大面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中,与教师一起研究立足于教师实际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方案,并督促落实。

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上报。

第二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教育背景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卷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卷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2011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试卷(第十一章)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称( )A 、中小学教研B 、中小学教育研究C 、中小学教育科研D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是( )A 、学生B 、教学C 、教师D 、问题3、访谈法属于的研究层次为( )A 、方法论B 、具体方法与技术C 、研究方式D 、研究方法4、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 )A 、促进学生发展B 、促进教师发展C 、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D、促进学校发展5、中小学教育研究选题应以( )为主;A 、教学内容B 、实践问题C 、教育内容D 、工作问题6、行动研究具有( );A 、教学性B 、实践性C 、循环性D 、总结性7、一个班级为对象进行研究比较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B、访谈C、问卷D、叙事8、行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了解教学B.促进教学c.了解实践D.促进实践9、实验研究中能引起被研究的特性发生变化的因素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变量D.常量10、问卷设计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害被调查人体现问卷设计的()A、适宜原则B、简明原则C、伦理原则D、客观原则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提出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第一环节;2.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两个重要的研究包括校本研究和教学研究,其中两者的交集称为校本教研;3.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被研究者的过程叫做抽样,总体又被称为全体,抽取的那一部分叫做样本;4.访谈法的三个方面特征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通过访谈或说话进行;目的三、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15分)1.平时偶尔的一次观察或访谈也属于调查研究。

答:错误;(1)调查研究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客观性;(2)平时偶尔的一次观察或访谈不属于调查研究。

2、经验研究就是经验总结答:错误,(1)经验研究有研究的目的,有创新性的结果。

(2)而经验总结不具有研究的目的,有创新性的结果。

十二五科研课题

十二五科研课题

教育科研“十二五”课题指南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实践研究2、英语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3、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4、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消解研究5、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6、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7、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8、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9、性健康教育研究10、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11、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研究12、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研究13、开发利用本地、本民族的艺体教育资源的研究14、“奥运”对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15、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16、体育课时计划有效性、实用性研究与设计研究17、学校大课间操(科技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等研究18、提高学生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研究19、以园为本教学研究20、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与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21、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22、农村中小学规范学生作业,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23、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24、如何挖掘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幼儿创新能力25、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26、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评价研究27、“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研究28、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29、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30、相互听课、议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31、提高中小学教师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水平的实践研究32、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水平(设置的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时间控制、即时反馈)的实践研究33、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研究3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研究35、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36、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究37、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研究38、校本科研常态化的研究39、新课改背景下校本科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4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41、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42、校本科研有效性的研究43、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研究44、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45、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与实践46、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实践研究47、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实践研究48、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规范研究49、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前准备的组织与实施研究50、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51、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52、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3、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54、地理教学中德育效率的探讨55、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56、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和推广的相关研究57、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科研、教研)整合的研究58、少数民族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与实效性研究59、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60、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创新研究61、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62、中小学学科学习指导的研究63、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64、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究65、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66、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外学生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索研究67、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68、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69、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70、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71、常规数学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实践研究72、小学教学均衡化发展的研究73、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研究74、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75、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76、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整合机制的研究77、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78、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79、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研究80、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81、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8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及评价标准研究83、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研究84、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85、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86、学校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渗透的实践研究8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与学生关系问题研究8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个人探究与集体合作探究的研究89、课程开发、管理、评估制度和组织建设研究90、有效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途径及对策研究91、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2、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研究93、职业学校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研究94、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95、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96、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97、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的研究98、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99、现代师生关系的研究100、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101、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的研究102、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对选题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的简述97、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98、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创新研究99、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科研、教研)整合的研究100、提高学生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研究101、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102、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水平(设置的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时间控制、即时反馈)的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CTF 120862】
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申请人姓名主持人姓名
申请人单位名称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子课题单位的主要任务
1.组织子课题人员按照总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子课题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2.对本单位承担的子课题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3.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总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研究和实践,每届年会前将阶段性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4.在课题研究实践进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应及时向所在县(市、区)或市(地、企)相关部门报告,也可直接向总课题组反映。

5.课题任务完成后,子课题负责人应向县(市、区)和市(地、企)相关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和配套材料,报总课题组验收评审,颁发课题结题证书。

二、填写本表的具体说明
1.表中所列栏目必须全部填写,尤其要写清相关人员的联系电话、邮箱、通讯地址。

2.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应有明确分工,在最后的成果中必须有切实的贡献,此外还应有自己独立的成果。

3.鼓励一般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人数不限,但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成果。

4.课题的论证部分是申报内容的核心,要确保实用性、科学性、创新性。

5、封面编号由总课题组根据审批情况统一填写。

三、子课题申请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直接报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总课题组。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四、最终研究成果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六、总课题组审批意见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