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生物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和宇宙的形成和发展B. 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C. 心理和行为的规律D. 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答案:D2.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无机物质B. 有机物质C. 生物体D. 生物规律答案:C3. 生物体是由许多什么构成的?A. 无机物质B. 有机物质C. 生命现象D. 细胞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体的特点?A. 呼吸B. 运动C. 变异D. 生长发育答案:C5.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下列哪项不是细胞的特点?A. 多种形态B. 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C. 能自我繁殖D. 能自主生长发育答案:A填空题1.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_生命现象_和_生命规律_的学科。

2. 生物体是由_细胞_构成的。

3. 下列哪项是生物体的特点之一:_生长发育_。

4. 细胞是生物体的_基本单位_。

5. 细胞是有机体的_结构和功能_的基础。

简答题1. 解释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生命体内外界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与能量转化过程等。

2. 什么是细胞?细胞的特点有哪些?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

细胞的特点有:多种形态、具有代谢功能、能自我繁殖、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3. 简述细胞与生物体、生命现象的关系。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只有细胞的存在才能构成生物体,细胞是生物体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现象都是细胞内外各种生命活动的综合体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下表是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清水(pH≈7)模拟酸雨(pH=5)模拟酸雨(pH=4)黄豆种子萌发率 91% 13% 2%A.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B.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C.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D.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2.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B. 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C. 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D. 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A. 遗传和变异B. 对刺激作出反应C. 需要营养D. 生长和繁殖4.能够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特征的是()A. 小狗排尿B.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C. 蜻蜓点水D.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5.研究发现,某种蔬菜被蚜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信号。

周围同种蔬菜收到信号后,可快速产生抵抗蚜虫的物质,以避免被大面积啃食。

上述描述中生物间的关系有()A. 种内互助、寄生B. 种内互助、捕食C. 共生、捕食D. 竞争、寄生6.惠州西湖是一个著名的五星级旅游景点,里面生活着各种生物,湖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惠州西湖属于一个()A. 生态系统B. 群落C. 生物圈D. 种群7.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 噬菌体B. 生石花C. 变形虫D. 珊瑚8.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A. 地球B. 森林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9.农谚道:“秧好一半稻”,下列不属于环境中直接影响秧苗生长的生态因素的是( )A. 水份B. 光照C. 稗草D. 转基因技术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C. 生物体能适应各种环境,并影响环境D. 只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11.食物链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阳光→草→牛→虎B. 鼠→蛇→鹰C. 草→兔→鹰D. 鹰→蛇→昆虫→草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一片森林B. 一个池塘C. 生物圈D. 一群羊13.以下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 阳光→草→兔→狐B. 土壤←草←兔←狐C. 树→蝉→螳螂→黄雀D. 空气→松树→松毛虫→白僵菌1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葵花向阳B. 雨后春笋C. 滴水穿石D. 北雁南飞15.如图所示,反映出了生物的什么特征?()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 生物能进行呼吸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16.下列各项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A. 所有生物都必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 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C.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后代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17.下列特征,不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是:A. 都具有应激性B. 都能繁殖后代C. 都由细胞构成D. 都能进行新陈代谢18.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写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春水澄碧,游鱼嬉戏。

”此场景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游鱼B.春水C.麦浪D.禾苗2.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有一种“翻滚的蜘蛛”,当它遇到危险时,首先摆出一种威胁性姿态,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大,但危险如果仍然存在,它就会以侧翻的方式立即逃开。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物的下列哪种特征()A.生物能运动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水稻、玉米、高粱等归为一类,鸡、鸭、鹅等归为一类,狗、猫等归为一类。

他们分类的依据为()A.生物的个体大小B.生物的用途C.生物的生活环境D.生物的数量4.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要有正确态度和方法,下列在调查活动中的表现正确的是()A.甲翻开墙边的砖块,发现一只蜈蚣,又喜又怕,没有作记录B.乙看到两株从未见过的小花,就连根拔起,准备带回家栽培C.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蚂蚱,看到别的同学没有记录,就删掉了蚂蚱D.丁看见4只麻雀在树枝间飞来飞去,于是将麻雀记录下来5.《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以下各选项是《声律启蒙》中的诗句,各句里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B.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C.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D.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6.产自新疆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达2 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

这体现了影响该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和光照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土壤D.光照和水分7.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下列描述的景象与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匹配不正确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光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8.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制订计划→交流表达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表达C.交流表达→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作出假设→得出结论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获得结论→交流表达→制订计划9.沙棘是种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落叶灌木,用于保持水土、绿化沙漠。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
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2.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A.沙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3.地衣生长在岩石上,而地衣分泌的岩石酸又能使石头裂解,这说明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4.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
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5.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钟乳石慢慢长大
B.禾苗茁壮成长
C.汽车在奔驰
D.机器人在演奏
6.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在有光的环境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环境中又能从外界摄取有机物.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依赖生物
7.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 阳光 C. 土壤 D.空气2.下列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沐川竹海中的动植物 B.沐川湿地公园C. 沐川舟坝水库 D.沐溪河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 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5. 蚂蚁在地下形成一个百万只蚂蚁生活的巢穴,说明生活在地下的蚂蚁可以没有()A. 营养物质B. 适宜的温度C. 一定的生存空间D. 阳光6. 下列现象中,属于影响和改变环境的例子是()A.荒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在土壤中活动的蚯蚓,使土壤疏松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枯叶蝶的体色与落叶颜色基本一致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A. 水B. 光C. 空气D. 土壤8. 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A. 草→狼→兔→细菌B. 昆虫→蛇→鹰→鼠C. 阳光→草→狼→兔D. 草→昆虫→青蛙→蛇→鹰9.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B.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C. 生物圈中制造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0.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 蛾类夜间活动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 候鸟的迁徙D. 山顶的旗形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2.假设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狐是消费者B. 若将狐捕杀干净,草场可能会被破坏C.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阳光→草→兔→狐D. 若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积累最多的是草13.蜜蜂找到蜜源后,会在空中跳“8”字舞或圆圈舞,指引同伴到相应地点采蜜,这体现了蜜蜂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竞争关系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A.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B.缺氮时植株矮小C.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 D.鹿遇敌害时快速奔跑15.沐川县森林覆盖率高,降雨较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16.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一、你会选吗(每题2分,共60分)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个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2.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 蚯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3.根特别发达的植物,最可能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 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6.在以下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水平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合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合生物8.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10.在以下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B.排除体内的废物C.给汽车加油D.树苗长大11.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够生活在生物圈的任何圈层的生物是( ) A.哺乳类动物B.人类C.鱼类D.细菌类12.以下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13.以下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合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14.以下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1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 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 •下表是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洁水(pH≈7)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黄豆种子荫发率 91% 13% 2%A.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B.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淸水混合配制而成的C.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2•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B .①固左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T ②T ③T ④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A.遗传和变异B.对刺激作出反应C.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 4. 能够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特征的是( )A.小狗排尿B.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C.蜻蜓点水D.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5•研究发现,某种蔬菜被輔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信号。

周囤同种蔬菜收到信号后,可快速产生抵抗蜗虫 的物质,以避免被大面积啃食。

上述描述中生物间的关系有()A.种内互助、寄生B.种内互助、捕食C.共生、捕食D.竞争、寄生6. 惠州西湖是一个著名的五星级旅游景点,里而生活着各种生物,湖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惠州四湖属 于一个()9. 农谚道:"秧好一半稻",下列不属于环境中直接影响秧苗生长的生态因素的是()A.生态系统B.群落 7.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噬菌体B.生石花 8.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 A.地球 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D.种群C.变形虫D.珊瑚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c ・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A.水份B.光照10.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C.生物体能适应各种环境,并影响环境C. 稗草D.转基因技术 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D. 只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食物链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写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A。

上网搜索资料B。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C。

进行人口普查D。

用放大镜看蚜虫答案:D2.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A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水稻、玉米、高粱等归为一类,鸡、鸭、鹅等归为一类,狗、猫等归为一类。

他们分类的依据为()A。

生物的个体大小B。

生物的用途C。

生物的生活环境D。

生物的数量答案:B4.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

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温度B。

土壤、水分C。

水分、温度D。

空气、阳光答案:B5.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答案:C6.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

小林同学细心地观察到这一现象,并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答案:B7.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答案:B8.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记录的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答案:C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班级姓名一、你会选吗(每题2分,共60分)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 )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3.根特别发达的植物,最可能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 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B.排除体内的废物C.给汽车加油D.树苗长大11.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任何圈层的生物是( ) A.哺乳类动物B.人类C.鱼类D.细菌类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1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下面所写的,能反应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A.水草→鲫鱼→乌鱼B.水草←草鱼←乌鱼C.螺蛳←鲫鱼←乌鱼D.螺蛳→鲫鱼→乌鱼16.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 ) A.互利共生B.种内斗争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17.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最多的生物是( ) A.狼B.植物C.羊D.老鼠18.对生物的生存来说,不是它生长的基本条件的是( ) A.一定的生存空间B.适宜的温度C.营养物质D.时间19.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 A.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B.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成山C.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20.蛇为变温动物,也就是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故推测其较不适合生活于何种生活环境( ) A.热带雨林B.亚热带森林C.温带草原D.寒带冻原2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 A.人出汗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C.植物落叶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22.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人B.杨树C.蘑菇D.艾滋病病毒23.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 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B.植物要生长C.植物会释放过多的氧气D.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24.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 ) 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25.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 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分工关系26.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躲避敌害草鼠蛇狐兔鹰27.在海面15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 A.光B.温度C.水D.空气2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的B.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C.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D.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2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0.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二、你会填吗(每空1分,共15分)1.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生物圈给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有阳光、水、空气、_、__ _ ___和___ ____ 等。

3.食物链的开始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是从___ ___开始的,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

(选填生产者或分解者或消费者)4.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 _ ___构成的。

7.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_________。

它包括____ ___、__ _ ___和___ ____。

9.骆驼和骆驼刺等沙漠动、植物表现出对__ _____的适应。

海豹的皮下脂肪是对___ ___的适应,而旗形树的树冠是对____ ___的适应。

三、下列是某生态系统的生物,请根据图回答:(共10分)(1)写出所有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3分)(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兔、狐等属于,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4分)(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是。

(2分)(4)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兔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1分)四、资料分析(共7分)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请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后者包括。

(2分)4.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而生存。

(1分)六、设计实验(每空2分,共8分)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

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可关小白鼠的笼子)(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计方案:①取相同量两份的米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的米饭,另一份没有拌有修正液的米饭,分别放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笼子中,把笼子放在同一环境中;②将6只小白鼠(体型大小和活动能力相同)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人以上的两个笼子中;③观察6只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出现的现象:吃了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正常;(4)结论是:。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部分一、1.C2.A3.A(提示:A植物叶片面积小,可以有效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

因此A植物适宜分布在干旱地区。

)4.B 5.C(提示:从山脚到山顶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是温度差异造成的。

)6.B(提示:—般来说,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比较稳定。

以上的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

)7.B8.A(提示:依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

)9.D(提示: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是消费者的等级越高,体内的积累量就越多。

)10.A(提示:动物捕食、植物光合作用均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摄人生物体内,而排出体内废物则是将生物体内的物质排到外界环境中,树苗长大属于生长发育。

)11.D(提示:哺乳类(包括人)多生活在岩石圈,鱼类多生活在水圈。

人类的活动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才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12.B13.D(提示:孔雀开屏是雄性个体的求偶行为,不属于适应性。

)14.C(提示: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 15.A(提示:食物链指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C中的箭头指向错误,D中缺少生产者,因此错误。

)16.C(提示:蘑菇和霉菌是两种生物,都要利用培养基上的养料,因此属于竞争关系。

)17.也(提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选项中只有禾本科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均是消费者。

) 18.D(提示: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9.B(提示:分解者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不能被分解产生无机物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20.D(提示:蛇是变温动物,如果在温度很低的寒带冻原,蛇的体温过低,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二、1.稀薄低2.能量3.阳光水空气营养物质4.植物生产者分解者5.水稻、杂草、昆虫等阳光、空气、土壤等三、1.×2.×(提示:生物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包括真菌(如蘑菇)、原生生物(如草履虫)、原核生物(如细菌),还有病毒。

)3.×(提示:分解生物遗体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 4.×(提示:同种生物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5.√6.√7.×(提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8.√二、1.菜、皂荚树、桑树、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2.它们都具有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能够生长、繁殖、都需要营养等等。

3.非生物竞争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阳光、空气、水、温度等4.环境(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

)三、提出问题: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吗?作出假设: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或修正液对动物没有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