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题目1. 护理学答案: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 健康答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3. 整体护理答案: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它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
4. 病室湿度答案:是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适宜的病室湿度为 50% - 60%。
5. 病室温度答案:是指病室内的冷热程度,适宜的病室温度一般为18 - 22℃。
6. 备用床答案:是准备接收新患者用的床,其目的是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迎接新患者。
7. 暂空床答案:是保持病室整洁,供新入院患者或暂时离床患者使用的床。
8. 麻醉床答案:是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保护被褥不被血液或呕吐物污染的一种病床。
9. 患者单位答案: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与设备,包括病床、床垫、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大单、被套、枕套、橡胶单和中单(需要时)及床旁桌、床旁椅、过床桌(需要时)等。
10. 入院护理答案: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目的是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11. 出院护理答案: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清洁整理床单位等。
12. 特级护理答案:是一种护理级别,适用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如重症监护患者、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等,需设专人24小时护理。
《基础护理学》习题答案

《基础护理学》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分级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自理能力不同,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级别的护理措施。
2.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3.脉搏短绌:指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与心率,称为为脉搏短绌,简称绌脉。
触诊时可感知脉搏细数,及不规则。
听诊时心率快慢不一,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
4.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5.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6.心肺复苏:(CPR)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搏骤停,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7.濒死:即临终。
指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虽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8.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方失效。
三.简答题:1.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有哪些?答:1.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指导并协助病人采取合适的体位,使肌肉放松。
3.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加均匀”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且均匀。
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择较长的针头,做深部注射。
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最后注射。
2.半坐卧位的范围是什么?答: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颜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采取平坐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可使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下降,胸腔容量扩大,从而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使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呼吸。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人盆腔,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从而促使感染局限。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名词解释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热反应?:为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是因为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提炼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的。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胃寒、寒颤和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 自体输血法:包括术中失血回输和术前采血保存。
对于术中出血量较多者或估计手术范围较大,失血量较多者采用此法可节省血源,防止输血反应。
空气栓塞:为输液或输血的反应之一。
由于输液、输血管内空气未排尽,或管衔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护理不当,以致空气进入静脉。
如空气量大,则气体栓子随血回流到右心室,阻塞肺部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死亡。
?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法: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
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或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须测中心静脉压或静脉压高价营养输液均可用此法。
?标本:是指采集人体一小部分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胸水、腹水)及组织等样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反映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
意识模糊:最轻的意识障碍。
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间断迟钝,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谵妄:意识模糊伴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躁动不安、对刺激反应增强,但多为不正确。
?1、意识: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内外环境的知觉状态。
2、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持续的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
4、昏睡: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刺激停止后即进入熟睡。
5、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
6、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能出现防御反射。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七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二、简答题
1.简述医院的任务。
答:医院的任务:是以 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
的基础上,保证
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 ,指导 和计划生
育的技术工作。
第七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二、简答题 2.危重病人急诊时,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士应根据
病情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答: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作出直觉判
第七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二、简答题
5.铺床操作中如何应用节力原则?
答:铺床操作中的节力原则包括:
(1)操作前,要 物品,按 放置,
计划周到,以减少无效动作,避免
。
(2)铺床前,能升降的床应将床升至便于 铺床的高度,以防 过度弯曲。
(3)铺床时,身体尽量 床边,上身保
持( ),两膝稍 以降低重心,两脚根据
活动情况左右或前后分开,以扩大
,有利
于操作及维持身体的 性。
(4)操作中,使用 力量,动作要平稳 连续。
第七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二、简答题
6.病区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和消除导致躯体损 伤的不安全因素?
答:预防和消除导致躯体损伤的不安全因素 的措施包括:
(1)在走廊、厕所、浴室的墙边应设置栏 杆,病室、厕所、浴室应装置呼叫系统,注意易 燃物品的安全使用和保管,有防火设施和火警时 疏散措施等,以避免物理性损伤。
《护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七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一、名词解释题
1.医院:是对病人或特定人群进行治疗防病 的场所。
2.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 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人民群众进行诊断、治疗 和预防保健的场所。
3.病区:是住院病人接受诊疗、护理、休养 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护理、预防、 教学及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指人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社会性的角度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和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具有正常社会角色功能的人,是履行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
它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面,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护理工作的人、财、物、时、信息等要素,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病例护理:一名护士照顾一名患者,即专人负责实施个性化护理。
9.功能性护理:以工作为导向,根据工作性质,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机械地分配给护士。
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医嘱,实施各种护理技术操作。
10.集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系统方法。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指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民族、经济、社会、习俗和规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意识障碍的程度分为几种意识障碍的程度分为几种嗜睡、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简述肾原性水肿和心原性水肿的区别简述肾原性水肿和心原性水肿的区别鉴别点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开始部位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和眼睑 从眼睑、颜面开始延及全身发展快慢 发展较缓慢 发展常迅速水肿性质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 软而移动性大伴随病症 伴有心功能不全病症,如心脏增大、心 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 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等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 变等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是什么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是什么左心衰竭所致的肺瘀血、肺泡弹性减低和肺循环压力增高等简述黄疸病人的评估要点简述黄疸病人的评估要点 注意有无黄疸黄疸的程度病因与诱因黄疸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口腔检查的要点口腔检查的要点口唇口腔黏膜牙齿牙龈舌 咽部与扁桃体口腔气味腮腺甲状腺和扁桃体肿大的分度甲状腺和扁桃体肿大的分度甲状腺: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 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II 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III 度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者为I 度超过咽腭弓者为II 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III 度咯血与呕血的区别咯血与呕血的区别 鉴别点 咯血 呕血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粘膜 肺炎、肺脓肿和心脏病等 病变、胃癌、胆道病变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出血的血色 鲜红 暗红、棕色,有时为鲜红色血中混有物 痰液、泡沫 食物残渣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黑便 无,吞咽较多血液时可有 有,可为柏油样,呕血停止后仍可持 续数天出血后痰的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一般无痰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的区别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的区别中心性发绀:全身性发绀,除四肢与面颊外,亦可见于舍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皮肤,且发绀 的皮肤温暖周围性发绀:发绀常出现于肢体下垂部分及周围部位(如肢端、耳垂及颜面),皮肤冰冷, 若经按摩或加温发绀可消失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1)患者准备:取仰卧位,头垫低枕,两上肢自然放于躯体两侧,两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并稍分开,以使腹肌放松。
基础护理学: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填空1.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空间)(温度)(湿度)(通风)(音响)(采光)(装饰)。
患者床单位距离一般不得少于(1)米。
适宜的病室温度为(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以及在擦浴时,室温应为(22~24)℃。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我国医院环境理想的噪音标准为(35dB)。
病室应建立安静制度,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轻说话)(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2.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感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3.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自然净化)(机械除菌)(微波灭菌法)(热力灭菌)(紫外线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
燃烧法适应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敷料的灭菌处理,适用于不怕热的(金属)器材和(搪瓷)物品的灭菌。
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但(金属锐利)器械不可用此法灭菌。
煮沸后经(5~10)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消毒时间应延长(2)min。
煮沸消毒时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制成(1~2)%溶液时,其沸点可提高105℃,既能增强(杀菌)作用又能起到(防锈)和(去污)作用。
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
当压力为(103~137)KPa时,蒸汽温度可达到(121~126)℃,经(20~30)min后,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使用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灭菌包的一般尺寸应小于(30c m ×30cm×25cm)cm,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时,灭菌包的一般尺寸应小于(30c m ×30cm×30cm)cm。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常用灭菌效果检测法包括(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其中(微生物检测)法是监测灭菌效果最可靠的方法。
5.紫外线具有最大杀菌作用的波长为(253.7)nm,具有杀菌波长的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还可使空气中的氧(解离)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1、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5分)一般所指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0.5分)2、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1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分)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任高于正常水平(1分)。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胧性疾病等。
(1分)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这样一侧臀部被划分为4个象限(1分),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1分)5、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1分),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1分)。
6、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张碍。
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1分)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后又很快入睡。
(1分)7、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1分)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分)。
8、隔离:是将传染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9、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0、无菌技术:是指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征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
12、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
13、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为等长练习。
14、内源性感染:各种病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