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特征的把握

合集下载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1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 律与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的形、声、义三位一体(极个别汉字除外), 对汉字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一般应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但研究者更 注重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 学识字教学,这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1.1汉字的定义殛其表意性 1.1.1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
收稿日期:2001—08—20 基金项目:宁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92
万方数据
第l期
陈传锋,等: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说,在“字”这个层面,只有汉字的“形”才有表意功 能。正因为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是直接的、紧密 的,与字音的关系是间接的、疏远的,汉字才具有一 定的超方言性【“。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长期 以来虽然一直存在着方言分岐,却依然可以通过字 形大致了解其义。 1.1.2汉字的“拼形”特点
CHEN Chuan—fen91,DoNG Xiao—yu2,XU Yin3
(1 NorrnaI【二0lIegc,Ningbo Universioy,Ningbo.zhqIanE 31521l,China; 2 Southwcst China N0rmal Univcrsioy.Bcipei,Ch叽gqlng 400715,China; 3 centraI Primary Sc}100l of Jlangbel,Ningbo,z hejlang 315211,Ch}na) Abstract:T}1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oretic basi5 of the 1iteracy teac hing ways ba5ed on Lhe∞n— structional characte—stics and cognitive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analyzed the characIe“stics()f dirferen【li Leracy Leaching ways m primary 5chools,and put forward a new literacy teachmg way fo— cused on the structural symmetry and cognitive rule of structurally symmetrical Chinese chasrac忙rs Key words:Chmese chara吼er;cognjtion;lltera。y【teachi“g

汉字结构布局的一般规律

汉字结构布局的一般规律

一、汉字结构布局的一般规律1.主次协调2.重心平稳3.疏密匀称4.比例适当5.点画呼应6.迎让避就7.向背分明8.参差错落9.形态变化10.违和统一二、汉字的结构规律1 整齐平正2 布白均匀3 因字立形4 上下对正5 左右穿插6 包容相称7 连续各异8 格调统一1、整齐平正各种笔画组合成字后,要大小匀整,字形平正,具有统一的美感。

整齐,这是从美观的角度来要求的,即要求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字的笔画有多有少,如“山”“工”字仅有三画,“赣”字多达21画。

怎样把一个个笔画多少各不相同的汉字,组合在大小一致的一个个方块内,使人通篇看上去感到一种美感,这是汉字结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规律是:笔画多者结字要密,笔画少者结字要疏。

平正,即要求字写得不歪不斜。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横平竖直。

楷书的横画一般向右上有一定的倾斜度,但应注意整体的协调统一,如“典”字。

楷书字中部的主竖一定要写直,对于处于字两侧的竖,往往可写斜或弯曲,但要注意左右对称或有所倚靠,有些字没有横和竖做骨架,字形天然倾斜,但要注意把握字的重心,斜中求正,如“方”等。

2、布白均匀要求字内各笔画间的距离或各笔画相交而成的间隙要大体相等,使字中黑白分布较匀称。

以横画为主的字,各横之间的距离要大致均匀,如“童”、“直”等。

以竖画为主的字,各竖之间的距离要大致均匀,如“洲”、“顺”等。

横、竖笔画与撇、捺、点等笔画交叉时,它们交叉所形成的角度应该大体相近,如果角度无法相近时,则应考虑使各角与外格线所形成的面积大体均匀,其方法是使部分笔画缩短或加长。

如“木、下、来、深”等,“木”字的交叉点上部短而下部长,有利于在其下部安排撇捺并使其均匀;“下”字交叉点左部短而右部长,有利于右下角写点;“来”、“深”须“计白当黑(书法术语。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汉字结构规律及写法

汉字结构规律及写法

汉字结构规律及写法
汉字的结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基本构造单元:汉字的基本构造单元为笔画和偏旁部首。

2. 笔画顺序和方向:汉字的书写遵循一定的笔画顺序和方向,例如“横、竖、撇、捺、点”的顺序。

3. 汉字的部首:汉字可以根据偏旁部首进行分类,例如“木”是“森林”、“森”、“棍”等字的偏旁部首。

4. 字形变化:汉字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字形也经历了不少变化。

例如“骆驼”原来的字形是“駱”,现代常用的字形则变为了“骆”。

5. 音形义的关系:汉字的发音、形状和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汉字的音形义关系,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使用和应用。

汉字的写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按照笔画的顺序和方向书写汉字。

2. 笔画的粗细、长度和顿挫等特征要结合字形细节进行调整。

3. 汉字的字形要保持平衡和一致,避免出现偏倚、左右不对称等情况。

4. 利用笔画的轻重和粗细等技巧,增强汉字的立体感和造型感。

5. 在书写汉字时,要注意字迹的清晰度和美观度。

汉字识别的三级结构特征法

汉字识别的三级结构特征法

汉字识别的三级结构特征法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有近4000年历史。

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汉字。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表现思维特征的符号系统,它可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促进交流。

它由三部分组成: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和文字。

结构特征即字符的数量和笔画大小,是字符质量与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有符号。

功能特征是将字符组织起来或进行排列组合组成新的文字,使文字显示出一定规律并具有一定功能。

汉字是一个文化符号,在几千年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丰富信息,并且已形成自己独特文化体系,所以汉字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无瑕的明珠;汉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不仅被我国传统文化所保护并继承下来而成为文化信息资源之一,而且它还有着深厚得民族根基和民族价值观念等重要内涵。

一、结构特征结构特征是汉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种类很多,有平行线、圆盘线、直线线、波浪线、斜折线、横折线等。

字形分为六要素组成。

平行线即指竖立于汉字字形中央的平行线。

斜线和斜撑形成横、竖或者是斜撑;竖折线、竖画或者是竖画构成竖折线或者是横画构成竖画。

连线是字符相互间连接连贯成一个整体;波浪线是字符整体中上下两端与横、竖在一起形成斜条、波浪线或者是波浪线和横折线构成一个整体;斜撑则是形成“点”或者是“横”构成一个整体。

直线区分为直、横、竖、斜、折和直折带。

横折带形成三点(或以)或三条(甚至多条),并且有不同形状;竖直线是由一根根竖直组成。

波浪线为一组组连起来组成“点”或者“竖”;斜线是由若干组连过来成为平行线或者是斜折线形成“波浪线”;曲线为一组成直线的形状;弯曲则是由若干个连续的波折组合而成。

二、功能特征对于文字的功能特征,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定义。

如:有人认为,它是在文字的基础上附加了一种或几种特殊的表意功能。

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一个汉字不能用一种特殊的表意方式去表述;某些字要表达某种意义需要单独使用某一种表意性文字。

汉字的结构规律

汉字的结构规律

汉字的结构规律汉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形成了独特的结构规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智慧的结晶。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汉字的结构规律。

首先,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形声字”和“象形字”两种类型。

形声字是指字形上由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意旁”构成,如“语”字的“讠”是声旁,“吾”是意旁。

而象形字则是通过直接描绘事物的形态表达意义,如“日”字表示太阳的形状。

其次,汉字的结构还常常体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和规则性。

许多汉字的左右结构对称,如“门”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相同的“门”部分。

还有一些汉字的上下结构也呈现出对称性,如“人”字的上下部分都是“亻”。

这种对称结构使得汉字在视觉上更加美观,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此外,汉字的构造中常常融入了一些符号和标点。

比如“止”字的下边就是一横,起到了停止的作用;而“心”字的上方有一点,表示心的跳动。

这些符号和标点的运用,使得汉字的结构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最后,汉字的结构还体现了一些文化和哲理上的思考。

有的汉字的结构融入了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如“曰”字中采用了太极图的形式,表达了天地间万物循环的意义。

还有一些汉字的结构体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特征,如“田”字的结构直接反映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现实。

综上所述,汉字的结构规律无处不在,寄托了古代智慧与文化的积淀。

了解和认识这些结构规律,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认字能力,也能深化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汉字结构规律的研究,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字的主笔规律及识别

字的主笔规律及识别

字的主笔规律及识别字的主笔规律是指在汉字中,每个字都有一笔是主笔,它决定了字的结构、形状和书写顺序。

通过识别主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书写汉字,提高字的书写美感和准确度。

首先,字的主笔通常位于字形结构的中心位置。

它是字形的骨架,相当于整个字的重心。

通过主笔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字的整体形状和构造。

比如,字的主笔通常在字的中间位置,两侧的部分则是补充性的笔画,起到填充和丰富字形的作用。

同时,主笔的位置还能影响字的平衡感和视觉结构,使字形更加稳定和谐。

其次,字的主笔通常是最长的一笔或者占据了整个字形的长度比例较大。

字的主笔往往是整体结构的主干,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通过识别主笔的长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字的笔画数量和字形架构。

一般来说,主笔长度较长的字往往有较多的笔画,反之亦然。

这对我们进行笔画的连写和构图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字的主笔还有一定的造型规律。

大多数主笔呈直线或近似直线的形态,有时也呈现为曲线。

直线形的主笔常见于一些基本的笔画构造,如横、竖、撇、捺等。

而曲线形的主笔则多出现在一些有弯折或曲线的字中,如云、月、日等。

通过辨别主笔的形态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书写字的结构,准确把握字的造型风格。

在实际书写中,识别主笔尤为重要。

通过掌握主笔的规律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到字的书写中,提升书写质量和效率。

首先,识别主笔有助于我们把握字的整体形状和结构,从而保持字的比例和平衡。

其次,识别主笔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书写的起始点和方向,有助于提高书写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最后,识别主笔有助于我们理解字的内涵和象形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字的精神内核,表达出具有生动性和指导意义的文字。

综上所述,字的主笔规律及识别对于汉字的书写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主笔的位置、长度和形态规律,我们可以提高字的书写美感和准确度,同时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汉字的内涵和文化内涵。

字的主笔规律是汉字书写的基础,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必备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研究字的主笔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汉字能力和艺术表达。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象形文字。

它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使得它独具魅力,让人为之着迷。

首先,汉字的基本结构非常独特。

它由笔画组成,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笔画数目和顺序。

这些笔画的组合形成了汉字的形态。

例如,字母“人”由两个笔画组成,而字母“山”则由三个笔画组成。

这种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汉字在视觉上非常有趣和美观。

其次,汉字的结构还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汉字的组成往往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有关。

例如,字母“木”代表了树木的形状,字母“水”则代表了水的流动。

这种象形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直观的表达力,并且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

同时,汉字还融入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它们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体现,使得汉字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

此外,汉字的特点还表现在其丰富的内涵和多义性上。

一个汉字往往可以有多个意思,这取决于它所处的语境。

例如,字母“心”可以表示人的心脏,也可以表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多义性使得汉字的表达更加灵活和丰富。

同时,汉字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得它们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内涵和多义性的特点,让人不断发现汉字的魅力和深度。

然而,汉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汉字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压力。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拼音和英文来进行交流,而忽视了汉字的重要性。

这种趋势对于汉字的传统和文化的传承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汉字的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汉字的独特魅力。

总之,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它的形态美、象形性、丰富内涵和多义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然而,汉字的传承和使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汉字的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一、本文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其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在汉字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理解并应用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汉字学习兴趣以及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分析汉字认知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特点,然后探讨汉字认知的心理过程和记忆规律,最后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成效。

二、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汉字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体系,其字形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也对小学识字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方块结构: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这些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方块状的字形。

这种方块结构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明确的边界,有利于视觉识别和记忆。

构字元素:汉字由不同的构字元素(如部首、偏旁等)组成。

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或功能,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木”字旁通常与树木、植物等概念相关。

层次性: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层次性,即一个汉字可以由多个更简单的汉字或构字元素组成。

这种层次性使得汉字学习具有渐进性和系统性,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意义与形体的关联:很多汉字的字形与其意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人在树下休息的场景。

这种意义与形体的关联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异体字与简化字:汉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和简化,形成了许多异体字和简化字。

这些不同形态的字形反映了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也增加了汉字学习的复杂性。

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方块结构、构字元素、层次性、意义与形体的关联以及异体字与简化字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汉字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结构特征的把握
(2012-09-07 13:57:48)
转载▼
标签:
分类:文字符号设计技法
精思巧形
字体设计
logo
汉字结构
---- 精思巧形LOGO 文字符号学习整理
汉字结构特征的把握
汉字演变简历:
甲骨文(公元前1400年)—金文(大篆)(公元前1100年)—小篆(公元前221年)—隶书(公元前200年)—楷体(行楷&草书)(公元200年)—印刷术诞生(公元600年)—宋体(公元1522年)—黑体(19世纪初)—仿宋(20世纪初)—现代计算机字库字体(20世纪末)
---------------------------------------------------------------------------------------
一、汉字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在前面《永字八法》的博文里,已经有概括,后面又衍生出了弯钩,横折钩,撇点,横折折钩等变体笔画。

这些笔画都是一边写成,不同字体的笔画略有不同,掌握字体的笔画特征是字体设计的基础,我们设计字体,主要就是从三点进行设计,1)笔画2)字形结构 3)字与图形符号的组合。

所以笔画是基础。

汉字笔画种类:
---------------------------------------------------------------------------------------
二、汉字结构:
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主要分为
1.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
2.合体字----以独体字为基础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占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合体字中以形声字绝对多数。

为了方便把握,汉字结构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当然还有更详细的分类,这里不一一列出:
1)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书写时根据笔画的繁简划分比例。

如下图:
上下结构又可分为 1:1 、2:1 、1:3 、1:2、2:3
2)上中下结构:根据书法特点,书写时注意中间紧凑、下比上稍宽。

3)左右结构:
1左边笔画上,字根短的字应该求上平,如1:2 的“汉” “冰”“陵”等。

2右边笔画少,字根短的字应该求上平,如2:1的“引”“刻”等字。

3如果左右两边结构比例相同,那么右边的字根应该略大于左边字根,如,“林” “竹” “从” 。

4相向组合的字,如“印”字根应适当靠拢。

相背的字如“兆”“北”笔画相互呼应。

4)左中右结构:中间应该紧凑,字根略小些,如“树”“辩”注意内紧外松。

5)包围结构:总体的来分为全包围和半包围。

全包围的字,如“国”等字里面的字应该均匀收缩,内外少粘连。

半包围,又可以分成1)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如图所示:
6)品字结构:一般的品字结构,都为重复一个字根,最小的一般为左下角的字根,整体看来,下比上宽些:
7)边连结构:上面的字根应稍收缩,偏旁与字根不要过多粘连。

---------------------------------------------------------------------------------------
三、汉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横竖笔画宽度调整
汉字笔画横多于竖,加上人的视错觉,即使同样宽度的横笔和竖笔,我们看起来也会觉得横笔略粗些,这就需要适当的将横画减细,即使是等线体,也会在设计时,将横笔多的汉字,横笔建设计的细些,不是严格等宽。

一般都是横细竖宽,如下图:
2)缩放调整
字体设计要求每个字所占视觉面积相近,汉字虽都是方块字,但笔画繁简不一,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缩放调整,来求得视觉上的统一。

外边框充实,笔画线条与所占方块边线平行的文字,设计时要将外边框,向内收一些,不要直接占满外框,那样会让字看起来很大,与其他结构的字大小不统一,如,一些包围结构的字“国”“图”“田”等。

而有的笔画少,或者结构呈菱形的字体就需要冲出方块,以求得视觉上的统一,如下图:
像“今”这样的独体字,两边就要冲出方块,“工”字要略扁些,“目”“日”“月”等长
方形字左右就要多收些,我们在软件里做字体设计时,往往先打辅助线,而依据方块似的辅助线做出来,就容易出现大小面积不一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放。

理论上的方块面积,并不是调整的依据,有缩有放,调整视错觉,符合张力,才能保证视觉面积的一致。

3)重心调整
上紧下松,上小下大
我们知道视觉重心一般高于几何重心,我们的方块字的重心,一样是略微高于几何重心的,纵然重心底可以给人稳定感,但是汉字构造、书法常识及视觉习惯都约束着我们的字体设计,而且这样汉字看起来才不会拖沓。

要达到理想效果,文字比例上就要适当缩小上部的体量,一些上下结构的字,上部略小于下部,上下同字根比如“炎”,上部要略小于下部,而且上部结构要紧凑些,下部结构略宽松些。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汉字的重心看起来稳健美观。

4)平衡调整
练习书法时,都有辅助田字格、米字格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字体的重心稳定,笔画分布均匀。

汉字重心的调整,以中线为基准,可以大致分为:
1)对于对称型文字,如“中”“采”“平”等,字的主笔置于中线,左右笔画分布均匀来
平衡分量即可达到平衡。

2)对于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没有中心主笔画,但因其结构明晰,只要将其结构笔画合理平均分布即可。

3)对于不对称的字体和以斜笔支撑的汉字,如“夕”“多”“梦”“力”等字,处理时,就要多加权衡,依据中线来进行判断。

5)笔画穿插调整
合体字结构分为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等等。

上下结构的调整--一般都是上小下大。

左右结构的调整--受阅读习惯影响,一般左侧部分稍小。

即使左侧笔画多,也可适当缩小左侧的体量。

不要机械的平均分割字体结构,笔画多的多占些位置。

还有一些笔画穿插的调整,汉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笔画之间也会互相有所穿插。

6)其他调整法则:
* 设计时应首先安排好主要笔画,以控制整个字体的构架,先主后次,使文字的结构紧凑,空间合理。

同时还要注意
* 由于错觉现象,笔画繁多的字,应调整为横细竖粗。

* 影响字形大小的因素,还有“外白” 和“内白”,凡是带有边框的字,其框内空间就是内白,字形之外的空间就是外白空间。

* 笔画的繁简造成黑和白空间的错觉现象,线条少的字显大,线条多的字显小,笔画多的字显黑,笔画少的字显白(亮),所以针对这样的现象,处理时可以遵循:少笔粗,多笔细;梳笔粗,密笔细;笔画交叉处略细,主笔粗,副笔细的原则。

和拉丁字母的特征把握一样,我们设计和调整的大多都是针对视错觉的矫正,希望在视觉上达到统一,而不是在理论和几何上一致,这些特征法则都只是为帮助设计师更好的把握字体结构,至于具体的方法,根据不同设计的需要,可以有很多新的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