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习题:专题5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有答案)

5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2018·皖南八校联考)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所示)。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蘑菇石”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底部岩石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答案:C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且有气孔构造,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景观。
答案:A(2018·浙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C.地垒 D.山岭解析:读图可知,乙地岩层中部向下弯曲,故其地质构造为向斜。
答案:A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型工程项目需避开甲地B.丙地是理想的储油构造C.在甲地很容易找到地下水D.乙地形成山岭是因为岩性坚硬解析:甲地为背斜,适宜修建隧道等大型工程;丙地为断层,不利于储油;地下水多储存在向斜部位;乙地位于向斜的槽部,受两侧岩层挤压,该地岩石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
答案:D(2018·安徽师大附中检测)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5.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 B.背斜谷C.向斜山 D.向斜谷解析:读图可知,甲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中部深,两侧浅,说明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结合该处地势并不低洼,可知该处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向斜山。
答案:C6.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解析:乙处为背斜构造,岩层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导致该岩层在此段缺失。
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

(1)岩层新老顺序的判断
根据岩层的上下层关系判断。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据图思考: 判断右图岩层的新老关系? ①和⑥; ①和② ; ⑤和⑦ ; ②和④ ;
④变质岩的形 成晚于②岩层
(2)判断地质构造
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
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
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
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 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 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 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 发展。如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 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2016年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
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
齐艳梅 天津市新华中学
2020. 2
课标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 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明确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知识内化 关注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历年ꞏ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历年ꞏ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题05 地质作用-2022年高三毕业班地理大题满分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大题05 地质作用高考考点命题分析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1.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判断区域的主要地表形态类型及特点,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2.结合具体区域的地貌特征,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3.观察区域典型地貌特征,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主要地貌的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究主要的地貌发育与区域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2021,全国乙卷,372019,课标I,9-112020,课标II,37★★★内外力作用对地貌产生的影响2020课山东卷172019课标全国Ⅲ 172020课标I,372019,课标III,372020,浙江7月,27★★★例题1.(2020·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高考复习《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溶
水
氧
解
解
化
作
水
作
用
化
用
易溶矿物溶解流失,难 溶矿物遗留在原地,增 加岩石孔隙度,为物理 风化提供条件
某些矿物与水反应形成 新矿物,比如石膏,体 积膨胀,挤压围岩,引 发机械破碎。
矿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变 高,许多岩石的风化面 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生物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穴居动 物、微生物腐蚀。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如此"尖俏"?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 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简述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
物理(机械)风化 温差风化 冻融风化(冰楔作用) 层裂作用
深埋地下的岩石当地壳抬升之后,上 覆岩石遭到侵蚀,压力减小,因而产 生卸荷裂隙,从而层层脱落
化学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 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 常残留在原地。
(3)要有严寒而温差大的多年冻土地气候。这样融冻风化作用才能深入地下,产 生大块的砾石。
石河发育在多年冻土区具有一定坡度的谷地中。山坡上由融冻风化而产生的大量 碎石汇集于谷地后,在重力作用下石块沿着湿润的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整体 向下缓慢移动。 其中,融冻作用可使石河碎屑物孔隙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促进石块的下移, 导致整体膨胀和收缩,石河运动速度很慢,如瑞士的石河流速为每年0.25-1.55m。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从雄伟的高山峻岭到广袤的平原,从幽深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和重力能等,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外力地质作用则主要依赖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以及日月引力能等,其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往往具有强烈而显著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以导致陆地的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高原、盆地等地形。
例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就是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所致,使其成为了世界屋脊。
而地壳的水平运动则会造成岩石的挤压、拉伸和错动,从而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岩浆活动也能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当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独特的地貌。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优美的锥形山体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
此外,岩浆在地下深处的侵入活动也会使周围的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从而改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地貌的形态。
变质作用虽然通常发生在地下深处,但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变质岩可能会出露地表,参与地貌的形成。
例如,一些古老的变质岩山脉,如太行山,其坚硬的岩石性质决定了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地形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虽然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地质作用,但也能对地貌造成局部的破坏和改变。
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1.2019年2月21日,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四届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会议,全球14个地质公园获得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地质公园成功入选。
图中()A.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B.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C.因对流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D.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其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
下面左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右图为“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
据此完成2~4题。
2.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是()A.流量减少B.汛期变长C.流程变短D.泥沙增加3.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是()A.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褶皱—隆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D.褶皱—断裂—下陷—流水侵蚀4.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地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A.Q1B.Q2C.Q3D.Q4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的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A.植物分布更连续B.地表形态趋平缓C.土壤表层被切割D.径流流动遭阻隔6.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排除水分B.连续输入养分C.调节温度D.可增加碳来源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
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7-8题。
7.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8.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海岭处多“浮石”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堆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
第2题,图示河流向两则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
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答案 1.D 2.A 3.A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解析第4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五——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2009.4.26【考点分布】【命题规律】1.从考核内容看,内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表现形式,形成地貌常出现在高考题中。
2.从考核形式看,多数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布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考查能力上看,直接考查名词、概念的试题不多,理论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高。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存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存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融化,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
如下图所示:例1:(2007年海南)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完成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解析】岩石的类型看成因,也看产状。
火成岩1显然是侵入岩,而火成岩2位喷出岩;沉积岩不存在侵入或喷出的问题。
先确定沉积岩的顺序——应该是沉积岩3、2、1;火成岩2破坏了火成岩1的结构,比较新;火成岩都比沉积岩3和2年轻;火成岩往往是地壳运动剧烈,断裂作用明显时期形成的。
当地壳稳定下沉后,沉积形成了沉积岩1.重新排序: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本题的选项首尾都确定了,其实就是辨别火成岩1和2的先后问题。
【答案】1.B 2.D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主要由a作用形成的是2、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b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 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d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探究点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划分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而言,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例3: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完成1~2题。
1.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解析】第1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由此向东的⑥板块为美洲板块。
第2题,板块②和③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第3题,①板块上的大陆为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答案】1.D 2.A 3.A探究点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4: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
完成1~3题。
1.图中山岭是A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C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2.图中E 处的井属于A .潜水井B .自流井C .承压井D .枯井3.若图中的隔水层由页岩组成。
按成因分类,下列岩石中与页岩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石灰岩 D .玄武,岩【答案】1. A 2.B 3.C探究点四 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5: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1~3题。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 .喀斯特溶洞B .冲积扇C .新月形沙丘D .火山锥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 .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 .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 .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3.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1.甲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坡度小,为河流冲积扇。
2.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的沉积作用。
3.从经纬度和等高线可以分析出,甲位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西侧,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B 2A 3D例6: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海浪侵蚀D .冰川侵蚀2.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气候干燥B .地形平坦C .尼罗河流过D .植被较差答案:B 、C例7:分析黄河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探究点五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例8:(2008年上海卷)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
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性。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地貌之间的判断和演化,相对比较简单。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④;②;①(3)、不可逆探究点六、山地、河流地貌对交通聚落的影响1、总结山区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因素。
2、世界上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分析原因。
3、在山区和高原聚落多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原因。
例9:分析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分布在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的地区。
【巩固练习】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完成1~3题。
1.2007年3月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主要位于N板块上的大洲的地理特征是: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B.淡水资源最丰富C.流经大陆沿岸的洋流为暖流 D.一月吹陆风,七月吹海风3.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A.非洲地区为白天B.欧洲地区为黑夜C.拉美地区为黑夜D.南极地区为极昼4.(2007山东卷)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5~7题。
5.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甲地自然带名称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6.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明显高于北坡,主要原因是:A 南坡降水多B 南坡降水少C 南坡气温高D 南坡气温低7.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气流运动方向,e地的气温明显高于a地,主要原因是:A e地受气旋影响B e地受反气旋影响C e地处于迎风坡D e地处于背风坡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回答8~10题。
8.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9.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水源D.气候10.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11.(2008年全国文综)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 比较南北半球纬度45o两处,雪线较高的是_________,相差约__________千米。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造成南北纬45度雪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 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3) 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我国天山南麓地区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加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