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概述: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旨在通过智慧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提供全面、准确、高效的人口管理服务,为政府决策、社会服务和公众生活提供重要支持。

该平台将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健康统计数据、社会保障数据等,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人口基本信息、社会需求和公共资源的动态管理和调配。

1. 平台架构设计: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将建立多层次、多模块的架构,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和应用服务层。

数据接入层负责对多种数据源进行整合和接入,包括政府部门数据、社会数据和个人数据。

数据管理层负责对接入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测、清洗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层负责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应用服务层负责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各领域,提供全面的人口管理服务。

2. 数据治理和安全设计:为确保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的数据质量和信息安全,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治理机制和安全保障措施。

数据治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质量管理等环节。

数据治理机制将由专业团队负责,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信息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防止数据泄露等措施,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3. 智慧人口管理功能设计: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将提供丰富的功能模块,包括人口基本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和公共资源调配等。

人口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将记录和管理人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方便政府和社区进行统一管理。

健康管理模块将整合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报告等数据,为政府提供人口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预测。

社会保障管理模块将记录和管理社会保障信息,方便政府进行社会保障资源的调配和优化。

公共资源调配模块将根据人口需求和资源供给进行匹配和调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广东智慧人口系统平台将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口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

【导语】⽅案是从⽬的、要求、⽅式、⽅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案,欢迎阅读!1.信息化建设⽅案 为进⼀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应⽤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中的作⽤,提⾼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作实施⽅案。

⼀、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2292名学⽣,107名教职员⼯,现有学⽣⽤电脑66台、办公⽤电脑20台、远程教育地⾯卫星接收1台、7间多媒体教室,构成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络环境建设已初步形成,学校⼤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定的信息技术能⼒,会熟练应⽤教学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

⼆、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标和发展任务,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应⽤⽔平,提⾼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本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

三、⼯作⽬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未来⼆年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的⼯作⽬标: (⼀)总体⽬标 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提⾼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平,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

(⼆)具体⽬标 1.进⼀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我校师⽣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具有能够⾼效应⽤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的⾻⼲教师队伍。

3.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平。

4、建⽴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

健康医疗业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业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业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概述 (3)2.1 平台定义 (3)2.2 平台架构 (3)2.3 平台功能模块 (3)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4)3.1 数据来源 (4)3.2 数据采集技术 (4)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3.1 数据预处理 (5)3.3.2 数据分析 (5)3.3.3 数据可视化 (5)第四章健康评估与监测 (6)4.1 健康评估模型 (6)4.2 健康监测技术 (6)4.3 健康预警系统 (7)第五章智能干预与建议 (7)5.1 干预策略 (7)5.2 智能建议 (8)5.3 用户互动与反馈 (8)第六章平台安全与隐私保护 (8)6.1 数据安全策略 (8)6.1.1 数据加密存储 (8)6.1.2 数据访问控制 (9)6.1.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6.1.4 数据安全审计 (9)6.2 用户隐私保护 (9)6.2.1 用户信息匿名化处理 (9)6.2.2 用户授权机制 (9)6.2.3 用户隐私设置 (9)6.2.4 定期审查与更新隐私政策 (9)6.3 法律法规遵循 (9)6.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9)6.3.2 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10)6.3.3 遵守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10)第七章市场需求与竞争分析 (10)7.1 市场需求分析 (10)7.2 竞争对手分析 (10)7.3 市场定位与策略 (11)第八章平台建设与实施 (11)8.1 技术选型与开发 (11)8.2 平台部署与测试 (11)8.3 运营管理与发展 (12)第九章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2)9.1 项目进度管理 (12)9.1.1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12)9.1.2 进度监控与调整 (13)9.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3)9.2.1 风险识别 (13)9.2.2 风险评估 (13)9.3 风险应对策略 (13)9.3.1 风险规避 (13)9.3.2 风险减轻 (14)9.3.3 风险转移 (14)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4)10.1 项目总结 (14)10.2 未来发展趋势 (14)10.3 建议与展望 (15)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医疗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其服务质量与效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收稿日期:2020-12-01基金项目:沈阳市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计划(YJ2020-9-005);沈阳市卫健委2019年青年科研专项(2019-28)作者简介:从闯(1981-),男,辽宁沈阳人,工程师,硕士。

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从闯1,周强1,鞠金玲1,李颖慧1,刘爽1,徐文辉2,刘宏楠3(1.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00;2.沈阳智享大健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3.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校,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6号)提出,全面建成互通共享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及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

结合沈阳市医疗卫生现状建设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卫生数据协同、共享,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区域人口健康平台;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数据协同共享中图分类号:R319;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03(2021)02-0056-05DOI :10.13888/ki.jsie (ns ).2021.02.011第17卷第2期2021年4月Vol.17No.2Apr.2021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1项目建设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6号)提出,要推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充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拓展完善现有设施资源,全面建成互通共享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

4631-2工程”整体架构“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

基于三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重庆市人口信息平台

重庆市人口信息平台

重庆市人口信息平台1. 引言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重庆市的人口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

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重庆市的人口资源,建立一个全面的人口信息平台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重庆市人口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功能,以及它对于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设计目标重庆市人口信息平台的设计目标如下:•综合性:平台应该收集并整合各类人口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居住情况、就业状况、教育背景等,以便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人口状况。

•实时性:平台应该能够实时更新人口信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安全性:人口信息是敏感信息,平台应该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人口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用户友好性:平台应该设计简洁明了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浏览和查询人口信息。

•可扩展性: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

3. 平台功能重庆市人口信息平台将提供以下功能:3.1 人口统计和分析平台将根据收集到的人口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查看人口的总数、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基本统计数据,也可以根据特定条件进行筛选和比较分析。

3.2 居住情况查询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查询人口的居住情况,包括居住地址、居住类型、居住面积等信息。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人口的居住分布和居住环境,并进行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的制定。

3.3 就业信息查询平台还将提供人口的就业信息查询功能,包括从业行业、职位、工资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情况、企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问题。

3.4 教育信息查询平台将整合人口的教育信息,包括学历、学校、专业等。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人口的教育程度和学校分布情况,以便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学校资源。

3.5 人口流动管理平台将记录人口的流动情况,包括迁入、迁出和流动原因等。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要求,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称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数据库为核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下,有效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承建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3.4 亿元,搭建“1+6”国家医疗健康中心,即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各省级平台实现连通,全面建成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要求,四级平台部署架构如下:●国家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包括两部分:1、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用来适应非标准化平台的接入以及数据采集;2、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十个基础服务构成的基于文档采集和协同服务平台。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国家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也包括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和企业服务总线平台。

向上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省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平台接入支持协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两种功能。

●地市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省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市属医疗机构、下级平台或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县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县级数据采集交换架构参照地市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县(区)属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部署方式:逐级某(同时具备完备的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省份,可选择逐级某模式)、市级直连(没有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市级直连模式)、省级直连(没有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省级直连模式。

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系统

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系统

民政
卫生
前置机
数据库 服务器
磁盘 阵列
磁带库
业务数据交换
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项目 名称 数据库服务器 1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前置服务器 数量 2 5
2
3 4
网络交换
数据存储备份 网络安全
核心交换机 光纤存储 磁带备份 防火墙 网闸
1 1 1 1 2
以上为基本的设备清单,实际使用设备会根据xxx市实际 需求有所调整。
阶段二(推广完善)
• 逐步扩大人口信息交换共享部 门、内容和范围; • 完成软、硬件、网络系统优化 ,完成异地容灾系统的建设; • 基本完成人口信息综合管理信 息系统的图形化应用和管理; • 基本完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 扩展功能。 • 实现9个共建部门的信息实时交 换共享; • 完成9个共建部门的服务系统建 设; • 完成对市民卡项目、个人诚信 项目提供实时数据服务; • 逐步扩大人口信息交换共享部 门、内容和范围,延伸至区( 县)、街道(乡镇)、村; • 逐步开展面向公众的服务应用 建设。

1

建设背景
目标内容
2
3
方案规划
效益分析
4
建设目标
建立实有人口库,以公安为基础,整合人口计生、
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所有的人口信息数据,建立
人口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初步构建起我市权威的人
口基础数据库的框架,实现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
的真实、及时、有效、可靠,为政府各部门、社会大
众服务。
建设规模
阶段三(应用优化)
• 进一步扩大人口信息交换共享 部门、内容和范围; • 在数据挖掘技术基础上,开发 较强的预警、预报、预测和评 估功能,辅助支持政府决策; • 进一步按应用需求,整合优化 流程,建设各类专题数据库; • 优化、完善对政府各部门的服 务系统建设; • 优化、完善面向公众的服务应 用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 (1)1.1 政策环境 (1)1.2 XXX市概况 (2)1.3 市级平台评估 (3)1.3.1 市级平台定位 (3)1.3.2 XXX市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 (4)1.4 医疗机构评估 (5)1.4.1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定位 (5)1.4.2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中的优势与问题总结 61.5 国内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状况和趋势 (7)1.6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 (8)1.6.1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8)1.6.2 人口计生信息化成效显著 (9)1.6.3 医疗信息系统迅速发展 (9)1.7 健康XXX市存在问题 (10)1.8 现状评估总结 (10)1.8.1 优势 (10)1.8.2 劣势 (11)2XXX市人口健康信息需求分析 (12)2.1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业务需求分析 (12)2.1.1 公众服务 (13)2.1.2 业务协同 (14)2.1.3 政府监管 (18)2.1.4 专项业务 (21)2.2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需求分析 (22)2.2.1 性能需求 (23)2.2.2 数据存储需求 (24)2.2.3 网络需求 (25)2.2.4 信息安全需求 (27)2.2.5 标准化需求 (28)3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目标和原则 (30)3.1 建设目标 (30)3.2 建设原则 (31)4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架构 (34)4.1 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定义基础 (34)4.2 各级平台架构与功能定位 (34)4.2.1 市级平台 (34)4.2.2 县级数据中心或平台 (35)4.3 省市平台的关系 (36)4.3.1 健康档案归属地保存 (36)4.3.2 市县平台互联 (36)4.3.3 与外部系统互连的分工 (37)4.3.4 应用系统业务支撑的分工 (37)4.4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规划 (37)4.4.1 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40)5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应用系统架构 (44)5.1 总体应用架构 (44)5.2 市级平台应用架构细化 (47)5.3 人口健康核心应用平台设计 (53)5.3.1 基础目录服务 (53)5.4 公众服务平台应用设计 (75)5.4.1 个人健康档案服务 (76)5.4.2 网上预约、挂号服务 (77)5.4.3 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79)5.4.4 健康卡应用服务 (80)5.5 业务协同平台应用设计 (81)5.5.1 全市4)应用服务层影像中心服务 (82)5.5.2 临检中心服务 (83)5.5.3 转诊(转检)服务 (85)5.5.4 远程医疗服务 (89)5.5.5 医疗急救及院前急救系统 (91)5.5.6 远程教育服务 (99)5.5.7 电子处方服务 (100)5.5.8 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应用 (100)5.6 政府监管平台应用设计 (103)5.6.1 卫生资源管理 (105)5.6.2 卫生统计决策服务 (106)5.6.3 医疗保障监管服务 (108)5.6.4 资源供应监管服务 (112)5.6.5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113)5.6.6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114)5.6.7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15)5.6.8 卫生财务管理系统 (116)5.6.9 基建装备及项目管理系统 (116)5.6.10 卫生科教管理信息系统 (117)5.7 专项业务平台应用设计 (118)5.7.2 社保和新农合管理平台 (120)5.7.3 区域在线学习培训平台 (123)5.7.4 医疗教学服务 (123)5.7.5 家庭诊疗服务 (123)5.7.6 医院信息管理服务 (126)5.7.7 临床决策支持服务-CDS (126)5.7.8 应用门户设计 (126)5.7.9 公众服务系统 (131)6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实现体系架构 (136)6.1 技术路线 (136)6.1.1 S0A架构设计 (136)6.1.2 XML技术 (137)6.1.3 面向对象设计 (138)6.1.4 平台和应用分离 (139)6.1.5 信息的分布与集中 (139)6.1.6 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卫生服务网络 (139)6.1.7 跨数据库设计 (140)6.2 技术总体体系架构 (141)6.3 平台集成层次体系 (143)6.4 SOA架构设计说明 (145)6.4.1 利用SOA架构设计平台的意义 (145)6.4.2 应用服务层次及相关标准 (148)6.4.3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 (150)6.5 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平台的服务 (155)6.5.1 数据服务 (156)6.5.2 业务服务 (159)6.6.1 全市健康XXX市健康XXX市全市全市全市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和大型医疗服务机构平台相关组件 (162)6.7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新技术应用 (168)6.7.1 云计算 (168)6.7.2 大数据 (172)6.7.3 物联网 (174)6.7.4 移动互联网 (180)7人口健康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183)7.1 整体架构 (183)7.2 广域组网技术方案 (184)7.3 市级信息网络设计 (185)7.3.1 组网技术方案 (186)7.3.2 三级等保设计 (189)7.3.3 IP地址和域名 (190)7.4 县级信息中心设计概述 (190)7.5 数据中心设计 (190)7.5.1 计算资源硬件平台云化方案 (192)7.5.2 存储资源云化解决方案 (194)7.5.3 备份软件设计 (199)7.6 市级集中灾备中心 (199)7.6.1 方案概述 (199)7.6.2 电源系统保障方案 (200)7.6.3 灾备中心机房建设 (201)7.6.4 业务应用保障系统方案 (201)7.6.5 主机系统保障方案 (201)7.6.6 数据库系统保障方案 (202)7.6.9 建设方案 (204)7.6.10 人口健康信息软硬件设备清单及推荐配置 (204)8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211)8.1 总体标准规范 (211)8.2 应用功能规范 (212)8.3 基础设施规范 (213)8.4 业务管理规范 (214)8.5 信息标准化规范 (214)8.6 信息安全规范 (216)8.7 标准符合性和应用成熟度测试 (216)9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安全体系 (217)9.1 安全体系建设目标 (217)9.2 安全体系架构 (218)9.3 安全保护等级 (220)9.4 物理安全 (222)9.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223)9.5.1 身份认证 (223)9.5.2 数据加密 (223)9.6 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224)9.6.1 网络管理 (224)9.6.2 网络安全 (225)9.7 安全管理 (228)9.8 安全技术实现 (229)10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实施方案 (232)10.1 建设设施原则 (232)10.2.2 管理组织和人员建议 (234)10.3 分阶段计划 (243)10.3.1 第一年:试点阶段 (243)10.3.2 第二年:推广阶段 (244)10.3.3 第三年:提升阶段 (244)10.4 运行维护 (245)10.5 人员培训 (245)10.6 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246)11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费用估算 (248)11.1 预算原则 (248)11.2 预算内容 (248)11.3 概预算表 (249)11.4 名词缩写 (250)1X 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1.1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委、省政府等领导机构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9 年12 月,原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健康档案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目标。

2013年12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提出要以业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全面建成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体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卫生计生服务与管理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指导意见对我国卫生信息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即“46312”工程,提出“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其中,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是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平台。

全市《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09〕21号)和《XX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2009—2011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推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市(州)、县(市、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医疗机构协同服务;建立完善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为基础的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水平。

”XX省卫生计生委主任XXX也指出,“没有卫生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卫生现代化”。

各级领导的对卫生信息化,尤其是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优越的政策环境。

本方案是在XX省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结合XXX市实际需求和目标,参照国内现有的成果和案例编写的。

1.2 XXX市概况XXX市位于XX省北部,北与XX交界;南与XX市的XX 县市为邻;西与xx市的xxx县相连;东与xx市的xx区接壤。

,是中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中国山水园林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