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1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人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习自古流传下来的廉洁小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时刻保持廉洁自律。

【廉洁小故事一】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贤臣,清廉朴素,他任会稽太守时,人民生活贫苦、饱受欺压,不少山民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

刘宠上任后扫除了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刘宠升职入京,多位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特意给他送行,并捧着百钱要送给他。

刘宠深受感动,但坚决不接受,盛情难却之下,只好从中挑了一个留作纪念。

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小故事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洁小故事三】悬鱼太守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

一次,其下属南阳府丞以生鱼作礼,献予羊续,希望能够讨好羊续,羊续把生鱼悬挂在住所的前庭处,让鱼风干以警示,其后府丞再次向羊续晋献生鱼,羊续便出示之前那条风干的生鱼,表示以后不会再收受他作为礼物所献的鱼,明确拒绝收受贿赂。

【廉洁小故事四】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姚崇是唐朝名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姚崇心系百姓、为官清廉,他不允许家属干涉政事,更不允许子女依仗自己的权势胡作非为,终其一生,可谓“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

他为劝诫满朝文武兼对子孙晚辈,写下了“五诫”,告诫为官处世之道,也作为家训流传后世,强调为人处世要公道正派、以身作则,要知止知足、不可贪图富贵。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50-100)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50-100)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50-100)1.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2.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建立我们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

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1. 从前有个村官小李,大家都夸他清正廉洁。

有一次,村里要修一条路,承包商偷偷找到他,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还笑嘻嘻地说:“这点小意思,您收下,路就交给我们做啦。

”小李一听,脸马上就沉了下来,大声呵斥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为村民做事,可不是为了你的红包!”这就好比在干净的白布上滴墨水,这能行?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2. 张老师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廉洁。

有一回啊,有个家长想让自己孩子当个班干部,就提着一堆礼物来找张老师。

张老师连门都没让进,直接说:“孩子的表现我心里有数,靠送礼可不行!这不是亵渎教育吗?”张老师就像那挺立在污浊中的青莲,洁白无瑕。

3. 在公司里,小王是负责采购的。

有一次供应商想贿赂他,给他塞钱让他选他们的产品。

小王愤怒地说:“我做事是有原则的,想用这种手段,想都别想!”这就像在球场上作弊,那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廉洁就是他的底线。

4. 老周是一名公务员,他一直都坚守着廉洁奉公。

有次有人找他办事,给他偷偷留了一张购物卡。

老周发现后立马联系那人还回去,还严肃地批评道:“这怎么行?你这不是让我违反纪律吗?”这不就像下棋不能悔棋一样,规矩就是规矩啊!5. 刘书记在镇上工作,有个开发商想让他在项目上通融通融,给他许诺了很多好处。

刘书记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是为百姓服务的,可不是为了你的私利!”他就像那稳稳的灯塔,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廉洁之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6. 医院的赵大夫,医术高明。

有个病人家属悄悄给他红包,感谢他的救治。

赵大夫坚决不收,说道:“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收红包算怎么回事?”这就好比医生治病不能挑病人一样,赵大夫的廉洁品德让人敬佩。

清正廉洁的案例

清正廉洁的案例

清正廉洁的案例1. 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严肃,但其实超级酷的话题——清正廉洁!别觉得这是老干部才关心的事儿,其实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超级英雄,无处不在,时刻守护着我们的社会!来,让我给你们讲几个有趣的小故事,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2. 故事一:《不吃"霸王餐"的李局长》。

有一天,李局长和几个朋友去一家高档餐厅吃饭。

服务员认出了他,连忙说:"李局长,您的饭钱我们老板已经付过了!"李局长听了,眉头一皱,心想:"这哪行啊?我可是清廉干部,怎么能吃霸王餐呢?"于是,他笑着对服务员说:"谢谢你们老板的好意,但我们还是自己付钱吧。

"朋友们都惊呆了,心想:"这李局长也太实在了吧!"李局长却说:"咱吃自己的,心里才踏实!"3. 故事二:《拒绝"红包"的王医生》。

王医生是城里最有名的外科专家。

有一天,一位患者的家属偷偷塞给他一个鼓鼓的红包,说:"王医生,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多关照。

"王医生立刻把红包推了回去,严肃地说:"我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不需要额外的'关照'。

您把钱收好,安心养病才是正经事。

"那位家属听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心里却暖暖的,觉得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好医生。

4. 故事三:《不收"土特产"的张校长》。

张校长在一所农村学校工作。

每到开学季,总有家长想给他送点儿家乡的土特产。

有次,一位家长提着满满两袋子鸡蛋来找他。

张校长笑着说:"大哥,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鸡蛋我不能收。

咱们学校公平公正,不需要这些。

"那位家长愣了一下,然后竖起大拇指说:"张校长,你真是个好人!难怪我们村的娃都爱上学。

"5. 故事四:《铁面无私的赵法官》。

赵法官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清正廉洁小故事1清正廉洁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大一点,如果每个人都不廉洁,我们的国家就会遭殃。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多么美好。

大家都非常爱戴清正廉洁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这么强大和富有。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出现了许许多多清正廉洁的官员,古代的包公,一生廉洁,被后人称为“包青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爷爷,一件睡衣补了多次还舍不得扔掉。

我们也非常痛恨那些给国家造成危害,不廉洁的官。

他们只会给国家增多坏事,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去报答国家。

这些人怎么不让人痛恨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一名小故事,但我们也要学习包公、周总理爷爷的正气精神。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遵守小故事规则,同时不忘了提醒别人也要做好。

因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使国家变得强大富有,必须要大家都团结起来才行。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能报答国家的人。

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廉洁了,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清正廉洁小故事2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人们把廉洁视为一种美德,把败坏看作社会的一颗毒瘤。

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每个朝代的领袖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廉洁,既是一个好官的标志,也是我们小故事前进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好品质。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公仪休拒收礼物》。

文中,一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条小小的鱼作为礼物送给他,他也竟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深知,一条小小的鱼身上,蕴藏着多少阴险的计划,甚至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正是知道这点,才不会收下任何礼物。

他就是——公仪休。

公仪休拒收礼不但为了自己,更为了朝廷、百姓。

也证明了他廉洁、正直和聪明的品性。

清正廉洁小故事

清正廉洁小故事

1.以廉为宝春秋时,司城,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2.东汉时,在赴任途中经过时,令王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没听明白的责备之意,说:“天黑,。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而去。

3.东汉时,一位叫的人任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不受。

后来实在,就从中拿了一枚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

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年轻时曾任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受到很深的教育。

5.不惧饮贪泉晋代人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坚持了自己的。

建立我们的一代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

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

在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正廉洁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
403
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说完又死了。

注:卢怀慎(?—716),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

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

卢怀慎为官廉
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

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

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