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指具有药理活性且对人体有疗效的化学物质,其提取和纯化是中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1.水提法水提法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常用方法之一,适用于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一般可以采用浸提、冷煮法、热煮法等方式进行水提。
浸提是将药材浸泡在适量的水中,使其成分溶解到水中;冷煮法是在室温下将药材与水一起放入容器中进行提取;热煮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将药材与水一起煮沸提取。
水提法提取的水提液可以进一步进行浓缩、净化和干燥等工艺步骤以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2.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醚类等可以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使其溶解到有机溶剂中。
一般可以采用浸提、渗漉、浸渍等方式进行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技术来加速提取过程。
有机溶剂提取的提取液可以通过蒸馏、浓缩和干燥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3.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通过有机溶剂的多次萃取来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机溶剂有醚类、醇类等。
首先将药材与有机溶剂混合,经过多次摇匀和分离,使有机溶剂中的有效成分逐渐增多。
最后通过蒸馏、浓缩和干燥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萃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大规模提取。
4.分离纯化方法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通常含有多种物质,需要进行分离纯化才能得到单一有效成分。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1) 薄层色谱法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通过在薄层上施加样品使样品中的组分在薄层材料上沿毛细力向上升动而分离,再用相关试剂显色来确定有效成分的位置。
(2) 柱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将提取液经过特定填料装填到柱中,根据成分的亲和性差异,在流动相的作用下使其分离。
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

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保健领域。
中药的功效与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对中药成分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 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一种将化合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常用的萃取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
在中草药提取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萃取技术可以利用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将成分从中药中提取出来,进一步提高纯度。
2. 薄层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技术是将化合物分离的一种常用技术,与传统的柱层析相比,薄层色谱可以一次分离多个化合物,且操作简便、速度快。
其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合物对不同材料的吸附和向上渗透速度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分离物质。
3.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是利用固定相、液相或气-液固三相处传质过程的物理现象,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技术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分离样品中的各种物质并快速检测其含量。
在中药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中,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4.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利用液态流动相在固定相上传递物质分离物质的分析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效、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分的分离和纯化中。
二、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中草药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水洗、晾干、去杂等预处理过程。
对于较难提取的药材,还需要进行烘干、研粉等处理,以提高提取效率。
2. 萃取提取将预处理好的中草药加入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萃取,得到粗提取物。
萃取的工艺条件通常包括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比等。
3. 浓缩将粗提取物进行过滤、蒸发等处理,使成分更加浓缩,减少后续纯化工艺的难度和成本。
4. 分离纯化将浓缩后的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得到纯化的中药成分。
5. 检测分析对纯化后的中药成分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包括指标成分、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检测,以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中草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研究中草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精神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对于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中草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研究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探讨。
一、提取物的分离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主要有两种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
1、物理分离方法物理分离方法包括挥发、析出、显微镜等方法。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纯度高、成分明确,缺点是需要多次提取,成本较高,而且不能用于分离含量较少的有效成分。
2、化学分离方法化学分离方法主要包括酸碱离子交换、溶剂提取、凝胶渗透、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分离效率高,适用于提取含量不足的有效成分。
二、纯化方法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后,还需要进行纯化,以达到更高的提取纯度。
1、薄层分离薄层分离主要是指将提取物涂布在一层薄膜表面,通过不同颜色和颜色分布进行分离和纯化。
2、凝胶过滤凝胶过滤主要是指将提取物通过膜上孔洞的大小分离和纯化,成分越小的越容易通过,而成分越大的则难以通过。
3、反渗透反渗透主要是指通过膜孔上的压力,将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进行补偿分离。
4、电泳电泳主要是指通过电流进行分离,使颜色不同的成分在固定的条件下也能分离出来。
三、纯化后的有效成分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中草药中提取出的成分中有许多都对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蒲公英中提取的成分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够刺激肝脏生成新的细胞,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具有降低胆固醇、血压的作用,对肝炎病人和酗酒者十分有效。
此外,拜芦本身有一定的毒性,但是从拜芦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能够抗击多种癌细胞并抑制肿瘤的生长,该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
总之,中草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研究在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尽管目前对于中草药提取物中成分的研究还不太完善,但相信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利用中草药,为人们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

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我们需要对中药进行提取与纯化的技术研究,以获得高纯度、高效力的药物成分。
本文将对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进行探讨。
一、中药提取技术中药提取技术是指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植物材料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中药提取技术包括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1. 水提法水提法是指使用水作为溶剂,将中药材料浸渍在水中,通过温度、压力、浸渍时间等因素进行提取。
水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无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中。
2. 醇提法醇提法是指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作为提取剂,将中药材料浸泡在溶剂中,通过搅拌、浸泡时间等条件提取有效成分。
醇提法能够提取到一些水溶性较差的成分,但相对于水提法来说,成本较高,对环境也存在一定影响。
3.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通过在溶剂中形成空化现象,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提取。
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通过微波辐射对中药材料进行加热,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选择性好的特点,但也存在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二、中药纯化技术中药纯化技术是指对提取得到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和分离的过程,以获得纯度更高、活性更好的药物成分。
常用的中药纯化技术包括凝胶过滤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逆流色谱法等。
1.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通过将中药提取物通过凝胶柱或凝胶膜进行过滤,利用溶质与凝胶之间的分离效应,将杂质去除,从而获得纯净的中药成分。
凝胶过滤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中药提取物的初步纯化。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将中药提取物溶解在流动相中,在高压下通过固定相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一、絮凝法分离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乙醇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
采用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开发的絮凝法分离技术,则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好K、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
该方法是以天然产品壳聚糖经技术处理后作为絮凝剂加入中药材的水提取液中,以电离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鞣质、粘稠质等胶体粒子,经沉淀、过滤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上海中药三厂为例,应用该法提取的感冒退热冲剂其药效、药理及化学成份经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变化。
而成本却降低了4/5。
二、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
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媒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是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一套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份,已获得满意效果。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 特别是CO2气体),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中药材的萃取分离,它可以防止各种有效成份的逸散和氧化。
提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极少有破坏中药材中易挥发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
四、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能实现连续有效地自动分离的实用分离技术。
该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无损耗,溶剂用量少,非常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纯化。
它能构成连续、自动、高效和非高压的色谱系统,既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数克上百毫升量级的制备提纯;又能用于未经处理的大量粗制样品的中间级分离,以及直接与间接的高纯度分离。
目前,在应用碱、蒽醌类衍生物、皂甙等有效成份方面,已获得满意的成果。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份,又能除去不溶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
中药材的分离纯化和组分鉴定

中药材的分离纯化和组分鉴定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材的研究及利用也越来越深入。
中药材中含有许多复杂的成分,其中很多具有药物活性。
因此,对中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和组分鉴定,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一、中药材的分离纯化中药材的分离纯化是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其他无用成分中分离出来,使其纯度更高,达到药用标准。
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如下几种:1. 溶剂萃取法:利用溶液中成分的溶解度不同,通过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出需要的成分。
2. 水蒸气蒸馏法:利用不同成分的沸点不同,将需要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3. 薄层层析分离法:利用不同成分在涂在玻璃板上的硅胶、纤维素、氧化铝等吸附剂上的吸附性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高效固定液相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通过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进行分离纯化。
以上几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分离纯化,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得到提取和纯化,从而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材的组分鉴定中药材的组分鉴定是指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药物作用,推进中药现代化。
常用的组分鉴定技术有如下几种:1. 紫外光谱法:利用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组分鉴定。
2. 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分子振动产生吸收和发射光谱进行组分鉴定。
3. 质谱法:利用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在高温下断裂成小分子离子,通过匀速加速的作用下,使其越过电场,形成带电离子,再通过磁场进行分离、聚焦和检测,从而得出其分子量和化学式。
4. 核磁共振法(NMR):利用物质中核在磁场环境下产生的共振信号进行鉴定。
以上几种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了解其化学性质及药效,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中药材的分离纯化和组分鉴定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推动中药的发展。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材,不断开发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
中药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提取分离纯化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
具体的方法随各中草药的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的讨论。
一、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
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的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
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广而言之,自中草药提取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析出其中某种或某些成分,或析出其杂质,也是一种溶剂分离的方法。
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常含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糊化淀粉等,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这些不溶于乙醇的成分自溶液中沉淀析出,而达到与其它成分分离的目的。
例如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这些杂质,或自白及水提取液中获得白及胶,可采用加乙醇沉淀法;自新鲜括楼根汁中制取天花粉素,可滴人丙酮使分次沉淀析出。
目前,提取多糖及多肽类化合物,多采用水溶解、浓缩、加乙醇或丙酮析出的办法。
此外,也可利用其某些成分能在酸或碱中溶解,又在加碱或加酸变更溶液的pH 后,成不溶物而析出以达到分离。
例如酯类化合物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再加碱碱化,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
这些化合物可以利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
一般中草药总提取物用酸水、碱水先后处理,可以分为三部分:溶于酸水的为碱性成分(如生物碱),溶于碱水的为酸性成分(如有机酸),酸、碱均不溶的为中性成分(如甾醇)。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资源。
在中药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但由于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多样性,要想从中药材中提取和纯化这些有效成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提取的过程。
常见的提取技术包括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溶剂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溶剂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从而达到分离和提取的目的。
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利用了声波和微波对物质的辐射和加热效应,能够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提取效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指将溶剂压力和温度调节到超临界状态下,使溶剂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是指在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将目标化合物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常见的纯化技术包括色谱技术、结晶技术、薄层分离技术等。
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差异性吸附和分配行为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常用的色谱技术有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
结晶技术是利用溶剂的溶解性能,将目标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通过调节溶剂的温度、浓度等条件,使目标化合物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薄层分离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技术,通过将混合物均匀涂敷在薄层分离介质上,利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等原理实现目标化合物的纯化。
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多样性使得提取和纯化过程极具挑战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
其次,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含量较低,需要通过优化参数和提高工艺效率来提高产量和纯度。
此外,中药有效成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尽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1 提取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成分的溶出。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汽蒸馏法等方法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
提取过程有效成分损失较大。
提取物中存在较多无效成分等缺点。
导致药效不明显。
影响中药制剂的开发。
为了解决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于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
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动、传递性能。
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最多的是SFE—CO:技术。
因其临界条件温和。
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性成分高温分解与氧化;易于控制、不污染样品,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目前。
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SFE—CO:己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很多,但主要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其中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仅是少数。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以及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问题。
因此,要加强复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研究和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放大研究及其配套设备的开发,以推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工程化。
1.2生物酶解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酶法处理一方面通过降解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更易提取从而达到提高提取收率或减低溶剂消耗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植物药中的大多数杂质(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选择性降解。
以利于提取分离更易进行。
同时还综合利用药渣。
变废为宝。
目前。
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酶是纤维素酶,大部分中药材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类物质构成的,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内部。
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使植物细胞壁破坏。
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
实验人员以黄芪提取液的总糖和还原糖为考察指标。
确定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探讨纤维素酶处理的效果。
结果纤维素酶处理与对照工艺相比得率由24.4%提高至30.3%。
而多糖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纤维素酶明显地分解了黄芪原料中的部分结构多糖,药渣中的网状结构变得十分清晰。
说明纤维素酶处理有助于黄芪多糖的提取,能显著提高黄芪多糖的得率。
酶解提取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反应条件。
酶解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温度、酸碱度、物料细度、搅拌等多种因素,应针对具体药物,研究确定酶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生物酶解提取技术对设备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3 半仿生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SBE)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绐药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技术。
即将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以用一定pH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
实验人员采用半仿生提取(SBE)法、水提取(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SBAE)法、水提醇沉(WAE)法对参附汤方药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研究,选择,结果SBE法>WE法>SBAE法>WAE法。
表明参附汤方药成分的提取以SBE法提取为佳。
1.4 超声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是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超声提取法从陈皮中提取橙皮苷结果超声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相比,具有省时、节能、提出率高等优点。
研究人员应用超声技术对保济丸的全方药材的提取最佳工艺进行研究,比较超声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出率高、低温提取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护等优点。
超声提取能够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有效部位提取率,且瞬问稳定升高温度,对热不稳定成分影响较小。
但超声提取技术对容器壁的厚度及容器位置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药材浸出效果。
目前实验研究还处于较小规模,且主要用于单味药的提取,要用于工业化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
1.5 微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提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被辐射物质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快速转向及定向排列,而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起发热,同时可以保证能量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利用。
微波提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问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
中药有效成分微波提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微波场强密度、溶媒与物料投放比、提纯温度、作用时间、温升速率物料粉碎程度等因素,要得到较高的提纯率,不同中药的提纯工艺也有所不同。
研究人员运用微波技术提取从半枝莲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结果表明运用微波技术从半枝莲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反应速度加快,提高了提取效率。
实验人员用强极性介质一水作溶剂提取中药淫羊藿饮片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把微波用于过程的预处理及后序的辅助水提取效果能大大节省提取时间及提高提取率。
目前中药微波提取技术还属于起始阶段,实验室已获得大量成果,证实了其优秀的实用价值。
国内首条中药微波提纯中试生产线在湖南省张家界市通过鉴定,此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葛根资源,采用罐式微波技术提纯葛根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良好。
除上述几种提取新技术外,其它如加压逆流提取、旋流提取、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等很多新技术,正逐步应用到中药提取生产中来。
2 分离纯化技术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以为不同类别新药和剂型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
分离纯化技术是改变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关键。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酸碱沉淀法、盐析法、滤过分离法和结晶法等,这些方法在长期的应用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一些分离纯化新技术新方法逐渐应用到中药制剂中。
2.1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非凝胶型,含有致孔剂和网状结构,不含交换基团的“纯聚合物”吸附剂,是一类同时具有吸附和筛选能力的材料。
它的吸附作用与表面吸附、表面电极或形成氢键等有关。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人员以甘草酸的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效果,结果X-5树脂效果最佳,甘草酸纯度可达95.2%,采用此法能较好的纯化甘草酸。
有的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结果人参总皂苷得率达65%以上,为大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有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富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适合分离纯化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大孔吸附树脂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效果可受被分离成分的性质、树脂的类型及树脂柱的径高比、吸附溶剂及洗脱剂的种类、用量、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要使树脂分离技术合理用于中药的纯化,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完善,保证研制的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应据分离纯化对象和树脂分离纯化工序,建立评价树脂纯化效果的指标与方法,规范树脂纯化工艺技术,以监控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目前,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探索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2.2 絮凝沉淀技术絮凝沉淀技术是在混悬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絮凝沉淀剂以吸附架桥和电中和方式与蛋白质果胶等发生分子间作用,使之沉降,除去溶液中的粗粒子,以达到精制和提高成品质量的新技术。
2.3 膜分离技术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辅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实验人员探讨膜分离技术对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
以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检测指标,绿原酸和黄芩苷膜分离的转移率分别是96.82%,92.37%,正交结果显示加水量、加水点对含量有显著影响。
表明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的制备;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为过滤液的加水量及加水点,在一定范围内,加水点偏后及加水量较多时有效成分收率高。
有的采用平均孔径为0.45txm、21xm和5txm的微滤膜以及截留分子量为10000和30000道尔顿超滤膜进行了终端膜分离试验。
结果表明膜分离可以使血府逐瘀口服液产品得到澄清,分离除去杂质后的口服液产品芍药甙浓度提高了2%一6%。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分离纯化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中药传统分离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在中药生产科研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
2.4 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一液分离技术,它不同于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原理,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
分子运动自由程是指一个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程。
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轻、重分子会逸出液面而进入气相,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距离不同,若能恰当地设置一块冷凝板,则轻分子达到冷凝板被冷凝排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板沿混合液排出,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分子蒸馏真空度高,操作温度低和受热时间短,能较好地保护中药有效成分,特别适合于高沸点和热敏性及易氧化物料的分离,尤其是有效成分的活性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天然产物的分离,如玫瑰油、藿香油等。
分子蒸馏技术可使肉桂油中反式肉桂醛成分得到有效富集。
分子蒸馏技术分离能力强,适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尤其对于天然物质的提取,能有效地去除物料中的低分子物质及带有臭味和色素的杂质,因此能有效改善中药成品的色泽,保持终产品的纯天然、无污染。
分子蒸馏技术在国内天然药物分离纯化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工艺研究及设备制造水平已逐渐趋向成熟,其应用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