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史复习资料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秘书工作在古代中国主要承担哪些职责?A. 记录和整理文书B. 管理国家财政C. 军事指挥D. 法律制定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秘书工作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C4. 秘书工作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A.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C.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D.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答案:A5. 当代中国秘书工作的特点是什么?A. 以文书工作为主B. 以行政管理为主C.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D. 以服务领导决策为主答案:D二、填空题6.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密性、准确性、及时性7. 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书处理、会议组织、信息收集8. 秘书工作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决策执行三、简答题9. 简述秘书工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案:在古代中国,秘书工作主要体现在宫廷和官府中,负责记录、整理和保管文书,以及协助处理政务。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秘书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秘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得到提升。
10. 阐述现代中国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答案:现代中国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对秘书人员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等。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秘书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加强与国际秘书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四、论述题11. 论述秘书工作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选择:宰:商代是国王的专职厨师;西周时,周王让宰掌管宫廷事务,成为宫廷秘书首领,相当于王宫的办公厅主任。
纳言:传说中舜当政时“十二官”之一,职责是“出纳帝言”,是一种上传下达、出纳君命的官员,是典型的秘书官职,故有的史家称纳言为舜的秘书长。
秩中:是传说中秩宗:秩宗是传说中尧、舜两王都设置的官职之一,其执掌是司典宗教祭祀,夏代也有,主持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判署签押制度(公文主官签发制度):公文需由主官签名或画押才能生效,现代文书学称之为“签发”,古代称为“判署签押”。
引黄、贴黄制度:引黄——就是在文书的封皮和文书之前,写出文书的主要内容或时间、地点。
贴黄——就是将诏敕有所改动的地方,或秦状意犹未尽,写在另外一块黄纸上,并贴在诏敕上面。
(非原文)公文票拟(拟办)制度:票拟,即秘书部门首先对题奏文书进行阅读,并在一张专用纸签上拟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再转呈皇帝定夺,这种做法类似于今天由办公室主任在公文处理单上写上“拟办意见”。
甲骨文书:“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
甲骨文即刻写在甲骨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和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他又称“卜文”、“贞卜文”、“卜辞”。
由于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殷商的废墟,所以又称“殷文”、“殷墟文字”“殷墟书契”金文文书:在我国历史上,青铜器一直从商周沿用到西汉,大约有一千五六百年历史。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因为加进了一定比例的锡,浇铸出来的成青灰色,故称“青铜”。
用青铜铸造的器具,则为青铜器。
而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就称作“铜器铭文”,简称“金文”。
简牍文书:指刻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书。
金腾之匮:把重要文书档案放置于金属带子捆缚的匣子之中。
甲库:唐时实行科举取士,参加省试和选试者,其职名、履历、考绩、授官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形成大批人事档案,当时叫做“官甲”、“甲厉”“甲敕”,甲库就是专门保管他们的档案库。
“急递铺”制度:“急递铺”专门传送军务文书。
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二)

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二)36.中央秘书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中央专门的秘书机构,随着党中央秘书工作量的增加,技术性增强,要求的提高,仅设置秘书和技术书记无法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于是1926年6月,中共中央第四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设置中央秘书机构,被大会接受。
自此,中共中央秘书处成立37.一文多套收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一种档案工作制度,即党的文件不能只在某处独存一份,而应在数处各存一份,以免该处遭到破坏后文件全失损失38.四格八法:是清朝对秘书官吏考核的措施。
四格指;才,守,政,年;八法指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39.四善:唐朝对德的基本标准称“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简称德,慎,公,勤40.录事参军:东汉末年,曹操以丞相名义带兵,幕僚多称“参丞相军事”,后省称为“参军事”或“参军”。
南北朝时,由于州刺史多带军职,其幕僚也以“参军事”作为官称。
录事参军属于秘书官员,“录”,即总领之意。
“录事'指总领府内日常事务,为幕僚之长,相当于秘书长,事刺史的主要属官41.大林牙院:辽的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统治中枢设在北面官,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院,南院,是全国军,政中枢,也是秘书工作的中枢。
北面官中设有大林牙院,掌管文翰,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负责拟制,颁布诏书等事务42.满票签处:清朝内阁内部设置十二个机构,其中有十一个房承担秘书业务工作,满票签处是其中之一,它是负责拟写,蟮抄满文票签,凡满文本掌由该处校阅,验看票签式样,拟写满文草签,送大学士审定后,在蟮成正签;对各部院本章中有满文文法错误或不当的,该处有权退回部院令其纠正。
另外还负责其他一些与满文相关的事务43.中央文库: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文件保管处原先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和秘书处在一起。
根据中央的指示和中央秘书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存放文件档案的库房必须和机关分离,用单独一栋房子,工作人员组成“家庭'以作掩护,这样,文件保管处就成为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存放库,即档案库,习惯上被称为中央文库44.军机处:雍正时,因用兵西北,往返军报频繁,军事文书骤增,清政府鉴于内阁人多事杂,易泄露机密,且内阁位于太极门外,距内廷较远,不便于皇帝随时面授机宜,因此,于雍正七年在内廷设立军机房,处理紧急军务,以期“办事密速”45.元代的照刷,磨勘制度:照刷是检查公文是否有稽迟,失误,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况发生;磨勘是指照刷之后,再做一次检查,看其中的错处是否已经改46.案牍吏员:是元朝的秘书官职。
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秘书史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古埃及时期B. 古希腊时期C. 古罗马时期D. 中世纪答案:A2. 秘书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A. 决策者B. 执行者C. 协调者D. 监督者答案:C3. 秘书工作中的“五常”指的是?A. 常听、常看、常写、常记、常思B. 常问、常答、常写、常记、常思C. 常听、常问、常写、常记、常答D. 常听、常看、常写、常答、常思答案:A二、填空题4.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密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5. 秘书在处理文件时,应遵循的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接收、分类、处理、归档三、简答题6. 简述秘书在组织中的作用。
答案:秘书在组织中扮演着信息沟通的桥梁,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
他们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协助领导进行决策,同时也参与到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联络工作中。
7. 描述秘书工作中的“三勤”原则。
答案:秘书工作中的“三勤”原则指的是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思考。
勤于学习是指秘书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工作是指秘书要认真负责,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勤于思考则是指秘书在工作中要善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论述题8. 论述秘书如何处理紧急情况。
答案:秘书在处理紧急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的指示采取行动。
在处理过程中,秘书需要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信息的畅通和行动的一致性。
最后,秘书要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日后参考和改进。
五、案例分析题9. 假设你是一名秘书,公司突然接到一个重要客户的紧急电话,要求立即处理一项业务。
你将如何操作?答案:首先,我会立即记录客户的信息和需求,并向我的直接上级汇报情况。
秘书史 重点

秘书史重点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2.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3.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P31)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p18)第二章两周的秘书工作1.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更加复杂,因而设立了天府来收藏保管档案2.金藤之匮:约于西周时,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一、古籍中“秘书〞的含义: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
指谶纬图录等类书。
指官职名称。
指官署名称。
我国最早从事具有秘书性质的工作人员称“史官〞,我国最早的朝廷秘书机构是产生于商末周初的“太史寮〞。
二、据?辞海?中秘书的定义我们宜将历代秘书的工作范围划定为:1、记录帝王、长官言行、这么回事,拟制、处理文书,保管档案。
文书工作是秘书工作中最早出现也是最主要的业务。
2、了解下情、传达命令、起上通下达作用。
3、接待吏民上访,向皇帝或长官汇报,并向上访者传达处理结果。
4、处理官衙内日常事务及交办事项。
现代秘书工作还具有参谋、咨询作用。
三、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中国秘书史〞是研究我国历代秘书工作现象和规律的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代秘书机构、历代秘书人员、历代秘书工作制度。
历代秘书人员——包括他们的来源、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视、素质和优良传统。
历代秘书工作制度——包括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公文文体、信访制度、保密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等。
历代秘书机构——即历代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设置、智能、地位、作用和演进过程。
中国秘书史的任务是在搜寻到翔实史料并进展梳理的根底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力求勾勒历史上的秘书工作的概貌,研究其开展规律,总结历史经历和教训,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做好现实秘书工作效劳。
要学好“中国秘书史〞这门课程,需要打好两个根底、掌握两种方法。
两个根底是指掌握秘书学、历史学专业。
两种方法是指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即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文字与公务文书。
古籍记载黄帝左右有不少史官。
例如,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
后来有人将他说成左史,偏重于记事。
孔甲是黄帝的史官,“主书史之流〞、“执青纂记〞。
大挠、沮诵、隶首、宾成“皆黄帝史官〞,可见,在黄帝时代,史官不少。
我国部落联盟的兴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一、题型1、选择题(1~5为单项选择,6~10为多项选择)2、判断题(10个,每小题一分)3、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4、简答题(3个,每个10分)5、材料分析题(2个大题,每个5分)二、复习大纲1、“秘书部门”或“秘书机构”的涵义:指各级各类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中区别于具体业务部门的综合办事机构。
办公室——基层机关或较小的企事业单位办公厅——较高层次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政策研究室、信访办公室等亦属于秘书机构。
2、秘书的涵义是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
具有参谋性、助理性的人员可以进行办文、办会、办事、协助、综合、参谋的高级人员。
3、现代秘书机构层次(1)、初级秘书工作业务特点:一是工作内容一般是日常事务,二是工作性质大多是操作性工作。
(2)、中级秘书工作业务指的是既有操作性又有辅助管理性的秘书工作。
①、工作内容:办文、办会、办事、沟通处理信息、综合协调等工作。
②、特点:操作性与管理性相结合。
经常性与机变性相结合。
业务活动的综合性与工作技能要求的专业性相结合。
(3)、高级秘书工作指的是秘书处长、办公厅主任、助理、高级领导人的秘书以及官员秘书从事的工作,充当近身高级助手。
起到组织、协调和指挥的作用。
特点:①、地位上:在重要领导人身边充当具有一定职位的高级综合参谋助手。
一般领导人大多没有配备这样的参谋助手。
②、职责上:在处理行政事务中主要是辅助管理,并承担一定范围的管理职责。
如:秘书官员、秘书部门负责人,均是如此,重要领导人的专职秘书,经领导授权后也有一定处理日常事务的管理责任。
③、职权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参与决策或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在决策实施中拥有一定的指挥、价调、监督、控制权。
4、公务文书的含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各种文书。
注:私人文书:个人、家庭、家族等在办理私事,即非公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应用性文字材料。
5、中国古代对秘书人员的要求(1)、政治忠实可靠;(2)、职业道德实事求是;(3)、学识才能真才实学;6、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
秘书史复习

秘书史复习名词解释:1、票拟制度:“票拟”即由秘书部门首先对题奏文书进行阅读,并在一张专用纸签上拟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再转呈皇帝定夺。
在明英宗时,票拟成为一项公文处理的制度。
2、金文文书:具有王权象征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具有文书的性质,所以称之为“金文文书”。
3、“简牍文书”的概念和内容:指刻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内容包括帝王、官员的命令、文告、书信、簿册、典籍等等。
4、架阁库:是一种专门存放案卷的分层分割的木架,架阁库也就是档案库。
5、明清的档案库:明代在京城和各级官府建立了档案库,中央政府在南京和北京建立的几座档案库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
,例如:后湖黄册库,古今通集库,皇史宬。
清代入关后,中央和地方衙署设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档房等文书档案机构。
皇史宬仍被沿用为保存清代实录、圣训和玉牒的皇家御用档案库。
6、诽谤文祸:7、档案文书:8、集体库制度【黄始宬】:位于京故宫东,是一全用砖石砌成的宫殿式的档案库,嘉靖十三年建造,专藏皇族的玉牒、历代皇帝的实录和圣训。
9、八千麻袋事件:1921年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历史博物馆将极其珍贵的八千麻袋【共十五万斤】历史档案以大洋四十元卖出去,造成历史档案的大流失。
简答与论述:一、汉代尚书台设置意义,尚书台取代御史府的意义何在?P35由于三公皆为开国功臣担任,其权力日渐扩大,尤其是丞相位尊权重,大有架空皇帝的趋势。
为防止项相权超越皇权,汉代最高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削减三公权利的措施,重用尚书并设立尚书台就是重要措施之一。
西汉末年,汉成帝将尚书署升为尚书台,以尚书仆射为其主官,并复用士人充任。
哀帝时,尚书台已经成为皇帝实际上的机要秘书处。
到东汉光武帝时,中枢机要进一步“政归台阁”,握有“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的重权,它不仅取代了御史府的大部秘书职权,而且取代了丞相府的一部分行政权,成为皇帝以下各官府的权力中心,而丞相府和御史府反倒成为陪衬。
到东汉中期以后,实权又逐渐转移到太尉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商朝的史官
(一)史官的分工与名目
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
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处理事务,而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最为相近。
7.史官的来源:贵族(殷商)
8.太史寮: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这种秘书机构到西周时得到发展,臻于成熟。
秘书史复习资料
1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5•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
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8.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9.上书:臣下向天子或国君陈述政见的文书是后代奏、章、表、疏等的前身。上书往往就一件事,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依据确凿的历史事件,纵横议论,逻辑性很强,富有说服力,而且语言形象、生动,音节铿锵有力。其代表作如李斯上秦王的《谏逐客书》
10.奏:臣子向君王进言上书的统称。臣下评议政事、陈述政见、弹劾官员的文书。
11.章:官员受封赠后向皇帝谢恩的文书
12.表: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的上行公文。用处广泛,凡论陈、劝请、进献、荐举、庆贺、请安、讼理、弹劾均可用表。
13.疏(上疏):官员对政事的建议以及弹劾官员的上行公文,类似表。
课件中的重点: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除了要求秘
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6.简述曹操、诸葛亮任用秘书的原则及方法。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
(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诸葛亮的用人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咨之以
9.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10.卜辞的基本结构:
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7.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
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1、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2.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文字和公务文书。
3.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性工作,因此,只有出现了领导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书工作。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因此产生了公务文书。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4.纳言官
进善旌、华表木(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是我国信访工作的原始形态和早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