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手术及进展
近视眼的角膜屈光手术与效果评估

近视眼的角膜屈光手术与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近视眼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角膜屈光手术的原理以及效果评估。
一、角膜屈光手术的原理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来改变角膜曲率的方法,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
该手术通过对角膜的表面组织进行精确的切削和矫形,改变角膜曲率使得光线在入射时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进而改善视力。
常见的角膜屈光手术包括LASIK和PRK两种。
LASIK手术通过切割角膜表面的一小块组织,然后利用激光将其重新塑形,最后覆盖原来的角膜表面。
而PRK手术则是直接通过激光去除角膜表面的一层组织,从而改变角膜曲率。
二、近视眼角膜屈光手术的效果评估近视眼角膜屈光手术的效果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视力改善程度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是否得到明显的改善是衡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的近视度数会有所减少,如果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手术效果良好。
2.视力稳定性视力稳定性是评估角膜屈光手术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是决定手术效果持久性的因素之一。
长期的追踪观察表明,角膜屈光手术的结果通常是稳定的,即手术后视力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3.术后并发症风险任何一种手术都有潜在的风险,角膜屈光手术也不例外。
因此,评估手术效果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干眼、感染、残余屈光度等。
手术效果优秀的角膜屈光手术应该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4.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也是评估角膜屈光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或面对面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主观感受,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手术效果。
总结:近视眼的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通过改变角膜曲率来矫正近视度数的生物医学技术。
通过评估视力改善程度、视力稳定性、术后并发症风险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可以全面评估角膜屈光手术的效果。
屈光手术重点

一.名词解释1.屈光手术:以手术的方法改变眼的屈光状态,从而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改善视功能。
2.视力:是指人眼分辨外界物体精细结构的能力、也称视觉分辨力、是人眼形觉敏感度的度量3.角膜地形图:全称是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分析系统、即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将角膜形态进行数字化分析、并将所获得的信息以不同特征的伪彩色图来表现、因其貌似地理学中地形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故称为角膜地形图4.圆锥角膜: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旁中央部非炎症性进行性变薄并向前呈圆锥状突起5.不适眩光:由于散射光线导致视觉不适,而不影响分辨力或视力6.失能眩光:由于散射光现在眼内使视网膜成像产生重叠,成像的对比度下降,从而降低了视觉效能及清晰度7.波阵面像差:理想波面与实际波面之间的光程差8.优势眼:又称主导眼,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一种用眼习惯9.飞秒激光: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红外激光,其波长1053nm、1045nm、1043nm、1000nm 不等10.屈光力欠矫:指术后屈光矫正度低于预期矫正值1.00D11.屈光力过矫:一般认为术后较预期矫正值超过1.00D为过矫12.Haze: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手术区域出现的角膜上皮和其下方基质的雾状混浊13.眩光:指光线经过混浊或不规则的屈光介质时被反射和散射,降低了视网膜成像的对比度,并干扰了成像清晰度14.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是指术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患者眼压升高(≥22mmHg、压平眼压计)15.中央岛:是指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约1个月以后、角膜地形图显示中央区变陡、出现直径范围大于3mm、角膜屈光力大于临近组织1D以上的岛屿状区域16.???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又称为非特异性弥漫性层间角膜炎或撒哈拉症状17.单视眼:通过调整植入的传统单焦人工晶状体度数,使术后一眼接近正视,用于看远,对侧眼为轻度近视,用于看近18.多焦点人工晶体:应用折射和衍射的光学原理,是经过MIOL的光线产生两个或多个焦点,远处和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均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大脑会选择与被注视物体更接近、更清晰的物像,抑制另一个物像19.可调人工晶体:利用睫状肌的力量,使AIOL光学部前后移动,或产生一定的变形,模拟产生调节功能20.准分子:被激发的二聚体,二聚体包含的是惰性气体和卤素SIK:先在角膜上用特制的纤维角膜板层刀或飞秒激光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掀开后在暴露的角膜基质床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或补偿部分老视二.填空1.角膜从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2.复层上皮分为:基底细胞、翼状细胞和表层细胞3.屈光手术分为: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和巩膜屈光手术4.按作用分类:矫正近视的屈光手术、矫正远视的屈光手术、矫正散光的屈光手术和矫正老视的屈光手术5.屈光手术一般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准确性和最小损害6.屈光手术的视光学原理:最佳矫正原则、合理欠矫原则和双眼平衡原则7.角膜的营养物质一般认为有三个来源:角膜周围毛细血管、泪液和前房水。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现状

3 1 角膜地形 图引导下个体化切 削 角膜 地形 图引导 下个 体 .
2 常规 激光 屈光 手术 的缺 陷
2 1 偏 中心切 削 .
。
化 切 削 (Tpg pySp r dC s mzdA linT S A ) 其 含 oor h up t ut i bao ,O C , a o e o e t
s ,_SK , i I I )成为 目前广泛 开 展 的手术 。I SK手 术较 好 克服 s A _I A 了 P K手术 引起 的角膜 雾状 混 浊 、 光 回退及 长 期使 用 激素 R 屈 引起 的激 素性 高眼压 等缺点 , 有术 后 眼部 自觉 症状 轻、 口 具 伤 愈合 和视 力恢 复快 、 可矫正 的屈 光度范 围大 和屈光 回退 少等优 点。19 99年 C mln4 a ei ] l [ 结合 P K和 L SK的优点提 出了一种新 R AI 型角膜屈光手术 , 即准分子激光角膜 上皮瓣下磨镶 术 (ae p I sr — J e i eakmo iui,A E )其 优 点是 有一 个 能在 激光 切 削后 t l e t l s I S K , hi me s_ 立 即覆盖角膜 基质 的完 整的角膜上皮瓣 , 在术后 早期起保 护层 的作 用 , 同时可避免 I SK制作角膜瓣 的并 发症 。 _I A
术后 1 月接 受手术者对 比敏感度 下降 , 个 尤其 是在低 和 中空 间 频率 上最明显 , 术后 3 月对 比敏感度基本 恢复 。主要是受 术 个
后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 浊及 沉着物和角膜细胞排列 的干 扰影响 , 而不 规则和角膜 中央 扁平形切削 、 角膜表 面不规则 、 心切削 、 偏
屈光手术

(3.4ev<6.4ev)被打断,并分离或汽化分解,达 到切削组织重塑角膜弯曲度的目的。 角膜中央被削薄,可以得到配戴凹透镜效果;周 边部被削薄,可以得到配戴凸透镜的效果.
准分子激光生物学特性
• 穿透力微弱:能量仅被表面组织吸收,一个脉冲切削组织 • • •
的深度约0.25um 对邻近组织损伤极小:波长越长,光子能量越低切口周围 热损伤越小。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最接近190nm的 角膜及巩膜组织的最大吸收峰,绝大部分在5um距离内被 吸收,几乎不引起热损伤。 光束均匀,切削面光滑 可控制切削组织的形状和类型: 近视 中央角膜切削最深,越往周边越浅 远视 光学中心到周边部切削渐深 散光 切削面呈椭圆形
•
•
角膜切口(4mm),无需制作角膜瓣。 STEP 2:通过小切口取出角膜基质透镜组织,因为 没有制作角膜瓣,所以角膜周边的神经没有被切 断, 角膜的生物力学和病理损伤,较传统LASIK治疗有极 大的改善 STEP 3:取出基质透镜后角膜屈光力就得到了精确
术前检查
咨询,有关宣传资料、播放录象片 ↓ 初选:问诊,年龄18岁以上,屈光度稳定?接受手术的明确原因、 职业、既往病史及 用药史?不合格者排除,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旧眼镜 处方 ↓ 术前检查: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 屈光检查:电脑验光、散瞳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 特殊检查: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等 ↓ 检查合格,预约手术 术前谈话,手术签字
把角膜组织气化切削,然后将上皮瓣 复位。术后戴角膜接触镜3天,包眼 3~4天,于术后一周左右可达到术前预 期手术效果。
手术过程
• 优点:
1.避免lasik制作角膜瓣中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2.缩短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的 疼痛反应及haze的程度 缺点: 1.术后视力恢复比lasik慢 2.极少数高度数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角膜上皮下 网状混浊(haze) 3.术后有明显不适,须包眼3~4天。
屈光手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M o e P a t a M e iie d m r ci l c d c n ,De e b r2 1 c m e 01 ,Vo . , o 1 123 N . 2
4 青 光 眼患者 的生活 质量 干预
青光眼有 识 , 到 青光 眼的 早期发 现 , 做 早期 治疗 。
以关注。 下列是公认的提高青光眼患者 生活质量的 目前在 青光 眼 的基 因治疗 , 干细胞 治疗 , 的降压 药 新
策略 :1早 期诊 断 , () 早期 治疗 , 护青 光 眼视 功 能是 物的研发方面有 了进展。 因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 保 基
提 高青光 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2 改善青光 在降眼压、视神经保护和抑制术后滤过泡瘢痕化 3 ()
虽然我国 的青光眼诊治工作取得 了很大的发 胞、 小梁 网等。 的降眼压 药物的研发 , 新 可以使用药 展,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 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但 各地眼 间隔延长, 每次用药后眼压维持时间更久, 提高患者
科 医疗 资 源 的配置 差距 较 大 ,导致 了全 国各 地 青光 的生活质 量 。
眼 患者 的心 理状 态 ;3进 行 系统及 个 性化 的健康 教 个方面。对晚期青光眼患者 ,由于神经节细胞大部 ()
育, 提 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 以 ( 建立青光眼患者的社 分凋 亡 ,干 细胞 替代 治疗是 一个很 有 前景 的 治疗措 4
区护理模 式;5提 高 青光 眼患者 治疗 的依 从性 。 () 施 。干 细胞 治疗 青光 眼可 能 的定位 点在视 神经 节 细
活质 量 量 表 ( t n l y ntueV s a F n t n 的结合对青光眼治疗 目标新 的认识和同时提高患者 Na o a E eIstt i l u ci i i u o
屈光手术科年度工作总结

屈光手术科年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值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之际,我作为屈光手术科的一名员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向大家汇报和分享。
2021年,我所在的屈光手术科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科室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我们在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加强患者沟通与交流,优化手术流程和术后跟踪服务,我们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率。
这些努力使得我们的手术科声誉日益提升,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其次,团队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我们始终坚持“团结、互助、奉献”的理念,不断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相互学习和成长,相互支持和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另外,我们注重科研与学术研究,提升了科室的学术水平。
我们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其他科室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还致力于开展各类临床研究和课题研究,提高我科的学术影响力。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合理、工作压力较大等。
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团队成员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许多令人骄傲和振奋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们能够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屈光手术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屈光手术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尊敬的领导、同事们:接上文,我将继续分享我们屈光手术科在2021年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角膜屈光术后屈光回退的治疗进展

2.1 再次行 LASIK RK、PRK、LASIK 后,由于个体差异,角 膜 基 质床的不光滑,激光能量波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激光手术 有时不能通过 1 次治疗就达到最佳视力。有些会出现屈光回退或 原有近视加深,术后 6 个月近视度数较术后 3 个 月 高 0.75 D 为 屈 光 回 退[17]。对 回 退 的 患 者 在 角 膜 厚 度 足 够 的 前 提 下 ,可 以 通 过 在 原 角 膜 瓣下 再 次 行 LASIK 而获 得 良 好 的 效 果 。再 次 手 术 前 应 精 确计算角膜厚度,保证术 后 残 留 的 角 膜 基 质 床 大 于 250 μm 和 大 于原始角膜厚度的 1/2,这样可以避免圆锥角膜和角 膜膨 隆 的 发 生。再次手术时间宜选择为屈光度基本稳定 6 个月以后。对屈光 度不稳定者不宜再次手术。再次手术无不良并发症,术后视力和 屈光度基本稳定,可见,再次行 LASIK 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性[18]。 2.2 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 LASIK 切削术 以角膜 地形图或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 ORK 个性化屈光矫正程序是依靠 获得人体角膜的个体数据和完整的光学系统像差信息来进行的, ORK 程序将测量的数据转换 成“最优个性化切削”方案进 而 完 成 最优个性化的视力矫正。此技术不但能节省角膜组织,且术后视 力恢复迅速,屈光度稳定性、可预测性好。再次行该手术的时间应 在第 1 次手术后至少半年以上,手术残留的角膜基质床厚度必须 大于 250 μm。角膜地形图或角膜波前相 差引导的 ORK 程序所进 行的二次 LASIK 手术为解决各种角膜屈 光 手 术 后 所 引 起 的 屈 光 回退提 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19]。 2.3 LASEK 术 研 究 表 明 ,在 首 次 行 LASIK 前 近 视 度 数 偏 高 , 术 后 残 留 的 角 膜 床 厚 度 接 近 或 达 到 250 μm 的 术 眼[20],进 行 第 2 次LASIK 补矫效果欠佳,再次出现屈光回退甚至发生角膜膨隆或 圆锥角 膜 的 可 能 性 较 大 。Wu 等[21]发 现 LASIK 术 后 残 留 的 角 膜 厚 度 少 于 250 μm,角 膜后 表 面 中 央 向 前 凸 明 显 增 高 ,250 μm 可 能 是 较 合 理 的 安 全 限 度 ,因 此 对 于 这 部 分 患 者 不 宜 再 次 行LASIK。 LASEK 治疗 LASIK 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 LASIK 术 后 角 膜 残 余 基 质 较 薄 的 患 者 [22]。 2.4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屈光回退 因 角 膜 过 薄 或 回 退 的 度 数 较 高 ,再 次 进 行 矫 正 效 果 欠 佳[23]。而 有 晶 状 体 眼 的 人 工 晶 状 体 植 入 术 veryses(虹 膜 夹 持 型 )和 ICL/TICL(后 房 型)可以解决这一角膜屈光术后屈光回退的问题。长达 8 年的研 究证明,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效果 明 显 且 稳 定[24]。并 保 留 晶 状 体 调 节 功 能 及 提 高 术 后 的 视 觉 质 量 , 所以是角膜屈光手术的良好补充[25]。故其也可以应用于角膜 屈 光 手术后屈光回退,屈光状态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术眼术后 视力恢复迅速,并且手术具有可逆性。总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 体植入术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不受角膜厚度的限制,作 为非常有前景的屈光手术有广泛应用的趋势。 2.5 飞秒激光屈光手术 飞秒激光可以制作厚度和直径 非 常 精 确 的 角 膜 基 质 瓣[26],现 已 逐 步 应 用 于 临 床 。飞世纪后期,术式繁多,20 世纪90 年 代 以 放 射 状 角 膜 切 开 术 (RK)、准 分 子 激 光 屈 光 性 角 膜 切 削 术 (PRK)为主,21 世 纪以 准 分 子激 光 上皮 瓣 下角 膜 磨镶 术 (LASEK) 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为 代 表 的 角 膜 屈 光 手 术 日 益 成 熟 并 普 及 ,但 术 后 仍 然 存 在 屈 光 回 退 的 风 险 ,严 重 影 响 了 角 膜 屈 光 性 手 术 的 疗 效 [1]。 而 对 不 同类型屈光 手 术 后 出 现 的 屈 光 回 退 可 采 用 再 次 LASIK 手 术 、角 膜 地 形图 角 膜 波 前像 差 引 导的 LASIK 切 削 术 、人 工 晶 状 体 植 入 术等手术方式或给予复方决明胶囊、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托 吡卡胺滴眼液、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是指非欠矫造成的偏离矫正目标-0.50 D 及以上的残余近视,是一种逐步发生的、部分或全部的屈光矫正 作用丧失,从而影响手术的预测性、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其发生 率为 5.5%~27.7%[2-4]。
屈光手术(全套340页PPT课件)

• 2003年,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 • 2009年,全飞秒激光技术,因其局限性仍为
全面开展。
非激光的角膜屈光手术
• 1978年,Reynolds角膜基质环 (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ICR)。
• 1983年,美国Trokel等用193nm(ArF气体产生) 的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的实验研究。
• 1985年,德国Seiler等对盲眼进行散光矫正。 • 1987年,美国,McDonald等第一次用准分子激
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用于近视眼的治疗并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1999年,瑞士和美国开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 化角膜切削临床研究。
• 我国2002年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2004年 热潮,以后逐渐冷却。
• 角膜镜片术(keratophakia) • 角膜磨镶术(keratomileusis)
矫正散光的手术
• 1869年Snellen,1890年Lans等开展角 膜前表面松弛性角膜切开术矫正散光 (astigmatic keratotomy,AK)。
• Worst设计了虹膜夹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 Fyodorov(1986年)介绍了一种用于有 晶体眼的单片式硅胶人工晶体。
• STAAR公司,眼内植入性接触镜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
• 1987年,Medennium研发了硅胶的后房 型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体。
• 1894年Botes开展角膜楔形切除术 (wedge resec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 光(astigmatism)
1.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 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
2.原因: 曲率性散光:主要是在角膜,通常是先 天的,另外角膜的病变也可引起;晶状体曲率性 改变也可引起。 光心偏离性散光:晶状体位置偏斜 指数性散光:晶状体不同区域的屈折率有少量差 异所造成的,是生理性的。白内障引起的屈光介 质变化。
4.近视的临床表现: 视远不清,视近清楚 夜间视力差 飞蚊症 近视弧形斑 豹纹状眼底 黄斑出血或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网 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 (Fuchs斑) 视网膜周边部变性 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眼球突出、后极部扩张、巩膜葡萄肿
远 视(hyperopia)
1.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 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 点在眼后,为虚点。远视眼看远不清看近也 不清。 2.原因:眼轴较短;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 小;晶状体的屈光力减弱。 3.分类:低度远视<+3.00D;中度远视+3.00+5.00D;高度远视>+5.00D.
4.远视的临床表现:
屈光手术及进展
李 颖
眼球的解剖、角膜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
一.眼球的基本解剖: 眼球壁: 外层 中层 内层 眼球内容: 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晶状体前表面屈光力+7.52 、后面 屈光力+12.08 、 总屈光力为19.11
二.角膜的解剖、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
角膜的解剖:
角膜的组织学结构: 角膜的生理生化:生理功能 化学成分 营养代谢 透明性
老视的矫正:应先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验光,矫正 屈光不正,再根据被检者的工作性质和阅读习惯, 进行老视矫正。
屈光不正矫治
一.框架眼镜 二.角膜接触镜 三.屈光手术
一.框架眼镜: 安全、简便、经济 镜片光学中心和瞳孔中心一致、否则产 生棱镜效应,P=cF 镜片和角膜顶点有一定距离,存在放大 率,<5%(2.50D)视网膜放出率. 远视伴内斜视:完全矫正 远视伴弱视、无斜视:完全矫正 远视伴外斜:提高视力、最低矫正
5.与远视有关的常见问题:
屈光性弱视 内斜:集合和调节是联动的,当调节发生时,必 然出现集合。调节所诱发的集合的量取决于患者的 AC/A,因人而异,远视者通常较高。远视者未进 行屈光矫正时,为了获得清晰视力,在远距离工作 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离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 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 斜视性弱视。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 视乳头小、色红、 边缘不清、稍隆起,称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就应该戴 眼镜。
三.泪膜的结构与功能
泪膜的结构 脂质层 泪水层 粘液层 泪膜的功能: 泪膜的特性: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正 视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 (5米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落在视 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眼,即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屈光不正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 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 产生清晰像,称为屈光不正。包括:近 视、远视和散光。
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度数相
差超过2.50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 症状。 屈光参差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对屈光参差矫正时要考虑视网膜成像的 放大率。视网膜的融合能力在5%。
老
视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 弱,睫状肌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 能逐渐下降。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 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 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 每个人都会发生。但发生的早晚不一。
目前存在的问题
眩光 暗视力下降 对比敏感度下降 角膜板层刀 激光切削方向 眼球的旋转
发展趋势
个性化切削 角膜地形图引导 全眼球引导 波前像差的概念:目前存在的问题 Q值引导的切削 新的仪器的开发应用:飞秒激光、虹膜跟踪系统 个性化的人工晶体 个性化的角膜接触镜
散光类型:
最大屈光力
规则散光 顺规散光:主子午线在90o+/-30o位置
逆规散光:主子午线在180o+/-30o 斜向散光:其余为斜向散光
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 不垂直者
规则散光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和视网膜 的位置关系分为: 单纯近视散光 单纯远视散光 复合近视散光 复合远视散光 混合散光 临床表现:视力降低和视觉疲劳
手术方法
PRK LASIK LASEK Epi-LASIK
手术 过程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术中并发症: 不完全角膜瓣 游离角膜瓣 破碎的角膜瓣 出血
术后并发症 感染 层间沙漠反应 偏心切削 欠矫、过矫 散光 角膜上皮植入 角膜上皮内生 继发圆锥角膜 角膜基质层溶解 中央岛 角膜混浊
手术禁忌证
有眼部活动性病变者; 患有圆锥角膜 、青光眼、兔眼、干眼症、 角膜内皮变性等; 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 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高度近视且瞳孔极大、角膜过薄者; 瘢痕体质、糖尿病、胶原病; 精神疾病.
术前检查
视力 裂隙灯 验光最佳矫正视力 眼压 角膜厚度检查 角膜地形图检查 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 干眼症检查:Schimmer,BUT 荧光素染色, 对比敏感度检查
角膜地形图
彩色标识尺
冷色(深蓝、浅蓝) 代表平坦的角膜部分 (弱屈光力);暖色 (红、橙、黄), 代表陡峭的部分 (强屈光力); 中间为绿色。
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标准
角膜中央或下方明显陡峭; 角膜中央的屈光力>/=48D; 距角膜中央3mm上下方差>3.0D 双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2.5D。
近
视(myopia)
1.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 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远点 在眼前的某一点。
2.近视眼的原因: •遗传因素: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般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卫生条件不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长久而紧张的视近作业
3.近视眼的分类:
•按近视程度: 轻度<3.00D;中度3.00D-6.00D; 高度>6.00D •按屈光成分: 屈光性: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大 轴性:眼轴前后径较长 指数性:屈光介质的曲折指数过高 •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 单纯性:20岁以后眼轴基本稳定,多数近视<6.00D, 用适当镜片可矫正到正常。 病理性:20岁以后眼轴仍在增长,有不明原因视力 下降、视网膜中央反光减弱、玻璃体轻度变性眼球较突 出 、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巩膜葡萄肿。
(二)眼内屈光手术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透明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
(三)巩膜屈光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 巩膜扩张术
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工作原理
准分子激光的概念
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的原理
准分子激光的生物学特性
手术适应证
年龄满18岁以上; 近两年屈光度数稳定、发展速度每年 <0.50D; 近视< -15.0D (PRK <- 6.0) 、散光< 6.00 、远视< +8.00; 角膜厚度>450um; 眼部无活动性病变; 软镜停戴1-2周、硬镜停戴2-3周; 再次手术者:LASIK: 3-6个月 PRK: 1年以上 RK: 2年以上
二.角膜接触镜: 1.软镜: 2.硬镜(RGP): 3.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 OK):
三.屈光手术
(一)角膜屈光手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 RK) 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segment、 ICR)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6岁时,低中度远视无任何症状,因为调节幅度 很大,近距离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通常是 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 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斜,由高调节性 集合/调节比例(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 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性集合而消除或减少内斜。 6-12岁时,近距离阅读需求增大,出现视物疲劳; 20-30岁时,近距离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的视 疲劳症状, >40岁时,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视远、视近都 需要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