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手术的发展及基本理论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角膜屈光手术的技术与效果培训课件

角膜屈光手术的技术与效果培训课件

圆锥角膜风险及应对策略
圆锥角膜筛查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 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的筛 查,以排除圆锥角膜的 患者。
定期随访
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 随访,医生将检查手术 部位是否有圆锥角膜的 迹象,并及时处理。
干预措施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圆锥 角膜,医生可以采取干 预措施,如佩戴硬性透 气性角膜接触镜(RGP )或进行角膜交联等。
过矫或欠矫处理方法
1 2
精确测量角膜曲率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使用精确的测量设备测量患 者的角膜曲率,以确保手术矫正的准确性。
个性化手术设计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角膜曲率和近视度数,制定 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避免过矫或欠矫的发生。
3
术后调整
如果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的情况,医生可以通 过二次手术或佩戴角膜接触镜等方式进行调整。
确度和安全性。
03
联合手术
未来角膜屈光手术可能与其他眼部手术联合进行,如白内障手术、青光
眼手术等,以同时解决多种眼部问题。
对眼科医生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更新迅速
眼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医疗环境。
患者需求多样化
随着患者对视力要求的提高,眼科医生需要提供更多样化、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干眼症预防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干眼症状况,并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如使用人工泪液等。
晕光、眩光处理
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光、眩光等视觉问题,医生 可以通过调整手术参数或佩戴特殊眼镜等方式进行处理。
圆锥角膜复发处理
如果患者手术后出现圆锥角膜复发的情况,医生可以采取 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佩戴RGP、进行角膜交联或进行二次 手术等。

屈光手术专题讲座

屈光手术专题讲座
手术原理
ICL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将一片微型人工晶体植入眼球后房的手术,以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
手术特点
ICL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矫正范围广、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手术后可能出现眼压升高 、晶体移位等问题。
其他屈光手术方式及特点
PRK手术
PRK手术是一种将角膜上皮刮除的手术, 以改变角膜屈光状态,矫正近视、远视 和散光。PRK手术具有手术后恢复时间较 长、视力提高较慢等缺点,但手术后并 发症较少。
总结词
屈光手术后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案例展示了屈光手术在 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方面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屈光手术后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案例中,患者经过手术 后出现了某些并发症,但医生及时采取了正确的处理 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 者的安全和视力的恢复。
THANKS
感谢观看
和眼睛健康。通常,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角膜恢复情况等。
02
合理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眼药水或药膏,以预防感染和促
进角膜恢复。同时,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03
休息与活动
术后初期,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和剧烈运动。随着恢复时间
的推移,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但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
02
屈光手术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检查与评估
裸眼视力检查
01
02
矫正视力检查
角膜厚度测量
03
04
前房深度测量
角膜曲率测量
05
06
眼轴长度测量
术前准备与注意事项
术前停戴隐形眼镜和美瞳 避免感冒和鼻炎等呼吸道疾病
术前进行眼部清洁和消毒 术前注意休息和避免熬夜

屈光手术学PPT课件

屈光手术学PPT课件

分类
(2)眼内屈光手术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 —晶体前接触镜(ICL) —透明晶体摘除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3)其他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PSSO)
各种屈光性手术适用范围(参考)
二、屈光手术的术前评估
– 病史采集及检查前准备 – 视力: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 – 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前房、晶体、玻
4. 缺点:
预测性较差,操作不当有较大回退,并发症 多,个体差异大,矫正范围有限(6D以下),角 膜结构破坏大,遇外伤易破裂,散光矫正效果差。
Mini放射状角膜切开术(MRK)
1. 原理: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2. 手术参数:
切口数目2-8条;放射状、切口长度1.5-2.5mm;切 口深度95%;光学区直径3-3.5mm,矫正度数-4D以下
—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眼科学者Sato从角膜后面 切开治疗近视,手术失败
—二十世纪60年代,Barraquer创立板层角膜屈光 手术,即角膜镜片术和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 视和无晶体眼
历史
—1974年,前苏联学者Fyodrov进行首例放射状角 膜切开术(RK),被认为是现代屈光手术发展 的开端
—二十80年代后期,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 切削术(PRK)和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屈光手术学
.
目的要求
• 了解屈光手术的分类、原理及发展趋势 • 熟悉角膜屈光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了解角膜屈光手术眼用激光的特点 • 了解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术后处理的原则
一、概述
1. 定义 2. 历史 3. 分类
定义
何谓屈光手术?
用于改变眼的屈光状态或病理过 程的各种手术。
历史
—1708年Hermann Boerhaave提出透明晶体摘除术, 直到1894年才有临床报告

屈光手术学 概述、基本概念及原则

屈光手术学 概述、基本概念及原则

屈光手术的生物学基础
➢ 角膜组织分层特点 基质层(stroma)
1.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2.由胶原纤维构成:共200-250个平行重叠胶原纤维板层,约500μm厚,占 角膜厚度的90%;胶原纤维互相平行、大小一致、间隔相等,直径约3236nm,长度横跨角膜直径 3.含有少量细胞成分:纤维细胞、Schwann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 形核白细胞 4.周边基质层结构接近巩膜
屈光手术学发展史
➢ 屈光手术的发展
Fyodrov提出了现代RK最重要的手术原则 1. 只在角膜前表面切开 2. 保留角膜中心视区越小、矫正效果越大 3. 角膜切开越深,矫正效果越大 4. 确立了手术计算公式,术前进行手术量计算
屈光手术学发展史
➢ 屈光手术的发展
美国Bores学习了Fyodrov的RK手术技术,并进行改进,角膜切 开深度从75%增加至80-90%,手术效果明显提高 1978年-1984年,美国共实施RK手术近15万例 1981年,我国朱志忠进行了RK手术。
屈光手术学发展史
➢ 屈光手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眼科学者佐藤勉(Sato)应用放射状角 膜切开术矫正近视——真正意义上的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前表面做切口:切开深度50%,保留6mm中央视区,效果不 理想
角膜前、后两面半切开:破坏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 大泡性角膜病变,手术失败
屈光手术学发展史
屈光手术的生物学基础
➢ 角膜解剖生理与切口愈合 角膜解剖结构特点
1. 透明性,凸面镜形态,中央薄、周边厚 2. 成年人:水平径11.7mm、垂直径10.2mm(3岁以上儿童角膜直径接近成人) 3. 中央瞳孔区形态接近球形(各点曲率半径基本相同) 4. 前表面曲率半径:水平方向7.8mm、垂直方向7.7mm 5. 后表面曲率半径:6.2-6.8mm

眼屈光学眼科培训课件

眼屈光学眼科培训课件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墨翟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宋国 人,公元前460一376,所著的《墨经》为我 国最早的光学著作。
——该书概括了他在几何学、力学和光学 方面的研究成就。其中最完整最有价值的是 光学。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的要求
了解与屈光不正分布有关的因素,熟悉正视眼的屈 光状态及非正视眼的屈光状态,掌握远视眼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远眼与调节;掌握近视眼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近视眼的矫正;掌握散光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掌握屈光参差的类别、成因及临 床矫正原则。
视力表的绘制 1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教 材
理论教材 《眼科屈光学》 编 著 徐广第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实验教材 《屈光学实验》 编 著 宋慧琴 天津职业大学校内讲义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博物志》
——西晋张华 (232一300)著的《博物志》 中有“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 得火”的记载。
(可见我国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知道利用 凸透镜的屈光聚焦来取火了。)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程的要求

屈光手术专题讲座

屈光手术专题讲座

02
在详细咨询了眼科医生后,B女士选择了屈光手术,手术后一
周恢复了清晰的视力。
术后三个月复查,B女士的视力稳定,且不再需要佩戴老花镜
03 。
患者C的术后恢复
C女士在25岁时接受了屈光手术后,术后出现 了角膜水肿和轻度干眼症状。
医生建议C女士使用人工泪液和角膜保护剂进 行治疗,同时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恢复时间快
手术后一般第二天即可恢复到正常视力,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 响较小。
屈光手术的风险
感染
过矫或欠矫
手术过程中若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 可能导致感染。
手术参数设置不准确或患者术后用眼不当, 可能导致视力矫正过度或不足。
干眼症
视网膜脱落
手术会损伤眼部神经,可能导致干眼症状。
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等 严重并发症。
05
屈光手术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带来的变革
个性化与定制化手术
随着3D打印技术、AI等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眼球结构和屈光状态, 设计和制定更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
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减少人为 错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在术后三个月的复查中,C女士的症状得到明 显改善,视力稳定。
讨论与总结
屈光手术在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方面具有显著效 果,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适应症、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可 能的风险并发症。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案,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变化,可以随时取出或更换晶体。
适用范围广
02

屈光手术

屈光手术
测量方法:裂隙灯、自动角膜测量仪、UBM
瞳孔直径与形态
• 正常瞳孔位于虹膜中央偏鼻下方,直径2— 4mm,双侧等大,边缘整齐,光线刺激和 视近物时都有瞳孔缩小反映。
• 检查瞳孔时应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和位 置,有无瞳孔残膜,瞳孔的直接光反射和 间接光反射。
前房深度
• 定义: 前房深度是指从角膜定点的内皮面到晶
状体定点之间的距离。 注意:有时前房深度的测量是通过角膜
顶端的轴线上从角膜上皮到晶状体前表面 的距离,因此要减去中央角膜厚度,才是 真正的前房深度值。
眩光与散射光检查
• 眩光分为不适眩光和失能眩光 1.不适眩光:由于散射光线造成视觉不适, 而不影响分辨力或视力时,称为不适眩光。 可引起头疼、眼疲劳、灼烧感、流泪、斜 视等
即是以手术的方法改变眼的屈光状态。 包括: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和其 他手术。
• 分类
1、角膜屈光手术 ①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 or MRK) ②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激光 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③自动角膜板层成形术(ALK)和角膜板层 切削术(MLK) ④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 ⑤角膜基质内环(ICR or ICRS)
第一节 准分子激光机
• 定义: 准分子是被激发的二聚体。二聚体所包
含的是惰性气体和卤素两种元素。 准分子激光是指受激二聚体所产生的激
光。 目前临床应用的准分子激光机主要是氩
氟混合物产生的(193nm)波长的超紫外 冷激光。
• 决定激光能量输出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激光 腔内电压和工作气体。
• 定义:
能量密度:是指作用于切削区单位面积 上的激光能量的大小,单位为mJ/cm2
9、泪膜:提高角膜光学特性,促进营养代谢, 修复损伤。

屈光手术史

屈光手术史

屈光手术史1. 引言屈光手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眼球的形状来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光手术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视力矫正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屈光手术的历史发展、不同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的效果和风险。

2. 屈光不正的定义和类型2.1 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导致视力模糊或不清晰。

屈光不正主要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种类型。

2.2 近视近视是指眼睛聚焦光线时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前。

近视患者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物体模糊。

2.3 远视远视是指眼睛聚焦光线时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后。

远视患者看远处物体清晰,而近处物体模糊。

2.4 散光散光是指眼睛的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使得光线在不同的方向上聚焦在不同的点上。

散光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近视或远视。

3. 屈光手术的历史发展3.1 早期的屈光手术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兽膜作为角膜的替代物进行角膜手术。

而在近代,医生们尝试使用手术来矫正近视和散光,但效果并不理想。

3.2 激光手术的崛起 20世纪70年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为屈光手术打开了新的局面。

最早的激光手术方法是激光角膜成形术(PRK),通过激光切割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和散光。

3.3 准分子激光原理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原理的应用使得近视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视手术中常用的准分子激光原理包括LASIK(拉-氏手术)和LASEK(拉-式表面上皮切除术)。

3.4 飞秒激光的使用近年来,飞秒激光被引入到屈光手术中,为手术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飞秒激光技术可以在切割角膜组织时形成更精细的切割层面,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4. 屈光手术的常见方法4.1 LASIK LASIK是最常见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

该手术通过制作一个角膜瓣,削薄角膜并利用激光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正视力问题。

LASIK手术具有恢复快、痛苦少的优点,但存在术后干眼、感染等风险。

4.2 PRK PRK是激光手术的早期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8
内皮细胞层
• 位于cornea的最内面,单层六角型细胞。 • 细胞间有粘连小带、粘连斑、粘着斑和闭锁小
带。 • 具有cornea房水屏障功能,正常情况下房水不
能透过此层进入cornea组织。 • 内皮细胞密度、形态与年龄密切相关。 • 成年后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只有靠临近
细胞扩张和移行填补缺损区。 • 数量严重下降会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
2020/4/18
角膜解剖
• 占眼球壁的1/6 • 横径约11.0mm~
12.5mm,垂直径约 10.0mm~11.5mm 。 • 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约为7.8mm,后面 约为6.8mm。 • 中央部厚度平均约 0.5mm,周边部约 1mm。
2020/4/18
角膜解剖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基质层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
屈光手术的发展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邓志宏
2020/4/18
屈光手术— 以手术的方法改变眼的屈光状态
2020/4/18
人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人眼的屈光度主要有哪些因素决定?
屈光手术的历史
• 摘除透明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1894 年 Fukala)
• 1898 Lans发现烧灼角膜可以改变屈光力 (1914,1933,1939,1941)
2020/4/18
角膜上皮细胞
• 5-6层细胞 • 分为三层:基底细胞、翼状细胞
和表层细胞 • 基底细胞:柱状,通过半桥粒与
基底膜和后弹力层附着,细胞间 可见无髓鞘神经纤维。 • 翼状细胞:多角形,2-3层 • 表层细胞:2层,细胞长、细且扁 平,表面细胞膜有微皱褶和微绒 毛(泪膜滞留)
2020/4/18
2020/4/18
2020/4/18
后房型人工 晶体植入
飞秒激光
2020/4/18
巩膜手术—改变眼轴
• 1903 赤道部巩膜环切术 • 1954后巩膜加固术 • 1996前睫状巩膜切开术-老视 • 2001激光老视逆转术
2020/4/18
第二章 屈光手术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相关眼组织的解剖和生理
2020/4/18
现代角膜屈光手术的先驱
• 1939 佐藤勉 角膜前后两面放射状角膜切开(3/4角膜
内皮细胞失代偿) • 1973 年,Fyodorov开创了现代放射
状角膜切开术(RK)
RK手术的原则: • 只能在前表面进行 • 保留中心视区越小,角膜切开越深,
屈光矫正效果越好 • 建立手术公式
2020/4/18
,以保证cornea的透明。 • 损伤后不能再生,以瘢痕组织代替。 • 有基质细胞
2020/4/18
后弹力层(Descemet膜)
• 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容易分离。 • 真正的弹力膜,此膜有一定弹性,受钝伤后易
断裂,但对化学性物质如细菌毒素等的抵抗力 却甚高,故在严重cornea溃疡穿孔前,可见后 弹力层膨出,却不迅速穿孔。 • 系cornea内皮细胞的分泌产物,损伤后可以再 生。
2020/4/18
角膜生理
角膜的生理功能: • 眼球壁一部分,保护眼球 • 透明无色无血管,透过光线 • 屈光能力强,提供大约70%的屈光力
2020/4/18
角膜的化学成分
• 水:72%-82% • 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 • 酶(上皮和内皮含量多,胶原酶) • 粘多糖(水合作用) • 无机盐 • 其他:糖原、氨基酸、抗坏血酸和脂质
2020/4/18
角膜的营养代谢
• 营养来源:角膜周围毛细血管、泪液和房水 (90%葡萄糖)
• 能量-维持角膜的脱水状态和透明性 • 氧气来源:泪液膜(睁眼时,接触镜)、房
水(内皮)、角膜缘和睑结膜毛细血管(闭 眼时) • 葡萄糖(糖原):无氧酵解(85% )、三羧 酸循环、戊糖磷酸支路(上皮)
2020/4/18
期妇女低于非妊娠妇女。 • 痛觉和触觉在角膜中央最敏感(棉丝刺激) • 局部麻醉后,痛觉和触觉先消失,冷热觉最后消失。(白
内障表面麻醉时,有时患者对手术器械的操作已无疼痛感 ,但当灌注液(通常为室温)接触角膜时,患者会感觉到 有凉水进眼。)
2020/4/18
角膜的透明性
LASIK手术时代
• 1990年,希腊Dr Pallikaris,将角膜磨镶术与PRK结合起 来,形成LASIK手术。
• 1994年,波前像差系统引入准分子手术
• 1999年,意大利Dr Camellin报道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 膜磨镶术LASEK
• 2002年,Epi-LASIK • 2003年 飞秒激光iLASIK
准分子激光手术时代
• 1983年,Trokel用193nm的ArF激光进行角膜切削 的动物实验。
• 1985年,Seiler将其用于盲眼已矫正散光。
• 1987年,Dr McDonald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从此进 入PRK时代。
• 1986年,Ruiz报告了近视性的原位角膜磨镶术
2020/4/18
前弹力层(Bowman膜)
• 由胶原纤维组成 • 为均匀一致的透明薄膜 • 无细胞结构 • 被破坏不能再生,损伤愈合时为瘢痕组织
代替。
2020/4/18
角膜基质层
• 为cornea的主要成分,占cornea厚度的90%。 • 由纤细胶原纤维、cornea细胞和细胞外的粘液
基质构成, • 纤细胶原纤维束形成纤维板,排列规则、整齐
角膜的神经支配
• 丰富的感觉神经 • 由三叉神经眼支分支一睫状神经发出 • 角膜缘神经丛--前弹力层下上皮下神经丛
--上皮内神经丛。 • 神经末梢可以再生
2020/4/18
角膜的感觉
• 人体最敏感的区域—感受外界不良刺激并迅速作出反应( 保护作用)
• 冷热觉、痛觉和触觉 • 早晨低于下午,男性低于女性,老年人低于年轻人,妊娠
2020被7~10mm的泪膜覆盖,由三层组成: • 表面脂质层(0.05~0.5mm):主要由眼睑的睑板腺分
泌,Zeis腺和Moll腺为脂质的次要来源。该层主要生理 功能为防止泪膜蒸发和睑缘泪溢。 • 中间水质层(7mm):由附属泪器组织和泪腺分泌; • 内粘液层(0.02~0.05mm)由结膜中的杯状细胞分泌 ,亲水性,使泪膜得以形成并保持稳定。 • 除了润滑cornea和结膜表面,还提供氧和其他营养物 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