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手术种类近况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屈光手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屈光手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早在1780年,有人就提出摘除透明晶体可以矫正高度近视,1894年Fukala 报告了手术结果。

1898年荷兰Lans发现灼烧角膜可以改变屈光力,。

Wray(1914年)和O·Connor(1993年报道了热灼矫正角膜散光).Bock(1939年)用电凝固术、中村明(1941年)用热灼法都曾治疗过近视。

真正在角膜上实施手术以治疗近视的先驱是日本的佐藤勉(Sato,1939年),他从圆锥角膜患者在角膜破裂以后因角膜变平使近视降低的现象得到启发,第一个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眼。

手术早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当时人们尚未发现角膜内皮维持角膜透明的重要作用,而此手术方式又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约3/4的病例在10多年后因角膜水肿或大泡状状角膜病变而行角膜移植手术。

哥伦比亚眼的Barraquer创立了板层角膜屈光手术,用直接改变角膜厚度的方法达到了改变角膜屈光度的目的。

前苏联Fyodorov(1973年)偶尔在一眼外伤患者发现角膜伤口愈合后,其原来的近视明显降低,于是创立了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PK),并于1979年首次报道角膜前表面放射状切开矫正近视及散光比较满意的效果,这是角膜屈光手术的开端,对发展角膜屈光手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提出了现代PK最重要的手术原则:(1)只能在角膜前表面进行手术;(2)保留角膜中央视区越小,屈光矫正效果越大;角膜切开越深,矫正效果越大;(3)建立了手术计算公式,在术前对患眼进行计算后决定手术量及获得手术后满意的效果。

美国Bores从Fyodorov那里学习后从1978年到1984年在美国共实施了近15万例手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验室研究为这一手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改进了检查仪器与手术器械;2.简化科手术计算公式并使手术操作规范化;3.进行了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我国朱志忠(1981年)在自制手术放大镜下进行了PK手术,证明手术对3D以内的近视治疗效果可靠、安全简便、无严重合并症。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摘要】屈光不正是人类共同的、最常见和最普遍的眼病,据资料统计,世界平均近视发生率为22%,远视病人数目和近视相近,中国近视发生率为31%,是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人们一直以不懈的努力致力于探索屈光不正的矫正和治疗手段,不满足于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的非手术矫正。

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的成熟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屈光手术发展迅速,是目前眼科专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以PRK、LASIK为代表的角膜准分子屈光手术日益成熟,同时由于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拓宽了手术适应症,对近视、远视、散光甚至老花的治疗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屈光手术展望历程1 屈光手术的历史1708年,有人提出摘除透明晶体可以矫正高度近视,1898年,荷兰Lans发现烧灼角膜可以改变屈光力,真正在角膜上手术矫正近视的先驱者是日本的佐藤(sato1939年),他从圆锥角膜患者Descemet膜破裂后角膜变干使近视降低的现象得到启发,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因角膜切开深度不够,故疗效不满意而改为角膜前后两面半切开,但角膜切开后严重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约3/4的病例因角膜水肿或大泡状角膜病变而失明或行角膜移植术,另一位角膜屈光手术的先行者是哥伦比亚Barraquer,他创立了板层角膜屈光手术,用改变角膜厚度的方法改变了角膜屈光力,主要采用角膜镜片术及角膜磨镶术。

2 屈光手术的里程碑,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前苏联Fyodorow(1973年)偶然发现一位眼外伤患者角膜创口愈合后,原有近视明显降低,创立了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于1979年首次报道RK手术矫正近视及散光,这是现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开端并提出了RK手术原则:只能在角膜前表面切开,角膜中心视区越小,角膜切开深度越深,矫正效果越大,建立了手术计算公式。

屈光手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屈光手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 ・ 36
M o e P a t a M e iie d m r ci l c d c n ,De e b r2 1 c m e 01 ,Vo . , o 1 123 N . 2
4 青 光 眼患者 的生活 质量 干预
青光眼有 识 , 到 青光 眼的 早期发 现 , 做 早期 治疗 。
以关注。 下列是公认的提高青光眼患者 生活质量的 目前在 青光 眼 的基 因治疗 , 干细胞 治疗 , 的降压 药 新
策略 :1早 期诊 断 , () 早期 治疗 , 护青 光 眼视 功 能是 物的研发方面有 了进展。 因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 保 基
提 高青光 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2 改善青光 在降眼压、视神经保护和抑制术后滤过泡瘢痕化 3 ()
虽然我国 的青光眼诊治工作取得 了很大的发 胞、 小梁 网等。 的降眼压 药物的研发 , 新 可以使用药 展,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 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但 各地眼 间隔延长, 每次用药后眼压维持时间更久, 提高患者
科 医疗 资 源 的配置 差距 较 大 ,导致 了全 国各 地 青光 的生活质 量 。
眼 患者 的心 理状 态 ;3进 行 系统及 个 性化 的健康 教 个方面。对晚期青光眼患者 ,由于神经节细胞大部 ()
育, 提 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 以 ( 建立青光眼患者的社 分凋 亡 ,干 细胞 替代 治疗是 一个很 有 前景 的 治疗措 4
区护理模 式;5提 高 青光 眼患者 治疗 的依 从性 。 () 施 。干 细胞 治疗 青光 眼可 能 的定位 点在视 神经 节 细
活质 量 量 表 ( t n l y ntueV s a F n t n 的结合对青光眼治疗 目标新 的认识和同时提高患者 Na o a E eIstt i l u ci i i u o

屈光手术种类(类型)

屈光手术种类(类型)

屈光手术类型按照屈光手术的部位不同,屈光手术可分为下列类型:(1)角膜屈光手术:在角膜上施行手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

①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原理:在角膜前表面中央区以外区域,行对称的放射状切开,使角膜中央区变扁平,以削弱角膜的屈光力,矫正近视。

这是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方法之一,但其预测性差,可治疗范围有限,手术操作存在技巧,手术并发症较多。

②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原理:在旁中央区的角膜层间,植入一对半环或一个圆环,使该区角膜隆起,中央区相对变扁平,屈光力减弱,从而矫正近视。

此手术仅适用于一1.00~一3.00D。

优点: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效果可调整,可逆。

缺点:术后视力波动,眩光,环周混浊。

③准分子激光原理:准分子激光即波长193nm的氟化氩气体激光,其对角膜的穿透力小,热效应低,可精确去除角膜组织,切削表面非常光滑。

通过切削少量角膜浅表组织,以改变角膜表面曲率,减弱或增强角膜屈光力,从而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

(2)眼内屈光手术:在晶状体和前房施行手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

①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对混浊的晶状体行白内障摘除时,根据患者原有的屈光状态和视觉需求,植人合适的人工晶体。

适用于原有白内障的患者。

缺点:失去晶状体原有的调节功能。

②透明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角膜过薄无法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者可行此手术,但失去了原有的调节作用,且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后发障等并发症。

③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角膜后面至晶状体前面的中央区植入一有屈光力的镜片,用以矫正原有的屈光不正,可维持原有的调节功能,但可能引起角膜失代偿、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3)巩膜屈光手术:一些在巩膜上施行的手术可归类于屈光手术,如后巩膜加固术、巩膜扩张术等。

其疗效尚需证实。

屈光性手术种类的近况与进展综述

屈光性手术种类的近况与进展综述

屈光性手术种类的近况与进展综述【摘要】屈光问题的处理,传统方式多用镜片纠正,随着认识的提高与科技的进步,屈光性手术日渐完善,本文重点概述介绍屈光性手术的不同种类,以期达到共同了解、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屈光手术;进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691004-7484(2013)-07-4141-01 屈光性手术是当前眼科界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手术对象可是角膜、晶状体或巩膜。

术式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表面镜片术(EP)等;晶状体屈光性手术有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巩膜屈光性手术有后巩膜加固术等。

1角膜屈光性手术角膜屈光性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手术,由于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临床应用显示出在屈光不正等方面效果较满意。

1.1从RK到Mini-RK的发展从前苏联眼科医生Fyodorov第一例成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成功之后,RK的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具体的原理如下:通过眼角膜的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将位于角膜中心部位的光学区变平,曲率的直径变大,屈光率减小。

该方法比较适合于20到40岁左右的患者,-1.50到-8.00D的近视患者更为合适。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预测性还不是非常的准确,可能会使患者的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眩光,角膜瘢痕等症状。

1.2PRK适应症的扩大Marshal提出的PRK,在进几年的屈光手术中应用较多。

该手术方式是指通过激光来切削掉角膜光学区的上皮和前基质层,从而调整角膜前表面曲率,实现最终的减小角膜屈光力的目标。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比较的实用,其应用范围较广,例如不同性质的近视、近视散光等都可以运用该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其运用范围比较的广,但是其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如果手术对象是超过-10D 的高度近视患者,手术效果就不会太理想了。

角膜屈光手术二十年回顾

角膜屈光手术二十年回顾

角膜屈光手术二十年回顾近视矫正手术开展二十年。

20年临床回顾性研究证明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强,全球手术量连年增加。

在我国也经历了认识、熟悉、掌握和发展的阶段,从总体来看开展这类手术无论从设备、手术医师、手术患者人数以及手术后视力效果均达到了领先的行列。

我国目前能开展这类手术的医院、中心达一千余家,年手术量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术治疗达到预期的矫正视力,解决了屈光不正给患者带来的不便。

我国特点:①手术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比国外年轻;②手术目的主要是以升学、入伍以往因为他们视力低下而不能进入的职业,其次是不愿意或者不能戴框架或者角膜接触眼镜患者;③手术方式以LASIK为主的多元化手术;④设备齐全,参差较大,淘汰不及时;⑤整体手术效果好,98%患者能获得良好的屈光矫正。

手术并发症少,绝大多数能控制。

以LASIK为主的手术,是通过准分子激光技术改变角膜表面的曲率,降低近视、远视和散光屈光度数,使人们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活视觉。

全球整体患者LASIK术后的满意率平均为95.4%(87.2%~100%)。

评价手术质量的金标准是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即通过高质量手术使患者达到预期的矫正视力同时,还要获得良好的的生活视觉。

高质量的角膜屈光手术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优良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设备;良好的手术环境和精湛的手术技术;个性化的患者情况分析和手术设计。

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方式不断完善,由原始单纯表层PRK,发展为LASIK,逐渐又向优化表层的飞秒激光制瓣、板层超薄角膜瓣、基底膜下切削和表层LASEK和EP-LASEK手术发展。

1.手术后患者生活视觉质量和满意度2009年Kerry D. Solomon等医生在角膜世界文学报道 (LASIK World Literature Review) 中回顾分析了从1988年到 2008年的20年间LASIK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

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
上, 人们发 现 ,K 手术矫正 近视 的度数有 限 , R 预测性 还 不 十分准确 , 以及术 中 、 后可能 发生较 为严重 的并 发 术
症, 故在兴奋之余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探寻 , 是 否还有一种更为安全 、 更为有效 的方法来替代 R K手
术 呢?
上世 纪 9 代 , o年 准分 子激 光 矫 治 近 视 技 术 诞 生
2 目前 角膜屈 光手 术的研 究热点
或 是隐形 眼镜 )似 乎没有 更好 的解 决办 法 。为解决 屈 , 光 不正 问题 , 虽然人 们 已进 行 了多种不懈 的努 力 , 针 如 灸、 眼液 、 耳贴 、 等 , 结果并 不令人 满意 。 磁疗 但 在上 世纪 4 0年代 , 日本 的佐 滕教授 已尝 试从 角 膜 内表面与外 表面联 合作 放 射状 切 开 治疗 近视 , 然 初 虽 见 成效 , 随之而来 的大泡 性角膜 炎 、 膜 内皮 失代偿 但 角 等并 发症使得 该手 术 不 得不 终 止应 用 。然 而 , 们探 人
度 在改变角 膜屈光 状 态 中 占有重 要地 位 , 而 奠 定 了 从 现 代放射状 角膜切 开术 的基 础 , 在 实 践 中取 得 了成 并 功 。随着各 国学者 的竞相 努力 以及 检测设 备 和手术 器 械 的不断完善 ,K 手术 迅 速 风靡 全 球 , 在 眼屈 光 发 R 这 展 史上具 有 划 时 代 的 意义 。在 大 量 临床 工 作 的基 础
l ea e ti D K 、 下 层 间感 染 、 别 是 瓣 与 基 a lr r is L ) 瓣 m l k at, 特
质床不 能 良好 愈合 , 留下 了潜 在 的危 险 。已有 不少 关 于 L SK术 后几 年在钝性 眼 外伤 的情 况下瓣 被掀开 的 AI 报道 。角膜瓣 的制 作似乎成 了 L S AI K的双刃 剑 。怎样 才能更好 地解 决这 些 问题 ? 同时人 们对 手术效 果也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光手术 不但要 明显 提高裸 眼视力 , 屈 还 要保证 良好 的视 觉 质 量 !人 们 对 于术 后 眩 光 、 比 对 敏感度 下降 以及像 差增加 等关 系到视觉 质量 的问题也 更 加关 注 。这一切 就决定 了 目前 角膜 屈光手术 的研究 热点 和今后 的发展 方 向。 2 1 检 测设备 和手 术设备 的进一 步完 善 . 俗话说 : 工 欲善其 事必先 利其 器 。无论 是保 障手术 安全还 是提高 手术 质量 , 首先 要有 良好 的检 测设 备 和 手 术设 备作 后 盾 。为了更好 地检 查视 觉 质量 , 人们 不 断研 发 和 完善 波前像 差仪 、 比敏 感度仪 、 对 眩光 仪等 。就波前 像差仪 而言 , 目前 临床 上普 遍 采用 主 观 和客 观 两 种像 差仪 来 测 量波前 像差 。主 观像 差 仪 : 点 的清 晰 度依 据 患者 像

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摘要】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屈光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的视力有重要意义。

术后视觉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从角膜屈光手术的常见类型、术后视觉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评估方法、改善措施以及长期效果观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术后视觉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估和改善方法也日益完善。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长期效果的观察和持续改进术后视觉质量的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研究进展、评估方法、影响因素、改善措施、长期效果、结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角膜屈光手术的基本概念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改变角膜的曲率来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

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导致视力模糊。

角膜是眼睛前部透明的组织,对于眼睛的清晰视觉至关重要。

角膜屈光手术可以通过激光或手术刀等工具对角膜进行调整,使得眼睛能够正确聚焦光线,从而改善视力问题。

角膜屈光手术的常见类型包括LASIK(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RK (表面激光屈光手术)、LASEK(上皮上激光角膜磨镶术)等。

这些手术方式会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以获得最佳的矫正效果。

角膜屈光手术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手术后的视觉质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手术技术、配合度、眼部健康情况等。

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和改善变得尤为重要。

1.2 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性术后视觉质量是角膜屈光手术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需要依靠眼睛进行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术后视觉质量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完善术后管理和持续评估患者的视觉质量,可以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光性手术种类的近况与进展综述
【摘要】屈光问题的处理,传统方式多用镜片纠正,随着认识的提高与科技的进步,屈光性手术日渐完善,本文重点概述介绍屈光性手术的不同种类,以期达到共同了解、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屈光手术;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41-01
屈光性手术是当前眼科界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手术对象可是角膜、晶状体或巩膜。

术式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表面镜片术(ep)等;晶状体屈光性手术有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巩膜屈光性手术有后巩膜加固术等。

1角膜屈光性手术
角膜屈光性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手术,由于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临床应用显示出在屈光不正等方面效果较满意。

1.1从rk到mini-rk的发展从前苏联眼科医生fyodorov第一例成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成功之后,rk的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具体的原理如下:通过眼角膜的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将位于角膜中心部位的光学区变平,曲率的直径变大,屈光率
减小。

该方法比较适合于20到40岁左右的患者,-1.50到-8.00d 的近视患者更为合适。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预测性还不是非常的准确,可能会使患者的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眩光,角膜瘢痕等症状。

1.2prk适应症的扩大marshal提出的prk,在进几年的屈光手术中应用较多。

该手术方式是指通过激光来切削掉角膜光学区的上皮和前基质层,从而调整角膜前表面曲率,实现最终的减小角膜屈光力的目标。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比较的实用,其应用范围较广,例如不同性质的近视、近视散光等都可以运用该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其运用范围比较的广,但是其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如果手术对象是超过-10d的高度近视患者,手术效果就不会太理想了。

prk容易出现以下并发症:角膜光学区的上皮残缺、眩光、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等。

但总的来说prk对中度近视安全有效。

经研究发现,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能够有助于低度和中度的远视患者恢复正常。

此外,prk的治疗效果受到人们的肯定,并在大力的推广当中,效果令人鼓舞。

1.3alk、h-alk、lasik、lasek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利用自动角膜定型装置,用显微角膜刀切除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从而改变了角膜屈光度,经研究证实,对高度近视疗效确实。

alk也可以用来治疗远视,其机理在于将角膜深层切开,后板层因眼内压的推移作用而向前突出,从而改变角膜屈光状态,用于治疗+5.00d以下的轻中度远视,效果较为满意。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对近视、远视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有一种安全性能更高、适应症状更广的新型激光飞秒激光正在逐渐的兴起,飞秒激光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在具体的操作中也比较的简单可靠,其发展前景非常的明朗。

1.4角膜表面镜片术(epikeratophakia)该手术方式是除去眼角膜的上皮,然后在其表面经过一系列的精确操作制造出不同屈光度的组织镜片。

此方法的适用于单眼高度近视或者是双眼屈光参差性近视,此外,对于进行过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的患者也有效果。

该方法的预测性比较差,所以并没有被大量的应用。

2晶状体屈光性手术
在以往科学技术不发达或是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很薄弱的时候,眼睛一旦出现病症或是不良情况,很难得到医治,但是随着近些年眼科显微手术的大力发展和晶状体屈光性手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眼部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获得了新生。

2.1透明晶状体摘出手术该手术虽然能够快速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却是当前屈光性手术治疗中备受争议的方式之一,该手术的治疗程序和白内障手术的程序几乎一致,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有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该手术的安全性能较高,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伤口愈合较快,同时不易引发并发症,以上优点使得此种治疗方式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证明,对安全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更为合适。

2.2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
入术在最初投入到治疗当中时,因其治疗效果不明显,并发症较多而不受人们的重视,甚至一度遭到医生和患者的双层封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研究出了高质量的前房角支持型人工晶状体,该晶状体的出现解决了此种手术并发症多的问题,一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接受。

但是在后期的使用中,新型的材料败给了传统的手术技术,患者在使用该手术治疗时有时会发生角膜内皮进行性丢失的情况,令人担忧。

所以,该手术方式没有被大力的推广,仍然处在探究之中。

2.3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fyodorov首次报道了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进行手术时,虹膜和晶状体前囊膜之间会被植入由硅胶制成的单片式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cl)。

它具有可折叠性、对组织损伤小、植入较为容易等优点,在之后的随访中,手术患者一年之内没有出现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安全性能都到了人们的信赖。

缺点是硅胶材料制成的icl厚度大,术后反应较重。

后来,人们最终研究出了更安全可靠的可折叠人工晶体,其厚度不超过0.3mm,此人工晶体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3巩膜屈光性手术——后巩膜加固术
自从苏联学者shevelev提出后巩膜加固术以后,该手术方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推广,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应用,后巩膜加固术安全可靠,能够控制高度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使其不再变大,降低近视的屈光度,提高视力,是当前人们在改变视力时最常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具体操作手段是将异体巩膜或非生物材料制成
各种形状的条带或条块,加固后巩膜组织。

总而言之,在人们长期的研究和摸索中,屈光性手术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是越来越好,不同症状的患者能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来解决自身的病痛。

当前的手术方式较多,既是好事但是也带来了不便,有些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就变得犹豫不决。

患者选择手术方案时可以考虑以下借个方面:首先是医生的意见和医生的手术经验;其次是自己的病情;再有是各种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症,将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相信可以患者可以选到安全、可靠、稳定的手术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