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是什么?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doc

先天性巨结肠是什么?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先天性巨结肠是什么?很多人都不清楚先天性巨结肠这个病,也不知道这个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但是其实这个病对于宝宝来说,还是需要及早治疗的,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
所以,有人想知道,先天性巨结肠是什么?先天性巨结肠又称为希尔施普龙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玻患有此病的婴幼儿其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乏,导致肠管会出现持续痉挛的现象,导致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近端结肠会出现肥厚、扩张的情况,此病也因此而得名。
此病的发病率为2000~5000个新生儿中出现1例,而这个发病率仅次于直肠肛门畸形,在新生儿胃肠道畸形中排第二名。
自从1691年首先报告本病以来,虽然对人类此病的认识和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现在,这个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这个病的出现与遗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过,现在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而且近年来对于专家学者此病的研究不断加深扩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得到确切的病因。
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如果能够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就能够有利于家长及早发现辨别孩子的病情,能够及早进行检查和治疗,也能够阻止病情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去发展。
那么,大家想问,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有哪些呢?首先,患有这个病的新生儿会有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的情况出现。
由于病变肠管痉挛,胎粪无法通过狭窄区,以致大量留于结肠形成腹胀,而约有72%需要经过处理(塞肛,洗肠等)才能够排便。
经过治疗之后,有的患儿可以维持数天或1周排便功能,但这之后多数患儿又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仅有少数病儿出生后胎便排出正常,1周或1个月后才出现症状。
此外,腹胀也是此病的早期症状之一,约占87%。
新生儿期的腹胀可突然出现,也可逐渐增加,这主要视梗阻情况而定。
到了婴幼儿时期,帮助排便的方法的效果越来越差,便秘加重,腹部会逐渐膨隆,经常还会伴有肠鸣音亢进。
此外,病儿也可能出现腹泻,又或者是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便秘严重的婴幼儿可能会数天,甚至是1~2周或更长时间不排便。
先天性巨结肠讲课PPT课件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 康复至关重要,需注意饮食、运 动等方面的指导。
手术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 治疗或治疗不足。
并发症处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 症,如感染、出血等,有助于提 高手术成功率。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新生儿和儿童时期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先天性巨结肠等肠 道疾病。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意识
先天性巨结肠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公众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认知度和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先天性巨结肠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内容 先天性巨结肠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和炎症,以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病率。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接受治疗和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先天性巨结肠的预防和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肠道健康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健康教育和宣传
先天性巨结肠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先天性巨结肠的预防措施 先天性巨结肠的健康教育内容 先天性巨结肠的宣传方式
讨论重点:针对病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深入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和新的治疗 方法,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对病例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先天性巨结肠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呼吁加 强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治疗经验和教训
早期诊断: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的 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 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儿 男,出生后出 现排便困难, 检查确诊为先 天性巨结肠。 经过手术治疗,
恢复良好。
病例二:患儿 女,出生后出 现呕吐、腹胀 等症状,检查 确诊为先天性 巨结肠。经过 保守治疗,症
先天性巨结肠行Swenson手术37例围术期体温护理

个月 ~ 5岁 。其 中 1个月患儿 3例 , 6个 月 1 , 2~ 9例 7个月 ~ 1岁 8例 , 5岁 7例 。普通型巨结肠 1 , 2~ 4例 短段型 1 , 6例 全 结肠型 7例。根 据术 前 钡 灌肠 x 线 片 中移行 的位 置 , 用 采 S esn术式行 巨结肠根治术 。 w no
究 表 明 , 碘伏 加热 至 3 将 7℃ , 化 性 质 无 改 变 , 消 毒 效 果 优 理 其
[ ] 李 胜 云 , 玉 环 , 书 杰 , 加 压 控 温 仪 对 妇 科 手 术 体 2 乔 李 等.
温影响的临床 观察 [ ] 中 国妇产 科 临床 杂志 ,0 5 6 J. 2 0 ,
( ) 2 2— 9 . 4 :9 2 3
[ ] 林 忠亮 , 3 吴俊伟, 黄理 贤. 良 S esn手术治疗 先天性 改 w no
2 1 术前护理 患儿人室前将室 温调高至 2 2 . 7~ 8℃ , 手术 床上放 置温毯 , 温毯上平铺一中单 , 患儿人室前 将温毯 及盖 在
被 预 热 , 儿 入 室 后 尽 量 覆 盖 保 暖 , 少 皮 肤 裸 露 。 做 好 保 温 患 减 措施 , 好 无 菌 单后 , 室 温 降 至 适 宜 温 度 。这 样 既 可 以 防 止 铺 将
2 围术 期 体 温 护 理
先天性 巨结肠是 临床较 常见 的先天 性肠 道发 育 畸形 , 主 要是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壁肌间神经丛 的神经节 细胞缺乏造 成的 , 绝大多数需经手术治疗才能治愈 。S esn手术是 治 w no
疗 先 天 性 巨结 肠 的 经 典 手 术 方 法 , 以彻 底 切 除 病 变 肠 段 , 可 避
齐鲁护理杂志 2 1 00年第 1 卷第 2 期 6 9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手术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 VE手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 VE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
方法48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采用经肛门SOA VE手术及护理配合,观察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48例新生儿均治愈出院,无腹胀、便秘情况发生,术后回访肛管无狭窄、无污粪,均正常发育。
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采用经肛门SOA VE手术治疗,并配合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肛门SOA VE手术;护理先天性巨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巨结肠肥厚、扩张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2]。
尤其近几年,先天性巨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新生儿及家属的正常生活。
以往一般先行结肠造瘘后再采取巨结肠根治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创伤大,新生儿不易接受。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一般采用经肛门SOA 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其以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受到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的青睐[3]。
本院对治疗新生儿巨结肠的患儿采用经肛门SOA VE术,并配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本院治疗的48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均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48例患儿中男38例,女10例。
年龄5~32 d,平均年龄(14.1±1.6)d。
体重1800~4000 g,平均体重(2945.56±304.26)g。
1. 2 方法采用经肛门SOA VE手术,具体方法为采用全身基础麻醉加骶管麻醉,插胃管,留置导尿管,取患儿膀胱截石位,将手指伸入新生儿肛门,轻轻按摩肛门,将其扩张,将直肠暴露,然后进行治疗。
并采用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准备①手术前需要确诊新生儿为先天性巨结肠,可以采用直肠黏膜活检确诊。
先天性巨结肠

病理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胎便延迟:多数患儿生后2-3d 未排便(正常婴儿24h内多已排便), 此时可发生腹胀、呕吐的急性低位肠梗阻表现。 (2)呕吐、腹胀、便秘是本病的特点。 (3)小肠结肠炎:为先天性巨结肠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顽固性腹胀, 经灌肠治疗而不减轻,患儿常伴有高热,突然由便秘转为腹泻,常排出 大量奇臭的水样便,有明显中毒症状。可发生手术前,也可发生于手术 后。 辅助检查 (1)X线的腹部平片 (2)钡剂灌肠造影 (3)直肠痉挛段肠壁肌层活检 (4)直肠肛门测压法 (5)直肠粘膜乙醇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如有小肠结肠炎应及时治疗。
(5)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吻合口狭窄进行扩肛治疗。
谢谢!
1 概述 2 病因 3 病理 4 诊断要点 5 治疗 6 护理 7 健康宣教
概述
先天性巨结肠(HD)是一种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 形,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从而导致该肠 管痉挛性狭窄的先天性肠道发育发育畸形。发病率为 1/2000-1/500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比例为4:1。
病因
胎儿胎胚发育过程中,受病毒感染、代谢紊乱、遗 传因素的作用,远端结肠段神经节细胞发育停滞,发育 停滞时间愈早,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就越长。本病有家族 发病倾向,其遗传方式可禁食期间应遵医嘱正确的的给予静脉补充水 电解质,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进出的平衡。
(2)肠功能恢复、拔出胃管后可进食流质,逐步半流 质到普食。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3、体位与活动
(1)患儿麻醉清醒前,应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患儿麻醉清醒后可半卧位休息。
(3)手术后第1天患儿可床上活动,如坐位休息、协 助患儿咳痰等。患儿可根据情况增加活动,以促进肠 功能恢复,减少患儿卧床时间。
双吻合器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应用

论 著 .
双 吻合 器 在 先 天 性 巨结 肠 症 一 期 切 除 吻合 术 的应 用
耿协 强 陈辉 凡 庆 东 唐 言 华 田忠 王耀 鹏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双 吻合器 在 先 天性 巨结 肠 症 一期 切 除术 中应 用 的可 行 性 和 临床 效果 。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20 6 03年 月至 20 年 6 09 月用双 吻合器为 3 例先天性 巨结 肠症 患儿实施一期 O 根治性切 除术 的治 疗情 况。结果 3 O例手术均获成功 , 无手术死 亡。平均 手术时 间 10r n 吻合器 2 i , a
中华 普外 科手 术学 杂志 ( 电子 版 )21 00年 5月 第 4卷 第 2 C i J l reG nS -( l tncE o ) M y21 , 期 hn e Po e  ̄ Ee r i d n , a oO r g co
4 o2 ,N .
・ 9・ 3
本刊编辑部
.
中心杆近远结 直肠圈 , 病检均找 到神经 节细胞。并发 吻合 口瘘 2例 , 均非 手术治 愈。切 口裂开 1例 ,
肺部感染 2例 , 均治愈 , 平均住 院 8d 平均 随访 时间 2 个 月 , , 8 术后排便次数2~ 3次 / , d 腹胀消失 , 进食
情况 良好 。结论
应用双吻合器行先天性 巨结肠症一期根 治切 除吻合术 , 操作简单 , 术时短 , 恢复快 ,
【 bt c】 O j t e o s st ail de cc o t uls pn cn u ioe A s at r b c v T s sh f s iy n a e obe t lgehi en n- ei a e e e bi a f y fh d t i a i t q
联合麻醉用于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Ⅰ期根治术30例报告

颅 内的小病灶 由于较具 隐匿性 , 别是位 于功能 区附近皮 特 质下的病变 , 手术切 除时 不易 发现 , 在 寻找 病变极 易损伤 功能 区的组织 , 造成 病人 术后 的 神经功 能缺 损… 。因此 , 内小 病 颅 灶手术的定位尤 为重要 , 定位 不准 , 若 势必 增加 医源性 损伤 的 风 险。
维普资讯
20 0 6年
S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Nhomakorabea第 6期
志 J需要再次 C , T扫描 才能 完成定位 过程 ; ②某些定 位器的 结 构较复杂 , 制 有困难L , 自 5 而简单 的直 角定 位板采 用 目测定 j 位, 在头颅表面弧度 较大处 仍 可能存 在较 大误 差; 一些 定位 ③ N 计算过于复杂。 脑内小病灶 的手术 定位需 要解决 定位与 定 向两 个方 面 的 准确性 问题 。我们 所使用 的双线 体 表定位 引导法 属 于徒手 】 定位 , 以最大 限度减 少无参 照物情 况 下 目测 所带来 的误 差。 可 可 以根据病灶的位置 、 形状特点 , 选择最 佳手术路 径 , 可根据需 要避开功能区或脑血管密集区 。不需要 特殊工具 ( 仅需 一根普 通软尺和量角器 )不需重 复 C , T检查 , 操作过程十分简单 , 容易 图 l C 定位 示 意 图 T 掌握 , 以同时解决定位与定 向两个 问题 。 可 双线式 体表定位 引导下脑 内小 病灶 切除 的另一个 主 要优 122 T片计 算 选择病灶 侧合适 的基线平 面 , 出该层与 点是能够进 行经 过精确 定位 的小骨瓣 开颅 。小骨 窗开颅 损伤 .. C 算 靶点所 在层 面的层间距离( 。 H) 少, 病人能在局麻 下进行 手术 , 不必 担心 病人 的疼痛 和 紧张产 123 体表划线 ①划 出正 中矢状线 ; ., ②根据 C T扫描 的实 际 生的血压增高所造 成的颅 内压增 高 和脑膨 出而损伤 组织 和妨 情况 , 在病灶侧体表 划 出基线 ; 与基线 平行垂 直 向上移 行 至 ③ 碍手术 J 。还有 , 由于病人 术 中保持 清醒 , 以随 意监测 询问 可 H高度 , 出靶点所在层面体表投影线 ( 称为 l )该线 与 划 以下 线 , 病人的感受和神经功能的情况 , 防止 由于对 功能区定位 的错误 正中矢状线的交点 为 S ④根 据 S ; N长度 用软 尺在 体表标 出手 和盲 目的操作造成病人神经功能的废损 。 术骨窗中点 ( ; N) ⑤经 N点向正 中矢状线划 出一条法线 的体 表 从实际操作情况看 , 法 的定位 误 差, 垂直 与前后 方 向 本 在 投影线 , 使该线 ( 以下称为 Ⅱ线 ) 与正 中矢状线 的夹 角等于 N 上约 5 m, 向误差约 l。仍有待 于进一步完善 。 T m 定 0,
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手术治疗

qag Z A ag h aD p r e tfBs ugr Taj hl e H s ilTaj 0 0 4C i i , H N J n- u. e at n o aesre i i C i rn n i m y, n n d opt ,i i 3 0 7,hn a nn a
mi it r e u g r , n a l h v o df r g o n . n au z d s r ey a d t t l a e a g o e r u d i h wi o
【 yWo d 】 r hpu g i ae I Ke r s Hic srn Ds s/ s e D
t r u h p o e u e Re u t a e fc n t ai n , n a e fi u ,o e c s s s f r d if cin i e — ho g rc d r. s l 2 c s s o o si t p o o e c s so l s n a e u e e n e t n r c e o
t m' mu c e s e t . a e c u r d s n s n a  ̄ s a . 0 c s s h d a g o f c.Co c u i n h u s s l h ah 2 c s o c re t o i o a n l c r 4 a e a o d e e t s e sf n l so T e r t n Hi h p u g s ie s y t e mii l y i v sv p r t x c y a c r t te d r t f t ame to rc s r n ' d s a e b h n mal n a ie o e ai n e a t c o d wi h i ci n o e f s o l h e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医学2012年9月第41卷第27期 E172李莹,王立峰,韩月恒,等.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诱导胃 癌细胞脱落凋亡[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0(7):761— 764. E 1 8]Bomser JA,Singletary KW,Wallig MA,et a1.Inhibition of TPA2induced tumor promotion in CD21 mouse epider— mis by apolyphenolic fraction from grape seeds[J].Canc— er Lett,1999,l35(2):151 157. [19]Cui YY,Xie H,Qi KB,et a1.Effects of 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 o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uman hepatoma BEL一7402 ceil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34):5277-82. E2o]Ito H,Kobayashi E,Takamatsu Y,et a1.Polyphenols from Eriobotrya japonica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O ral tumor cell lines[J].Chem Pharm Bull,2000,48(5): 687—693. [213 Yamagishi M,Natsume M,Osakabe N,et a1.Chemopre— vention of lung carciogenesis by cacao liquor proanthocya— nidins in a male rat multi~Organ carcinogenesis model[J]. Cancer Lett,2003,191(1):49—57. ・综 述・ 2889 [22]Singietary KW,Meline B.Effect of grape seed proantho— cyanidins on colon aberrant crypts and breast tumors in a rat duai—organ tumor model[J].Nutr Cancer,2001,39 (2):252-258. [23]Meeran SM,Katiyar SK.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pro— mote apoptosis in 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 A43 1 cells through alterations in Cdki—Cdk—cyclin cascade,and caspase一3 activation via loss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J].Exp Dermatol,2007,16(5):405—415. [24J Sato M,Maulik G,Ray PS,et a1.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against ischem ic reperfu— sion i ̄ury EJ].J Mol Cell Cardiology,1999,31(6):1289— 1297. [25]梁慧敏,时小燕,梁志刚,等.原花青素对人肝癌细胞 SMMC 7721的诱导分化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 21(5):13—14.
(收稿日期:2012—02—09修回日期:2012-05—12)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展 赵 录综述,金先庆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400014)
关键词:巨结肠;外科手术;临床方案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2.27.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48(2012)27—2889—03
先天性巨结肠(Hirscbsprung S disease,HD),又称肠道无 神经节细胞症,其病因是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过程停 顿l1 ;组织学改变为远端病变肠管肌层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 丛巾神经节细胞缺如,婕病变肠段呈持续性痉挛狭窄状态,导 致近端肠管内容物淤滞,肠管代偿性扩张、肥厚,形成巨结肠。 临床主要表现为胎粪性便秘、呕吐、腹胀等为主的不完全性功 能性肠梗阻。其发病率约为1/2 000~1/5 000,以男性多见, 男与女之比约为4:1¨l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HD自 惟一 方法,手术方式主要分为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经肛门根治术及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本文主要对经肛门I期根治术 的不同术式进行综述。 1 经腹会阴联合手术及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 经典的手术方法有结肠切除、盆腔内低直肠结肠吻合术 (Rehbein手术),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wenson手 术),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直肠黏膜 剥离、结肠于直肠肌鞘内拖出切除术(Soave手术),直肠后结 肠拖出、结直肠“z”型吻合术(Ikeda手术)。Rehbein手术于2o 世纪4O年代早期出现,该术式基本不分离盆腔,并保留了短段 的无神经节细胞肠管,故术后便秘复发率高,约为12.3 _1 J, 术后坚持长期强力扩肛是其基本要求。Swenson证明HD的 基本病理改变是痉挛段神经节细胞缺乏,故Swenson手术针 对Rehbein手术的不足,彻底切除了病变肠段,降低了便秘复 发率,但其在盆腔内广泛游离直肠,损伤大、出血多、易损伤神 经,故术后污粪、吻合口瘘、盆腔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多。Duhamel手术则不进行广泛的直肠盆腔分离,并保留了直 肠前壁,避免了损伤直肠前方的神经,保护了排尿功能、性功能 及排便反射区,有效地降低了术后排便障碍、吻合口狭窄、吻合 口漏的发生率,其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吻合漏的发生率分别为 4%~6%和3 ~8 [3],但若术后直肠残端保留过长,则易形 成“盲袋综合征”。Soave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盆腔神经、肛门 括约肌,故术后小便潴留及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减低n ;但术中 剥离直肠黏膜、保留直肠肌鞘,易致感染、结肠收缩狭窄、便秘, 其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5 ~12 ,结肠收缩狭窄发生率为 7 ~12 ,便秘发生率为8 ~12 _5],且术后需长时间扩 肛。Ikeda手术总结了上述4种手术的优缺点,在保留了Du— hamel优点的同时,彻底消除了直肠盲袋及闸门,是目前公认 的经腹腔HD根治手术的最佳手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 治术最早报道于1994年,现在其技术也日趋发展完善,但随着 时间、经验积累,发现腹腔镜的作用仅限于方便分离肠系膜、取 样活检和丁解结肠在吻合后有无扭转,这些在经肛门术式亦基 可以完成 。 2经肛门拖出巨结肠根治术 2.1 Torre手术Torre手术体现了21世纪微创外科的特 点,最早报道于1998年,该手术主要操作如下:(1)取截石位; (2)暴露齿状线;(3)于齿状线上1 CII1环状切开黏膜一周,向近 端分离直肠黏膜、黏膜下层至腹膜返折水平,切开直肠肌鞘进 2890 入盆腔;(4)纵形切开直肠肌鞘至齿状线;(5)分离处理结肠系 膜,切除病变肠段;(6)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1 cm行黏膜、结肠 吻合术,重建正常肛门。该手术优点在于经肛管将扩张肥厚肠 管拖出后切除吻合,不需进入腹腔,避免了分离盆腔,具有较经 腹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恢复进食早,术后肠粘连、 梗阻、尿潴留的发生率低,排便功能恢复快等优点_7 。该术 式特别适用于短段型、常见型HD的手术。该术式缺点在于分 离直肠黏膜、保留直肠肌鞘、环形吻合,故耗时久、复发梗阻、术 后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狭窄的概率大为其不足,复发梗阻为 4 ~8 ,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不同文献报道差别较大 (O.0 ~66.6 )[1I 14],平均发生率为22.0 _1 ,吻合El狭窄 发生率为4.0 ~19.0 o,4_1 ,故术后需常规扩肛。该术式自报 道以来,迅速在世界各地开展,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许多改进。 徐立梅等n 采用向直肠黏膜下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分离 黏膜的方法,促进黏膜与肌层分离,使切开后层次清楚,易于分 离且出血少、损伤小,减少了手术时间;Li等[1 、刘向阳等_1 采用前高后低斜形分离黏膜及后壁V形切开吻合的方法,减 少了吻合口狭窄发生的概率。 2.2非开腹式经肛门结肠拖出术(经肛门拖出式斜形吻合术) 易军等_2 首先采用此手术治疗HD 23例,其主要操作步骤 为:(1)膀胱截石位;(2)暴露齿状线;(3)在后正中齿状线上作 “V”形切口,斜向两侧;(4)直肠后骶前间隙钝性分离,延长“V” 形切口,两侧切缘于直肠前壁距肛门约5~7 cm处会合(腹膜 返折附近)进入腹腔;(5)处理结肠系膜,切断病变结肠;(6)修 剪结肠断面为对系膜缘较高的斜面,行结肠、直肠端端吻合。 术后1年恢复正常排便,未发生便秘、小肠结肠炎、肠梗阻、吻 合狭窄等并发症。李建国等【2 采用此法治疗HD患儿62例, 术后随访6~48个月,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无骶前感染、 污粪等发生。该手术方式较Torte手术简便,不分离黏膜,手 术时间短(7O~110 rain),出血少(20~70 mL),采用斜形心形 吻合,减少了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但该手术前壁较后壁 更长,在经肛门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情况下,肠壁的斜型 吻合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2.3黏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术 刘远梅等 采用此 法治疗HD,手术方法为:(1)膀胱截石位;(2)暴露齿状线;(3) 于肛门齿状线上0.5 cm环形切开直肠黏膜并向上推剥l~2 cm;(4)切开直肠环肌,在纵环肌之间推进约2~3 cm;(5)切开 纵肌分离推进至腹膜返折,切开腹膜返折,向两侧分离达直肠 旁间隙;(6)从旁窝进入盆腔后,游离结直肠;(7)处理肠系膜血 管,切除病变肠段;(8)在齿状线上0.5 cm,直肠后壁倒“V”型 切除肌鞘后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分2层缝合。 该术式的优点在于切除了病变肠管及残留的直肠肌鞘,直肠内 空间增大,便于术中处理结肠系膜及术后拖出结肠形成新的直 肠储便壶腹,减少了Soave术后便秘及直肠肌鞘感染的发生。 其治疗15例患儿术中出血50 ̄70 mL,手术时间1.O~1_5 h, 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肛门狭窄、污粪、小肠结肠炎发生, 便秘1例。翁正华等『2 使用此法治疗39例患儿,手术时间 1.o~1.5 h。术后随访0.5~2.0年,轻微污粪3例,便秘1 例,无狭窄、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常规扩肛。 2.4腹膜返折上方人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经肛门结肠套 叠式切除术) 许芝林等[2 首先介绍了此手术,其主要操作 重庆医学2012年9月第41卷第27期 为:(1)膀胱截石位;(2)腹膜返折定位,右手食指行肛诊抵及耻 骨上方,左手于耻骨上方按压,与右手食指相碰;(3)以阑尾钳 或卵圆钳钳住右手食指处直肠壁下拉,于该处缝牵引线,继之 在此平面肠壁缝牵引线一周;(4)于此圈线内侧再缝牵引线一 圈;(5)于两圈线间用电刀切断直肠壁全层,人腹;(6)将内圈牵 引线向下牵出结肠,处理系膜至正常肠管,切除病变肠段;(7) 将外圈牵引线下牵,紧贴直肠壁游离直肠;(8)于后壁正中切开 至齿状线上方1.0 cm,向前壁正中游离至齿状线上方2.5 cm, 切除多余肠壁,行端端吻合,吻合口成心形。术后不扩肛。在 其所做26例手术中,术中平均出血2O mL,手术时间95~135 min,平均l10 rain,随访发现术后1个月有污粪现象,1例患儿 出现轻度失禁。易军等L2 采用此术治疗HD时,其吻合面腹 侧距齿状线4~6 cm,背侧距齿状线0.5 cm,手术时间3O~70 rain,平均40 rain左右。在其112例患儿1年随访中,3例偶有 肛周污粪,6例患儿术后大便带血,其中1例吻合口感染,4例 并发术后结肠炎,全部病例吻合口无狭窄。该手术游离近端肠 管直观、方便、术后不需扩肛,采用心形吻合避免术后吻合口狭 窄,但缺点在于腹膜下直肠为腹膜外位器官,周围被肌肉血管 包裹,游离时易致潜在损伤l_2 ,结直肠的翻出建立在前壁顺利 夹出的基础上,这在盆腔浅、直肠松弛的小婴儿可以较顺利的 完成,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5岁以上)因盆腔深、直肠固定, 结肠翻出及结肠系膜的处理有一定的困难,尚需采用腹腔镜辅 助或开腹根治术。 2.5 Dutta手术 该手术步骤基本同Torre手术_2 ,但术前 不行常规灌肠,使用端侧吻合,即由直肠黏膜同拖出的正常结 肠浆肌层相吻合,同时保留吻合口远端长约2 cm的结肠,与肛 周皮肤缝合固定,保留7~8 d后切除。本手术的优点在于术 前不需清洁灌肠,吻合口与肠道间没有相通,保持了吻合口周 围不被大便污染,故术后进食时间早(6 h),吻合口远端的结肠 与皮肤固定,减低了吻合口的张力,降低了吻合口裂开及污染 风险,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术后无需扩肛。术后随访 14~54个月(平均36个月),无吻合口狭窄、裂开发生,污粪l 例,但是,本手术缺点同Torre手术,术后出现小肠、结肠炎的 概率大(12 ),此外,后期切除远端2 cm肠段涉及再次手术, 且术前不行常规灌肠,切除的肠段长度较Torte手术平均长约 2 cm_2 ,这虽然减少了患儿住院时间及术前准备工作,但是否 可行,尚需进一步讨论。 2.6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 李晓庆等[2 首先采 用此术式治疗HD取得良好效果。主要操作如下:(1)膀胱截 石位。(2)定点,年龄小于3个月,齿状线上直肠前壁2.0 cm, 后壁0.5 em 1 3个月至1岁,齿状线上直肠前壁2.5 cm,后壁 0.5~1.0 cm;1岁以上,齿状线上直肠前壁3.0 cm,后壁1.0 cm,前高后低呈斜型切口。(3)于直肠后壁切开直肠全层,从 两侧向直肠前壁分离并切开直肠全层。(4)紧贴直肠肌鞘外分 离直肠至腹膜反折处。(5)打开腹膜,处理直肠侧韧带及肠系 膜,暴露正常结肠。(6)正常结肠与直肠端端间断全层斜型吻 合。采用本术式治疗患儿52例,年龄小于3个月平均手术时 间7O.3 rain,最短45.0 min,术中平均出血12.5 mL;3个月至 1岁平均手术时间71 rain,术中平均出血16.0 mL;>1~3岁 平均手术时间77.3 rain,术中平均出血2O.0 mL;>3岁平均 手术时间122.8 min,术中平均出血40.0 mL。术后均无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