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分离与纯化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d. 对于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在增溶时应 加入还原剂(如DTT、GSH、β-ME)打开蛋 白质中所有二硫键,对于没有二硫键的目 标蛋白有时也应使用还原剂,因为含二硫 键的杂蛋白会影响包涵体的溶解。 e. 同时还应加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或 EGTA,用来螯合Cu2+、Fe3+等金属离子以 防止其与还原状态的巯基发生氧化反应。
优点: ① 一定的选择性; ② 细胞外形完整,核酸释放少,有利于进一 步分离过程 缺点:(只能用于实验室) ① 产物抑制造成效率低下; ② 溶酶价格高; ③ 通用性差, 不易确定最佳条件;
6、微波加热法
• 机理:微波加热导致细胞内极
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 能,产生大量热量,使胞内温度 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 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裂,形成 微小孔洞,进一步加热可导致细 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 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缺点:复性活性回收率低,而且难与杂蛋白分
离。稀释法大大增加溶液体积,不利于后续的
分离纯化,且处理量太大,不利于工业放大 ;
透析法耗时长,易形成无活性蛋白质聚集体; 超滤法在膜上聚集变性,易造成膜污染。
2、高蛋白浓度下的复性方法:
(一个成功的复性过程在于能够在高蛋白浓度下仍
能得到较高的复性率。)
①缓慢地连续或不连续地将变性蛋白加入到 复性缓冲液中,使得蛋白质在加入过程中或 加入阶段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复性。 因为完全折叠的蛋白通常不会与正在折叠 的蛋白一起聚集。
团状、丝状真菌、 几乎所有的微生物 较小革兰阳性菌不 细胞,包括含有包 宜,包含体不宜 含体的基因工程菌 的破壁
X-Press挤压机,把浓缩的细胞悬液冷却 至-25~-30℃,形成冰晶,用500MPa以上
生物化学工程中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

生物化学工程中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摘要:生物化学工程中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领域,对于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综述了当前主流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凝胶过滤技术等。
最后,讨论了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在生物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固定化酶、膜分离引言生物化学工程是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一门学科。
在生物化学工程的实践中,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涉及到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对于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抗体等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而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则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含量相对较低,需要进行高效的分离和纯化才能得到足够的产量。
其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实现选择性分离和高度纯化。
因此,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生物化学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固定化酶技术是生物分离与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固定化酶技术通过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实现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催化、生物制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另外,膜分离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通过选择性透过和截留不同大小的分子,实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离子交换技术则是通过固定化的离子交换基团与目标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实现分离和纯化。
凝胶过滤技术则是利用凝胶颗粒的孔隙来分离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生物大分子。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纯化效率较低,且操作复杂;一些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思考题答案

一.绪论1、从某一动物培养的细胞中分离某一抗体(一蛋白的代表)的一般工艺过程。
答: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p12)2、分离纯化某一酶制剂的主要步骤和结果如下表:((2)亲和层析的原理是什么?3、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应考虑那些因素?答:生物分离过纯化过程的选择准则(P16)①步聚少,成本低②次序合理③产品规格(注射,非注射)④生产规模⑤物料组成⑥产品形式固体:适当结晶,液体:适当浓缩⑦产品稳定性⑧物性溶解度,分子电荷,分子大小,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⑨危害性⑩废水处理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1.沉降速度离心的原理。
(p15)答:沉降速度法:主要用于分离沉降系数不同的物质。
2.沉降平衡离心的原理。
(p15)答:沉降平衡法: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
如梯度密度离心。
3.差速离心的概念。
(p15)答:采用不同的转速将沉降系数不同的物质分开的方法。
4. rpm与RCF的换算关系。
5.已知某一离心机的转子半径为25cm,转速为1200r/min,计算相对离心力为多大?第三章细胞破碎1除去发酵液杂蛋白质的常用方法有那些?答:杂蛋白质的除去(p6)(1) 沉淀法: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阴离子(三氯乙酸盐、水扬酸盐)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Ag+、Cu2+、Zn2+、Fe3+等)形成沉淀。
(2) 变性法: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很多,如:加热,调节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加热法。
(3) 吸附法: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2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应考虑那些因素?答:(1) 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2) 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3) 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差异;(4) 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5) 产品的市场价格;(6) 废液的处理方法等。
3发酵液过滤与分离的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答:第一节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可归纳为: (P3)①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一10%,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②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③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④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⑤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

生物分离工程:,从生物产品的生产技术来看:指生物产品的下游加工过程(Down stream processing)。
➢从生物工程的新技术看,主要指工程菌和动植物细胞产品的分离与纯化。
➢从研究对象看,主要指生物大分子产品的分离与纯化。
➢➢➢包涵体(inclusion body):外源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常形成不可溶、无生物活性的聚集体。
➢初级分离是指从发酵液、细胞培养液、胞内抽提液(细胞破碎液)及其他各种生物原料初步提取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浓缩和初步分离的下游加工过程。
➢胶体是一种尺寸在1~100 nm以至1000 nm的分散体。
它既非大块固体,又不是分子分散的液体,而是具有两相的微不均匀分散体系。
➢沉淀定义:物理环境的变化引起溶质溶解度降低,生成固体凝聚物(aggregrates)的现象➢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称为等电点沉淀法➢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和颗粒进行分离,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级或鼓泡分级。
➢在一种流体相间内或者两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其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并在两部分之间进行传质作用,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微滤( Microfiltration ,MF):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超滤( Ultrafiltration ,UF):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纳滤(Nanofiltration,NF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超滤:根据高分子溶质之间或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业及答案[终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业及答案[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974d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7.png)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业及答案第三章1 凝聚:是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2 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絮凝团的过程。
3 为有利于发酵液过滤可采用哪些方法来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其简要机理如何?答: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1)降低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2)调节pH;(3)凝聚与絮凝;(4)加入助滤剂;(5)加入反应剂。
4 杂蛋白是发酵液中主要杂质,常用的除去方法有哪些?答: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
第四章1 细胞破碎:是指选用物理、化学、酶或机械的方法来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
2 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简述他们的基本原理。
答:固体剪切法;液体剪切法;超声波法;其他方法。
3 高压匀浆法与球磨法比较?答:1、高压匀浆法操作参数少,易于确定,适于大规模操作,而球磨法操作参数多,一般凭经验估计,在大规模操作中,夹套冷却控温难度较大。
2、球磨机连续操作时兼具破碎和冷却双重功能,减少了产物失活的可能性,而高压匀浆机需配备换热器进行级间冷却。
3、球磨法破碎在适当条件下一次操作即可达到较高的破损率,而高压匀浆法往往需循环2-4次才行。
4、球磨机适合于各种微生物细胞的破碎,而高压匀浆机不适合丝状真菌及含有包含体的基因工程菌。
第六章1浓差极化:是指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因而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的现象。
2 膜的污染:随着操作时间的增加,膜透过流速的迅速下降,溶质的截留率也明显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膜的污染。
3 简要说明各种膜(超滤膜、微孔过滤膜和纳米过滤膜)的特点及用途?答:超滤膜: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500以上的高分子的膜,应用于大分子产品,主要是酶及蛋白类产品。
微孔过滤膜:主要用于分离流体中尺寸为0.1-10µm的微生物和微粒子,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主要用于无菌液体的生产,反渗透及超过滤的前处理。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七章_生物大分子的色谱分离和纯化

有关,塔板数越多,柱效能越高。
色谱柱的塔板数可以用理论塔板数和有效
塔板数来表示。
1.理论塔板数n:
tR 2 n 5.54( ) 16( ) Y1/ 2 Y
2
tR
式中:tR为某组分的保留时间;
Y1/2为某组分色谱峰的半宽度; Y为色谱峰的峰底宽度。
由式可见,柱子的理论塔板数与峰宽和保留时间
有关。保留时间越长,峰越窄,理论塔板数就越
描述色谱柱中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状况及评 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的一种半经验式的理论 。塔板理论将一根色谱柱当作一个由许
多塔板组成的精馏塔,用塔板概念来描
述组分在柱中的分配行为。该 理论成功
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一)塔板理论假定:
1)塔板之间不连续; 2)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 3)组分在各塔板内两相间的分配瞬间达至平衡, 达一次平衡所需柱长为理论塔板高度H; 4)某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 5)流动相以不连续方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的塔 板体积加入。
在色谱分析中,尤其是GC中广泛用于定性的依据!
h. 色谱峰的高度、宽度及面积:
标准偏差:峰高0.607 倍处峰宽度的一半。
半峰宽Y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Y1/2=2.355
峰底宽Y: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
的距离。Y= 4
峰面积A:色谱定量的依据。A=1.065hY1/2
,[A=1.065h(Y0.15+Y0.85)/2]。
Vr' :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 f. 调整保留体积 除死体积后的体积。
V Vr V0 t Fco
' r ' r
g. 相对保留值2,1或i,s :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 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简答题

答案仅供参考1.从生物工程概念及学科分支着手,分析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概念。
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应用于医药、食品、农林、园艺、化工、冶金、采油、发酵罐新技术和新底物的环保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就是研究,应用和设计生物产品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及加工工艺,使其变为产品的一门学科。
2.谈谈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哪些问题?在整个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地位如何?有何作用?研究生物工程产品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加工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游技术是生物制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和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作用是可以培养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掌控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处理对象有哪些特点?目标物质浓度低、组分复杂、产物稳定性差、质量要求高(纯度、卫生和生物活性)4.原料中目的物的浓度与产品价格是否有关联?目的物浓度越低,产品的价格就越高5.提取步骤数及各步收率对总收率有何影响?提取步骤数越多,最终的总收率就越低6.通过查阅资料,介绍生物工程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代酿造业,不存在下游技术一说,主要产品是酒、酱油、醋之类的发酵产品。
第二阶段:近代酿造业,可以进行过滤、蒸馏、精馏等简单的单元操作,主要产品是丙酮、丁醇等无活性的小分子物质。
第三阶段:可以进行目前大部分的化工单元操作,主要产品是抗生素、多糖、蛋白质等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
第四阶段:现代生物工业,可以进行各种新型分离技术(色谱、萃取等),主要产品是基因工程的高附加值产品。
7.介绍生物下游技术的一般流程,划分依据是什么?1.预处理(固体细胞与液体发酵液)2.提取(初步分离)3.精制(高度纯化)4.成品制作(最后加工,层析、电泳等)划分依据一般是分离产物的物相,分离物的大小,难度,方法等。
8.生物下游分离与化工分离有何区别?生物下游分离常无固定操作方法可循,生物材料组成非常复杂,分离操作步骤多,不易获得高收率,培养液(或发酵液)中所含目的物浓度很低,而杂质含量却很高,分离进程必须保护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生物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易变性、破坏,基因工程产品,一般要求在密封环境下操作。
生物发酵工程中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生物发酵工程中分离和纯化的技术生物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某些化学过程的工程学科。
在生物发酵工程中,分离和纯化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细胞或产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和结构分析,以实现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一、分离技术生物发酵过程中,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其中包括目标产物和非目标产物。
在分离技术中,目标产物的选择和富集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过滤、超滤和萃取等。
离心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不同密度的组分分开的一种分离技术。
在生物发酵工程中,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将微生物和细胞分离出来,以进行后续的培养和富集。
此外,离心技术还可以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纯化,如蛋白质、DNA等。
过滤是将混合物通过不同的过滤器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
根据过滤器的孔径大小不同,可以将不同大小的分子筛选出来。
在生物发酵工程中,利用过滤技术可以将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达到富集目的。
超滤是利用膜过滤的方式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在超滤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膜孔径和压力,可以将不同分子量的目标产物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超滤技术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富集蛋白质、酶、激素等大分子物质。
萃取是利用溶剂的不同亲水性或亲油性,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组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
在生物发酵工程中,萃取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培养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产物。
二、纯化技术在生物发酵工程中,分离是实现目标产物富集的重要手段,但是分离出来的产物并不一定是纯品。
通过纯化技术,可以将目标产物从杂质中进一步纯化和提纯,以达到最终的纯度要求。
常用的纯化技术包括电泳、层析、析出和结晶等。
电泳是将混合物中的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按照大小和电性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大分子物质的纯化。
层析是利用分离材料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一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解决的问题-下游技术
生物分离的一般过程
发酵液/天 然动/植物
预处理
粉碎/加热 溶解/调pH 絮凝或凝聚 再凝聚等
胞外产物
固液分离
沉降 过滤 离心
细胞破碎
均质 超声 研磨 溶胞
细胞碎 片分离
离心分离 萃取 过滤
初步纯化
沉淀 吸附 萃取 膜过滤
高度纯化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 凝胶色谱 亲和色谱 液相色谱
生物工程下游分离过程的特点
• ↗满足维持生物物质活性的要求 • ↗满足快速分离的要求 • ↗满足纯度和杂质去除的要求 • ↗满足高效分离的要求 • ↗满足成本优化的要求
生物分离的经济性
• (1) 生物分离至少占总成本50% • (2) 降低废物排放(有时甚至产品:废物=1:3250) • (3) 工艺改造
80%乙腈 洗脱
紫
大孔吸附树脂 杉
脱色提取
醇 粗
提
物
8-12h
或纳滤浓缩
收 集
45℃减压蒸发
有
机
物
严谨而复杂的分离纯化过程!
实例二 血液透析
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 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 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 ,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严谨而复杂的清除代谢废物过程!
从以上两个实例:从复杂的体系中分离纯化出目的 产物或者分离清除出代谢废物的过程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专业还开设一门课称为《生物过程下游工艺》
生物制品生产过程示意图
生物催化剂
空气
检测 控制系统
除菌
上
游
提取纯化
生物反应器
过
程
灭菌
副产品 产品 废弃物
原材料
机械能、热能
中游技术
产品及包装加工
无菌过滤 超滤 冷冻干燥 真空干燥 喷雾干燥 结晶
What? 课程基本内容
• 1.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特点和一般流程 • 2.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凝聚、絮凝、沉降、过滤、离心 ) • 3. 膜分离技术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透析等) • 4. 色谱分离技术 (吸附/分配/ 离子交换/凝胶/亲和) • 5. 离子交换与吸附(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吸附分离) • 6. 萃取技术( 溶剂/双水相/超临界) • 7. 电泳技术(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制备电泳) • 8. 生物样品的精制——浓缩结晶干燥
生物工程下游分离与纯化
让我们从两个实例说起
实例一 紫杉醇
树白皮色粉结碎晶---体-8粉5-9末5%。酒无精臭-,---无35味-5。5℃水热难回溶流,浸溶提于三氯次仿--、--5丙0-酮70。℃真空减压浓缩---氯紫仿杉萃醇取主--要--得适1用%于氯卵仿巢膏癌---和-氯乳仿腺完癌全,溶对解肺--癌--硅、胶大搅肠拌癌均、匀黑-色---素干瘤燥、---头-过颈筛部--癌--装、 层淋析巴柱瘤--、--氯脑仿瘤-也甲都醇有梯一度定洗疗脱效---。-浓缩----得5~8%半成品----丙酮溶解----硅胶搅拌 均1匀96-3--年-干美燥国--化--过学筛家-瓦---尼装从层美析国柱西---部-丙大酮森-林石太油平醚洋梯杉度(洗P脱ac-i-f-i-c浓Ye缩w-)---也得叫20短~叶25% 半红成豆品杉---树-丙皮酮和-石木油材醚分-离---得结到晶。3~4次----抽滤----50℃真空减压干燥----得75~80% 半从成红品豆---杉-16中M如pa何压获力得层的析呢分?离----浓缩----丙酮-石油醚结晶----抽滤----干燥,得 99.5%成品。
生物工程产品的特点
• ① 产物在初始物料中的含量低( 氧传递限制;细胞量;产 物抑制 )
• ② 初始原料的组成成分复杂( 大分子;小分子;可溶物;不可 溶物;化 学添加物);
• ③ 产品中有时含有微生物的细胞、代谢产物、残留培养基; • ④ 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差(对pH、温度、金属离子、有
机溶剂、
★纯化精制阶段是在初级分离的基础上,用各种高选择性的技术手段,将 目的产物和干扰杂质尽可能地分开,使产物的纯度达到相关的要求。
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工艺选择原则
• 质量原则: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一是所选择的分离纯化方法要有利于最 大程度的去除杂质。二是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要防止生物活性物质的降解 失活。
• 收率原则:工艺条件优化时,必须考虑收率的最大化。收率与纯度是一 对矛盾体,通过工艺优化研究可以使收率与纯度都达到最佳值。
分离工程研发费用与成本
• 研究费用: 50%以上 • 产品成本: 40-80% • 人力物力: 70化
• ① 操作条件必须温和,特别是对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 后处理过 程中必须保持其生物活性;
• ② 分离纯化技术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强,能从复杂的混合物 中有效地 将目的产物分离出来,达到较高的分离纯化倍数;
严谨而复杂的分离纯化过程!
从杉树中提取,破坏环境、破坏植物多样性、各国明令禁止!
内 生 发酵培养1个月
真
菌
20-25℃
紫
杉 醇 预处理
冷 冻
发
离
酵
心
3min
过 滤
液
滤 等体积萃取液 液 氯仿:甲醇=10:1
萃取
高
纯
度
硅胶柱层析
正 己 烷
紫 (去除酯、蜡等杂质) 杉
醇
紫
结 晶
杉 醇
真空干燥 40℃
晶 体
• 时间原则:一是掌握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的时间;二是工艺路线设计时 各单元操作所需时间的匹配,尽量节省时间。
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策略
• 下游分离纯化工作前的准备:全面的调查分析 ,充分地论证;准备充 足的实验和生产设备
• 提取工艺: 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提取工艺 • 分离纯化步骤:
① 原材料的预处理 ② 颗粒性杂质的去除——固液分离(离心法、过滤法) ③ 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和目标产物的初步纯化(选择性沉淀、膜过滤、 选择性吸附以及萃取等技术,去除与目标产物混溶的可溶性杂质;必 要时采用集成分离技术) ④目标产物的精制(如:层析法和电泳法) • 工艺放大策略 :小试-中试-大规模生产
• ③ 目的产物的量和活性具有较高的收率; • ④ 在提高单个分离技术效率的同时,注意各单元操作间的
分离纯化路线包括两个基本阶段
① 产物的初级分离阶段 ★初级分离阶段在细胞培养结束之后,主要是分离细胞和培养液、破碎细
胞释放产物(如胞内酶),溶解包涵体,复原蛋白质,浓缩产物和去除 大部分杂质等。
② 产物的纯化精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