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断句解析
2018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真题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高考真题体验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四个选项前四处 断句均一致,从第五处开始不同。结合画波浪线部分的大
一、考点说明
1、内容要求
文言文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 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 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2、能力要求:理解B
乃移居雍/ C.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 移/居雍/ D.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 移/居雍/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A.郡邻于蜀数 / 被侵掠 / 户口减削 / 寇盗充/ 斥芝倾心镇卫 B.郡邻于蜀 / 数被侵掠 / 户口减削 / 寇盗充斥 / 芝倾心镇卫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C.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D.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妻子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立下遗嘱,说明财产的分配方法。女 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占有,而老头的 后妻不服,认为遗产应给他的儿子。双方 争执不下,告到官府。县官判决遗产归老 头的幼子。那么他们双方各是如何来点读 下面这份无标点的遗嘱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 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文言文客观题——断句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首次设置断句试题,估计这一考点有覆盖更多地区试题的趋势,而且难度会逐渐加大。
2016年高考中,除浙江省卷采用主观断句题型,其他高考卷都为客观选择题。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断句时均应熟知“断句三步流程”和掌握断句标志,运用“断句抓标志析结构”的方法。
当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还可以灵活运用排除法来辅助断句。
第方案熟知文言文断句流程、标志(一)文言实词标志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
名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开。
2.代词——常见代词分类列表如下:类别常见代词举例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之、其、彼无指代词或、莫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二)文言虚词标志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的关键。
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对话、引文标志曰、云、言、谓——其后一般断开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
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续表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三)特殊句式标志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文言断句技法讲解课件(语文)

(2014· 浙江高考) 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加、逾、深、腾、达、谓、识等。 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加、逾、腾、达、谓等。然后根据这 些谓语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加”,“以谦德” 是介宾短语,做状语,是来修饰限制“加”的,此处,“以谦德” 是状语后置,故可以判断“谦德”后要停顿;再如“谓”,其主语 应该是“时人”,宾语部分应该是“常公能识真”这个主谓短语, 这样可以判断“时人”前要停顿。
一般需在其 后面停顿的 2 类词 或在其前停 顿,或在其 后停顿的词 一般需在其 前后都要停 顿的词
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 焉,等等) 对话词(曰、道、言、云,等等) 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 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等等)从语法的角度判断它 们是做主语还是宾语,主语在前停顿,宾语在后停顿 感叹词(呜呼、嗟乎、噫、噫嘻、悲夫,等等)前后均要 停顿
(2)整句 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 往使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使用对举、对比的手 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判断断句点。比如: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 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 这段话中,第一句,用了“他日”“今兹”对比;第二句,用 “杨意”“钟期”的事例对举。断句时,考虑这些内容,就比较容 易判断出断句点。
根据语气助词“也”可将上例继续断句如下: 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 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 过矣 至此,只剩下“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不务为此而爱粟 为国计者过矣”“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且救赵高义也”“却 秦师显名也”五处。 前两处通过划分句子成分(下面讲到)可断为:“今日亡赵/明日 患及齐楚矣”“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根据句式相关 知识(下面讲到 )可将后面三处断为“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且 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这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判断句 中主语和宾语之间要断开)。
断句(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與俐庄钱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EFrrrsmi-E Err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折】d本题考查文肯文断旬能力*姿尊站扎住砰于寺K重餐名词%盛词,煨蜒其旌甸于申之当的成分皿旬子申所程劉的昨同,町以判新出即句话正琏剤分Z前口八州旬;吨同,四个进戎的殊一个区别在材淒少讦除A 覩译为“王渎丰少比喜赶嫦侠77更蔚連•匚捉食C\ D.怨遵对仗的虧则,舟敦侑季/习《尚书》/ 谡律令冲巒成幼宾纯帆故选B =2.【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2018年高考文言断句高三三班

参考答案: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 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参考译文:
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 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 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
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
•知识点释析
什么叫“断句”?
古书是不加标点的,读书时要自己断句。古人 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 圆 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 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
合称句读。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例:①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②若夫 霪雨霏霏。(《岳阳楼记》) .. ③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 加点的虚词作为发语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 应断开。
(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 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 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 ②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逍遥游》) .
应断开。
加点的虚词都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
(4)复音虚词(包括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
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①至若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 ②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 .. ③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说》 ) ..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有妙法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有妙法Llt32100两步解题流程——快析巧断定答案全国卷对断句的考查,主要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
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停顿,但难度不大。
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
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找出选项中断句停顿点的不同之处,将四个选项两两分组,相同点多者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先根据第一步的分组,将两组进行比对分析,排除有明显错误的一组。
再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依据断句六大标志,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选项。
[典例示范](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技法演示]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
2018年高考阅卷分析(文言文断句、翻译)

学生答题情况
▪ [例3]前世的人不显于时代,但他的言论在后 世立足。太初即使贫贱,他的文章难道就不 能被传诵吗?
▪ 2分。“言”译为“言论”的1分,“贱”译为“贫贱”不得 分,但句子通顺得1分。
▪ [例4]以前的士大夫在当时不显眼,但言论立 于后世的人很多。太初虽然低贱而命途多舛, 他的文章难道肯定不流传后世?
处漏断,“有疵病者”后错断(学生往往认为“多指 讦/有疵病者”);3、“多余”中间未断
小建议
▪ 1、理解句子意思,尤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 ▪ 2、不可多断
▪ 3、“/”一定要粗,不然在记号笔的干扰
下会被忽略掉
二、翻译
▪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4分)
▪ 参考翻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 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 3分。 “言”译为“言论”的1分,“贱”译为“低贱”得1 分,句子通顺得1分。
学生答题情况
▪ [例5]在世时的士人在当时身份不显眼,而大 多他们的话却在他们去世后能在世上立足颜 太初虽然卑微,但他的文章不能在世上传诵 吗?
▪ 3分。“身”译为“身份’得1分,“言”译为“他们的话” 的1分,“贱”译为“卑微”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 六处必断的都断对了,得3分。
一、断句
▪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 世 人 见 太 初//官 职 不 能 动 人/又 其 文 多 指 讦/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虽 得 其 文/不 甚 重 之/故 所 弃 失 居 多/余 止 得其两卷
▪ 低端错误:“故”后断 ▪ 高端错误:1、“动人”中间断开;2、“第二
学生答题情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含解析)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基础1、【18届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
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彼愚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 * *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廩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
讣闻,真宗轸惜之。
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 , 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且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 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 巡抚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 是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 而已)退休的。 【答案】D
4.古代“六部”有哪“六部”?他们分别管理哪些事务? 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称 为尚书。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 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 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 国之往来事;兵部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刑部主管 全国刑罚政令;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
(2016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作者记述了陈登云任御史之职时的哪些事情?
①上疏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请求加速建立 对首功的赏赐制度。 ②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 ③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等大臣。 ④上疏要求谨慎地考察御史人选。 ⑤及时报告朝廷河南大饥荒的悲惨灾情。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A“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 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 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务;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 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选项提到 的“土地”“户籍”都不属于礼部职责范围。“土地、户籍”等职 事归户部掌管。 【答案】A
①除鄢陵知县( 授职 ) ②出按辽东( 巡视 ) ③由贵妃家阴沮之( 阻挠 ) ④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
向皇帝上书直言 )
⑤窥觊储贰( 亦作“储二”储副,太子 ) ⑥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以往,从前/假冒籍贯 ) 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 ⑦簧鼓朝绅( ) ⑧朝右皆惮之( 朝廷大官 ) ⑨安望其抗颜直绳( 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 ) 本意指蛀蚀器物的虫子引申 ⑩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 ( ) 比喻祸害国民的人和事。 因条数事以献( 分条列举) 累寝不下( 搁置 )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考题一:掌握文言文断句的两类题型与技巧
——逐题击破——
给老头儿的遗嘱断句
七 十 老 翁 产 一 子 人言 非 是 也 家 业 尽 付 与 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方式一: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 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女婿 断句方式二: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 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幼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 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 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 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 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 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 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 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 措钱款赈济灾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 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 歌舞的 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 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 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老财主立字据 无鸡无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以。
从财主的角度怎么断句?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以。 从先生的角度怎么断句?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以。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 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啖” 是“吃”的意思,如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 “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 袋装”的意思。 【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 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 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2016年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傅珪的“刚直忠谠”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担任礼部尚书时,屡有争端,使礼部上奏增多。 ②皇上同意番僧用百顷田地建造法王下院,傅珪不 理睬诏书的旨意,征地最终停止。 ③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更换牙牌,标准像朝廷官员 一样,又请求改铸方印,在傅珪的阻止下没有执行。 ④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机极力奏陈其时 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抓住 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A “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 中的 “镌” 是“裁减,削职”的意思,必须与“官”搭配,此处断句错。C“俄以 《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中的“进”是“晋升”的意思, “左中允”是其宾语,两者不能断开,此项错。D“镌与修者/官降珪 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根据对 A 项与 C 项 的分析,可知此项错误。B 正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 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 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画线句子的大 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 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 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比 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 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 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 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B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 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 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 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 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 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 大臣,追谥为文毅。
5.文章何以称傅珪之死为“卒”?请结合相关古代 文化常识分析。 傅珪是朝中大臣,按礼应称其死为“卒”。古代按照
不同等级对死的称谓有所区别:
①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②薨:诸侯死曰薨。 ③卒:士大夫死曰卒。 ④不禄:士死曰不禄。 ⑤死:庶人死曰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 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 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 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 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解析】C“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 不听”中“不听”的意思是“不被准许”。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译文: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权幸”,得帝王宠幸、有权势的人;“嫉”,痛恨。 (2)“忠谠”,忠实,敢于直言;“报”,回复,答复。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 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 吏部按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 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 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 退职的委婉说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 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 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 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 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 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时词臣不附刘瑾( 依附 ) ②镌与修者官( 降级,削职 ) ③礼部事视他部为简( 比照 ) ④毅然执持,人不能夺( 使……改变 ) ⑤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阻止 ) ⑥而水旱不与焉( 参与 ) 3.“迁左中允”的“迁”有哪些意义?在文中应怎样 理解?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哪些? 迁”有“升迁”“调动官职,改任”“降职”等意义。 在文中应理解为“升迁”。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转,调任;徙,调任;调 ,调动、调迁、调升;移,特指调任;补,补充空缺官职;改,改任 官职;充,充任;进,升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