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

合集下载

幼儿园《宝宝有礼貌》小班社会教案

幼儿园《宝宝有礼貌》小班社会教案

幼儿园《宝宝有礼貌》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在使用礼貌用语的基础上,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幼儿体验使用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2. 游戏互动: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礼貌用语。

3.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生动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礼貌用语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相关的故事书籍、图片、游戏道具等。

2. 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适当的空间进行游戏互动。

五、教学内容1. 认识礼貌用语:让幼儿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

2.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幼儿扮演角色,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3.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使用礼貌用语。

4. 故事讲解:讲解有关礼貌用语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到礼貌用语的魅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儿歌或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礼貌用语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礼貌用语的意义和作用,让幼儿初步认识基本的礼貌用语。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幼儿扮演角色,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4.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使用礼貌用语。

5. 故事讲解:讲解有关礼貌用语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到礼貌用语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并尝试在日常交流中使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2.理解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有礼貌;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排队、让座、用餐时注意卫生等。

教学准备1.《小熊宝宝有礼貌》等绘本;2.用于示范的礼貌用语卡片;3.教学用具:白板、笔、幼儿玩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老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有礼貌呢?”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Step 2:展示绘本老师拿出《小熊宝宝有礼貌》,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和主人公小熊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

Step 3:示范礼貌用语老师拿出用于示范的礼貌用语卡片,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让同学们感受到使用礼貌用语的特殊意义。

Step 4:角色扮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到使用礼貌用语的感觉,老师分配每个同学角色,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词语进行角色扮演,再次强调使用礼貌用语的必要性。

Step 5:讲解礼貌行为老师引导同学们讲解什么是礼貌行为以及常见礼貌行为的具体做法,如说话时保持微笑、与人交谈时要注视他人眼睛、排队时要让让别人等。

Step 6:实践演练老师搭建场景,与同学们一起演示常见的日常生活场景,如排队、让座、用餐时注意卫生等,鼓励同学们进行实践演练。

Step 7:反思和总结老师引导同学们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询问同学们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和做法,以及怎么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礼貌习惯。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通过使用绘本、角色扮演、实践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幼儿园小班的良好礼貌习惯,提高其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感受到了使用礼貌用语的特殊意义,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同学表现得太过活泼,不太愿意坐在位子上听讲,这需要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管理和引导。

幼儿园小班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礼貌用语,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2.了解有礼貌的表现方式,例如:让别人先说话、不打断别人、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2.能够体现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们尊重、理解、关爱他人的情感;2.培养幼儿们懂得感恩、懂得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礼貌用语;2.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教学方法1.朗读故事;2.观察真实场景;3.模仿表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一个与有礼貌相关的趣事,例如:在超市里,因为小朋友主动给前面的阿姨让路,得到了阿姨的称赞和糖果奖励。

引入“宝宝有礼貌”这个主题。

2. 朗读故事教师讲述一篇幼儿文学故事《小猪猪学有礼貌》,故事讲述小猪猪通过学习有礼貌的语言和举止,和小伙伴们相处更加融洽。

3. 观察真实场景教师引领幼儿们观察真实场景,如家庭和幼儿园中的有礼貌行为和违反礼貌的行为,并与幼儿讨论有礼貌的行为举止和不良习惯的影响。

4. 模仿表演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幼儿们模仿表演一些礼貌用语和行为举止,互相学习和交流。

5. 反思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听取幼儿的反馈和体会。

提醒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取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宝宝。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2.进行小组潜在能力的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

五、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对于礼貌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他们认为说出“请”“谢谢”这些词就可以表现出有礼貌。

但是在观察真实场景和模仿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幼儿在言行举止上仍存在不足。

所以,我决定在废话回答方面,加强练习,教育幼儿入乡随俗,多体贴别人。

另外,在教育幼儿懂得感恩、懂得分享的品质方面,我也要继续加强。

总之,今天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了问题,明确了需要改进的方向。

(以上为教学反思)六、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教学,幼儿们对于有礼貌的概念和表现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有礼貌》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有礼貌》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有礼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礼貌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说“请”、“谢谢”等。

3.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礼貌表现能力。

4.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礼貌的概念和重要性。

2.礼貌用语的使用。

3.角色扮演:模仿生活场景,练习礼貌表现。

4.绘本欣赏:《小鸟说请》和《去相亲》。

教学过程1.开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何为礼貌,为什么要有礼貌,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宝宝有礼貌》。

2.活动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以口头练习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礼貌用语的使用方法。

3.活动二:角色扮演,分组后模仿社交场景,运用所学礼貌用语,提高孩子们的礼貌表现能力。

4.活动三:绘本欣赏,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小鸟说请》和《去相亲》。

孩子们在绘本中体验并感受着各个角色的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情感的虚拟表现丰富了孩子们的大量视觉刺激,开阔孩子们世界观与认知视野。

5.结束: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礼貌的重要性,并邀请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地学习了礼貌的使用方法和意义,同时通过绘本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场景和情感体验中逐渐获得新的知识,进行推理、归纳、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1.整个课程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孩子们的动作还没做完,老师就已经介绍下一个内容了,这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2.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绘本欣赏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沟通,表述和交流机会,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3.礼貌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强孩子们的感性和实践体验,使之变成一种日常习惯,这是需要家长们与老师共同努力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制定一套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学会日常的礼貌用语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学会日常的礼貌用语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学会日常的礼貌用语活动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礼貌,为什么需要礼貌;2.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3.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和习惯;4.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或教学手册;2.礼貌用语卡片或手写卡片;3.幼儿名字卡片(或者让幼儿自己写名字);4.手工制作的礼物;5.食物和饮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问幼儿知不知道什么是礼貌,为什么需要礼貌。

教师介绍礼貌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习礼貌用语(20分钟)老师用卡片教授幼儿如何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老师可以举例说明使用这些简单礼貌语言的必要性和好处。

老师可以要求幼儿说出更多的礼貌用语。

3. 学习礼貌行为(20分钟)老师教授幼儿常见礼貌行为,例如让座、帮助别人、不说脏话等。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背景来讲述不同的示例,让幼儿理解感性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行为。

教师可以用幼儿喜欢的卡通图案来制作卡片或幼儿手工制作卡片,以示标记这些“礼物”。

4. 实际活动(20分钟)老师安排一些实际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幼儿贯彻所学习到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老师可以教授幼儿如何为妈妈、爸爸、教师等等发一份小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5. 反思(15分钟)在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问他们有什么可以改进的,以及如何应用新学到的礼貌技巧。

总结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礼貌,为什么需要礼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并且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和习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

通过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礼貌技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表达自己,为别人考虑,待人接物更加周到、有礼貌。

幼儿园小班好宝宝有礼貌主题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好宝宝有礼貌主题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好宝宝有礼貌主题教案5篇小班好宝宝有礼貌主题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了解吃饭不挑食对身体有好处。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图画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活动准备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

①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②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③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④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⑤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结合三只小熊,我另外请了三个胖瘦不一的宝宝,我想这样更利于宝宝们直观的了解胖和瘦,同时对于挑食的、瘦瘦的宝宝来说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预期的好。

最后请小朋友看课文里的洋洋挑食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呢?使孩子们认识到人的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吃饭不能挑食,这样对身体健康才有好处。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先从孩子们喜欢方式看图片开始,设疑:小熊为什么胖瘦不一?结合课文洋洋的故事,从而认识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现象,他们主要是不喜欢吃蔬菜,而且饭也吃的很少,在家也这样。

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当天吃饭时,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还一口菜一口饭吃得很好。

最可喜的是莫继凡小朋友还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呢?为了让他们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让他们继续发扬下去。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孩子吃饭时经常提醒他们,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让他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宝有礼貌》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礼貌,明白礼貌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礼仪,例如打招呼、道谢、请让、请谢等;3.了解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认识到身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4.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与他人相处融洽。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礼貌是什么;•常见基本礼仪:打招呼、道谢、请让、请谢;•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

2.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性质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来体验和感受礼貌与不文明行为的区别;2.影视教学法:播放更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来领悟理解礼貌;3.手工教学法:通过制作贺卡来练习基本礼仪;4.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互动等方式来了解孩子的观念和反映,帮助孩子理解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进入教室后,先把桌椅摆好。

2. 教学活动1.采用游戏教学法来引出课题,让孩子感受礼仪。

比如,教师说出一种基本的礼节,学生一个个站起来大声说出来,表现出来。

2.播放有趣的《小猪佩奇》“道谢”场景,让孩子看看佩奇怎样礼貌的说谢谢;3.教师请几个孩子站在教室门口或走廊,让孩子从中穿过,路上教育孩子说“请让”,“谢谢”等;4.先让孩子模仿制作一张贺卡,然后教师请几个孩子相互送贺卡,并用“请”、“谢谢”等礼仪用语。

5.辅助学生认识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举出一些不文明行为的例子,开展一次讨论。

比如,不弃包、随地吐痰等环境污染的行为,损害了我们身边环境的卫生,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行为,可能引起了他人的不适和违规等后果。

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孩子与他人相处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意识到礼貌、公德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游戏比较单一,教师观察到孩子们在同样的环节中表现得并不热情,下次课可以设计不同种类的游戏。

2.在道谢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多模仿,否则孩子很难将课程内容内化。

3.贺卡设计环节教师应该讲解时间能力的安排,避免制作时间太长造成孩子们无法参与第二个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好宝宝有礼貌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好宝宝有礼貌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好宝宝有礼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2.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乐于分享、有礼貌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礼貌用语的学习和实践:请、谢谢、对不起、您好、再见等。

2. 礼貌行为的故事分享: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礼貌的重要性。

3. 礼貌行为的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实践礼貌行为。

教学准备:1. 故事书或绘本:包含礼貌行为主题的故事。

2. 角色扮演道具:如玩具电话、餐具、小椅子等。

3. 彩色卡纸和标记笔:用于制作礼貌用语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礼貌吗?”、“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说‘谢谢’?”等。

2. 学习环节:教师讲述关于礼貌行为的故事,同时展示相应的礼貌用语卡片,引导幼儿理解和记忆。

3. 实践环节: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用餐、借东西、道歉等,鼓励幼儿使用学到的礼貌用语。

4. 回顾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再次强调礼貌行为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引导幼儿实践礼貌行为,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时分享。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设置“礼貌角”,放置礼貌用语卡片和相关书籍,供幼儿随时查阅和学习。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故事分享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希望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成为有礼貌的好宝宝。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课堂上观察幼儿对礼貌用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以及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于幼儿在家中的礼貌行为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礼貌行为是否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宝有礼貌(小班社会活动)
活动准备:
1.背景知识: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

2.物质材料:木偶一个、模型电话(每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导入活动。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们好!”
教师引导说:“小木偶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

”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总结: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场景游戏:
(1)“铃... ...”来电话了,
教师示范接电话:“喂,您好,... ...再见。


(2)“铃... ....”来电话了。

教师引导说:“我现在请最有礼貌的孩子来接电话。

”找几名表现好的幼儿来接电话。

(3)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说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4)特殊场景:“铛,铛。

”另一名大班教师敲门。

a.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好。

”小朋友:“你好”
b.教师说:“我想请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吗?”征得幼儿同意。

c.教师走时,幼儿主动问好说:“老师再见。


3.做客游戏:
(1)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参观。

(2)活动中做有礼貌的孩子,主动向中班小朋友说:“你好”“再见”[关注点]a.幼儿会主动运用礼貌用语。

b.是否积极参与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