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段接触网错留、漏留的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接触网螺栓预留位置错误处理方案

接触网螺栓预留位置错误处理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整改工期 (2)四、施工机具及仪器 (2)五、劳动组织及要求 (2)六、总体施工方案 (2)七、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3)八、安全保证措施 (5)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错误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DK11+319李家石沟特大桥因接触网中间柱预埋螺栓位置施工错误,与原设计不符,无法正常安装接触网支柱,故需对已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进行改造,采用重新植筋安装螺栓。

二、编制依据1、DK11+319李家石沟特大桥施工图及相关配套图纸。

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铁路桥梁施工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125号)、铁建设[2009]152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

3、《客货共线铁路桥上接触网支柱安装图》(通化(2010)1002-Ⅰ)。

4、《LP=24~32m接触网支架牛腿基础锚栓重新植筋布置图》(朱中桥改施01-1)。

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6、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三、整改工期计划于2018年04月18日开工,2018年05月04日完工,总工期16天。

四、施工机具及仪器机具配备一览表五、劳动组织及要求司机2人,电焊工1人,壮工2人,安全员1名。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施工时必须戴好劳保防护用品,以免受伤。

六、总体施工方案本工程采用按正确位置重新植入8根螺栓的方式,将现已施工8根错误位置螺栓截断,接触网支柱平台上部按正确位置设置定位钢板,重新植入M36螺栓,采用打孔已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并在接触网支柱牛腿底部按正确位置设置厚度20mm钢板一块,并预留螺栓孔洞,采用螺栓安装在接触网支柱牛腿基础底部,重新植入的螺栓与接触网支柱牛腿基础间的空隙采用注射式植筋胶粘结。

接触网应急处理办法

接触网应急处理办法
附件2………………………………………………………………………45
附件3………………………………………………………………………47
附件4………………………………………………………………………50
成都供电段接触网应急处理办法
一、接触网事故抢修制度
(一)抢修原则
在接触网发生事故后,各有关单位必须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全力以赴进行抢修,本着“先通后复”或“先通一线”的原则,迅速送电、通车。
6、抢修现场的防护:抢修指挥者在组织人员进入事故抢修的现场时,必须首先设法与供电调度取得联系,同时按规程要求作好事故现场的防护。
7、抢修现场破损零部件的收集:当发生供电设备事故时,事故现场抢修指挥者应指定专人收集破损零部件残骸(必须注意保持其原始状态),并作好事故现场破坏情况记录。
8、事故抢修后的分析、总结、上报:每次事故抢修后,工区、车间、段应
(四)按抢修原则、抢修方案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抢修。
(五)现场抢修指挥者组织人员观察列车运行状况。
(六)事故现场抢修指挥者根据列车通过该区段的运行状况,向供电调度汇报,同时提出彻底恢复的设想。
(七)如遇塌方、断道、列车颠覆时,接触网抢修工作应在救援复旧组领导下与其它工种平行作业,以缩短中断行车时间,尽快恢复通车
(八)区间接触网故障抢修流程图
三、事故抢修安全作业
七如遇塌方断道列车颠覆时接触网抢修工作应在救援复旧组领导下与其它工种平行作业以缩短中断行车时间尽快恢复通车八区间接触网故障抢修流程图8供电段电调接到故障停电信息接到故障停电信及时申请办理路用列车手续通知出动接触网工区行调车站值班员轨道车出动下达开行路用列车调度命令轨道车到达故障点相邻车区间无车轨道车直接到达故障点并行复线区段非并行复线区段抢修恢复后邻线进入直接进入故障区间开通区间故障区段接近故障点司机通过行调车站值班行调车站值班员通知供电段电调完成员通知司机开车人员机具材料司机松手制动接触网送电抢修人员辅助接触网停电通过行调车站通过行调车站值值班员通知司班员通知司机接通过行调车站值申请故障处理二次处理完毕后机触网来电班员通知司机后司机充缓解后进抢修恢复后到达故障点接触网送电开通行列车制动保压接触网送电轨道车禁止占用邻进行二次处理未及时恢复再次申请轨道车进入区间故障点轨道车运行至下一个或上一个车站三事故抢修安全作业1

接触网常见事故抢修方案

接触网常见事故抢修方案

接触网常见事故抢修方案第一吊弦脱落一、原因1、烧断。

正常情况下,吊弦是没有电流通过的。

发生吊弦烧断现象主要是因为附近的电连接器损坏或与接触线接触不良或接触载流不够,机车取流时使吊弦通过较大电流而造成。

2、磨断。

主要是因为吊弦受力状态不良造成松弛,接触悬挂长期处于动态状态下,环与环之间或与滑板之间长时间发生较大幅度的摩擦,某一处磨断后造成吊弦脱落。

3、腐蚀断或被受电弓剐断。

一是环境(化工、中腐蚀地带)对接触网的腐蚀;二是预制时受伤严重,长时间锈蚀、腐蚀造成开断、脱落。

4、吊弦因温度偏移,造成拉脱线夹或拉断吊弦线。

5、吊弦线夹因裂纹等缺陷开断,造成吊弦脱落。

二、后果1、吊弦线夹打弓。

2、吊弦线夹脱落部位接触线高度降低并且稳定性差,造成打弓或受电弓受流状态不良。

3、脱落的吊弦线低于接触线,受电弓通过时打击受电弓一可能是受电弓滑板打坏,继续运行涡伤接触线引起剐弓;二是吊弦线绕住受电弓后直接引起剐工。

三、预防措施(1)日常巡视、检修中发现吊弦状态不良(如松弛、磨蚀严重、环与环之间磨损严重、沿线路方向偏移角度大等缺陷)及时安排处理。

发现吊弦有伤痕,及时安排检修附近的电连接器或导流设备。

(2)安装吊弦时,按标准及进行,保证制作安装新吊弦符合技术要求。

第二弹性吊弦脱落一、原因(1)烧段。

可能是环节吊弦烧段,也可能是辅助绳烧段。

造成烧段的原因与普通吊弦烧段相同(2)磨断。

一方面是环节吊弦磨断,另一方面是辅助绳自某处磨断。

(3)辅助绳与承力索固定的钢线卡子松动,造成辅助绳抽脱。

(4)辅助绳自某处拉断。

主要是辅助绳因磨蚀、损伤断股,未被发现并处理,造成断股后断线。

(5)弓网故障时被受电弓剐坏并脱落。

(6)其他原因造成弹性吊弦脱落(如绝缘子闪烙等)二、后果(1)环节吊弦脱落的后果基本与普通吊弦相同。

(2)辅助绳脱落情况较为严重。

脱落的辅助绳不仅会引起接触悬挂对机车车辆放电,危机人身、设备安全,而且容易发生弓网故障使事实范围扩大。

一级建造师复习:接触网回流触电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有哪些

一级建造师复习:接触网回流触电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有哪些

一级建造师复习:接触网回流触电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有哪些一级建造师,是一种建筑类执业资格,是担任大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

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分综合考试和专业考试,综合考试包括《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个科目,这三个科目为各专业考生统考科目,专业考试为《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一个科目。

一级建造师报名时间一般在5至7月,一级建造师考试时间一般在9月,一级建造师成绩查询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具体考试信息可随时关注建设工程教育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建造师行业中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高效备考,建设工程教育网特别整理了一级建造师考试相关知识点,供考生朋友们学习!1、当正常作业不慎触碰或离接触网回流线距离过近,造成触电伤害事故时,则可用绝缘材料把触电者与电源分离。

2、高空落物造成列车行车事故处置措施3、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禁止将杂物抛出到既有线路基。

4、要有所有作业人员,工后料清,材料及小型辅助工具摆放整齐,摆放距离梁边不得少于2m。

防止人行走时无意碰落。

5、如遇大风天气,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可能受风影响吹落的小型材料进行捆绑牢固。

防止掉到即有线或接触网上导致安全事故。

6、安排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随时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7、施工临时用电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8、施工用电工程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主要有:触电事故,电线电缆破损而导致火灾事故,设备损坏或临时用电系统瘫痪。

主要原因有:在临时用电中乱搭乱设用电线路,未按规定设漏电保护器等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由于线路破损、超负荷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由于未按规定搭设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临时用电系统瘫痪。

施工用电发生事故危害程度极大,在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多,用电负荷过大,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用电设备若不按规定设置一机一闸一漏一保护,容易引发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9、施工现场任何人只要发现事故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险情后,都要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如运用固定电话、手机或口头等形式发出警报,通知项目负责人、安质员和现场所有施工作业人员组织避险。

接触网塌网事故处理预案

接触网塌网事故处理预案

接触网塌网一、原因:1、拆支柱折断,造成接触网塌网。

2、由于弓网故障(隧道)造成接触网塌网。

3、隧道中预埋杆件脱落,造成接触网塌网。

4、隧道中线索断线,造成接触网塌网。

二、准备工作1、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措施并检查设备损坏情况,及时向电力调度汇报。

2、若为夜间进行事故抢修,则根据情况安排布置作业范围的照明事宜。

3、地面观察支柱的情况及接触网其他设备损坏情况,查点所携带的机具、材料。

4、预制腕臂、吊弦及各种所需材料。

三、人员分工:1-2个作业组四、作业1、电力调度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后验电接地并设好行车防护即开工。

2、派人员到锚段关节处,检查补偿装置情况,并将坠砣取下总数量的1/2左右。

3、根据现场设备损坏情况,制定相应的抢修方案。

第一类:行车事故发生后未造成接触网设备损坏(造成损坏程度小)一、人员:1-2个作业组。

二、作业:1、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向电力调度申请停电作业命令。

2、夜间进行行车事故救援配合,现场应安排照明设施。

3、电力调度员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后验电接地并设好行车防护即开工。

在电力调度员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并验电接地前,要采取有关防护措施,任何人不得进行可能接近接触网带电部位及其他带电部位的救援作业和配合作业。

4、根据行车救援总指挥的要求,将个别跨距内的接触线抬高。

5、拆卸妨碍行车救援作业的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方法如下:(1)将承力索取出钩头鞍子并对定器卸载。

(2)将接触悬挂支持装置由支柱上拆下,或者将腕臂转到线路方向,用4mm铁线与支柱绑扎。

(3)缩短吊弦,抬高接触线。

(4)在此支柱上部挂一个滑轮,在支柱根部用铁线套子将手扳葫芦固定住。

(5)将手扳葫芦的钢丝索通过单滑轮钩信承力索后紧线,将此处接触悬挂拉到支柱上一定高度并固定。

根据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将接触悬挂拉到对面线路支柱处并固定。

(6)根据行车救援总指挥的要求,进行救援配合中的其他零时作业。

(7)行车救援作业完成后,彻底恢复接悬挂并调整各部件至技术要求。

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预留不合格解决方案探讨

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预留不合格解决方案探讨

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预留不合格解决方案探讨蒋渊博【摘要】电气化铁路建设中,新建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由桥梁施工单位进行预留,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

文章针对桥上接触网钢柱预留基础不合格情况的典型分类---中间柱预留成锚柱、锚柱预留成中间柱、预埋地脚螺栓不符合要求、预留硬横跨基础不对齐、预埋地脚螺栓遗漏或者没有热浸镀锌等,以简支T梁为例,提出由电气化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时的相应解决方案。

且整改方案以地脚螺栓或锚栓均满足接触网桥钢柱受力要求为前提。

另建议桥梁施工时务必采用定位钢板,整改应由责任方进行,接触网设计时可统一预留桥钢柱基础的尺寸以及采取预防措施。

%In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construction,the steel pole foundations for OCS on the new railway bridge are re-served b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but the unqualified cases happen occasionally.Aiming at various typical category of the cases,such as the anchor stud is reserved as middle stud,the embedded anchor bolts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reserved portal structure foundations are not aligned,the embedded anchor bolts missing or not hot-dip galvanizing;taking simply supported T beam as an exampl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solutions for elec-trifica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nd the rectification solu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foundation bolt or anchor bolt meeting the stress requirements of OCS steel poles.The positioning steel plate is suggested to be used in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the rectifi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the responsible party.Inaddition,and the reserved steel poles foundation size can be unified for the OCS design,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接触网;预留基础;典型;解决方案【作者】蒋渊博【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25.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支柱基础是其根基,是系统安全运行的最根本要素。

接触网常见事故、故障处理程序(11.9修改)

接触网常见事故、故障处理程序(11.9修改)
12.定位装置故障
⑴当定位装置损坏时,可利用吊弦或Φ4.0铁线将接触线吊于承力索上不侵入限界,设置升、降弓标志,即可消令送电。
⑵当只是定位器脱落时,可更换新定位器,检调拉出值后,检查附近设备正常,即可消令送电。
⑶当曲线区段定位装置故障时,除按⑴、⑵项处理外,还要检查该定位两侧跨中拉出值不得超标。否则,要调整跨中拉出值。
⑵双线电化区段抢修方案制订,还应遵循“先通一线”原则,集中力量以最快速度设法先通一线,以尽快疏通列车。
⑶有重点列车运行时,抢修方案制订还应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首先使接触网脱离接地,尽快恢复送电,待重点列车离开故障供电区段后,再要点对故障点进行恢复。
⑷接触网抢修恢复,允许以最低技术状态开通运行。在开通线路、疏通列车后再申请天窗停电,尽快处理使设备达到运行技术标准。
11.吊弦故障(包括环节吊弦、整体吊弦)
⑴吊弦脱落时,如不影响行车可停电拆除脱落吊弦后,消令送电,安排次日天窗时间处理。
如需抢修,处理办法为:拆卸损坏吊弦或吊弦线夹,检查承力索或接触线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安装新预制的吊弦或吊弦线夹,符合技术要求;测量接触线高度,观察其它部位状态良好,无其它问题,消令送电。
⑶如果仅为中心锚结线夹剐落且中心锚结绳没有损坏,则根据情况按要求安装中心锚结线夹,调整锚段关节处导线高度,检查附近设备无异常,可消令送电。
15.回流线(吸上线)断线
⑴回流线、吸上线断线时必须停电进行恢复。
⑵若回流线、吸上线变电所、分区亭、AT所附近时,要按垂直天窗方式停电。
⑶复线区段V形停电处理回流线、吸上线断线时,要先短封短口再进行处理。
三、常见接触网故障抢修方案
1.接触线断线
当发生导线断线时,首先应查明断线发生的确切位置,断口两侧的损坏情况,断线波及的范围等情况。

接触网塌网事故处理预案

接触网塌网事故处理预案

接触网塌网一、原因:1、拆支柱折断,造成接触网塌网。

2、由于弓网故障(隧道)造成接触网塌网。

3、隧道中预埋杆件脱落,造成接触网塌网。

4、隧道中线索断线,造成接触网塌网。

二、准备工作1、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措施并检查设备损坏情况,及时向电力调度汇报。

2、若为夜间进行事故抢修,则根据情况安排布置作业范围的照明事宜。

3、地面观察支柱的情况及接触网其他设备损坏情况,查点所携带的机具、材料。

4、预制腕臂、吊弦及各种所需材料。

三、人员分工:1-2个作业组四、作业1、电力调度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后验电接地并设好行车防护即开工。

2、派人员到锚段关节处,检查补偿装置情况,并将坠砣取下总数量的1/2左右。

3、根据现场设备损坏情况,制定相应的抢修方案。

第一类:行车事故发生后未造成接触网设备损坏(造成损坏程度小)一、人员:1-2个作业组。

二、作业:1、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向电力调度申请停电作业命令。

2、夜间进行行车事故救援配合,现场应安排照明设施。

3、电力调度员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后验电接地并设好行车防护即开工。

在电力调度员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并验电接地前,要采取有关防护措施,任何人不得进行可能接近接触网带电部位及其他带电部位的救援作业和配合作业。

4、根据行车救援总指挥的要求,将个别跨距内的接触线抬高。

5、拆卸妨碍行车救援作业的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方法如下:(1)将承力索取出钩头鞍子并对定器卸载。

(2)将接触悬挂支持装置由支柱上拆下,或者将腕臂转到线路方向,用4mm铁线与支柱绑扎。

(3)缩短吊弦,抬高接触线。

(4)在此支柱上部挂一个滑轮,在支柱根部用铁线套子将手扳葫芦固定住。

(5)将手扳葫芦的钢丝索通过单滑轮钩信承力索后紧线,将此处接触悬挂拉到支柱上一定高度并固定。

根据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将接触悬挂拉到对面线路支柱处并固定。

(6)根据行车救援总指挥的要求,进行救援配合中的其他零时作业。

(7)行车救援作业完成后,彻底恢复接悬挂并调整各部件至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段接触网错留、漏留的处理方案
一、 接触网支柱基础未进行预留或预留位置错误时:
1、中间柱基础(QJ-A1)、转换柱基础(QJ-C)未按正确位置进行预留:
支柱底荷载垂直力F≤30kN、垂直线路弯矩M≤140kN/m,此时应在设计位置上进行支柱基础的植筋处理,由于翼缘板内未预留横向加强钢筋,故还应对翼缘板进行局部加厚处理。

翼缘板采用局部向上加厚,其构造及桥面以上支柱基础构造尺寸按附图1施工。

其中,锚栓穿透翼缘板,并通过钢板2锚固于桥面板下缘,锚固钢板2水平放置,翼缘板下缘与钢板2间的空隙采用无收缩高强度灌浆料灌筑。

预埋钢板1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锚固钢板2和后植锚栓外露部分及其基础面以下150mm 范围内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层处理。

2、中心锚结、附加导线下锚柱及开关柱基础(QJ-B)、上下行并联开关柱基础(QJ-B)未按正确位置进行预留:
支柱底荷载垂直力F≤85kN、垂直线路弯矩M≤150kN/m,此时应在设计位置上进行支柱基础的植筋处理,由于翼缘板内未预留横向加强钢筋,故还应对翼缘板进行局部加厚处理。

翼缘板采用局部向下加厚,其构造及桥面以上支柱基础构造尺寸按附图2施工。

其中,锚栓穿透翼缘板,埋入梁顶面以下深度不应小于430mm。

预埋钢板1、2 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后植锚栓外露部分及其基础面以下150mm 范围内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层处理。

3、下锚支柱基础(QJ-C)未按正确位置进行预留:
支柱底荷载垂直力F≤85kN、垂直线路弯矩M≤170kN/m,此时应在设计位置上进行支柱基础的植筋处理,由于翼缘板内未预留横向加强钢筋,故还应对翼缘板进行局部加厚处理。

翼缘板采用局部向下加厚,其构造及桥面以上支柱基础构造尺寸按附图3施工。

其中,锚栓穿透翼缘板,埋入梁顶面以下深度不应小于430mm。

预埋钢板1、2 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后植锚栓外露部分及其基础面以下150mm 范围内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层处理。

4、 QJLX-1 型基础未按正确位置进行预留:
QJLX-1 型基础上拔力F≤66kN,此时可在设计位置上进行拉线基础的植筋处理,并按原桥梁设计图纸中有关QJLX-1基础构造进行拉线基础施工。

其中拉线基础植筋直径采用φ16,钻孔深度不应小于220mm,为方便施工,需植筋的钢筋
可在弯折部分预留焊接长度后截断,植筋完毕后再按钢筋大样焊接牢固。

锚栓穿透翼缘板,并通过钢板2锚固于翼缘板下缘,锚固钢板2水平放置,翼缘板下缘与锚固钢板2间空隙采用无收缩高强度灌浆料灌筑(见下图)。

预埋钢板1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锚固钢板2和后植锚栓外露部分及其基础面以下150mm 范围内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层处理。

植筋位置、间距及桥面以上拉线基础构造和箍筋设置均按原桥梁设计图纸执行。

二、植筋时应注意的事项:
1、钻孔直径
钢筋直径采用φ25时,钻孔直径30~32mm;钢筋直径采用φ20时,钻孔直径25~28mm;钢筋直径采用φ18时,钻孔直径22~24mm;钢筋直径采用φ16时,钻孔直径20~22mm;钢筋直径采用φ12时,钻孔直径16~18mm。

支柱基础锚栓钻孔可采用M39,钻孔直径42mm;拉线基础锚栓可采用M24,钻孔直径28mm。

钻孔深度参见附图1~3。

2、钻孔位置
钻孔位置尽可能准确,植筋的直径、间距、钻孔深度及孔径应满足设计规定要求。

桥面植筋之前,检查被植筋混凝土表面是否完好,在桥面准确定出植筋的位置并做好标记,并用钢筋探测仪对植筋位置处梁体钢筋进行探测,同时应考虑施工误差的影响,避开原梁体钢筋及预埋钢板,以免钻孔植筋时损伤梁体结构。

钻孔过程中,若未达到设计孔深而碰到结构主筋,不可打断或破坏,应另行确定
钻孔位置,原孔位以相当原混凝土强度的无收缩灌浆料填实。

由于桥面构造限制,应尽量减小钻孔深度及钻孔数量,植筋深度应扣除混凝土表面剥落层及出现裂缝层。

在翼缘板下缘水平植筋时,应将结构保护层凿除,形成垂直操作面后再钻孔植筋,其钻孔深度应从操作面算起。

3、钻孔设备
钻孔应采用专用钻孔设备。

可采用大功率免出力电锤钻或无震动钻孔设备(即水钻)及专用钻头以确保孔径孔深要求,严禁用风钻打孔,避免损伤周围梁体混凝土。

4、植筋材料
施工中所选用的植筋材料应满足相应的设计承载力要求,并进行有关试验室和现场检验。

植筋选用的锚栓必须适合锚固区基材,对锚固区基材无膨胀挤压应力,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中的相关规定,适用于小间距、小边距,采用适用于裂缝混凝土的注射型定型化学锚栓。

锚栓及钢板材质满足通化(2008)1301的要求,锚栓机械性能不应低于Q345B钢。

锚栓穿透桥面板时,锚栓头应采用镦头加工,其构造尺寸应满足GB/T5780-2000 规定。

5、植筋胶材料
应根据设计抗拔力的要求选用可靠的植筋胶材料,根据植筋胶的特点确定植筋工艺。

植筋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其性能指标应满足下页表1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要求,不含乙二胺且无毒,同时应满足相应等级的抗震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疲劳试验、拉拔试验。

如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在梁体构造允许范围内调整锚固深度确保连接钢筋的锚固性能。

锚栓及钢筋穿透桥面板时,桥面板内植筋孔应全部采用植筋胶封堵。

胶粘剂的填料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严禁在施工现场掺入。

6、施工工艺
钻孔完毕后应用吹气筒或其它空压设备将孔内灰屑吹出,并用金属毛刷刷三遍,吹三遍,确保孔壁无尘。

注胶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逐渐向外移动,直至注满孔体积的2/3即可。

准备好的钢筋旋转着缓缓插入孔底,在规定的初凝时间内进行安装,使得植筋胶均匀地附着在钢筋的表面及缝隙中,待其规定的固化时间过后再进行焊接,绑筋等工作,在固化期内禁止扰动钢筋。

7、二次混凝土灌浆料
在桥面板下缘局部加厚时,由于局部加厚混凝土振捣困难,同时振捣有可能加剧修补混凝土与梁体的不密实,为保证后灌混凝土质量,灌筑混凝土应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免振捣)以保证修补混凝土与梁体有效结合。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早强、高强,1-3天抗压强度可达30-50MPa以上。

(2)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免振捣,满足设备二次灌浆的要求。

(3)具有微膨胀性,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二次灌浆后无收缩,与钢筋握裹力强,粘结强度高。

(4)耐久性强,在反复动载作用下,使用寿命大于基础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8、浇筑二次混凝土
为提高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的粘结力,浇筑二次混凝土前,应对新旧混凝土接触表面进行湿润、凿毛处理。

对于在翼缘板下缘局部加厚的施工,可利用植筋倒挂模板(需考虑修补材料的自重),并用水泥(砂)浆、塑料胶带封堵模板连接
处,以确保模板与原混凝土界面密合,不漏水、不漏浆。

为保证灌浆料灌筑密实,可在翼缘板上对应修补的部位开设一个灌筑孔,直径一般为50~60mm(注意躲避钢筋),将搅拌均匀的灌浆料从一个方向灌入灌浆部位,不得振捣。

灌筑二次混凝土至翼缘板板上顶面平齐,养护期不少于七天。

施工时注意养护和拆模时间及环境温度的关系,使修补材料满足结构使用要求。

三、接触网支柱基础加高台处桥面处理:
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加高台处仅铺设防水层,不再铺设保护层,并注意在加高台及梁端挡水台处以50cm顺坡过渡,避免出现凸台棱角。

四、 梁端漏埋、错埋槽道及未预留电缆上、下桥锯齿形槽口时:
对于简支箱梁上部分漏埋、错埋槽道、未预留锯齿形槽口的情况,结合电缆上、下桥时的实际需要,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梁体的损伤为原则确定桥面开孔的数量、直径和开孔位置,对电牵电缆上桥分别做如下处理:
1、梁端漏埋、错埋槽道:
采用在设计位置的腹板侧面及翼缘板底面钻孔植筋的方式来固定电缆。

植筋采用M16化学锚栓,钻孔中心间距为500mm,孔径为18mm,在梁腹板侧面植筋位置距梁端距离应大于1.0m,钻孔深度不大于100mm。

植筋完毕后锚栓外露长度(即高出混凝土表面)为3~5cm,钻孔植筋的位置详见图1~图2。

埋错位置的槽道用相当原混凝土强度的无收缩灌浆料进行封堵。

2、接触网电缆上、下桥开孔:
接触网电缆上桥时,可在距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约2.35m~3.55m 的范围钻孔,孔径为100mm,开孔的具体位置可见图3,相应在梁翼缘板底面采用钻孔植筋的方式来固定电缆,钻孔植筋的位置可参考图4,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图1 梁端处电缆固定植筋孔位布置图(横截面)
图2 梁端处电缆固定植筋孔位布置图(侧面)
图3 接触网电缆上桥开孔平面布置图(翼缘板顶面)
图4 接触网电缆固定植筋孔平面布置图(翼缘板底面)
3、补充说明
箱梁翼缘板开孔处均设置2cm高的混凝土截水台(详见图5),同时设置PVC 套管以防磨损电缆。

图1~图5中的尺寸标注均以毫米计。

图5 开孔处截水台示意图
为降低翼缘板上的开孔对梁体的横向受力性能的削弱,开孔位置应尽量避开梁体结构钢筋,并尽量减少开孔直径和数量,施工前应与站后专业确认开孔位置、直径及数量,上述位置不需要孔洞处,应不做开孔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