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产业概况
淮安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淮安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淮安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具备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淮安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且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发展亮点。
在现代制造业方面,淮安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目前,淮安已经建成了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如南京依维柯重卡、江苏中联重工等,同时还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如阿尔斯通等。
与此同时,淮安还注重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现代服务业也是淮安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淮安已经建设了国家级软件园和创新创业基地,并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服务企业。
与此同时,淮安还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在现代农业方面,淮安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淮安还注重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同时,淮安还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淮安未来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趋势。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淮安的经济发展速度
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为淮安打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淮安地区调研报告

淮安地区调研报告淮安地区调研报告淮安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了解淮安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经济发展淮安地区是江苏省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淮安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9年,淮安地区的GDP总量达到了75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8万元,同比增长9.2%。
这些数据表明,淮安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工业结构淮安地区的工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尤其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为亮点。
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淮安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产业链,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整车生产以及汽车出口等环节,具备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在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方面,淮安地区的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淮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三、农业发展淮安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农业发展占据着淮安地区经济的重要地位。
在农业方面,淮安地区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经济作物为主。
此外,淮安地区的果蔬种植业也同样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力度,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旅游资源淮安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京杭大运河是淮安地区的一大亮点,这条运河横穿淮安市区,景色如画。
此外,淮安地区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点,如淮安故城、盱眙龙虎山、楚帝王陵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综上所述,淮安地区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发展和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淮安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尚不完善、农业增效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淮安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品质提升,让淮安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淮安的调研报告

淮安的调研报告淮安调研报告调研地点:淮安市调研时间:2021年9月调研目的:了解淮安市的现状和问题,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经济发展淮安市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逐年增加。
该市以制造业为主,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
调研数据显示,淮安市的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经济实力在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然而,调研发现,淮安市的经济结构仍然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传统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淮安市需要更加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城市建设淮安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市区的道路交通便利,公共交通系统健全,人民群众出行方便快捷。
然而,调研发现,淮安市的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市区的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日益加重,已经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
其次,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些建筑物和道路的规划不合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因此,淮安市应该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三、社会福利淮安市注重社会福利的建设,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得到了积极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调研发现,淮安市的社会福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不均衡。
一线城市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人民群众很难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办学质量高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市区,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有限,学生们的教育资源不够充分。
因此,淮安市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的医疗和教育投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淮安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福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淮安市产业概况

淮安市产业概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逾1204家,初步形成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节能环保等五大千亿元优势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四大新兴产业以及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四大传统产业格局。
五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岩盐是淮安市优势矿产资源之一。
2009年盐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9.2亿元,已形成300万吨精制盐、280万吨元明粉、15万吨烧碱、35万吨纯碱、26万吨硝酸、1000万套轮胎等盐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2006年,淮安启动建设了规划面积达30.3平方公里的盐化工产业园,台玻、井神盐业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大型盐化工项目纷纷落户,盐化工产业园先后获批江苏省级特色产业园——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和省级农药集中区。
十二五”期间,淮安将以盐、碱为基础,以盐化工科技产业园为载体,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方向,重点发展四大类产品:一是盐。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格局。
二是纯碱。
重点扩大规模,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
三是芒硝。
重点突破硝盐分离的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氯碱及盐化工新材料。
重点加快发展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耗氯类盐化工新材料。
骨干企业:XXX、XXX化工(江苏)有限公司、XXX、XXX、XXX、XXX、XXX等。
特钢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XXX及延伸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300万吨钢、300万吨材、180万吨铁、150万吨钢管的年生产能力,成为淮安市工业的重要支柱。
2009年全市特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3.4亿元,同比增加7.4%,实现利税22.6亿元。
十二五”期间,淮安将以发展强大特钢棒材产业链为重点,加快特钢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程序。
一是加快特钢产品结构调整。
重点开发高等级管坯钢、模具钢、系泊链用钢、石油钻杆钻铤用钢、高质量汽车用钢、高层次线材,做精做强特钢棒材产品。
二是延伸加工特种钢管。
淮安市主导产业分析

淮安市主导产业分析一、淮安市各工业部门区位商的计算: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门化部门。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当q ij >1时,可以认为j 产业是i 地区的专业化部门,q ij 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当q ij ≦1时,则认为j 产业是i 地区的自给性部门。
而一个专业化部门要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则必须要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q ij 值在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且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首先在《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中查找江苏省2012年全年工业生产总产值和各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分别记为E 和E j ; 在“淮安统计信息网”中收集淮安市2012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及各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分别记为e i 和e ij 。
为简化计算过程,先分别算出e ij /e i 和E j /E ,最后再算出淮安市的区位商q ij :公式: E E e e q j iij ij //相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如下:二、计算结果分析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淮安市的工业产业部门19个部门的区位商值大于1,说明这几个工业部门的专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可以认为这些工业部门是淮安市的专业化部门。
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这六个工业部门的区位商值都已经超过2,且这些部门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所以这61个部门可以看成是淮安市的主导产业部门。
而且在这6个部门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烟草制造业的区位商值都已超过6,说明这两个部门的专门化率已经非常高了,是淮安市主导产业部门中的重点部门。
除这19个部门之外的部门,区位商值小于等于1的,称为淮安市的自给性部门。
三、主导产业形成条件分析:由以上分析得知淮安市的主导工业部门是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这6个工业部门。
淮安市场分析报告

淮安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江苏省对外开放较早的城市之一。
淮安市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业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淮安市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产业结构淮安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商贸和服务业。
制造业是淮安市的支柱产业,涵盖了机械、化工、纺织、电子、汽车、食品等多个细分行业。
农业是淮安市的传统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产品有大豆、小麦、棉花、玉米、猪肉、牛奶等。
商贸业发展迅速,淮安市有多个大型商场和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者。
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
三、消费市场淮安市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是淮安市一些热门的消费品。
此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也日益增长。
四、竞争环境淮安市市场竞争激烈,涉及到各个行业和细分领域。
制造业是淮安市的核心竞争力,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农业现代化也是淮安市的发展方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商贸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价格、品质和供应链管理方面。
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主要是在品质与服务上的提升。
五、市场机会与挑战淮安市市场机会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此外,淮安市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企业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来开拓市场。
同时,淮安市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待开发,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领域。
六、市场发展建议针对淮安市市场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市场发展建议:1.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淮安产业发展趋势

淮安产业发展趋势淮安是江苏省的一个发展较为落后的地级市,处于江苏省的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淮安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外资,推动科技创新,为淮安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分析淮安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淮安现有产业目前,淮安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是淮安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淮安经济总量的较大比重。
淮安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农业是淮安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粮食、油料、蔬菜和水产品为主要农产品。
服务业是淮安市最新兴的产业,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等领域。
二、淮安产业发展趋势1. 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发展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淮安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淮安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同时,淮安将支持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2. 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淮安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上游,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淮安市政府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同时,淮安市还将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大对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淮安市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3. 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淮安市是典型的农业区域,农业是淮安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淮安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淮安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淮安还将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淮安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淮安将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圆满完成。
围绕将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中心城市的性质、规模、都市区空间结构、市域城镇体系、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要指标。
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江苏省的“五个一体化”要求,相关系列规划即将完成并付诸实施。
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体系。
按照“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做大做强淮安中心城市,打造4个市域次中心城市,着力发展8个重点中心镇,积极培育20个特色小城镇,将116个乡镇归并为53个小城镇。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对现代农业在机制、体制、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市各县区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清浦、淮阴区设施蔬菜种植区域;淮安区露地蔬菜、早熟西瓜种植种植区域;涟水、洪泽、金湖水生蔬菜、水禽、水产“三水”产业发展区域;盱眙县丘陵山区开发、果品、中药材和野生蔬菜种植区域。
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带动战略,现代农业得到长足推进。
全市共获得“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13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96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农产品5个。
已制订以“淮米”、“淮菜”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9个,其中江苏省地方标准28个、淮安市地方标准52个、企业标准49个。
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位居全省第三位;设施农业面积86.89万亩,列全省第四位。
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6户、注册资金8646万元,均位列全省第一。
到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6元,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19.8万元,乡镇公共财政平均收入在1亿元以上。
全市整体上已从温饱向全面小康跨越,预计2014年即可实现以县为单位达小康目标。
城乡客运一体化向前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产业概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逾1204家,初步形成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节能环保等五大千亿元优势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四大新兴产业以及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四大传统产业格局。
五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岩盐是淮安市优势矿产资源之一。
2009年盐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9.2亿元,已形成300万吨精制盐、280万吨元明粉、15万吨烧碱、35万吨纯碱、26万吨硝酸、1000万套轮胎等盐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2006年,淮安启动建设了规划面积达30.3平方公里的盐化工产业园,台玻、井神盐业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大型盐化工项目纷纷落户,盐化工产业园先后获批江苏省级特色产业园——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和省级农药集中区。
“十二五”期间,淮安将以盐、碱为基础,以盐化工科技产业园为载体,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方向,重点发展四大类产品:一是盐。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格局。
二是纯碱。
重点扩大规模,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
三是芒硝。
重点突破硝盐分离的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氯碱及盐化工新材料。
重点加快发展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耗氯类盐化工新材料。
骨干企业:江苏安邦电化公司、台玻集团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省井神盐业有限公司、淮安嘉诚高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斯特化工有限公司、洪泽银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南风化工有限公司等。
特钢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淮安市特钢及延伸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300万吨钢、300万吨材、180万吨铁、150万吨钢管的年生产能力,成为淮安市工业的重要支柱。
2009年全市特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3.4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税22.6亿元。
“十二五”期间,淮安将以发展壮大特钢棒材产业链为重点,加快特钢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步伐。
一是加快特钢产品结构调整。
重点开发高等级管坯钢、模具钢、系泊链用钢、石油钻杆钻铤用钢、高质量汽车用钢、高档次线材,做精做强特钢棒材产品。
二是延伸加工特种钢管。
利用淮钢特钢大圆坯的优势,延伸加工大口径高压锅炉管、石油管、气瓶管等高等级无缝钢管。
三是发展精锻产品。
以国内最大规格连铸大圆坯的优势,加快发展大型锻件,开发大型轴类件、风电锻钢件、无缝管芯棒、大型机械锻钢件和锻钢扎辊。
骨干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公司、江苏天淮钢管有限公司、淮安振达钢管有限公司、江苏瑞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
电子信息产业2007年9月被认定为苏北唯一的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淮安市留学生创业园,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今年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苏北唯一的“国字号”淮安出口加工区,填补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配套空白,苏北唯一的淮安市高教园区,也成为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淮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是扩大产品门类,努力打造一个产业基地、发展四个特色产业群、形成一批亮点企业和产品,建成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
一个产业基地,即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以富士康和明基电脑为主体,集聚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为一体,产业配套相对完整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链。
四个特色产业群,即仪器仪表特色产业群、线缆特色产业群、绿色电源产业群和汽车电子产业群。
发展激光打印机、电涡流减速器、高功率太阳能电池、医疗电子仪器、汽车电子部件、低功率冷光源、数码相机成像单元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
骨干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富誉电子(淮安)科技公司、淮安翔宇电子有限公司、展德光电公司、浙大网新集团、江苏金恒泰电控科技有限公司、淮安楚天积木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洪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淮安的节能环保产业过去一直处于尚待开发的阶段。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淮安坚持把引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型项目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培育大产业”战略,先后引进投资达10亿美元的国宝空调等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将重点培育节能环保设备产业链。
以国宝空调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电动汽车项目,研发高压变频调速、静态无功补偿等节电设备,与变频调速等技术结合的水泵、电机等节能机电产品。
推动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和专用芯片、大功率器件的产业化,加快LED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
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中再生苏北环保科技园(盱眙)的建设,进一步发展余热、余压发电,加大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加快研发生产环保设备、环境检测仪器和环保材料,发展环保产业,努力打造全国节能环保示范基地。
食品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淮安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培植了一批规模企业,涌现出一批优势行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体系。
2009年,全市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
双汇、旺旺、雨润、苏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进入,为淮安食品工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
“十二五”期间,淮安食品产业将以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依据市场导向,发挥本地优势,夯实产业基础。
重点加强粮油食品、肉制品、蔬菜加工、水产品加工业科技攻关力度。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传统风味产品,开发新的特色食品并使之形成产业。
重点发展高级烹调油、精炼油,研究开发米蛋白、米糠营养油等功能性食品,开发生产各类熟肉精制品、天然果汁和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含乳饮料等液态奶及制品。
提高酒类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到“十二五”末,将我市打造成肉制品生产基地、速食休闲食品生产基地、粮油食品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销售规模达千亿。
骨干企业: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淮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海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新丰面粉有限公司、淮安市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江苏淮安苏食肉品有限公司、淮安市金源肉品有限公司、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江苏洪泽湖食品有限公司等。
四大传统产业机械产业淮安市机械行业涉及农机、电工电器、石油机械、基础件、机床工具、船用机械、改装汽车等七大门类,主要产品有:大中型拖拉机、电机、石油钻采设备、齿轮泵、输油泵、改装汽车、门泵、减速机、轴承、变压器、电线电缆、船用甲板机械等70余种产品。
近年来,随着美商独资2000万美元的理士科技、捷克投资的爱吉斯海珠气缸套、比利时投资的安特汽车等一批外资企业的落户,以及美的集团投资的电动机制造等项目的兴办,有力地提升了我市机械行业的整体装配水平。
“十二”五期间,机械产业重点培育石油机械、轴承、船用机械、传动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五个产业集群,提高电机、齿轮泵、轴承等基础件产品档次,加快发展石油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保机械、数控设备、电力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到2015年,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骨干企业:江苏金石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金湖小青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神舟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清江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清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江苏淮阴船用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省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江苏惠民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等。
纺织产业纺织产业涉及棉纺织、服装、针织、印染等七大门类,其中韩资金海螺纺织、港资“霞”牌内衣、民营康乃馨公司的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已具有一定知名度,近两年台商独资的源通制帽、港商投资的同泰服饰等外资企业也纷纷落户我市及各县区。
“十二五”期间,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具有环保特色的棉纺织、毯类及印染面料、产业用纺织品、针织复制、服装五大板块。
以维科工业园为依托,加快发展家纺面料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基地;以百隆实业为支撑,建设全国最大的色纺基地;以共创人造草坪、锦纶化纤为重点,壮大产业用纺织品的规模;以楚州针纺织、涟水泰丰针织为依托,放大针织品牌优势;以淮阴区振雄制衣、盱眙天源服饰、涟水高芳杰服装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和出口服装生产基地。
到2015年,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骨干企业:淮安百隆实业有限公司、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江苏妙通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泰丰针织有限公司、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等。
轻工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轻工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涌现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优势产品和特色行业,合成香料、消毒剂、洗涤用品、高强度瓦楞纸、家庭制品、高档箱包等一批特色行业高速成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江苏爱特福、万邦香料等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十二五”期间,淮安轻工产业将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强化创新体系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造纸行业,重点开发高强度瓦楞纸、高档新闻纸、生活用纸、高档印刷包装纸等各种高附加值纸张和纸品,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日化行业,重点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引进开发力度,提升合成香料、消毒剂、洗涤用品等重点产品档次。
提升家庭制品、皮具及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到2015年,轻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骨干企业:江苏爱特福实业有限公司、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江苏洁丽莱日化有限公司、膳魔师(江苏)家庭制品有限公司、华达利家具(淮安)有限公司、江苏富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荷厨具制品有限公司等。
建材产业淮安建材工业历史悠久,近年来,在传统建材的基础上,新型建材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水泥及水泥制品、墙体材料、装饰材料、化学建材等门类较全、品种繁多的工业体系。
产品主要是水泥及其制品、砖瓦、建筑石料、塑钢型材及制品、塑料管材管件、粉煤灰加气砌块、轻质墙板、涂料等。
“十二五”期间,建材产业主攻新型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化学建材、建筑节能产品,加快发展建筑成套装备,凹土复合材料,稳步提升水泥和水泥制品业的规模档次。
提升水泥粉磨生产线、预应力管桩生产线、矿渣微细粉生产线、铝塑复合板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的科技含量。
到2015年,建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骨干企业:淮安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江苏淮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淮安汤始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江苏凯迪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四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淮安新材料产业在特钢、盐化工和凹土等新材料方面初具优势。
2009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18亿元以上,形成了一批产品具有特色、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大型龙头企业。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已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4家,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3家。
“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加快培育微电子与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全力建设特钢产业园、盐碱科技园和凹土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