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基础第一条规划范围本规划以山西省11个市域内属省水利部门管辖的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以具有一定基础和环境条件的、可以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等活动的112个主要水利风景区为主要规划对象。
第二条规划期限本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分为:规划近期(2011—2015年)、规划中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三个阶段。
第三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战略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全境的水利风景区。
本规划通过后即作为山西省范围内水利风景区发展与水利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山西省境内进行的与水利风景区相关的各项建设和经营活动均应参照本规划,各水利风景区(点)的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应以本规划为指导,水利管理部门的相关专业规划也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规划目的1、坚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适应新时期水利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水利风景资源的有序开发、适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在国家水利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内,为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远景蓝图,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及其健康发展。
3、在回顾和总结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制定方针策略,提升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打造全国水利系统和地方知名的水利风景区。
第五条规划原则1、统筹发展与多效合一的原则2、工程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原则3、开放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原则4、突出重点与弘扬特色的原则5、高效经济与灵活多样的原则6、政府引导与市场开拓的原则7、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的原则8、管理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原则第六条规划依据(一)国际公约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法》(1946年)3.《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年)4.《21世纪议程》(1992年)5.《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1995年)(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13.《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发[2006]474号)14.《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2006年)15.《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16.《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17.《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一号文件)(三)国家行业标准和条例依据1.《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2008年)2.《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3.《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SL422-2008)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年)5.《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6.《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通知》(水综合[2004]143号)7.《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通知》(水综合[2005]125号)8.《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9.《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50298-1999)1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12.《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建城[2001]83号)(四)地方性规范与规划依据1.《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7年)2.《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2005年)3.《山西省旅游条例》(2002年)4.《山西省河道管理条例》(1994)5.《山西省水工程管理条例》(1990年)6.《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7.《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9.《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年)10.《山西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11.《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年—2010年)》(1997年)12.《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晋政发[2008]26号)13.《山西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2009年)14.《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2010年)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七条战略指导思想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人与自然相和谐、社会与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
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状况

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状况一水利风景区发展历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利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水利风景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过程。
这一事业的兴起,是对水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创新,是对水域(水体)及水利工程兴利除害功能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胆探索和深入践行。
其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自发萌芽、探索起步、规范管理、品牌建设等四个阶段。
(一)自发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下,一些基层水管单位为促进体制改革,解决基层水管单位运行管理经费不足、职工经济收入较低等问题,尝试依托水利工程设施,开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水利多种经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一些工程管理单位,在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广大职工不断植树栽花种草,美化单位环境,为之后水利风景区的确立和发展,积累了原始的资源元素。
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内市场总量短缺的状态下,开展水利多种经营的热情空前高涨,水利多种经营的内容不断扩展,水利旅游开始成为水利多种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7年8月31日水利部公布《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
一些地方利用水域(水体)和水利工程及其周边积累的风景元素,发展水利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如都江堰、天目湖、千岛湖等都是当时发展水利旅游的典型,为以后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可以说这一阶段是水利风景区的自发萌芽阶段。
(二)探索起步阶段2001年,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部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组建了管理机构,改水利旅游区为水利风景区,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水综合〔2001〕609号),提出了水利风景区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以评代管,启动水利风景区评审工作,同年批准设立了首批18处国家水利风景区。
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绪论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下游、黄海之滨,从南到北分别与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比邻,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全省总面积 10.26平方公里,总人口 7438 万,现辖13个地级市。
江苏境内地势低平,除东北部、西南部有丘陵山地起伏,其余多处于海拔 50 米以下,天然水系发达,河湖纵横, 港汊密布,有大小湖泊 290 余, 干渠水道数以千万公里,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太湖、洪泽湖雄踞南北,水面面积占到总面积 16.9% 。
流域内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融汇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无数的人文胜迹,是享誉中外著名的水乡旅游胜地。
江苏水利多年来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重任。
江苏境内古今水利工程浩大,成就卓著:京杭运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南水北调工程……记载着人类开拓自然的丰功伟业。
新中国建立以来,全省先后建有流域性堤防 6600余公里,大中型水库47 个,小型水库861个,大中型涵闸 300多座,大中型泵站 159座,拥有机电排灌动力460 万千瓦,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治渍和调水五套水利工程体系。
今天,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宏伟的工程构筑形象,结合优美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遗迹,构成丰富多样的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资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水利在担负着国家治理淮河、沂沭泗河、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面临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性转轨。
作为承担国家经济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重任的水利建设管理单位,也面临着从传统工程水利向现代资源水利转变的新的发展契机。
如何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如何依托水利风景资源的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丰富水利建设的多元内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也是新时期江苏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解读

全省省级水利风景区审批时间表
全省水利风景区分布图
全省水利风景区类型明细表
地区 关中 市 西安 景区名称 灞柳生态园水利风景区 汉城湖水利风景区 翠华山水利风景区 灞桥湿地水利风景区 金龙峡水利风景区 西安世博园水利风景区 沣东沣河水利风景区 渭河生态水利风景区 浐河水利风景区 嘉陵江源头水利风景区 千湖水利风景区 渭水之央水利风景区 黄柏塬水利风景区 青峰峡水利风景区 岐渭水利风景区 太白山水利风景区 五曲湾水利风景区 雍城湖水利风景区 红河谷水利风景区 钓鱼台水利风景区 六川河水利风景区 千王海水利风景区 霸渭关中文化水利风景区 郑国渠水利风景区 甘泉湖水利风景区 羊毛湾水利风景区 汃河水利风景区 现代农业园水利风景区 友谊湖水利风景区 黄河魂生态游览区 洽川水利风景区 卤阳湖水利风景区 涧峪水利风景区 沋河水利风景区 大峪河水利风景区 西河水利风景区 洛河生态园水利风景区 林皋湖水利风景区 锦阳湖生态园 级别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国家级 类型 城市河湖型 水库型 水库型 湿地型 自然河湖型 城市河湖型 城市河湖型 城市河湖型 城市河湖型 自然河湖型 水库型 城市河湖型 自然河湖型 自然河湖型 自然河湖型 自然河湖型 水库型 水库型 自然河湖型 水库型 自然河湖型 水库型 自然河湖型 水库型 城市河湖型 水库型 城市河湖型 灌区型 水库型 自然河湖型 湿地型 湿地型 水库型 水库型 水库型 自然河湖型 水土保持型 水库型 水库型
(五)、宣传推广
2013年召开了“景区工作宣传策划会”、在省电视台一套节目 推出了“七女秀陕西——走进水利风景区”系列专题节目、举办了湿 地水环境保护知识竞赛,2014年举办了“治渭杯”水利风景区摄影大 赛,2015年举办了“水美三秦”镜头定格陕西水利风景微信摄影大赛, 积极组织各景区单位参加省内外有关重大经贸活动开展宣传促销。 各单位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3篇。
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附件: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共56家)(排名按行政区划)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滨州黄河水利风景区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水利风景区河北省沽源县闪电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二黄河水利风景区牙克石市凤凰湖水利风景区吉林省松原市龙坑水利风景区吉林市松花江清水绿带水利风景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白鱼泡水利风景区黑河市法别拉水利风景区密山市青年水库水利风景区孙吴县二门山水库水利风景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滴水湖水利风景区江苏省徐州市故黄河水利风景区太仓市金仓湖水利风景区南京市珍珠泉水利风景区南京市天生桥河水利风景区浙江省丽水市南明湖及生态河川水利风景区安吉县老石坎水库水利风景区安徽省歙县霸王山摇铃秀水水利风景区凤台县茨淮新河水利风景区霍邱县临淮岗工程水利风景区亳州市白鹭洲水利风景区福建省尤溪县闽湖水利风景区龙岩市梅花湖水利风景区江西省都昌县张岭水库水利风景区萍乡市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山东省潍坊市白浪河水利风景区枣庄市台儿庄运河水利风景区淄博市太公湖水利风景区沾化县秦口河水利风景区临朐县淌水崖水库水利风景区高青县千乘湖水利风景区高密市胶河水利风景区新泰市青云湖水利风景区河南省漯河市沙澧河水利风景区南阳市龙王沟水利风景区信阳市北湖水利风景区湖北省孝昌县观音湖水利风景区罗田县天堂湖水利风景区湖南省长沙市黄材水库水利风景区新化县紫鹊界水利风景区韶山市青年水库水利风景区衡阳县斜陂堰水库水利风景区广东省五华县益塘水库水利风景区重庆市江津区清溪沟水利风景区璧山县大沟水库水利风景区合川区双龙湖水利风景区黔江区小南海水利风景区武隆县山虎关水库水利风景区云南省泸西县阿庐湖水利风景区丘北县摆龙湖水利风景区陕西省丹凤县龙驹寨水利风景区凤县嘉陵江源水利风景区甘肃省山丹县李桥水库水利风景区阿克塞县金山湖水利风景区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水利风景区。
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淮河水利委员会
石漫滩水库水利风景区
北京市
十三陵水库水利风景区
黑龙江省
红旗泡水库红湖水利风景区
江苏省
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水利风景区
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
安徽省
龙河口(万佛湖)水利风景区
太平湖水利风景区
浙江省
海宁市钱江潮韵度假村水利风景区
宁波天河生态水利风景区
奉化市亭下湖水利风景区
福建省
福清东张水库石竹湖水利风景区山东省
沂蒙湖水利风景区
河南省
南湾风景名胜水利风景区
驻马店市薄山湖水利风景区
广东省
飞来峡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
贵州省
镇远舞阳河水利风景区
织金恐龙湖水利风景区
新疆兵团
农八师石河子北湖水利风景区。
武胜关林场风景区介绍

武胜关林场风景区介绍
武胜关林场风景区位于武胜县东北部,地处渝鄂两省市交界的长江之滨,与武汉隔江相望。
距县城65公里,距武汉市90公里。
武胜关林场是湖北省级森林公园,湖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森林疗养基地。
武胜关林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由武胜关、小三峡、鸡冠洞等主要景点组成。
武胜关因“其形如门,中开二阙”而得名。
武胜关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壮观的西陵峡中段,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关隘建在两山之间的台地之上,以险著称,是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的关隘之一。
武胜关森林公园分为雄关揽胜、峡谷奇观、历史古迹、温泉疗养四个景区。
雄关揽胜景区由武胜关、龙门峡等景点组成;峡谷奇观景区由大小八峡和一线天组成;历史古迹景区由禹王宫、武侯祠等景点组成;温泉疗养景区由天然温泉和人工温泉组成。
—— 1 —1 —。
河南省有哪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4年)

河南省有哪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近年来各地结合水利工程兴建和改造,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山水宜人的水利风景区,不仅治理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有效发挥了水工程的综合功能,而且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拓展了水利的社会服务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水利部颁布的《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对水利风景区做出如下定义:“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
目前河南全省已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32处(其中包括黄河小浪底景区和黄委会所属的7处景区),省级水利风景区7处,省级以下水利风景区70多处。
先后涌现出了林州红旗渠、信阳南湾湖、博爱青天河、驻马店薄山湖等一批享誉省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水利风景区。
2009年6月底,河南省正式启动“河南十大最美丽的湖”评选活动,参与总投票的人数达到640万人。
经过评选,最终获得“河南十大最美丽的湖”荣誉称号的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信阳南湾湖风景区、驻马店薄山湖风景区、禹州白沙湖风景区、舞钢石漫滩龙泉湖风景区、商城®占鱼山水利风景区、叶县燕山湖风景区、泌阳铜山湖风景区、平顶山昭平湖风景名胜区、博爱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十年间,沭河多次决堤,给莒县县城带来严重危害,加之泥沙淤积、河床逐步抬高,洪水对县城的威胁更加严重。
如今,通过长达七年的综合治理,建成了省级水利风景区——沭河公园,以及长达七公里的生态景观带,为莒县人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为推动东部新城区发展战略和日照市沭水东调供水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1 以河为轴建成生态景观带
近日,记者来到沭河莒县城区段,一道橡胶坝拦水成湖,坝顶有五尾硕大红鲤雕像一字排开,西岸一座南北长约6000米的公园顺河而建,南面是众多花园苗圃,沿河两岸高楼耸立。
沭河附近村庄的一位村民说,以前沭河是一条烂河滩,周边杂草丛生,近几年经过治理之后,河道变宽了,环境也好了,使他们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每到周末,来这儿钓鱼的人很多,傍晚附近的居民也都来公园里散步。
”
“先有坝,蓄水成湖;再有景致依坝南北蔓延,形成公园。
”莒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王辉说,沭河城防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为沿河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筑牢了安全屏障,还带动了沿河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莒州、陵阳两座大型橡胶坝建成后,总回水长度达到十多公里,实现蓄水1170万立方米,既为城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又有效改善了水系生态和城区环境,同时为莒县“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东部新城区发展战略和日照市沭水东调供水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此外,青峰岭、小仕阳和峤山水库是沭河上的三座中型以上水库,水库的水放到沭河里,在庄科坝上游通过输水涵洞调至日照水库,以缓解并逐步解决日照市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供水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该工程建成的沭河公园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已经完成了长达七公里的生态景观带建设,为莒城人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城市的品味。
”王辉说。
2 前期治理仅为拦住洪水别让进城
沭河属沂沭泗水系,发源于沂山南麓,流经日照市莒县及临沂市莒南、临沭、郯城等县。
沭河莒县段长度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流经棋山、安庄、洛河、招贤、阎庄、城阳、刘官庄、陵阳、长岭、夏庄、小店等11个乡镇。
多年来,沭河浔河口以上河道一直未经系统治理,包括莒县段在内的多段河道的现状,防洪标准不足十年一遇,并且存在堤防不连续、标准低、河道冲刷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
据莒县水利局局长许孝华介绍,莒县县城坐落在沭河右岸、柳青河左岸的三角地带,常年受到洪涝灾害,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淹没县城情况,甚至发生过水浸楼倾的重大洪灾。
近几十年间,沭河多次决堤,加之泥沙淤积,河道滩地塌陷严重,河道行洪障碍多,阻水严重,河床逐步抬高,洪水对县城的威胁更加严重。
为此,莒县政府曾在1998年对沭河右岸部分地段进行了治理,当时受资金条件所限,治理标准较低,实施效果较差。
“当时治理就是加固、加高堤坝,目的是拦住洪水别让进城。
”许孝华说,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安排,所以这些整治工程对于日后防洪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许孝华说,莒县是商周时期莒国故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一旦遭遇洪水灾害,势必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保障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对沭河上游莒县段河道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3 河堤为路有效带动两岸经济发展
认识到沭河上游莒县段河道治理的必要性,莒县政府投资1.19亿元,先后修建了莒州橡胶坝和陵阳橡胶坝,并对沭河城区段进行堤防治理工程。
记者采访了莒县水利局沭河治理工程的一线工作者章小君,他介绍,工程首先是建坝拦水,于2007年4月23日开工修建莒州橡胶坝工程,项目总投资4473万元,坝长375.42米,坝高5米,蓄水462万立方米。
“最初的目的就是拦起一片水域,使城区有充足的水源保障,维持生态发展。
”章小君说。
据了解,橡胶坝建成后,工程部门又对沭河莒县段进行了堤防治理。
治理工程前期重点启动两个区段,其中,一期工程复堤段位于沭河右岸,从官庄桥至G206杨店子桥段,总投资2998万元,治理长度13.35公里,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二期堤防治理工程位于日照市莒县城区东部,涉及城阳街道、陵阳镇、刘官庄镇,左岸自陵阳坝至杨家址坊村,堤线长3.703公里,右岸自陵阳坝至官庄桥,堤线长2.904公里,总长6.607公里,投资2897万元,于2012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
章小君介绍,通过沭河两岸河堤的整治,不但起到了护堤防洪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沿沭河两岸16米宽的河堤路的修建,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沭河堤防向外加宽,堤顶面层按照公路面层设计,在保证堤防安全的情况下,限高限重,形成了两条南北快速通道,有效带动了两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