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2.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3.通过诱导豌豆根、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4.通过诱导豌豆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5.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 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 加深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是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三)组织的分化与器官建成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后,经过继代培养,可以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一类分生组织即具有分生能力的小细胞团,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
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而直接诱导出芽、根。
(四)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与细胞或组织的生长或分化所需要的最佳条件相近,似成功地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的主要条件。
营养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和能源、维生素、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和包括有机氮、酸和复杂物质的添加剂组成。
三、实验器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室镊子、记号笔、橡皮筋、玻璃器皿、三角烧瓶、烧杯、量筒、剪刀、棉塞、绳子、牛皮纸、酒精灯、喷雾器等。
四、实验材料豌豆种子五、实验药品药品、70% 酒精、0.1% 升汞、MS培养基、蒸馏水、NaOH、 84消毒液、蔗糖、琼脂等。
六、实验步骤。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植物组培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成为整株植物的过程。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遗传工程、植物繁殖等领域。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组培技术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影响,探究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分别为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
实验所需的试剂包括MS培养基、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实验步骤:1.植物材料的准备将四种植物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将其在无菌条件下播种在MS 培养基上。
2.植物细胞的分离将培养基上生长的植物幼苗取出,进行细胞分离。
将其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养。
3.植物组织的培养将分离出来的细胞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待组织生长出来后,再将其移植到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
4.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将培养好的植物幼苗移植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
当植物幼苗长大后,可以进行繁殖试验,检测组培植物在遗传性状上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
在四种植物品种中,水稻和大豆的组培效果最好,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而小麦的组培效果较差,生长速度较慢,成活率较低。
在遗传性状上,我们也发现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结论:植物组培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育种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加以调整。
虽然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在遗传性状上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对植物育种和植物繁殖领域带来更多的变革。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如茎尖、叶片、愈伤组织等)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目的。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柳树茎尖、紫玉兰叶片。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
3. 试剂:琼脂、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硝酸铵、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酸、氯化钙、氯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抗坏血酸、维生素B6、吲哚丁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4.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皿、移液器、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水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洗净,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1/2MS培养基和1/4MS培养基分别配制。
3. 接种:将消毒后的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3个材料。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5. 观察记录:每隔7天观察一次培养材料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形态等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柳树茎尖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2. 紫玉兰叶片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
三、说明: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 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
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
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f清水反复冲洗f蒸馏水淋一遍f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f晾干一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f清水反复冲洗干净f蒸馏水淋洗一遍f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植物的组织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会配制培养基。
3. 学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方法,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4. 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分化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外植体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生根、移栽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幼苗、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消毒剂(如70%酒精、无菌水等)、消毒工具(如解剖刀、镊子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显微镜、天平、烧杯、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小麦幼苗洗净,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用解剖刀将幼苗切成1-2mm的段,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配制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高压灭菌30分钟。
3. 接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每皿接种3-5段,每个处理重复3次。
4. 愈伤组织诱导: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25-28℃)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观察愈伤组织形成情况。
5. 再分化: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芽和根。
6. 生根:当芽和根形成后,将植株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植株生根情况。
7. 移栽:当植株生根良好后,将其从培养皿中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根部,然后移栽到土壤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能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旺盛。
2. 再分化情况:愈伤组织在再分化培养基中能分化出芽和根,再分化效果良好。
3. 生根情况:植株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良好,根长且粗壮。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一项基于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它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育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等方面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般涉及的基本步骤包括组织取样、表皮消毒、培养基制备、筛选培养物、培养、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组织取样组织取样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选择的组织应为获得感兴趣细胞或器官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植物种子、叶片、幼茎、根、芽、花和果实等都可以用于组织取样。
在选择组织前需要确定所研究的问题,如要研究种子发育过程,则选择发育中的种子进行取样;若要研究茎的生长过程,就选择茎的新生部位作为实验对象。
表皮消毒表皮消毒是将取得的植物组织中的微生物去除的过程。
微生物会影响组织培养发展,这会导致发生不必要的变异和甚至失败。
表皮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双氧水和75%酒精按一定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之后,将组织再次用无菌水清洗,以去除残留的双氧水和酒精。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培养组织的营养来源,可以根据不同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制备。
基本培养基配方包括营养盐和植物激素,营养盐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而植物激素则起着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例如,包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能量来源的MS基础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
筛选培养物筛选培养物是将合适的组织细胞挑选出来放置在培养基中培育,防止其过多发生变异或者对人体等方面的危害。
在筛选培养物时,需要注意细胞数量和形态。
对于数量较多的细胞和组织,应采用无菌手术刀进行分离和挑选;而对于较小的器官如芽或根的小茎,可利用移液管或显微镜完成挑选。
培养和观察在选择出适合的培养物之后,需要将其放置在外界充分汲取空气和养分的环境中培养。
养分和水分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内追加,以适应发育的需要。
特别是对于更高级的组织器官如花,生长的要求更高,需要精心细致的培育过程。
同时还需要及时观察器官的生长和整体形态,以便对培养过程进行调整和升级。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是组织培养实验最后一个步骤,它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优化。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
3.培养植物组织并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麦芽糖、琼脂、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幼绿豆胚轴组织。
设备:平板培养器、显微镜、高压锅、移液器、无菌操作器具等。
三、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基a)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b)高压锅加热至沸腾,放入琼脂溶液,保持沸腾10-15分钟,使琼脂充分溶解。
c)将高压锅冷却后取出,倒入洁净的培养器中,晾凉并凝固。
2.准备植物组织a)将绿豆种子浸泡于水中,待种子发芽至一定程度。
b)取出绿豆胚轴组织,用刀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片段。
3.制备植物组织培养基a)取适量砂糖和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溶解于蒸馏水中。
b)加入适量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搅拌均匀。
4.进行组织培养a)将准备好的植物组织片段放入培养器中,倒入制备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使组织片段完全浸没其中。
b)盖上培养器盖子,用透明胶带密封,防止细菌浸入。
c)将培养器置于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5.观察和记录a)每天观察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记录变化。
b)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情况。
c)观察是否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如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
四、实验要点:1.所有实验操作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3.培养条件也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要求进行调整,如温度、光照等。
4.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到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出健康的植物组织,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材料。
六、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实验器具,避免切伤或烫伤等事故发生。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2)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器官(根、茎、叶 等)来源的外植体均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 组织。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实验材料:黄瓜无菌苗 实验药品: MS、 1mg/ml NAA 、 1mg/ml 6-BA、
1mol/L HCl、1mol/L NaOH、蒸馏水、灯 用酒精、70%酒精、无菌水 。 灭菌培养基:MS1 (MS+1.0mg/LBA+0.5mg/L NAA)
实验用具:
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移液枪、三 角瓶、pH试纸、电炉、高压灭菌锅。
无菌室、无菌滤纸、无菌培养皿、烧杯、 解剖刀、镊子、剪刀、酒精灯、酒精棉花、 滴管、记号实验步骤
1. 配制以下培养基各100ml : MS2:MS+2.0mg/LBA+0.1mg/L NAA MS3:MS+2.0mg/LBA+0.5mg/L NAA MS4:MS+2.0mg/LBA+2.0mg/L NAA ① 取200ml烧杯3只,标记,各加入4g MS培养基和
4. 接种 ① 进入无菌室,用70%乙醇擦洗双手和工作台面,点燃酒
精灯。 ② 解开三角瓶的绳子,将三角瓶按使用先后顺序排好。 ③ 再次消毒双手和工作台面,取出无菌滤纸,用无菌水润
湿。 ④ 在火焰边打开三角瓶的封口纸,烧灼瓶口和镊子,待镊
子冷却后取出无菌苗,放置在无菌滤纸上。 ⑤ 剪成5~10mm小段(根部去掉部分根尖,叶片去叶缘后
剪成50mm2左右的小片),每平皿接种3~5段(片)。 每组接种8瓶,根、茎段、茎尖、叶各2瓶。 ⑥ 光照培养箱25℃暗培养。
作业
1. 1周后观察培养体系有无污染,计算每一个平皿 内染菌外植体数和外植体外的菌落数,分析染 菌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2004级食用菌与蔬菜专业适用)生物工程与农业经济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9月说明本大纲是根据2004级三年制食用菌与蔬菜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是食用菌与蔬菜专业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植物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脱毒苗木生产、缩短育种进程、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植物组培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为进一步开展组培实训及从事组织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要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适应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以2003年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2、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并紧紧围绕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应职岗位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技术推广与市场开拓能力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
3、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本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两个模块。
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授,在第三学期开设,共22学时。
实训教学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每学期为期一周。
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下表:(一)、实验教学时数分配表(二)、实训教学安排4、考核办法根据学生的实验实训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对实验原理的讲解,真正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
2)、实验过程要认真设计,精讲多练,注意关鍵技术环节的把握。
3)、做好演示实验,防止学生实验的盲目性。
4)、将实验作为实训的一种形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组协作完成实验内容。
5)、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实训内容一、实验内容实训一、参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如何组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和育苗温室,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规划与布局、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构造。
教学内容: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规划与布局;分析天平的使用;蒸馏水器的使用;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操净工作台的正确使用;磁力搅拌器、PH计的使用。
实训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与灭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组织培养的无菌意识;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与灭菌方法。
教学内容1)地涤面、墙壁和工作台的灭菌2)无菌室和培养室的灭菌3)培养器皿的洗与灭菌实训三、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目的要求通过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掌握配制与保存培养基母液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1、母液的配制(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母液ABCD)(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母液B)液。
(3)铁盐母液的配制(母液C)(4)有机物母液的配制(母液D)(5)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的配制2、母液的保存(1)装瓶;(2)储藏实验四、MS培养技的配制目的要求1.掌握分析天平、搅拌器、高压灭菌锅等各种常规仪器正确使用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母液移取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3.熟练掌握扎瓶口的操作技术。
教学内容1.各种母液的移取、混合。
2.定容3.培养基的熬制4.培养基的分装5.培养瓶口的捆扎6.培养基的灭菌实验五、接种训练目的要求:掌握接种操作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外植体的处理与灭菌;接种操作方法。
实验六、移栽驯化目的要求: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与技术;基本掌握基质的配制方法。
教学内容:基质的配制;消毒;出瓶、冲洗培养基;移栽;驯化。
实验七、茎段的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茎段培养的方法;基本掌握茎段取材和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制作;茎段外植体的采集与处理;消毒;接种。
实验八、微茎尖剥离训练目的要求:掌握微茎尖剥离的方法与技巧;基本掌握外植体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预处理;解剖镜下剥离微茎尖。
实验九、花药的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花药的分离与接种操作技术;基本掌握植物花药培养外置体的选择与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花药分离与接种。
实验十、非洲菊的组织培养目的要求:掌握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实验十一、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实验十二、草莓微茎尖培养目的要求:掌握草莓无毒培养的操作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培养基的制作;微茎尖的剥制与接种方法。
实验十三、马铃薯微茎尖培养目的要求:掌握马铃薯无毒培养的方法;基本掌握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采集与预处理;微茎尖的剥制与接种方法。
二、实训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一、马铃薯的脱毒苗培养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马铃薯脱毒的原理及快速繁育的生产规程2、掌握分离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3、掌握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4、掌握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5、了解种薯的播种于生产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无毒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种薯的播种、生产管理、采收与贮藏实训项目二、转基因杨树的组织培养教学目的1、了解杨树快速繁育的生产规程2、掌握分离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3、掌握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4、掌握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5、了解杨树生产管理规程。
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转基因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转基因种苗的生产管理。
实训项目三、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教学目的1、掌握非洲菊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2、重点掌握非洲菊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3、重点掌握非洲菊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4、掌握非洲菊大棚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
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组培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组培苗的工厂化管理与大棚栽培实训项目四、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教学目的1、掌握蝴蝶兰茎段的无菌操作转接技术2、重点掌握蝴蝶兰无根苗的生根培养技术。
3、重点掌握蝴蝶兰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4、掌握蝴蝶兰温室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教学内容1、无菌条件的建立2、蝴蝶兰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3、蝴蝶兰试管苗的扩繁接种、培养及其观察4、蝴蝶兰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5、蝴蝶兰组培苗的温室栽培与管理。
三、实践实训教学考核方案(一)培养基的配制技术1、母液的配制:分析天平操作熟练;称量准确;溶剂选择得当;定容顺序合理、准确;无沉淀。
以上满分100分,每项有误减20分。
2、移液、定容:定性:一次性吸取,液体不能进到吸气球里;数量准确;移出时不滴不漏,桌面不湿;移进时吹净为度;仪器完好;以上满分20分,每项有误减4分。
定量:以完成八种母液需3min定为80分,每超过10秒减5分,每少用10秒加5分。
将以上定性和定量分数相加,为本项总分数。
要求:8种母液依次移取,并要记住各母液名称及移取量。
3、培养基的熬制与分装:蔗糖和琼脂称量准确,熬煮火适中,搅拌及时,琼脂充分熔化;定容准确;PH值调节正确;分装迅速,均匀且不沾瓶口,台面洁净;具协调组织能力;以上满分100分,每项有误减20分4、扎瓶口:定性:薄膜盖口居中,不偏不斜;扎线松紧合适;每项10分。
定量:以完成10瓶需60秒定为80 分,每多(少)用5秒减(加)5分或每少完成一个减5分。
5、灭菌:熟练灭菌锅使用规程(60分),装锅松紧适当(20分),灭菌彻底(20分)。
总评:母液的配制×20%+移液、定容×20%+培养基的熬制与分装×20%+扎瓶口×20%+灭菌×20%(二)植物器官培养的操作1、外植体的选择:选择健壮、无病外植体;包括适宜的选材时期、部位。
(5分)2、外植体的预处理:包括材料整理、冲洗要到位。
(5分)3、外植体消毒:包括消毒剂选择,消毒顺序、时间。
达到消毒彻底((2.5分),操作熟练(2.5分),顺序合理(2.5分),时间准确(2.5分)。
4、接种:包括接种速度(10分)、操作方法、接种质量。
达到无菌操作规范(以污染率为准) (5分),动作熟练(2.5分),切割准确(2.5分),分布合理(2.5分),台面洁净(2.5分)。
器官培养接种速度具体评分标准见附表1。
附表1 接种速度考核标准(以接5瓶所用时间计算)5、培养:环境调控(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适宜,现象观察细(5分),分析准确(5分),处理及时(5分);组培记录完整、及时、准确(5分)。
6、驯化移栽:包括驯化基质选配,炼苗,出瓶清洗,移栽,环境调控。
要求炼苗适度,培养基清洗干净,无损伤(5分),基质选配合理(5分),移栽要求整齐,深浅、松紧适宜,根系伸展(5分),环境调控及时、有效(5分),操作熟练(5分)。
7、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10分)总评:上述各项分值总和相加为总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