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

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1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6白癜风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淋病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荨麻疹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寻常痤疮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疗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疗:第一诊疗为蛇串疮( TCD编码 :BWP020。
)西医诊疗:第一诊疗为带状疱疹( ICD-10 编码:)。
(二)诊疗依照1.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ZY/。
)(2 2. 证候诊疗)参西照肝经郁热证医“脾虚湿蕴证诊国气滞血瘀证断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标中参准医1. 诊疗明确,第一诊疗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照:药“2. 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参管国(四)标准住院日为≤ 14天照理家(五)进入路径标准《局中1.第一诊疗一定切合蛇串疮( TCD编码为 :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临‘医的患者。
床十药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诊一管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疗五理3.以下状况不进入本路径:(1)归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固,第一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后期、艾滋病患者;(3)归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批糖皮质激素或许免疫克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察看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一样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色。
注意证候的动向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要的检查项目。
(1)血惯例、尿惯例、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 X线片(5)心电图(6)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系统列、 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育及药敏试验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2019年)一、基本情况我科2019年全年出院261人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为86例,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总人次75人,其中带状疱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45人,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率46.58%,临床路径完成率60.0%。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西药(抗病毒剂、止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局部药物治疗、穴位注射疗法、中药涂擦疗法、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拔罐疗法、物理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按临床路径管理的4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针灸疗法30例(66.66% ),穴位注射42例(95.55% ),中药涂擦44例(97.77% ),穴位贴敷19 例(42.22%),拔罐治疗40例(88.88% ),特色疗法使用率100% ,辨证施治率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 ),中等(25%-75% ) 和差(<25%)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液、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拔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电针;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中成药。
1、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快速减轻症状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使用我科自制消炎止痒散中药涂擦治疗疗效比较肯定,中药涂擦治疗直接针对皮损部位,操作简便,患者随时可以自行治疗,临床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穴位注射兼具药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痛苦小,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被患者所认可,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因此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2、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治疗方法只有临床经验总结,但缺少循证医学的支持,加之医保政策的导向性,因此临床中有少许患者拒绝输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静脉用药依从性为中等。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得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2。
止痛:药物治疗。
3。
物理治疗。
4。
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6。
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
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
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得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得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
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
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皮科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价

疗环 境 设 施 外 , 疗 、 理 、 助 科 室 服 务 、 疗 费 用 、 果 和 知 情 同 意 满 意 度 得 分 均 显 著 提 高 。结 医 护 辅 医 结
总 之 , 响 糖 尿 病 并 发 脑 梗 死 危 险 因 素 很 多 , 些 因素 相 影 这
互 影 响 , 中血 压 、 糖 、 脂 、 酸 、 烟 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危 其 血 血 尿 吸
白 和胰 岛 素等 间接 途径 参 与 对 血 管 的 损 伤 。控 制 高 血糖 可 有 效 降 低 脑 梗 塞 的 发 病 率 , 善 脑 梗 塞 患 者 的 预 后 。糖 尿 病 改
情 况 : 括 性 别 、 龄 、 姻 情 况 、 业 、 化程 度 、 址 、医疗 包 年 婚 职 文 住
尿病 合并 脑 梗 塞 组 血 糖 指 标 包 括 F G、h B Hb c皆 明 B 2 P G、 Al
显高 于非 脑 梗 塞 组 。高 血糖 对脑 梗 塞 的发 生 和 发展 有着 直 接
论 临床 路 径 应 用在 带 状疱 疹 患 者 中是 种 有 效 的 管 理 工 具 , 床 路 径 的 实施 可 以提 高 患 者 对 医院 所 提 临
供 医 疗服 务 的 满 意程 度 。
【 键 词 】 带 状疱 疹 临床 路 径 满 意 度 问 卷 调 查 关 临床 路 径 ( l i l ah a , P 是 医疗 管 理 者 用 来 控 制 Ci c tw yC ) n aP 已成 为评 价 一 所 医 院 医 疗 服 务 质 量 的重 要 指 标 之 一 【 , 且 并 一 越来 越 受 到 医 院高 层 管 理 者 的重 视 。为 了提 高 患 者 对 医 院 医 疗 服 务质 量 的满 意 度 , 带 状 疱 疹 患 者 实 施 了 C 对 P管 理 , 对 并 所研 究 患 者 的满 意 度 情 况进 行 了 比较 分 析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 象 . 本次课题选取齐齐哈尔市一三甲医院为现场 , 对 该医院 21 0 0年 1月 ~ 2 1 0 1年 6月 期 间 带 状 疱 疹 患 者 的 病 案 资料 及 费 用 明 细 。对 照 组 为 2 1 年 1 1 月 人 院患 者 ; 验 00 ~ 2 实 组为 21 0 1年 1 6 入 院患 者 , 用 临床 路径 管 理 , 者 一 般 ~ 月 采 患
临床路径皮科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管理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管理效果

临床路径管理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管理效果目的:討论临床路径管理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管理效果,为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皮肤科接收诊治的2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管理办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接受非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总费用、药费、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试验组住院总费用和药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4.70,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
试验组对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治疗过程受尊重情况以及获得帮助情况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66、6.74、7.79,P<0.05)。
结论: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有助于缩短带状疱疹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及药费,且患者对该治理管理办法的满意度较高,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理中的应用价值高。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20.0%~30.0%[1-2]。
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等活动造成严重消极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
由于该疾病具有临床诊断确切、治疗处置差异较小等优点,成为我国首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疾病[4]。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对单一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意义重大[5-7]。
因此,本研究将严格按照我国卫计委2009年制定的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并设置对照组,评价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200例带状疱疹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皮肤科接收诊治的2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4];(2)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八)入院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神经痛剧烈、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请神经内科或镇痛科会诊协助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