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教程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一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一、实验目的1.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
2.熟悉键盘的布局及各按键的功能,掌握击键的姿势及指法的分布。
3.掌握常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二、实验步骤:1.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
(1)观察计算机的外部结构,了解各个主要部件的功能。
(2)在【我的电脑】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然后在弹出的【系统特性】对话框中点选【硬件】页,单击【设备管理器】按钮,了解主机内部的组成。
2.熟悉对输入法的一些操作(1)选择某一种输入法:可以通过点击任务栏上的”CH”图标来选择自己要使用的输入法,或者是通过键盘操作(Ctrl+Shift)在各种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
(2)认识输入法状态条上各个图标的含义:中文/英文,全角/半角,中文标点/英文标点。
学会应用通过鼠标点击或者键盘操作来改变输入法状态,记住常用的快捷键:”Shift+Space”切换全角与半角,”Ctrl+句点”切换中文与英文标点。
(3)如果找不到自己常用的输入法,要能够添加输入法。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键盘)。
(4)学会对输入法进行设置,以符合自己的个性。
3.了解常用输入法(1)拼音输入法:练习通过拼音输入法,如微软拼音,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学会如何输入,修改,选字。
明白音节切分符的使用,记住特殊韵母的输入(ǖ的输入是用字母V来代替,输入”女”字的时候是键入外码”NV”)。
(2)五笔输入法:了解五笔输入法的基本原理。
(3)小结:通过各种输入法的对比,得出对输入法的整体认识:拼音输入法最容易学习,而五笔输入法重码率低,输入速度快。
4.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输入法来进行练习并熟练掌握。
要求每分钟录入汉字个数在十个字以上。
(20分钟以内输入以下内容)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饱含一颗奋进之心,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在您的面前。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操作系统上机实训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理论知识外,还需进行相应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一门概述性的先导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进行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掌握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要点。
上机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关实践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课外学习和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基本编程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导论课的同时,再课外阅读一些有关实验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作好预习;上机时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并在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1 熟悉Windows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Windows使用环境,熟练操作技巧;了解树文件系统逻辑结构,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的使用和设置二.实验内容1.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能够移动、隐藏任务栏,并改变其大小。
2.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掌握创建保存文档的方法。
7.熟练地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如:打开,复制,粘贴,删除,查找等。
8.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和说明建议:实验所涵盖的操作内容总是有限的,但Windows的操作基本相似。
学习操作最好的办法,有问题看帮助,边看帮助边操作。
Windows有非常完善的帮助文档,有问题请按“F1”1.任务栏操作(1)移动任务栏:将鼠标光标指向任务栏的空白区域,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将任务栏分别拖动到屏幕的左侧、右侧和顶部。
《计算机基础实践》实验指导书-2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欧阳一鸣王浩编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五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
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Windows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8)启动Windows,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作下列操作: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
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NT\system32 \mspaint.exe"),然后退出该程序。
计算机基础实践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欧阳一鸣王浩编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五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
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作下列操作: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
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 \",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NT\system32 \"),然后退出该程序。
计算机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

LIAOCHENG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2010年8月1 目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计算机基本操作 (3)基本信息 .................................................................... 3 实验预习 .................................................................... 3 实验过程 .................................................................... 4 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 6 实验结果分析 ................................................................ 6 实验二字处理操作实验 . (6)基本信息 .................................................................... 6 实验预习 .................................................................... 6 实验过程 .................................................................... 7 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 7 实验结果分析 ................................................................ 9 实验三电子表格实验 (9)基本信息 .................................................................... 9 实验预习 .................................................................... 9 实验过程 ................................................................... 10 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 10 实验结果分析 ............................................................... 12 实验四演示软件实验 .. (12)基本信息 ................................................................... 12 实验预习 ................................................................... 12 实验过程 ................................................................... 14 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 14 实验结果分析 ............................................................... 14 实验五 操作系统实验 (14)基本信息 ................................................................... 14 实验预习 ................................................................... 14 实验过程 ................................................................... 15 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 16 实验结果分析 ............................................................... 22 实验六文件系统实验 .. (22)基本信息 (22)1实验预习 (22)实验过程 (23)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 24 实验结果分析 (27)实验七数据库与SQL实验 (27)基本信息 (27)实验预习 (27)实验过程 (28)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32)实验结果分析 (33)实验八HTMI语言实验 (33)基本信息 (33)实验预习 (33)实验过程 (34)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记录 (35)实验结果分析 (36)《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审核人:左风朝一、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实验学时:16 课程学分:4 二、 适用专业及年级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年级三、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从信息层开始,历经硬件层、程序设计层、操作系统层、应用程序层 和通信层,深入剖析计算系统的每个分层,最后讨论计算的限制。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5

图 6-7 工作表标签进入可编辑状态 (3)然后输入“成绩表”按回车键即可完成工作表的重命名操作,如下图 6-8所 示结果:
7
图 6-8 重命名之后的工作表【成绩表】 技巧 1 直接双击工作表标签也可快速的进入工作表名称标签的编辑状态。
6.3.4 对成绩表进行操作
【要求】 计算每个同学的①总成绩、②平均成绩、③求出各科成绩的最高分和④最低分,⑤ 最后利用 IF 函数评出总成绩>=255 分的优秀同学。 1、方法一:使用公式求总成绩 总成绩=管理学成绩+计算机成绩+英语成绩 (1)用鼠标单击第一位同学即“李华”与“总成绩”列相交的单元格(也就是F3) , 如下图 6-9所示。
I
实验6 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Excel基础操作)
本实验完成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MS Excel 的基础操作。
6.1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 Excel2003 的启动与退出; 2、 认识 Excel2003; 3、 熟练掌握文本、数值和日期型数据的输入(包括序列填充等自动输入的方法) ; 4、 掌握部分公式和部分常用函数的使用; 5、 熟练掌握对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6、 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方法; 7、 熟练掌握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 8、 掌握创建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的方法; 9、 图表的整体编辑和对图表中各对象的编辑; 10、掌握图表的格式化。
1
6.3 实验内容和步骤 6.3.1 启动Excel2003
1、启动 进入 Windows 桌面,用以下方式启动 Excel2003:单击“开始”选“程序” “Microsoft Office”单击“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即进入 Excel2003 界 面,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名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认识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
内容:-硬件组成: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各个硬件组成的功能和相互连接的方式,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实验名称:二进制和逻辑门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和逻辑门的基本原理。
内容:-二进制表示:介绍二进制数系统,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逻辑门:介绍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门的定义和真值表。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给定的二进制数进行转换,并使用逻辑门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3.实验名称: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基本思想。
内容:- 编程语言:介绍不同类型的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
-算法: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流程控制结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并实现基本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4.实验名称: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数据库:介绍数据库的组成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
-数据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插入数据,并利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实现相关算法。
5.实验名称:网络和网络安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内容:-计算机网络: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威胁方式,如病毒、黑客攻击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置局域网、设置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网络通信测试和攻击防范实验。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给予评分,以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掌握程度。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方面,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理解,并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
引言: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实验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内容、目的、过程及结果。
实验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验: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算法设计实验:学习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掌握常见的算法设计技巧,并通过编程实现相关算法。
3. 数据结构实验:学习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编程语言实验:学习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通过实验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实验目的:通过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结论: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理解,并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
希望通过本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欧阳一鸣王浩编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六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
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作下列操作: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alt + tab 或alt +esc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
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NT\system32 \mspaint.exe"),然后退出该程序。
1)通过“开始”菜单→“程序”→“附件”,启动“画图”程序。
2)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命令,启动“画图”程序。
3)通过“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启动“画图”程序。
4)通过浏览驱动器和文件夹,启动“画图”程序。
(12)通过“开始”菜单的“设置”命令,在“开始”菜单中添加“记事本”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dows\Notepad.exe, 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NT\Notepad.exe),观察“开始”菜单有何变化,然后再在“开始”菜单中将添加的“记事本”程序删除。
(13)启动“记事本”程序,分别用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和快捷键,切换输入法,并进行输入练习,然后退出该程序(文件不保存)。
(14)在桌面上创建启动“画图”程序的快捷方式。
(15)使用Windows 的快捷键完成下面的操作:1)复制(Ctrl+C)、剪切(Ctrl+X)、粘贴(Ctrl+V)、撤消(Ctrl+Z)。
2)关闭当前窗口或退出程序。
ALT+ F43)切换到上次使用的窗口。
按住ALT然后重复按TAB4)显示“查找:所有文件”。
WINDOWS+ F5)显示“查找:计算机”。
CTRL+ WINDOWS+ F6)显示“帮助”。
WINDOWS+ F17)显示“运行”命令。
WINDOWS+ R8)显示“开始”菜单。
WINDOWS9)显示“Windows资源管理器”。
WINDOWS+ E10)显示“系统属性”对话框。
WINDOWS+ BREAK(16)通过Windows 的"帮助",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帮助信息。
1)通过“目录”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2)通过“索引”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3)通过“搜索”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4)通过对话框标题栏上的“?”图标,直接获取帮助信息。
(17)通过“开始”菜单,安全退出Windows 。
2.实验设备(1)硬件:PC计算机一台。
(2)软件:中文Windows 操作系统,中文Word 2000/2003。
3.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中与本实验相关的内容,熟悉Windows 的启动和退出,熟悉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及常用快捷键的用法,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会用Windows 的帮助文件。
实验二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与控制面板的使用1. 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和窗口组成。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4)掌握桌面显示属性的更改。
(5)了解本机字体的查看。
(6)了解鼠标、键盘属性的设置。
(7)掌握输入法属性的更改。
2. 实验内容(1) 打开资源管理器,熟悉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组成,资源管理器的菜单命令主要有三大类:文件、编辑和查看,窗口的左侧窗格显示文件夹树,右侧窗格显示活动文件夹中的内容,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添加工具栏, 然后将其隐藏,并适当调整左、右窗格的大小。
2)改变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及排序方式,观察相应的变化。
(2) 文件或文件夹的选择。
1)选择单个文件或文件夹。
2)选择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3)选择右窗格中的全部内容。
4)反向选择。
5)取消选择。
(3) 文件或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更名和删除,用户可以在文件夹树中任意位置建立新文件夹。
1)在D盘上创建一个名为St的新文件夹,再在St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Stsub的子文件夹。
2)在C:\Windows文件夹中任选几个类型为“文本文档”的文件,将它们复制到D:\St文件夹。
3)将D:\St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移动到Stsub子文件夹中。
4)在D:\St文件夹中创建一个类型为"文本文档"的空文件,文件名为“Stfile”,然后将其更名为“Myfile”。
5)删除Myfile 文件和Stsub子文件夹。
(4) 格式化U盘,在U盘上建立Test新文件夹,然后将D:\St文件夹中的文件复制到U盘Test新文件夹中。
(5) 查看“Microsoft Word文档”的文件类型,了解该类文件的默认扩展名、内容类型、打开方式,并更改该类文件的图标。
1)更改文件类型图标打开“我的电脑”,选择上边菜单中的“工具”——>“文件夹选项”——>“文件类型”,系统将会把所有已注册的文件类型列出来,选中一种类型,点击下边的“高级”(根据WINDOWS 版本的不同,有的系统下请选择“编辑”),然后点击“更改图标”换之。
2)更改文件夹图标如果某个目录对你很重要或者很特别,你可以考虑把这个文件夹换一个与众不同的图标。
如果你用的是Windows XP,那就非常简单了,右键单击文件夹,选“属性”——>“自定义”——>“更改图标”就可以做到(6) 查看任一文件夹的属性,了解该文件夹的位置、大小、包含的文件及子文件夹数、创建时间等信息。
(7) 试进行下列桌面操作:1)在桌面上建立一个名为“我的常用程序”的文件夹。
2)在该文件夹中建立常用程序(如资源管理器、Word等)的快捷方式。
3)重命名、删除、恢复在桌面上建立的文件夹。
4)在桌面上建立Word的快捷方式图标并通过该图标打开Word应用程序。
5)在桌面上分别按名称、类型、日期和大小来排列图标。
(8)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显示”,或右键单击桌面再选择“属性”命令,通过“显示属性”对话框,进行下列操作:1)选择名为Clouds的墙纸,分别以“平铺”、“拉伸”和“居中”方式显示在桌面上,然后观察实际效果。
2)取消墙纸,选择“无”,然后观察实际效果。
3)选择名为“三维文字”的屏幕保护程序,并将显示文字改为“我的电脑”,字体设为“隶书”,旋转方式设为“醉八仙式”,等待时间设置为1分钟,然后观察实际效果。
4)选择名为“沙漠”的方案作为桌面的外观,然后观察实际效果。
5)将桌面的外观恢复为“Windows标准”方案,并取消图案和屏幕保护程序。
6)按自己的喜好更改“我的电脑”图标,然后观察实际效果。
(9) 在控制面板中打开“字体”文件夹,以“详细资料”方式查看本机已安装的字体,打开文件名为“宋体”的文件,然后将其关闭。
(10)在控制面板中打开“鼠标”属性窗口,并按自己的习惯选择“左手”或“右手”习惯,根据“测试区域”,调整鼠标双击速度;选择“3D指针”方案,适当调整指针速度,并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显示指针的轨迹,然后观察实际效果,最后恢复初始设置。
(11)在控制面板中打开“键盘”属性窗口,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按键速度,将切换语言的快捷键设为“左Alt+Shift”,然后通过快捷键进行操作,最后恢复初始设置。
(12)在控制面板中打开“输入法”属性窗口,将“智能ABC输入法”的快捷键设置为“Ctrl+shift+9”,风格设置为“光标跟随”,功能设置为“词频调整”和“笔形输入”,然后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一行汉字,在任务栏上隐藏输入法指示器,然后再将其恢复。
将切换语言的快捷键设为“左Alt+Shift”,然后通过快捷键进行操作,最后恢复初始设置。
在控制面板中打开“区域和语言选项”属性窗口,选择“语言”—“文字服务和输入语言”3.实验设备(1)硬件:PC计算机一台。
(2)软件:中文Windows 操作系统,中文Word 2000/2003。
4.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中与本实验相关的内容,熟悉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和窗口组成,熟悉资源管理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了解桌面显示属性的更改方法,了解本机字体的查看及鼠标、键盘属性的设置,掌握输入法属性的更改。
实验三 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版1. 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2)掌握文本内容的选定与编辑。
(3)掌握文本的替换与英文校对。
(4)掌握文档的不同显示方式。
(5)掌握字符的格式化。
(6)掌握段落的格式化。
(7)掌握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
(8)掌握分栏操作。
2.实验内容(1)新建一空白Word文档,输入以下内容,然后在文本的最前面插入一行标题:Internet的发展,并以Myword1.doc为文件名(保存类型为“Word”文档)保存在当前文件夹中,然后关闭该文档。
Interne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前身ARPA网。
该网络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进行国防研究项目而开发的一个实验性网络,它把美国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广域网。
以ARPA网为主干网、以TCP/IP协议为核心将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从而形成了Internet的雏形,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称为一个实用性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