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分析法

合集下载

统计能量分析(SEA)

统计能量分析(SEA)

统计能量分析简介:参数
模态密度
n = N / ∆ω
n ——模态密度/s·rad-1; N ——模态数; ∆ω——带宽/ rad·s-1。 内损耗因子 内损耗因子只依赖于子系统的属性、带宽和频带中心频率。
η = Π diss / (ωn E )
——内损耗因子; Π ——耗散功率/w; ω ——频带中心频率/rad·s-1; E ——子系统能量/N·m。
η
diss n
统计能量分析简介:参数
耦合损耗因子 耦合损耗因子只依赖于子系统的属性、带宽和频带中心频率,而与输 入功率、外部载荷等无关。
' ' Pij' = ωnηij Ei Pji = ωnη ji E j Π ij = Pij' − Pji
——子系统i到子系统j的单向功率流/w; P ——子系统j到子系统i的单向功率流/w; ω ——频带中心频率/rad·s-1; η ——能量从子系统i传递到子系统j时的耦合损耗因子; η ——能量从子系统j传递到子系统i时的耦合损耗因子; E ——子系统i的能量/ N·m; E ——子系统j的能量/ N·m; Π ——子系统i到子系统j的总功率流/w。 耦合损耗因子,有如下的互易原理成立
应用统计能量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 步骤
根据被分析工程系统问题的动力学特点, 划分子系统(相似模态群),并建立统计 能量分析模型系列(从简单到复杂); 确定各个子系统及各个子系统间的统计能 量分析参数; 计算各子系统振动能量; 估算各子系统的动力响应。
构成: 圆筒(cylinder) 上盖(singly curved) 下盖(doubly curved ) 平板 内声腔 半无限大声腔 载荷: 集中力 1N 声场 1Pa
算例 (AutoSEA)

能量平衡分析报告

能量平衡分析报告

能量平衡分析报告1. 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能量平衡分析是评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旨在通过能量平衡分析,对某能源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背景能量平衡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能源输入和输出的方法。

它考虑能源的各个环节,包括能源的生产、转换、传输、利用等过程。

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转化效率、能源供需关系等因素,能够揭示能源系统的薄弱环节和优化潜力。

3. 方法能量平衡分析主要依赖于能源统计数据和能源流量分析。

通过收集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的数据,计算能源输入和输出的总量以及各个环节的能量转化效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各种能源的单位能值和能量损失等因素。

4. 数据收集和处理针对本次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能源供应情况、能源消费情况、能源转化过程中的损失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我们计算了能源输入和输出的总量,并分析了能源转化的效率和能源供需关系。

5. 能量平衡分析结果基于收集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能量平衡分析结果:5.1 能源供应情况根据数据显示,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占据了能源供应的大部分比例,其中石油和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较小,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2 能源消费情况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交通运输和居民用电等领域。

其中工业部门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占据了总能源消费的一半以上。

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也较大,而居民用电的能源消费相对较小。

5.3 能源转化效率通过能源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计算,我们发现能源转化的效率存在改进空间。

特别是在煤炭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5.4 能源供需关系根据能源消费和能源供应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能源供需关系较为紧张。

尤其是在化石燃料的供应方面存在亏缺现象。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增加能源供应,同时减少能源消费的浪费。

统计能量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统计能量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统计能量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统计能量分析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振动《噪声》分析方法,它被人们接受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

其发展的背景是航空航天器发展中须研究“声振”问题,而统计能量分析概念是解决复杂系统宽带高频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统计能量分析具有一种独特的建模方法,它是以梁、杆、板、壳、柱等子结构为建模的基础,虽然初看起米其建模比较“粗糙”,但每个结构的特性都是统计意义上的特性,因而其分析精度(对于整体系统来说)是完全符合工程要求的。

统计能量分析中的“能量”含义是使用子系统的动力学能量(动能、势能、电磁能、热能等)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利用能量变量就可使用简单的功率流动平衡方程米描述耦合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能量“分析”结果(以子结构的输出功率流来表示)预示的结果,可再将其换算成所需要的各种相应量(如速度、应力等)。

模型的外界输入以输入功率流的形式进入系统,“分析”结果也以子结构的输出功率流水表示。

系统内各子结构间功率流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各能量由高内耗子结构向较低内耗子结构流动,能量由低模态密度子结构向高模态密度子结构流动等。

当然能量流动方向还取决于结构间的耦合特性。

也就是说,统计能量分析不能预测系统中菜局部位置的精确响应,但可能精确地从统计的意义上预测整个子结构的平均响应。

第6章 统计能量分析

第6章 统计能量分析

4f 2V fA n( f ) 3 2 C 2C
式中A是容积,V是总表面积,大的声容积n(f)
的通常由第一项来逼近。
根据统计能量分析模型中每个子系统模态密度 n(f)的大小或带宽Δf内振型数N(N=n(f)Δf) 的多少,可把所研究对象的频率范围划分为 低频区、高频区和中频区: 当N≤1时,定义为低频区; 当N≥5时,定义为高频区; 当1<N<5时,定义为中频区。 模态法和有限元法适用于解决低频区系统动力 学问题 统计能量分析适用于解决高频区
N (1 1i )n1 i 1 n 21 2 [ A] N1n N
12 n1 ( 2 2i )n2 N 2 nN
i2 N

1N n1 2 N n2 N ( N Ni )n N i N
二、内部损耗因子
子系统的内损耗因子是三种形式阻尼的线性
和:
i s rad b
分析表明,损耗因子不大于0.1时,不同阻尼
机理引起系统响应的差别是非常小的。 经验表明,损耗因子10%的误差,将导致响 应估计1dB的误差;损耗因子100%的误差, 将导致响应估计3dB的误差。 内部损耗因子大部分来自实验结果。
§6.6 输入功率与响应级预测
一、输入功率分析 使用机械阻抗理论可导出点源对任意接受系 统的输入功率 1 2 Pi F Re (Y ) 2
式中F为力的幅值,Y为激励点处的输入导纳,
Re表示实部。
如果激励力以dB形式给出的话,按下式计算 F 力幅值大小: F 20log10 L F0 高频时,有限板的激励点导纳与无限板的点 导纳相等: Y 1

常见能耗分析方法简介

常见能耗分析方法简介

!!!!!!!!!!!!!!!!!!!!!!!!!!!!!!!!!!!!!!!!!!!!!!!!!!!!!!!!!!!!!!!!!!!!!!!!!!!!!!
常见能耗分析方法简介
刘$ 东$ 潘志信$ 贾玉贵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
摘$ 要$ 空调系统冷热源能耗分析对建筑设计和空调系统设计的节能优化、 现有建筑物的节 能改造、 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就能耗计算常见的几种方法及适用条件做简要 介绍( 关键词$ 能耗分析; 度日法;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 负荷频率 中图号$ 8/E"" 自上个世纪 D* 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以来, 建筑节能逐渐引起发达国家的关注( 而上世纪 C* 年代提出 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紧迫性以后, 建筑节能就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建筑节能所涉及到 的专业或领域比较广泛, 需要各专业协同努力, 共同解决这一课题( 建筑节能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减少建 即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 通风、 空调、 照明、 家用电 筑能耗( 所谓建筑能耗习惯上理解为使用能耗, 器、 输送、 动力、 烹饪、 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等的能耗( 近年来我国建设的高级民用建筑多设有空调系统, 而高级民用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投资约占建筑 其中空调冷热源部分占空调总投资的 +*F G H*F , 冷热源形式的不同, 它的初投资 总投资的 ,*F 以上, 和能耗差别很大, 因此空调系统冷热源能耗分析对建筑设计和空调系统设计的节能优化、 现有建筑物的 节能改造、 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空调系统全年 ( 或季节) 总能耗量的计算,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度日法; "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 法; #负荷频率表法( 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做简要分析介绍(
$5 耗水量的计算见表 !

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基本原理光电子能谱分析法(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简称PES)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材料的表面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的技术手段。

它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测量电子从材料表面逸出时的动能来分析材料的电子结构。

PES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表面时,光子与金属或半导体表面原子或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将部分能量转移给表面电子。

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束缚能,则电子可以从材料表面逸出,形成光电子。

PES实验装置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光源、光电样品、能量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和电子能量分析器。

光源通常选择高能紫外光源,因为紫外光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满足电子逸出的需求。

光源产生的光经过透镜系统聚焦在样品表面。

样品由所要研究的物质构成,它可以是单晶、多晶、薄膜等形式。

光电样品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来确定。

能量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用于检测通过逸出的光电子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电子能量分析器用于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并提供电子能谱。

在实验中,光子通过与表面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将其能量转移给电子,使电子克服束缚势能逸出表面。

逸出电子的动能与初级光子的能量差有关:E_kin = hν - Φ其中,E_kin是逸出电子的动能,h是普朗克常数,ν是光子的频率,Φ是材料的逸出功。

逸出电子的动能与所施加的电场强度有关。

通过控制电场强度,可以调节电子的动能,进而对应不同的束缚能级进行分析。

PES实验中的光电子能谱提供了关于材料中电子的能量分布和态密度的丰富信息。

通过分析能谱图,可以确定材料的能带结构、元素组成、原子价态等重要参数。

例如,能谱图中的峰值对应不同能级的电子逸出,峰的位置和峰的强度可以揭示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填充态。

同时,通过测定PES中的峰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还可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在外界条件变化下的响应和调控。

总结起来,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基于光电效应,通过测量光子与材料表面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而测量逸出电子的动能,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简谐振动中的能量分析法

简谐振动中的能量分析法
解1:此题可用动力学方程来解。
设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为x,
则x=(R-r) (2)
小球作纯滚动:
f=I (3)
a=r (4)
I=2mr2/5 (5)例1图:
小球受到的外力为f-mgsin =ma (6)
由 很小sin (7)
由(2),(3),(4),(5),(6),(7),得
ma= -5mgx/7(R-r)= -kx
Ek=my(2)/2
由于液体振动过程无能量损失,
有my(2)/2+dy2sg=常量
上是对t求导,得
y(2)+2dsgy/m=0
液体作简谐振动
= ,
T=2 / =2
m=dLs
T=2
f=1/T= /2
结论:使用能量法从整体上分析物理过程的变化,从而省去与结论不相关的繁琐过程量,简化解题过程,往往能大大化简解题过程。
例1:
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实心球体,可以在以半径为R的球形碗底部作纯滚动,求圆球在平衡位置附近微小振动的周期。
分析:首先分析的是小球在碗底做运动的性质和受力情况。小球受到如图的重力mg,碗底对球的弹力N,摩擦力f,f的作用使角速度减小,mg在切向的分量逐渐增大,回复力增大, 使小球最后达到最高点时质心速度为零,同时角速度为零。
k=5mg/7(R-r)
T=2 =2
解2:小球在运动中能量守恒,此题可用能量法来解。
由于小球作纯滚动,摩擦力不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E=mv2/2+I 2/2+mg(R-r)(1-cosmg(R-r)(1-cos ))=常量
小球的质心速度vc和转动角速度 分别为
vc=(R-r)
=((R-r)/r)
代入E的表达式得

关于抗震分析中的能量法简介

关于抗震分析中的能量法简介
均对结构 的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的大小 以及它 的关系 。 们在结构地震总输入能中所 占分配 比例影 响很 5 能量法 的发展方 向 大。 大 量 的试 验研 究表 明 ,结 构 的累积损 伤 2 短周期 的强结构 ,其 阻尼耗能 占总能 破坏不仅 和结构 的滞 回耗 能总量有 关 ,而且和 . 2 的分 配比例大 ,中、长周 期的 中强及 弱结构 , 循环位移 幅值的大小 、不同幅值位 移发生的顺 其阻尼耗能 占总耗能的分 配比例小 。第 二刚度 序 以及位 移偏移 的程度有关 ,即和整个结 构位 移反应 的历程有关 ,结构或构 件的位 移反应 历 系数值大 ,滞回耗能的百分 比大 。 2 结构 自身动力特性对 总输入能 的分 配 程不 同,其达 到某一破坏状态所对应 的滞 回能 , 3 比例有交互影响。 量也 不同 ,而且 这种差异 还可能是 比较大 的。 3能量反应 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可见单一 的位移破坏 准则或 者能量破 坏准则都 目前 的能量 反应分析 大 多以时程 分析 为 不能合理描述结构 的破 坏,而研究结 构的位移 基础 ,计算量大 ,一般还不 能直接应用 于工程 反应 历 程又太 过复 杂 ,很难 寻求 其规 律 。 因 前受 到广泛关 注的基 于位移 首次超 越和 实践 。因此 ,寻求能量反应分析 的简化计算方 此 , 目 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塑性 累积损伤 的双重破 坏准则 不失 为一种简单 文献 [】中 ,将结构 的动 能表达 式与抗 有效 的标准 。此外 ,引入 了瞬时输入 能的概念 4 震设计反映谱相结合 ,给 出了结构动能 的简化 后 ,我们还可 以通过其 与总输入能 的关系近似 计算公式 ,可以说是 在能量表达式 的简化计算 判定结构 的破坏类型 。从能量 角度看 , 移首 位 领域的一次比较有 意义 的尝试 。但是 ,由于结 次超越可 以通过 瞬时输入能 与最大位移之 间的 构动 能只占其 总输入能 的一小部分 ,我们能否 关系来近似判定 ,而 塑性 累积损伤则 可以由结 用结 构动能来评价结构 的抗震性能呢?虽然文 构 的滞 回耗能来评估 。首先要建立 累积损 伤和 献 [】选 用 1 5 0条地震波 ,对安徽某 医院高层 滞 回耗能之 间的关系 , 其次是求结构 总输 入能 综合病房楼进行 了时程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求 的大小 ,最后求阻尼耗能 和滞 回耗能 在总输入 出了结 构的能量反应 。结果表明 :结构总输入 能 中的分配 比例 。这个分配规 律是 和阻尼模 型 能与其 动能之 间存在着 明显 的相关性 。但 由于 的确定 和阻尼 比的选取分不 开的。综 上 ,抗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5. 1 能量分析法
此法的特点:仅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只从能量的数量出发)分析揭示装置或设备在能量的数量上的转换、传递、利用和损失的情况。

故此法被许多人称为“第一定律分析法”。

其主要计算:对装置或设备进行“能量平衡”(一般又称“热平衡”)计算。

故此法又称为“能量平衡法”(或“热平衡法”)。

其主要热力学指标为“能效率”(或“热效率”),其定义为:
( 2-6 )故此方法又常称为“能效率法”。

2. 5. 2 分析法
此法的本质: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第二定律为主),即从能量的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揭示装置或设备在能量中的(有效能)的转换、传递、利用和损失的情况。

故又被许多人称为“第二定分析法”。

其主要计算:对装置或设备进行平衡计算。

故又称为“平衡法”。

其主要热力学指标为“效率”,其定义为:
( 2-7 )
故此法又称为“效率法”。

2. 5. 3 能量分析法和分析法的比较
因为能量分析法是依据不同质的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只考虑了量的利用和量的直接“外部损失”,在计算投入装置或设备的总能量中,有多少被利用(收益),有多少直接转移到环境中损失掉,比较直观和容易理解。

例如,若某锅炉的热效率为何 90% ,则在投入(消耗)的燃料燃烧发出热量的总能量中,有偿使用 90% 能量(热能)传给水蒸汽被利用(收益),10% 能量(热能)通过排烟.散热等直接损失到环境中。

又如一个蒸汽动力发电厂,若其总效率为 40% ,则在投入燃料发热量的总能量中,有 40% 能量(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变为电能)输出被利用(或收益),而 60% 的能量(热能)在锅炉、汽轮机、冷凝器、换热器、管道等设备通过各种途径散失到环境中造成损失。

而且也确为节约能量指明了一定的方向,例如回收余、废热、减少工质或物料的泄漏.加强保温等措施
以减少能量的直接外部损失等。

这在先进国家的以往的节能工作和我国近期的节能工作中,往往可以取得不少的效果。

例如美国在 70 年代化工行业短期节能规划中,利用减少外部能量损失的年节能量约为 60% 。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热力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及其利用,虽然在理论上已认识到应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能量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工程技术设计和管理上却主要还是按照能量分析法。

但是,因能量分析法只从能量的数量角度而不是象分析法那样从能量的量和质统一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因而就产生如下两方面的主要问题。

1. 它所指的能量损失只考虑直接散失到环境的能量(即“外部损失”),而没有考虑到由于在设备发生不可逆过程时,必然引起部分转变为而又往往不是当场排放到环境的“内部损失”(或称“内部损失”),这种损失虽不减少能量的数量,但却引起能量质量的贬值损失。

因此,在对装置进行分析计算时得出各设备的损失结果数值非但不能深刻揭示能量损失的本质,而且往往给人以假象,在如何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努力方向上引入歧途。

而分析法的损失就克服了这一缺点。

2. 由于能量分析法是建立在不同质的能量的数量平衡基础上,故其主要热力学指标能效率的表达式( 1-4 )中的分子分母常常是不同质的能量或者说在“收益能量”中也可能包含着任意比例的,例如,家用电阻或热水器,分母是全部是的电能,而分子却是占很小部分的低温热能。

因此,“能效率”不能科学地表征能量的利用程度,或者说人们不能从能效率的大小来正确判断设备在热力学上的完善程度,进而找出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正确措施。

而分析法的效率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 5. 3 能量分析法和分析法的比较
为了具体说明上述两个问题,举例如下:
例 1. 在分析某蒸汽动力电厂时结果如表 2-1 所示。

从表中看出,虽然它的总能效率( 41% )与总效率( 39% )相差不大(这在后面第三章中会看到主要是因为燃料的化学与其低位发热量基本相同之故),但其损失的涵义和分布却不大相同。

从能量分析结
果看,最大的能量损失发生在冷凝器中(占领市场 7% )。

这就可能给人们一种错觉,误认为冷凝器是造成电厂效率只有 40% 左右的症结所在,因此欲大幅度提高电厂能量利用率的主攻方向是冷凝器,即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在冷凝器的放热损失(又称“冷源损失”)。

其实,从分析的结果看,冷凝器所排放的热量中包含的值是很小的,或者说损失是很小的,只占 1.5% 。

相反在锅炉中的损失却占 49% ,即损失是最大的。

其主要原因是在锅炉中发生的不可逆的燃料燃烧过程和烟气与蒸汽之间发生的大温差不可逆传热过程,造成大量的变成,但这部分却不在锅炉中当场排往环境,而是到冷凝器中才排往环境而已。

表 2-1 某蒸汽动力电厂的能量损失与损失分布
设备能量损失占投入能量的比例( % )
损失占投入的比例( % )锅炉9 49
汽轮机≈0 4
冷凝器47 1.5
加热器≈0 1.0
其它 3 5.5
合计59 61
例 2. 从表 2-2 所列某项设备的能效率和效率看出,许多设备的能效率是相当高的,如家用电阻加热器甚至达到 100% ,这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误解,认为这类热力设备是相当完善甚至很完善其实不然,因为它们的效率却是相当低的如家用电阻加热器只有
17% ,也就是说在其中发生的过程是不可逆程度很大的过程,造成大量的脱变为。

故在热力学上是很不完善的。

表 2-2 一些热力设备的能效率和效率
设备能效率( % ) 效率( % )
1. 大型蒸汽锅炉88 —— 92 49
2. 家用煤气炉60 ── 85 13
3. 家用煤气热水器(水加热到 339K )30 ── 70 12
4. 家用电阻加热器(加热温度为 328K )100 17
5. 家用电热水器(水加热到 339K )93 16
6. 家用电炊具(烹调温度为 394K )80 22.5
例 3. 甚至一个国家采用这两种分析法也会对能量利用率和节能潜力得出不同的结果。

如美国 1970 年的能效率已达 50% ,效率只有 21% ,即每得到 1 个单位的,大约需要消耗 3 个单位以上的量。

再就对不同部门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如表 2-3 所列 1970 年美国耗能部门的能效率和效率的比较,可看出,民用和工业部门的能效率要比发电和运输部门高得多。

似乎节能工作主要应从交通和电力部门入手,但是工业部门的效率却只与发电部门相同,特别是民用部门的 效率还不到发电部门的一半,所以工业部门特别是民用部门的节能工作的重要性是绝不能小看的。

表 2-3 1970 年美国耗能部门的能效率和效率的比较
耗能部门能效率
效率
发电0.32 0.36
民用0.797 0.137
运输0.201 0.20
工业0.788 0.36
从上述两种分析法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 采用效率可以正确、全面地评价设备、装置、企业及国家的能源利用率,对节能潜力作出正确的判断。

2. 依据各设备的损失占有投入总的比例大小,可以科学地诊断出整个装置节能的薄弱环节。

3. 根据损失的原因可以指导探求节能的正确措施。

因此,在能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自 1956 年著名学者 Rant Z 提出采用一个新的热力学参数“”及确定了物质流值的计算原则后,关于及分析的研究和应用,首先在欧洲、前苏联、继而在美国、日本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广泛用于热能动力、石油化工、制冷、冶金等等行业。

日本已于 1980 年颁布了关于的工业标准。

美国及其它有关国家(包括中国)均已召见过有关分析的专题讨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