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课件
杜牧《清明》古诗

杜牧《清明》古诗《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字词解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4日或5日。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它是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向别人请问。
翻译: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清明古诗竖版

清明古诗竖版1.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3.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4.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5.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6.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 《破阵子·春景》(宋·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8.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9. 《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0. 《浣溪沙·清明》(宋·陈亮)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今年是处社雨稀,明日逢春蚕起迟。
愁杀天涯万里客,年年空度送春诗。
11. 《清明日对酒》(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2. 《清明》(宋·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3. 《清明日独酌》(宋·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阶下败苔侵履迹,墙头斜日弄花影。
悠然独酌闲斋卧,遥听笙歌绕画城。
14. 《清明日狸渡道中》(宋·范成大)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简单的清明古诗

简单的清明古诗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4、《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5、《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6、《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古诗三首PPT课件

细雨不停地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心中有强烈
的哀伤。 出门在外的
行旅之诗人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 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 直是失魂落魄。
《清明》一诗前两句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
(课后第二题)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 那些上坟祭扫人,伤心欲绝。
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指向远方。
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意: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 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杏花村
谁“借问酒家何处有”?
小朋友,请问 哪里有酒家?
“路上行人”
主题概括
《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 在_清_ 明时__节 孤身行路的 感受 和心情 。
清明
-.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方法回顾
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 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 节欢乐喜庆的气氛。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互动课堂
大声朗读古诗《清明》。 1.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2.用“ ”画出此时的天气。 3.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或6日。
这个时候天气往往比较清爽明朗,不过在诗里主要是指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 “时节”:时候的意思。
- “雨纷纷”: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 “路上”:在道路上。
- “行人”:出行的人,在这里指在外赶路的人。
- “欲断魂”:“欲”就是好像、几乎要的意思。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愁苦,就像灵魂要和身体分开了一样。
- “借问”:请问、打听。
- “酒家”:卖酒的店家。
- “何处有”:哪里有。
- “牧童”:放牧的小孩。
- “遥指”:远远地指着。
-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这里可能是一个实际的村庄名,也可能是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那里有酒家。
译文:清明这个时候啊,细雨就像丝线一样,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你看那路上,有不少赶路的人呢,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可愁苦啦,就像魂儿都快没了似的。
为啥呢?可能是清明这个时候容易让人思念故去的亲人,再加上这雨下得人心里头乱糟糟的。
这时候有个人就想啊,我得找个地方喝点酒,解解愁啊。
于是他就向一个小孩打听:“小娃娃呀,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不?”这小孩啊,正放着牛呢,听到问话,就朝着远处指了指,说:“看呐,那杏花盛开的村子里就有酒家呢。
”这首《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那可老有名了,它就像是一幅生动的清明小画。
开头描绘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一下子就把那种阴沉沉、湿漉漉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然后写路上行人那种愁苦的状态,让人特别能感同身受。
最后通过行人问牧童酒家在哪,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情节,又给这画面增添了一点生动的趣味。
它不仅仅是在写清明的景象和一个简单的问路情节,更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就像那细雨一样,悄无声息地钻进人的心里。
而且啊,这诗里提到的杏花村,后来都成了一个特别有名的酒文化的象征了,很多地方都叫杏花村,都想沾沾这诗的光呢。
《清明》古诗杜牧

《清明》古诗杜牧《清明》古诗原文清明⑴清明时节雨纷纷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
借问酒家何处有⑷?牧童遥指杏花村⑸。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位于安徽池州贵池区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1] [2]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创作背景此诗最早见于宋人谢枋得编《千家诗》,杜牧的《樊川文集》(杜牧外甥延翰编,北宋人续编)、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版本依据为《樊川文集》)及《全唐诗》均未收录。
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人口。
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
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
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
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
清明古诗杜牧

清明古诗杜牧
《清明》杜牧,唐代诗人,以清新、严谨的文风和深沉、豪放的诗情著称于世。
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人生、时代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杜牧的《清明》一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以清明节前后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乡村的田园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诗中以“清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开头,展现了清明时节的凄
凉和哀伤。
他描写了田间地头的绿草茵茵、稻花香馥,以及行人的愁绪和彷徨,情致深沉,意境优美。
杜牧的《清明》一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塑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
他以诗歌表达了对生活、时代的思考和感悟,充满了对人生、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清明》诗中的对情感及时代的体察,表达了他对世道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洞察,留下了深远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总之,杜牧的《清明》一诗通过对清明节时节和田园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代的思索和感悟。
他以深邃的情感、严谨的用词,塑造了一幅悲壮的乡野画卷,使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之美,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古诗三首《清明》ppt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古诗
作 者 传统节日 过节时间 描写画面 诗人心情 节日习俗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漫读好时光
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
师
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
生
墓游春”。
共
——丰子恺《清明》
创意写作坊
二月过清明,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火去上坟茔,有的坟头上塌 亲
了一块土,有的坟头上陷了几个洞,相观之下,感慨唏嘘,烧香 子 点酒。若有近亲的人如子女父母之类,往往且哭上一场;那哭的语 共 句,数数落落,无异是在做一篇文章或者是在诵一篇长诗。歌诵 读 读
清明
创作背景
杜牧文武双全,却遭到了当朝宰 相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在安徽池 州做刺史的这年清明,他看到人们纷 纷为祖先扫墓,自己却远离家乡,不 能亲自为亲人扫墓,祭奠祖先,愁绪 万千。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触景伤 情,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杜牧
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散文 家。诗、赋、古文都负有盛名,后人 为了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与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这首诗首句点题,交代时间和天气。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清明节已积淀为情感“哀伤”的 代名词。就在这令人悲伤的日子里,偏偏有绵绵的细雨纷纷而下,心便和春天一起,变得湿漉漉
的。“欲断魂”更是把内心的凄恻、哀伤之情写到极致。 杜牧的一生,大多在外地做官,行旅天涯,饱尝思亲怀远之苦。由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杜牧明ຫໍສະໝຸດ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 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 为“小杜”,称杜甫为“老 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他有不少描 写山 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 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清明节,二十四 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 5日前后。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着。 欲:将要。 断魂:指心情有些茫然 惆怅。 遥指:指向远方。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细雨不停地下着,路上 的行人心情有些茫然惆怅。想找人 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 处的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 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 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 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 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 酥”,细雨纷纷。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农历的天空下 ——走进清明
•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 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 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 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 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 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 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 寒食、扫墓等习俗。
路上行人欲断魂
•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 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 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
•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 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
•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 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 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 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 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 脉搏一致。
整体赏析
•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 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这首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 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 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 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 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图 片 欣 赏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的古 诗词,搜集一下整理到摘抄 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