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慢性心衰的自我管理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液平衡,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一、液体摄入的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以避免体液潴留和心脏负荷增加。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每天的液体摄入应该控制在1500毫升到2000毫升之间。

患者可以通过记录每天的液体摄入量来进行自我容量管理,减少摄入过多的液体。

二、钠摄入的限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限制钠的摄入,以降低体液潴留。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每天的钠摄入量应该限制在1500毫克以下。

患者可以通过选择低盐食物、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咸味食物来限制钠的摄入。

三、体重的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自己的体重,以及时了解体液潴留的情况。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应该每天早晨起床后,排尿后,光着身体在同一称上称量体重,并记录下来。

如果体重增加超过2千克,或者体重在短期内迅速增加,患者应该及时就诊并向医生报告。

四、症状的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自己的症状,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应该密切观察自己的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的变化。

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五、药物治疗的遵从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遵从性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最佳证据,患者应该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记录自己服药的时间和剂量来帮助自己提高药物治疗的遵从性。

六、合理的体力活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以改善心脏功能和体力耐力。

根据最佳证据,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等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

慢性心衰病人如何自我管理资深护师有话说

慢性心衰病人如何自我管理资深护师有话说

特别关注慢性心衰病人如何自我管理 资深护师有话说杨德英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肺淤血等。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心衰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1慢性心衰病因(1)心肌病变,包括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遗传因素如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等引起的心肌损害。

(2)继发性心肌损害,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等)、系统性浸润性疾病、心肌毒性药物损害等引起的心肌损害。

(3)心脏超负荷。

心脏负荷过重,为满足心脏泵血需求,心脏、心肌会自发性出现自身结构变化,随着心脏负荷的持续加大,心脏、心肌的代偿能力达到最大限度,则会出现代偿能力丧失,继而引起严重的心衰症状,导致病情加重。

(4)心室前负荷不足,见于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

(5)容量负荷过重,诱因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甲亢等。

(6)压力负荷过重,诱因为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

2慢性心衰类型(1)左心衰竭:包括收缩期衰竭和舒张期衰竭。

收缩期衰竭是指左心室供血较差,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

舒张期衰竭是指左心室由于僵硬,无法进行舒张,使血液无法正常充盈。

(2)右心衰竭:发生于左心衰竭之后,肺内液体压力升高损伤心脏右侧。

(3)充血性心衰:当心脏血液离开心脏的速度与返回心脏的速度存在快慢差时,会造成血液于静脉内堆积,出现全身肿胀。

若有这种情况,应立即就医。

3慢性心衰症状(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当左心衰程度加重时可出现端坐式呼吸,当呼吸困难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2)体液潴留,伴下肢肿胀、胸闷、腹胀等,由于腹水过多导致食量减少、恶心、呕吐等。

(3)咳嗽、咳痰和咯血。

咳痰、咳嗽早期常于夜间发作,在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减轻,痰液为白色浆液性泡沫样痰。

慢性心衰不可怕,自我管理很重要

慢性心衰不可怕,自我管理很重要

慢性心衰不可怕,自我管理很重要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人们的任何一个年龄段中,但往往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生率更多。

当慢性心衰发生后,患者的心脏将无法充分地泵血,也会逐渐导致身体各器官发生缺血缺氧,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甚至于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故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用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切实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而本文则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慢性心衰的一些自我管理途径与注意事项,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应对病症。

慢性心衰的基本知识慢性心衰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而常见的病因则包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炎等。

这些病症的存在会导致人体心脏肌肉出现损伤和变性,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收缩和松弛功能,逐渐引发慢性心衰。

并且,像是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生。

而慢性心衰的症状有很多,而常见的症状则包括气短、乏力、咳嗽、咳痰、水肿、胃部不适和心悸等。

这些症状常常不会太明显,在早期阶段患者往往不会予以其太大的重视,从而导致疾病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导致病情无法被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在当前阶段中,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而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两种。

其中,药物治疗包括有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等。

而手术治疗则包括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转化手术、射频消融术等。

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将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着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更加依赖于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衰的自我管理办法在患者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全过程中,患者还应当做好自身的严格管理来配合医生的诊治,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

而具体来说,关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可以大致分为多个方面,具体如下:首先,由于慢性心衰往往会给患者带很大的身心压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调适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2024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循证护理研究》范文

《2024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循证护理研究》范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循证护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它常常伴随长期且需要严密控制的病理变化过程,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

在此背景下,对于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循证护理的应用,已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控制与预后。

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而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在多种慢性疾病的护理中已被证明有效,如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的控制效果。

三、方法本文将根据以下步骤进行研究:首先收集并筛选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然后对病例进行分析和护理计划的制定,采取积极的循证护理策略;最后评估循证护理效果及经验教训总结,以此改进未来的护理计划。

四、研究内容1. 收集与循证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案例等。

2. 筛选出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的关键问题,如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

3. 针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证据的评估与推荐,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计划。

4.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5. 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控制情况等,并据此进行经验的总结与教训的反思。

五、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按时服药等。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循证护理还使得疾病的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减少了病情的恶化与复发。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1. 引言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控制和管理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为了帮助患者提高健康水平并减轻疾病的负担,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记录一次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2. 活动主题:饮食控制与营养均衡本次小组活动的主题是饮食控制与营养均衡。

在我们的自我管理小组中,有各种慢性病患者,但饮食控制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希望患者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达到良好的营养均衡,从而改善疾病管理效果。

3. 活动内容与讨论3.1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讨论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各类营养素对人体的影响,我们意识到饮食对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血糖、血压和血脂,降低疾病的风险。

3.2 膳食指南和食物选择接下来,我们分享了膳食指南和食物选择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不同慢性病对饮食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应该控制饮食中的盐分、脂肪、糖分等。

我们探讨了如何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烹饪方式控制食物的营养价值。

3.3 餐前血糖监测和糖尿病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监测和糖尿病饮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小组中分享了如何正确测量血糖、如何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

患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能够更好地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3.4 健康饮食的实践与障碍在分享了理论知识后,我们组织了实践环节。

患者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了一周的健康饮食计划,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

我们也讨论了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大家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饮食控制和营养均衡的知识,还交流了彼此的经验和困惑。

活动使患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疾病,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饮食管理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1. 锻炼和体力活动锻炼和体力活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心脏的耐力和力量,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如散步、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在进行锻炼前,患者应先咨询医生并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

2. 饮食管理健康的饮食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他们应该遵循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患者应该减少食用高盐食物,如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并选择低钠替代品。

此外,应合理摄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

3.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一环。

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处方药物,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4. 管理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疲劳、气短和水肿等症状。

患者应通过合理的休息和控制体液平衡来管理这些症状。

保持适量体力活动和休息可以缓解疲劳和气短,而限制盐的摄入和适量饮水可以减轻水肿。

5. 定期随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及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沟通。

定期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支持和教育患者。

6.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面临着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增加的问题。

因此,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家人、朋友或专业机构获得心理支持。

此外,患者有时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安排,以适应病情。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是重要的治疗策略,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锻炼和体力活动、饮食管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定期随访以及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

患者应积极参与并坚持这些措施,以改善自身状况,并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合作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有很大影响。

慢性心衰的自我管理精选幻灯片共40页文档

慢性心衰的自我管理精选幻灯片共40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3、人生就像一杯源自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慢性心衰的自我管理精选幻灯片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慢性心衰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最新年文档

慢性心衰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最新年文档

慢性心衰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更为凸显; 同时,随着各种社会压力、精神压力的增加,自然环境的改变等等不良因素的形成,各种疾病的多发、好发、年轻化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的第一杀手。

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以及防病治病意识的提高,以家庭预防护理为基础单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

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在家休养治疗,因此,家庭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1.1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二)临床好转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50列,50 例患者心功能分级类似。

将50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 例,对照组25 例。

实验组采取家庭自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病人护理方法,不作任何干预,只做对照。

1.2 家庭自我护理方法1.2.1 合理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

除午休外,慢性心衰患者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

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则应卧床休息。

当心功好转后,应在家人陪同下进行床下的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活动。

但要掌握活动量,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 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122减少诱因一一劳累、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病人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

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不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等,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与治疗,预防心衰发生。

1.2.3心理护理―― 慢性心衰病人常年卧床,易产生“累赘”感,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

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

患者应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自寻烦恼。

生活上不过分依赖别人,但也不要逞强。

对自己的病,应重视,但也不要过分关注,以免因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阅读食品配料表;
能计算每日钠摄入总量;

有些食品如调味料,罐头食品,腌的食品含有隐形钠盐。
医护人员在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问均会提供低盐饮食知识的健 康宣教,但医护人员的宣教方式、宣教深度及患者的文化程度 均会影响患者对健康饮食的认知度 。患者接受与吸收饮食控制 知识的不完全性会成为遵循饮食原则的障碍之一。 其次,控制饮食中的盐分要求患者严格选择食物、调味品、烹 调方式。严格选择食物则需要患者查询各种食物的含钠量、计 算出食盐与各类调味品中的含钠量,进行各类食物的换算,对 于患者及家人难度大,标准高 ,如没有专业营养师不间断的跟 进,患者将会在执行低盐饮食方面无所适从或是执行力度不够。
我就一下子吃了 3 颗,把前面落下的都补起来,(结果)人就不
舒服了”
1、使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来帮助患者每日准时服药。
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随意使用药物剂量。
3、提醒患者去门诊看病的时候带上记着自己所用药物清单。 4、自觉有药物副作用影响的时候,询问医生,不要药方案和注意事项的指导; 6、服用利尿药的患者,教会患者识别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尿量及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指病人通过一定的行为:即患者主动监
测和管理症状、坚持治疗来保持生理平衡并在不良
症状出现时采取的措施,是一自然决策过程。
自然决策指人们如何在真实世界条件下作出决策,
其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1]吴丽华,汪小华,卢珏等.自我管理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 志,2012,27(3):255-257.DOI:10.3969/j.issn.1002-6975.2012.03.030.

(1)力所能及的活动,勿做爆发性的活动或运动; (2)从小量活动开始; (3) 进行脉搏的监测,测量运动前的脉搏,若每分钟脉搏超 过100次或少于60次,则不适合参加运动或活动;

(4) 运动时间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每天参加运动一次或两次, 一次20~30分钟,宜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l小时进行;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 , 使得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
卫生保健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事实上慢性病的管理仅
靠医务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患者的主动参 与,通过自我监测疾病的症状、治疗、生理、心理变化,
并做出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维持或达到满意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 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 包括 疾病认知教育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使患者有能力通过调 控行为预防心衰反复,减少求医行为。
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 活动的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
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


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 坐位。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 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 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等合并症发生。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5) 运动后的观察,通过适量的运动或活动,病人心情舒畅, 感到精力较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他不适症状,说明运 动量适度。

治疗心衰,服用药物所起的作用只占50%,另外50% 则由患者自我管理的好坏程度所决定。
• • • • •
自我认识 学会自我调节 行为转变 家庭支持 管理系统
• 第一,心衰患者要认识到自己的患病情况,承认自己是一名 心衰患者,并且要了解、重视自己的病情。 • 第二,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患者身份,不要和其他的同龄健康 人相比,要时时爱护自己,不要逞强,也不要攀比,要做力 所能及的事情,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运动和饮食。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二、药物治疗管理
目前临床随机试验的数据都表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或使用ARB(血
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能减 少住院和死亡率。 而药物治疗管理包括种类繁多的技能和做法:如了解处方, 坚持每日定时服药,理解医师变动处方的含义并能贯彻

1、服药 2、监测症状 3、饮食依从性 4、限制液体
6、运动 7、戒烟 8、预防行为 9、非处方药

5、限制饮酒
[10]汪晓洲,徐效龙.家庭自我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 志,2014,(02):174-176.
一、自我监测
指导患者进行家庭自我监测、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再入院、改善预后的途径之一。
大部分患者饮食是由家属做饭提供,而近一半患者家属未曾接 受到心衰饮食控制知识的宣教,影响了患者家属对低盐饮食的 认知度。同时,高标准的低盐饮食实践要求及不断更换烹调方 式会与家属的饮食方式相冲突,从而影响到家属配合烹调可口 的低盐饮食给患者。
四、运动
背景:我们都知道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心室重构而导致心 室充盈与射血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患者 一旦发生CHF,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生活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
执行,能分辨常用药物的副作用等等。
存在的问题---依从性低
服药依从性低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的重 视程度,患者行为习惯; 2、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工作和生活压力,家人 态度,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 3、药物因素的影响,药物的费用,不相信药物的作用,症状 减轻后停药等。
• 第三,要认识到心衰是一种“阶段性缓解”的疾病,不能够
彻底治愈,但如果控制得当,患者可以维持一个较好的生活 状态,享受好的生活质量。
家庭成员的参与对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具有 十分重要作用,因为家庭成员经常担负购物、烹饪和辅助阅 读的作用,也是最先发现患者症状加重的人。 研究发现,家庭参与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用药及饮食的 依从性。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遵医饮食及服药有积极 作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同时也应对家 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来, 改变家庭的生活模式。
④自我监测病情:应告知患者,若出现如疲乏加重、运动耐 力降低、静息心率增加≥15~20次/分、活动后气急加重、 水肿 ( 尤其下肢 ) 再现或加重、体质量增加等情况,很可能 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体质量的监测并做记录,多食一些富含钾的食物如水果和新鲜蔬
菜,并注意服用利尿剂的时间不宜过晚,以免影响夜间休息; 7、对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告知其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及不良 反应,要求做到定时监测血压,并做记录;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 防止跌倒。
饮食总则: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总则。少食含钠 丰富的食物,如腌制品、含钠饮料; • 禁食刺激性大、产气多的食物。饮食不易过饱,少 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营养及维生素; • 清洁卫生,冷热相宜,定时定量。
第一组
小组成员及分工
• 资料收集、文献查阅:
自我监测部分:季敏、经莲花
药物管理部分:丁新迪、杜晨宇 运动管理部分:胡羽青、纪明华 饮食管理部分:黄路、韩昕
• 视频查找与剪辑:成婷
• 资料整合、PPT制作:李孟玲
• 其他资料补充、文献搜集:高雅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由于任何原因造成心肌损 伤后,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 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 渐进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 留,但不一定同时出现。目前HF发病率在升高,这与人口

③数据处理方法:建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血压(早晚各 1次 ) 、心率(早晚各 1 次) ,体重 ( 晨起后 1 次) 。如果患者 3d 内体重增加超过 2 公斤,或每天体重的增长达到 1公斤以上, 认为有液体潴留存在,需咨询医生调整利尿剂剂量,严格 控制液体入量,必要时及时就诊,体重持续、快速地增长 (每天1公斤)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线索,需及时就诊, 收缩压< 90mmHg ( 1mmHg = 0.133Kpa), 心率减慢< 55 次/ min,提示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一、普及相关医学知识
• 大多数的病人无法描述他们的药物治疗策略,无法辨认心力 衰竭进展恶化的症状,不知道自己每天吃了多少的钠,甚至 还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这些问题会妨碍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 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医生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并以接近群众, 易于理解的方式讲授知识,比如采用图标,图形的授课方式, 每次授课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多询问病人而不是多讲授等方 法,来达到一个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
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理念
慢性心衰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系统 工程, 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外,还需密切监测病情及时 调整方案,并常需患者调整生活方式以配合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心衰自我管理被提倡作为改善心衰预后的一
种有效方法,开展以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
效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当前综合性的治疗理念应包 括培养CHF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让患者主动调节生活 习惯,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
老龄化、冠心病诊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有关,
HF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慢性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 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 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