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宝藏引言: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库,记录了中国历史悠久、独特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正文:第一部分: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类1. 京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戏曲之一,京剧凭借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讲述了许多经典故事,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独特魅力。
2. 豫剧:源自豫剧坛,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传承了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
3. 苏州评弹:作为苏州地区的地方音乐艺术,评弹融合了唱、说、弹、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
4. 皮影戏:借助光线透过剪纸人偶的影子来表演故事,皮影戏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戏剧形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赏。
5. 辽剧: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辽剧以其豪放热情和粗犷表演风格而著名,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戏曲表演艺术。
第二部分:社会风俗、历史事件和节日类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开始、团圆和祝福。
2. 传统婚礼习俗:不同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3. 粤剧(广东梆子):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粤剧,在古老的音乐和表演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达了岭南地区的文化情感。
4. 农民画:农民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代表之一,它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农民生活和民间故事。
5. 龙舟竞渡: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渡是中国古老而激动人心的体育传统,寓意着驱邪和预祝。
结语: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了中国丰富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价值观、心理结构、气质和情感等核心因素。
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的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长期传承的。
今天我们将列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好好看看。
第十名: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
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有时用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简单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非常流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名: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公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它具有认知、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名: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
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
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名: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展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下面是一个较为详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一、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1. 中国传统曲艺:包括评书、相声、京剧等各种曲艺形式,展示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感。
2. 阿拉伯口传故事: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的故事,以口头方式传递,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意识。
3. 印度古典舞:印度地区独特的舞蹈形式,结合了音乐、戏剧和哲学,表达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4. 日本的传统文化表演:包括能剧、歌舞伎、茶道和花道等,展示日本人对于美和精细的追求。
二、社会实践1. 中国太极拳:中国古老的武术形式,结合了身体和精神的训练,强调内外兼修、柔和刚健。
2. 印度瑜伽:一种通过体位、呼吸、冥想等方式,实现身体和精神和谐的练习方法。
3. 非洲部落音乐:非洲部落民族使用乐器和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维系着社区凝聚力。
4. 阿拉伯茶文化:阿拉伯地区追求匠心独具的茶具和装饰,茶文化成为社交和聚会的载体。
三、仪式和节日1. 中国春节: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人们通过走亲访友、出行、放烟火等方式庆祝,并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2. 印度色彩节:人们在街头互相泼洒多彩颜料,庆祝春天的到来。
3. 日本樱花节:人们赏花、野餐、举办音乐会等方式,庆祝樱花盛开的季节。
4. 非洲部落婚礼:按照传统仪式,举办婚礼庆典,以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四、传统的手工艺技术1. 中国的剪纸艺术:通过剪刻纸张,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以表达美和祝福。
2. 印度的手工纺织:人们手工织造的丝绸和棉布等纺织品,体现了印度传统的纺织工艺和图案。
3. 非洲木雕:非洲民族使用木材雕刻出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展示非洲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技艺。
4. 日本陶艺:人们使用传统的陶瓷技术,制作出器皿、花瓶等精美的陶瓷作品。
以上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小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肠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中国书法: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同时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中国京剧:京剧是融合唱、做、念、打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针灸: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皮影戏:皮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艺表演、茶道礼仪、茶叶品鉴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除了以上几个项目,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如中国武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
这些非遗项目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古琴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京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针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 折纸艺术,折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通过折叠纸张创作出各种动物、植物和物体的造型。
折纸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昆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 四川火锅,四川火锅是中国著名的特色菜品,以其麻辣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式而受到广泛喜爱。
四川火锅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只是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的一小部分例子,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项目也被列入保护名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1.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北京。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结合了歌唱、舞蹈、杂耍和功夫等元素,表现了戏曲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京剧的剧本、唱腔、音乐和表演技巧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传统之一,是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独特理解和饮茶方式的总称。
中国茶道包括茶文化、茶道礼仪、茶艺技艺和茶具制作等内容,是中国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3.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包括民间音乐、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族舞蹈等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4.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书法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不同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气韵。
5.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中国园林以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为主要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6.中国面塑中国面塑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人民对形体、颜色和造型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
中国面塑包括泥塑、糖画、团子等不同形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品。
7.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人民对线条、色彩和纹样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
中国刺绣包括金线刺绣、绣花、绣片、扎绣等不同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装饰效果。
8.中国豫剧中国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河南省的豫剧。
中国豫剧的表演形式简洁、生动,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豫剧艺术的代表之一9.中国民俗节日中国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节气和传统习俗的重视。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
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4、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时间:2005年凝聚蒙古族人民智慧结晶的音乐艺术形式。
5、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8、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11、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12、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入选时间:2009年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
13、《格萨尔》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关于藏族古代民族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14、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
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曹雪芹传说:梁祝传说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孟姜女传说(4张)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
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
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
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
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万喜良一去后杳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
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来。
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万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隧起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三要在成亲之前,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
秦始皇此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
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
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
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
[3]二、【传统音乐】凤阳民歌凤阳民歌是安徽省的传统民歌。
凤阳花鼓中的凤阳歌是凤阳民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凤阳民歌除娱民的功能外,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时政有着重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凤阳人民创作了大量的为时政服务的新民歌,如:《五骂蒋介石》、《土改号子》、《送郎参军》、《五更治淮》等曲目,起到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1]蒙古呼麦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广袤的地域上流传: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
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三、【传统舞蹈】•秧歌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
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多以戏剧服装为主。
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
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
•、高跷、傣族孔雀舞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四、【传统戏剧】•川剧变脸、•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
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1-4]。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5-6]。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5]。
、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木偶戏•五、【曲艺】•二人转•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
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凤阳花鼓•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太极拳•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
据少林寺拳谱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552套,另外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攻法套路156套•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
•元末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
•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武当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抖空竹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济南俗称“老牛”。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
中国民间游艺活动。
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蹴鞠•七、【传统美术】•锦州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1]。
•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
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
[2]•苏绣、•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1]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蜀绣、粤绣、木雕•8、【传统技艺】•潍坊风筝•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
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