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答:(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二、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三、什么是自然遗产?答:(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四、我国政府哪一年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答:2004年8月,我国政府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全球批准为数不多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非物质性特征,生态性特征和“活态”性特征。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什么?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生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什么?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非物质遗产保护法非物质遗产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是指通过世代相传的传统知识、技能、表演艺术、仪式、节日、口述文学等非物质文化表达形式。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民族和人类的历史、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1. 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1.1 保存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 非物质遗产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通过保护这些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建立文化自信。

1.2 促进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遗产代表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色和差异,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1.3 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保护- 非物质遗产涵盖了各种传统知识和技能,包括手工艺、农业技术、医药知识、音乐舞蹈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保护它们可以确保传统技术和工艺的传承,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资源。

2.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和意义2.1 法律保障非物质遗产传承-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出台,为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它明确了相关的保护原则、方法和责任,规范了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实施。

2.2 提升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制定非物质遗产保护法,可以提高公众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推动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3 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为了保护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实施和问题3.1 增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保护非物质遗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实施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

政府、民间组织、专家学者和民众等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法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法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法非物质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社会习俗、知识与实践与相关的自然环境,以及坐落在特定地点的自然地质遗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然而,非物质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为此,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法应运而生。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遗产是指被国家承认和确认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社会习俗、知识与实践与相关的自然环境,以及坐落在特定地点的自然地质遗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国家鼓励各级政府加大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力度,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第二章非物质遗产保护第四条国家建立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加强非物质遗产的调查、保护、传承和管理指导工作,提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水平。

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制定非物质遗产保护计划,确定非物质遗产保护区域,制定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六条非物质遗产保护机构应按照规定承担非物质遗产调查、保护、传承、展示、管理和监督的职责,通过培训和指导等方式提高非物质遗产保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第三章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措施第七条国家承认和保护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权益,鼓励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积极参与传承和创新工作,并依法提供相应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支持。

第八条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参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第九条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应重视非物质遗产的口传身教,注重非物质遗产的传统技艺、知识和技术的传承,促进新一代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和非物质遗产的持续传承。

第四章非物质遗产的展示和推广第十条国家支持非物质遗产的展示与推广工作,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电影、电视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和普及非物质遗产相关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范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社会实践、口传表演、表演艺术、社会习俗、庆祝活动和有关的手工艺以及有关的自然环境等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普遍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具有社会实践、文化表现、技艺传承等特点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包括但不限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民族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以下原则:(一)保护与传承相结合,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依法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科学保护,依托科技手段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四)社会参与,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五)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条国家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六条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七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第八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注重民主、科学、权威的原则,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传统工艺人的意愿和利益。

第二章保护与传承第九条国家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措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第十条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承担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第十一条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认定和评审机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非文化遗产保护法

非文化遗产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文)时间:2011-06-01 22:38来源:未知作者:东方人事-时事政治学点击:195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1年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1年2月25日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非遗管理制度

非遗管理制度

非遗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了冲击和威胁。

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非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保护机构、保护措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全面探讨我国非遗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一、法律法规我国非遗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非遗的范围、保护原则和管理机制,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保护机构为了协调、管理和推动非遗的保护工作,我国成立了多个非遗保护机构,例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保护中心,以及各类专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

这些机构负责非遗项目的申报、审核、保护规划和传承指导等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同时,非遗保护机构还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意识。

三、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非遗,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是非遗的认定和登记工作。

经过专家评审和审定,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将被列入国家或地方非遗名录,并享受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支持。

其次是非遗的传承培育。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确保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此外,非遗的保护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遗产保护区的建设和非遗资源的利用等多个方面。

四、效果评估非遗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为了评估非遗管理制度的效果,我国多次组织了相关评估和考核活动。

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制度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和改进,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和质量。

总结非遗管理制度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机制。

在法律法规、保护机构、保护措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我国非遗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和健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非遗保护中的商业化倾向和传承人的老龄化等。

15.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15.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准与公布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2.规划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5条规定,
➢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
护。
➢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
准公布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2.规划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7条规定,国 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实施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保护规划未能
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A.正确
பைடு நூலகம்
B.错误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五版)
谢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1.申请程序
(1)
推荐
(2)
3 评审
(3)
公示、批
准与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19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国务院文化主 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1)
推荐
推荐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五版) 第十五章 旅游资源法律制度
15.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16.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第8版)

16.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第8版)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八版)
第十六章 旅游资源法律制度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河池学院商学院
主讲:杨辉强
01 概念及其保护 02 传承与传播制度
目录
一 概念及其保护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规定,非物质 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 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认定条件 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 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③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支持措施
一 概念及其保护
02 保护措施和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4条规定,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 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 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历年真题
答案 A
【2019年真题·单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 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 ) A.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B.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D.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3条规定,国家鼓励开 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 出版等活动。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3)宣传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性传承人 传播教育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认定条件 (1)
代表性传承人
支持措施 (2)
(3) 传承义务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代表性传承人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8条规 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五版) 第十五章 旅游资源法律制度
15.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分值 1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学习要求
1
熟悉
B
了解
A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法》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 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 与传播及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1.申请程序
(1)
推荐
(2)
3 评审
(3)
公示、批
准与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19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国务院文化主 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1)
推荐
推荐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认定条件 (1) 支持措施 (2)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代表性传承人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9 条规定,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 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条件 (1) 支持措施 (2)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堂提


2
➢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哪些内容1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原则
1 概念 2 内容 3 保护原则
①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 曲艺和杂技; ③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④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以保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2.规划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6条规定,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 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 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规 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区 域性整体保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3 保护原则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1.申请程序
2.规划保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1)
推荐
(2)
3 评审
1.申请程序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示、批准与公布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2.规划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7条规定,国 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实施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保护规划未能
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 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认定条件 (1)
①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
1.申请程序
(1)
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2条规定, ➢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小
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或者建议列
(2)
3 评审
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初评和审议。
➢ 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小组成员过半数
通过。
(3)
公示、批 ➢ 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进行审议,提
准与公布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2.规划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5条规定,
➢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
护。
➢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
准公布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
准与公布
出审议意见。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1.申请程序
(1)
推荐
(2)
3 评审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3条规定,国务院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 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0日。
(3)
公示、批
掌握
C
1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原则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四、法律责任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原则
概念 1
2 内容
保护原则 3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⑤传统体育和游艺;
⑥其他非物质文化广遗州产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原则
1 概念 2 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4条规定,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 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 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 发展。
堂提


1
什么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1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原则
1 概念 2 内容 3 保护原则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
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 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 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 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
①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历史、现状和价值;
②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 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 ③保护要求,包括保护应当达到的目标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步骤、管理制度;
④有助于说明项目的视听资料等材料。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0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建立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