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水圈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这里面有四个超酷的“小伙伴”在玩耍互动,它们就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就像是地球的“羽绒服”,它总是洋洋洒洒地把地球包裹起来。
有时候它会耍耍小脾气,吹来一阵狂风,那风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到处疯跑,把地上的东西吹得七零八落。
大气圈和水圈可是一对欢喜冤家呢。
当大气圈中的水汽聚集得多了,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被扎破,雨水就哗啦哗啦地落下来,这时候水圈就像一个默默承受的小跟班,任由大气圈把水洒在自己身上,在地上形成河流、湖泊,就像水圈身上亮晶晶的项链和镜子。
岩石圈就像一个顽固的老头子,稳稳地坐在那里。
不过它也会被大气圈和水圈折腾得够呛。
大气圈带来的风可以像一把把小刻刀,慢慢地侵蚀岩石圈的身体;水圈的水流淌过岩石圈的时候,那架势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啃食一块巨大的蛋糕,长年累月下来,岩石圈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模样,出现了峡谷、沟壑,就像脸上长满了皱纹。
生物圈就像一个魔法小精灵,在这三个圈层之间跳来跳去。
植物扎根在岩石圈里,就像抓住了大地爷爷的胡须,然后又贪婪地呼吸着大气圈送来的空气,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圈提供的水,茁壮成长。
动物们呢,就像一群四处闲逛的游客,在大气圈下跑来跑去,在水圈里游来游去,在岩石圈上爬来爬去。
大气圈要是生气了,来一场风暴,水圈就会波涛汹涌,像一群发狂的骏马奔腾。
而这时候,生物圈里的生物们就像受惊的小老鼠,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岩石圈还是那样默默承受,顶多被吹掉几块小石子,就像掉了几颗头皮屑。
水圈要是泛滥起来,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巨兽,淹没了很多岩石圈的领地,也会让生物圈里的很多生物流离失所。
可大气圈又会来帮忙,太阳一晒,水又慢慢蒸发回去了,就像把调皮的孩子拉回了家。
这四个圈层的相互作用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闹剧,它们时而争吵,时而合作,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又变幻莫测的地球。
要是哪一天它们之间的互动突然停止了,那地球这个大游乐场可就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趣味啦。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海 洋上高于陆地上,低纬高于高纬,低空高 于高空,上升气流区高于下沉气流区,湿 润地区高于干燥地区。
第一节 水汽与天气
❖ 一、水汽分布与天气
❖ 1、在水平方向上: ❖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水圈(地表)中的液态水
蒸发,受制于温度和水源,不均匀地分布在大气中。 温度越高、水源越充足的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 越多;反之越少。 ❖ 海洋上空的空气湿度大,受海洋影响的海洋性气候 区内,常形成多云、多雾、多阴雨天气。 ❖ 而干燥的大陆内部却以晴朗少云的天气为主,即使 有雾形成,也多以产生在近地表的辐射雾为主,且 消散很快,年总降水量少。
❖ 由于低纬度地区温度较高,利于蒸发,加上广阔的 海洋水域,水源充足,大气中水汽含量很丰富,常 形成云雨天气,年降水量非常丰沛;
❖ 而高纬地区则相反,即使有降水形成,降水量也很 小,多以雪为主。
❖ 2、在垂直方向上 ❖ 近地表面水汽含量最多,越往高空去,水汽越少,
到对流层顶附近( 10km高度),大气中水汽含量 几乎为零,平流层以上大气基本不含水汽。因此, 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 及其以上大气几乎无天气现象可言。
浓积云
积状云的形成
冻结高度 0 ℃高度 凝结高度
积雨云
❖ (2)层状云
❖ 层状云是均匀幕状云层,通常具有较大的水平范围, 覆盖数千甚至上万平方千米的地区。
❖ 层状云是由空气斜升运动形成的。最常见的斜升运 动发生在锋面上,即暖湿空气沿着冷空气的斜坡滑 升,有时也可能是暖湿空气沿地形界面缓慢滑升。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速度虽然一般只有1—10cm/s, 但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所以能形成面积广阔 的云层。
❖ 按云层的高度可分为高云族、中云族和低云族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关系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关系
地球上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命和生态平衡。
大气圈是由气体组成的薄层,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它为地球提供了气候、天气和生命所必需的氧气。
同时,大气圈中的气体也参与了地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
岩石圈是地球的固体表面,由岩石和土壤等组成。
它为地球提供了地形、土壤和矿物资源。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着地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
它为地球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水和气候调节。
同时,水圈中的水也参与了地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生物圈中的生物也参与了地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
总之,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只有它们相互协作,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 1 -。
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

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其实就像一场默契的舞蹈,真是美妙得让人咋舌。
想象一下,蓝天白云,阳光透过那清澈的水面,哇,这种画面是不是很惬意?水圈里的水,不管是河流、湖泊,还是大海,都是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
然后呢,太阳就像导演,给他们灌输能量,让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飘上天。
这一过程,就叫蒸发,听起来是不是很神秘?其实很简单,水吸收热量,变成了气体,这可真是个精彩的开场。
这些水蒸气在空中就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漂浮得高高的,有时候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四处乱跑。
等它们聚集得多了,就会冷却,慢慢形成云彩。
这个时候,就像是一场温柔的聚会,大家挤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
然后,云彩里的水滴越来越大,终于忍不住要释放自己,哦,雨来了!这时候,水圈和大气圈的物质能量交换又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水蒸气到雨水,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哦,别小看这雨水,给植物浇水,给动物饮水,简直是生命的源泉。
没有雨水,地球可就要变成沙漠,大家都得无米之炊,想想那画面,是不是有点儿可怕?雨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里,滋润根系,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换句话说,这就是大气圈和水圈的完美合作,互帮互助,真是好搭档。
而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能量的流动也是极其重要的。
太阳的能量就像是无穷无尽的动力源,照耀着地球,推动着一切。
想象一下,夏天的阳光,晒得人直冒汗,水面上的波光粼粼,简直像是无数颗星星在闪烁。
这个能量不仅让水蒸发,还让空气变得温暖,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就像大自然的“快递员”,将热量和湿气送往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晴空万里,有的地方却是乌云密布,这种变化就是大气圈与水圈互相影响的结果。
有时候这种能量的交换也会出一些小乱子。
比如说,过多的蒸发导致极端天气,像是暴雨、干旱,搞得大家手足无措。
其实大自然的平衡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和谐”,一旦失衡,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想想那些年,遇到台风,风呼啸着,雨狂下着,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地球圈层分布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一> 地球外圈1)大气圈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其主要组成有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其特征是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3)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其组成为生物及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二> 地球内圈1)地幔圈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外核液体圈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
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
498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3)固体内核圈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至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
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
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3。
气候系统各圈层的相互关系

气候系统各圈层的相互关系气候系统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各个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这些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人类视角展示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大气圈和水圈是气候系统中重要的两个圈层。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水圈的蒸发、降水和蒸散作用。
当大气圈中的温度升高时,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降水量增加,导致水圈中的水源增加。
而水圈中的降水又会影响大气圈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例如,当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层时,云层会阻碍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地表,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这种云层的形成和消散过程就是大气圈和水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系统中的陆地和生物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陆地上的土壤、植被和地形等因素会影响大气圈中的气温、降水和风向等。
例如,山地的存在会阻挡湿空气的流动,形成山脉背风和山脉风。
而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也会影响大气圈中的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另外,生物圈中的动植物也会通过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而动物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
这些过程使得陆地和生物圈成为调节大气圈中气候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也对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量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活动破坏了生物圈和陆地的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关系。
大气圈、水圈、陆地和生物圈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的干预使得这些相互关系更加复杂,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干扰,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优秀-V1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优秀-V1水圈和大气圈是地球系统中两个相互作用重要的子系统,两者互相制约、协同作用,不可分割,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一、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形式水圈和大气圈通过水循环和物质转化实现相互作用:(一)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体在不同介质之间的运动方式,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等。
水循环中大气圈和水圈是紧密相连的,大气圈中的水汽、降雨和降雪等,都能够对水圈产生影响。
在地球上,蒸发和降水是水循环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过程。
(二) 物质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大气和水圈中的储存材料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的转移和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水体和大气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分子经常进行化学反应。
同样地,化学反应还能影响大气和水圈中的化学成分。
二、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影响作用(一) 大气圈对水圈的影响1. 气温影响水体状态大气圈中温度的变化,关系到水的状态转移,如果水在低温下结冰可以重新成为地表水。
高温下水有更多机会进行蒸发,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
2. 降水对水圈的补给大气圈中部分的水汽通过蒸发、融化等过程转化后,会随着气流移动到其他地方。
当气流遇到气温较低的区域或形成降雨或降雪时就会降水,形成补充水圈的流量。
3. 气流的效应气流是指在一定距离内空气的流动状态,气流运动着水汽,使得水圈中的水汽分布变得更加均匀。
在物理上,气流还会产生很多热能,能够改变水圈中的环境状况。
(二) 水圈对大气圈的影响1.水汽与气温的系数对气温调节作用。
水圈的水汽,能够影响大气圈中的温度,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对温度有较大影响。
当水汽含量增大,会促进大气中的温度升高;当水汽含量下降,则会促进大气的降温。
2.水圈能够净化大气中的污染水圈中的雨水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当雨水形成并掉落地面时,会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掉,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3.大气中的气体成分会影响水体中的物质当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等排放过多,会导致水圈中酸性物质剧增,加速石灰岩的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的释放等,危害水圈中的生态环境。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课件

渔业资源
水力发电
旅游价值
01
02
03
04
水圈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水圈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淡水和海洋渔业。
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可用于水力发电,提供可再生能源。
美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景观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03
CHAPTER
生物圈
包括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等,是生物圈的基本组成单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大气圈的层次
大气圈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和其他稀有气体。这些气体共同维持地球的大气环境。
气体组成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01
大气圈中的水汽、尘埃和气溶胶等物质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太阳能,形成和调节地球的气候。
生物呼吸与光合作用
02
大气圈中的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要条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地球上的氧气循环。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PPT课件
目录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01
CHAPTER
大气圈
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组成。对流层是最接近地面的层次,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大部分天气现象;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主要成分是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中间层和热层则更高层次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圈的气候变化会影响水圈的水循环和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挑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生态环境。
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保护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途径。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是实现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与水圈》测试卷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C.③ D.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和适合高空飞行的分别是A.Ⅰ层、Ⅱ层B.Ⅰ层、Ⅲ层C.Ⅱ层、Ⅲ层D.Ⅱ层读下图,完成4-5题。
4.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5.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的字母对应正确的是A.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BB.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DC.人造烟幕防御霜冻—CD.红灯停,绿灯行—E6.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7.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8.下列四幅图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9.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云层E(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4)A、B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____,空气作____________运动(上升或下沉),冷却的是____________,空气作____________运动(上升或下沉)。
(5)这种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____________。
10.读右图,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1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极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
(5)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
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分布。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海陆分布使气压带的分布变得非常复杂。
据此回答13-16题。
13.7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14.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②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的③气压带的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④高气压带易成云致雨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5.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16. 1月初时,我国广大东部地区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17.下图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____________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我国东部和印度的风向有何不同?分析说明此时两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
18.读亚洲东南部及澳大利亚气流运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____月(1月、7月),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
(3)图中C处盛行_______季风,它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
该风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19-20题。
19.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20.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P1、P2、P3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
据图回答21-23题。
21.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 A .低气压、气旋 B .高气压、气旋 C .高气压、反气旋 D .低气压、反气旋22.甲、乙、丙、丁四点中可能出现晴天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丁地 D .丙地23.当甲、乙之间的锋面夏季快速移动时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是( ) A .沙尘暴 B .寒潮 C .伏旱 D .暴雨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 、40°N )、乙(120°E 、45°N )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25.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 .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 .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 .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26.读“北半球某地气旋锋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P 1、P 2、P 3三条等值线的数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2)甲锋面属____________锋。
(3)该天气系统中心盛行____________气流。
(4)A 、B 两点的风向:A 点____________风,B 点____________风。
(5)A 、B 、C 、D 四地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___,能产生降水的是____________。
(6)未来一段时间,A 地的天气将如何变化?2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_______锋天气。
(2)A 、B 两处比较,_______处气温较高,______处气压较高;B 、C 两处相比,白天_____ 处气温较高,_______处夜间气温较高。
(3)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___②甲 暖气团冷气团 乙冷气团甲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A B C D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8.在下列气候类型中,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影响而形成的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9.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从左到右分别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0.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用H表示)和低压中心(用L表示)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今年入冬以来,一波又一波的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局部地区的过程降温幅度接近10年一遇。
读下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天气系统看,这次影响我国北方的是(甲或乙)。
(2)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甲图为天气示意图,该锋面过境时,若出现降水,主要出现在锋_________(前或后),且降水类型多为__________________(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
(3)乙图中F处是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为天气。
盛夏受其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有天气现象。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__________气候, 乙是________气候。
其中_____(甲或乙)气候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作物生长更加有利。
(2)甲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甲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气候代表的地点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乙气候代表的地点可能是下列中的___.A.上海B.灵宝C.罗马D.开普敦33.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
⑵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丙;⑶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地。
⑷在图中②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②是;③是。
⑸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34.读图,图中曲线为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箭头为洋流流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为南半球暖流B .乙为北半球暖流C .甲为北半球寒流D .乙为南半球寒流35.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A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B .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C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 .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36.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A .北海渔场B .秘鲁渔场C .纽芬兰渔场D .北海道渔场 37.假如有人在美国洛杉矶海滩拾到上海少先队员在东海放出的漂流瓶,那么该漂流瓶借助下列那组洋流而漂到洛杉矶海滩的: ( )A.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C.日本暖流——赤道逆流一加利福尼亚寒流 D.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38.读右图回答下面问题:(5分)(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洋流②(2)图中②③④洋流中按性质属于寒流的是 。
(3)按成因分②③④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