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S7-300的以太网通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对比两台S7300PLC之间的MPI通讯

对比两台S7300PLC之间的MPI通讯

文 / 邱利军 陈春先 赵 洋对比两台S7300PLC 之间的MPI 通讯摘 要:本文提出了MPI网络通讯在教学中重要性和MPI网络通讯的分类,就日常教学中如何解决两台S7-300PLC之间通过MPI网络使用全局数据包设置的通讯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硬件、软件等方面论述了MPI使用全局数据包网络通讯的基础,并归纳、解决了教学中MPI使用全局数据包网络通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PLC GD MPI技术与应用APPLICATION编辑 孙祺童当今工业控制现场通常需要多个PLC 之间建立主从通讯,即一个PLC 做主站,其余PLC 做从站。

在实际工作现场,各集成商选用的PLC 品牌、型号不同,所以各自的通讯方式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S7-300 PLC 之间可以建立MPI (MultiPoint Interface)通讯、Profibus-DP 通讯或工业以太网(Ethernet)通信等。

美国A-B PLC 之间可以建立工业以太网(Ethernet)、ControlNet 或DeviceNet 通讯。

三菱PLC 之间可以建立以N ∶N 通讯或Cclink 通讯。

西门子S7-300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企业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MPI 通讯在技术层面上更加丰满,使用方面更加简单方便。

教师不能闭门造车,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为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日常教学中PLC 之间通讯成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文就 S7-300PLC 之间的MPI 通讯教学的实现加以论述。

一、MPI 通信介绍MPI 通信是用于S7-200/300/400等PLC 之间的通讯,MPI 通信速率范围很宽,通常默认设置为187.5kbit/s,通信数据量不大时的一种简单经济的通信方式。

通讯时要配置相关的通信卡才能进行数据交换。

MPI 网络的通信速率要达到12Mbit/s 的条件是通讯网络接口要设置PROFIBUS 接口。

s7 300之间tcp通讯

s7 300之间tcp通讯

s7 300之间tcp通讯
如何实现一台s7300通过tcp协议读取多台s7300的数据
最佳答案
300之间的以太网通讯,这要分2种情况:
1,集成pn口的s7-300cpu之间的以太网通讯:集成pn 口的cpu之间的以太网通讯除了采用s7连接之外,还可以采用openie的方式来建立tcp连接。

相关资料如下:
《s7-300和s7-400集成pn口的s7通信》
/download/docmessage.aspx?id= 3518
《pncpu/cp的开放式通讯-openie》
/download/docmessage.aspx?id= 3449&loginid=&srno=&sendtime=
2,如果300之间的通讯都是通过以太网cp来做的话,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以在netpro之间建立tcp的静态连接,通讯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系统内都是西门子的cpu,比如s7-300,建议是都采用以太网s7的方式,因为这样组态方便,程序处理也最简单。

而如果是和别的支持标准以太网tcp的设备通讯,那么openie的方式是首选。

S7-300实验报告

S7-300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逻辑指令编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S7-300 PLC的组成,电路接线和开机步骤。

2.熟悉西门子STEP 7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使用方法。

4.学会用基本逻辑指令实现顺控系统的编程。

5.学会PLC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6.学会用PLC改造继电器典型电路的方法。

7.学会PLC-300系统组态。

二、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STEP7、PLCSIM软件三、预习内容:1.熟悉西门子STEP 7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请详细阅读本书附录的全部内容。

2.熟悉西门子S7 300 PLC的基本位设备:I、Q、M。

3.熟悉西门子基本逻辑指令与、或、输出等的使用方法。

4.熟悉典型继电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5.预习本次实验内容,在理论上分析运行结果,预先写出程序的调试步骤。

四、实验步骤:1.了解S7-300 PLC的组成,熟悉PLC的电源,输入信号端I和公共端1M~4M,输出信号端Q和公共端1L~5L;PLC及PC机的串行通讯口、编程电缆的连接;PLC上扩展单元插口的连接方法;RUN/STOP开关及各类指示灯的作用等。

2.电源电路连接好后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并将RUN/STOP开关置于STOP后,方可接入220V交流电源。

3.在PC机启动西门子STEP 7编程软件,新建工程,进入编程环境。

4.根据实验内容,在STEP 7编程环境下输入梯形图程序,转换后,下载到PLC中。

5.程序运行调试并修改。

6.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1.电机启停控制(1) 控制要求:点动开关控制电机的启停。

(程序图如下)12(2) 输入/输出信号定义:输入:I0.0—开关(非自复式开关) 输出:Q0.1—电机I0.1—开关(非自复式开关)(3) 参考程序(梯形图),如图1.1:(4) 程序分析:由于)1.00.0()1.00.0(0.0I I I I Q •+•=,故当I0.0和I0.1中任I0.0和I0.1中任一输入点状态变化时,均能影响到输出点Q0.0的状态。

S7-300的CP343_1使用手册实例

S7-300的CP343_1使用手册实例

11在无其他适配器的情况下首次怎样和以太网模块cp343-1,cp343-1lean连接首次的连接必须要用以太网模块的mac的地址连接,在PG/PC中设置连接方式为ISO AND Ethernet ,这种连接方式是网卡间通过mac地址的连接方式。

其它与用pc适配器连接方法相同,在第一次连接上后,如果将来使用的是TCP/IP协议,则在硬件组态里设置好IP 地址,没有网关选择无网关。

连接,下载硬件组态。

硬件组态下载完后,以太网模块的IP地址确定,就可以将PG/PC改为TCP/IP的方式了。

然后把计算机的网卡地址设得与硬件组态中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中(不能相同,否则会冲突)。

最后网线的选用,计算机直接与模块连接时,交叉线与平行线都可以,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则需要用平行线。

由于cp343-1 lean 无mac地址,那么其第一次连接必须通过其他适配器写入地址后才能完成,同时也就不支持ISO AND Ethernet 的通讯方式。

通过CP343-1模块,如何实现2套S7-300之间的以太网通讯?我们首先搭建一套测试设备,设备的结构图如下:2套S7-300系统由PS307电源、CPU314C-2DP、CPU314C-2PTP、CP343-1、CP343-1 IT、PC、CP5611、STEP7组成,PLC系统概貌如下图:如下将向您一步一步展示如何实现2套S7-300之间的以太网通讯:第一步:打开SIMATIC Manager,根据我们系统的硬件组成,进行系统的硬件组态,如图:插入2个S7300的站,进行硬件组态:分别组态2个系统的硬件模块:设置CP343-1、CP343-IT模块的参数,建立一个以太网,MPI、IP地址:组态完2套系统的硬件模块后,分别进行下载,然后点击Network Configration按钮,打开系统的网络组态窗口NetPro,选中CPU314,如下图:在窗口的左下部分点击鼠标右键,插入一个新的网络链接,并设定链接类型为ISO-on-TCP connection 或TCP connection或UDP connection 或ISO Transport connection,如下图:点击OK后,弹出链接属性窗口,使用该窗口的默认值,并根据该对话框右侧信息进行后面程序的块参数设定:当2套系统之间的链接建立完成后,用鼠标选中图标中的CPU,分别进行下载,这里略去CPU314C-2DP的下载图示: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组态和网络配置已经完成。

S7-300之间的以太网通信

S7-300之间的以太网通信

S7-300PLC之间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在生产现场,用户还会遇到S7-300的PLC组成小型的局域网实现互相通信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采用2台CPU 315-2PN/DP通过建立S7连接来说明两台S7-300PLC 的工业以太网的组网技术。

1.西门子工业以太网通信方式简介工业以太网的通信主要利用第二层(ISO)和第四层(TCP)的协议。

以下是西门子以太网的几种通信方式。

(1)ISOTransport (ISO传输协议)ISO传输协议支持基于ISO的发送和接收,使得设备在工业以太网上的通信非常容易,该服务支持大数据量的数据传输(最大8KB)。

ISO数据接收有通信方确认,通过功能块可以看到确认信息。

用于SIMA TIC S5和SIMATIC S7的工业以太网连接。

(2)ISO-on-TCPISO-on-TCP支持第四层TCP/IP协议的开放数据通信。

用于支持SIMA TIC S7和PC以及非西门子支持的TCP/IP以太网系统。

ISO-on-TCP符合TCP/IP,但相对于标准的TCP/IP,还附加了RFC 1006协议,RFC 1006是一个标准协议,该协议描述了如何将ISO映射到TCP 上去。

(3)UD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属于第四层协议,提供了S5兼容通信协议,适用于简单的、交叉网络的数据传输,没有数据确认报文,不检测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UDP支持基于UDP的发送和接收,使得设备(例如PC或非西门子公司设备)在工业以太网上的通信非常容易。

该协议支持较大数据量的数据传输(最大2KB),数据可以通过工业以太网上或TCP/IP网络(拨号网络或因特网)传输。

通过UDP,SIMATIC S7 通过建立UDP连接,提供了发送/接收通信功能,与TCP不同,UDP实际上并没有在通信双方建立一个固定的连接。

(4)TCP/IPTCP/IP 中传输控制协议,支持第四层TCP/IP协议的开放数据通信。

S7-200与S7-300以太网通信 实验指导书

S7-200与S7-300以太网通信 实验指导书

工业以太网通信工业以太网概述现场总线对于面向设备的自动化工业系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现场总线工业网络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其缺陷包括有通信速率低,成本高,支持应用低,又由于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多种多样,使得不同总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比较繁琐,必须要通过一些通信协议转换器进行协议的转换,特别是有多个现场总线协议共存于一个系统中时,相互之间的协议转换更加繁琐。

以太网自从发明出来之后,由于以太网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样,以太网也进入了工业应用领域。

但是普通的以太网存在极大的缺陷导致其不能应用于工业领域:1.工业控制领域对于数据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对于数据的延时一般都是必须要控制在几十个ms之内。

由于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当以太网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重发数据,很明显,一旦冲突发生,就必须牺牲时间为代价来解决冲突的问题,实时性就不能得到保证。

但是在工业领域,实时性不能得到保证的话,就有可能导致设备的停止运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2.由于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使得以太网存在冲突,特别是在以太网网络负荷比较重的情况下,冲突出现的几率更大。

而一旦大量的冲突发生,导致数据不断的重发,使得工业网络之间的通信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系统控制性能。

3.以太网在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业现场的复杂电磁环境,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必然导致以太网的可靠性的降低。

但是在生产环境中,工业网络必须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可恢复性。

针对以太网存在的以上缺陷,采用了多种解决机制改善以太网的性能以使的其可以适用于工业网络,以形成工业以太网。

1.工业以太网交换技术。

为改善以太网在网络负荷较重的时候出现的拥塞问题,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减少由于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而产生的冲突问题和错误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实训二 两台S7-300PLC之间的MPI通讯

实训二  两台S7-300PLC之间的MPI通讯

实训二两台S7-300PLC之间的MPI通讯一、实训目的:1.掌握MPI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

2.学会MPI网络通讯的组态。

3.掌握MPI网络通信软件编写。

二、实训内容:要求通过MPI网络配置,实现2个CPU314-2DP之间的全局数据通信。

三、实训设备:2个带有CPU314-2DP PLC的THPFSF-3型实训装置、DP总线、安装有STEP7V5.5编程软件计算机四、实训步骤:(一)网络组态1.生成MPI硬件工作站打开STEP7,首先执行菜单命令“文件”→“新建...”创建一个S7项目,并命名为“MPI全局数据”。

选中“MPI全局数据”项目名,然后执行菜单命令“插入”→“站点”→“SIMATIC300站点”,在此项目下插入两个S7-300的PLC工作站,分别重命名为“MPI_Station_1”和“MPI_Station_2”,如图1所示。

图1生成的两台MPI硬件工作站2.分别完成两个PLC工作站的硬件组态根据PLC工作站硬件实际完成组态,这里两台PLC用的是S7300CPU314C-2DP,订货号为:6ES7 314-6CH04-0AB0。

下面以第一台为例简单介绍一下。

(1)选中SIMATIC管理器左边的站对象“MPI_Station_1”,双击右边窗口的“硬件”图标(如图2所示),打开硬件组态工具HW Config。

图2启用硬件组态工具(2)放置机架。

用鼠标打开硬件目录中的文件夹“\SIMATIC300\RACK-300”,选中机架Rail,可用“拖放”的方法或用鼠标双击之放置机架。

(3)放置CPU。

用鼠标单击选中机架2号槽,之后打开硬件目录中的文件夹“\SIMATIC 300\CPU-300\CPU314C-2DP\6ES7314-6CH04-0AB0”,选中“V3.3”固件,可用“拖放”的方法或用鼠标双击之放置,在出现如图3所示的“PROFIBUS接口DP”对话框中点击“取消”按钮。

图3“PROFIBUS接口DP”对话框(3)修改I/O起始地址。

以太网实验报告

以太网实验报告

以太网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以太网帧格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1401班学号一、实验名称:IP分组分片实验二、实验目的:使用ping命令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大于MTU的数据报,验证分片过程,加深对IP分片与重组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实验室局域网中任意一台主机PC1,另一台为校园网的服务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步骤1:查看实验室PC1和校园网WWW服务器的IP地址并记录PC1:WWW服务器:步骤2:在PC1上运行Wireshark捕获数据包,为了只捕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数据包,设置Wireshark的捕获条件对方主机的IP地址即步骤3:在PC1上执行ping命令,向WWW服务器发送4500B的数据报文:Ping -l 4500 –n 2。

步骤4: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IP分片-学号-姓名,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以太网的MTU是多少?答:1500字节(2) 对截获的报文分析,将属于同一ICMP请求报文的分片找出来,主机PC1向WWW服务器发送的ICMP请求报文分成了几个分片?答:四个分片,如图(3) 若要让主机PC1向WWW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分为3个分片,则ping命令中的报文长度应为多大?为什么?答:长度应为:2961~4440,由图可知(4) 将第二个ICMP请求报文的分片信息填入表。

ICMP请求报文分片信息篇二:计算网络实验实验报告(樊国龙XX118015) 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学院物电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 1211学号 XX118015姓名樊国龙任课教师王福林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1、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