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中学案学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5第二章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5第二章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5 第二章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5 第二章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5 第二章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5 第二章复习【学习目标】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分布及其治理措施.【重点】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其治理措施。

【难点】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治理措施.【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二、深入学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三、迁移运用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总面积198 089公顷,其中核心区5。

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三25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答案:(1)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处于中温带,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测试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测试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掩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阻拦坡地下游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

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

以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是A.西北丘陵B.云贵高原C.西南平原D.黄土高原2.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平沟时,应使A.沟距大、沟深而窄B.沟距小、沟深而窄C.沟距大、沟宽而浅D.沟距小、沟宽而浅3.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5~10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深1/2~1/3的土挡,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沟内水的活动B.添加沟埂的动摇性C.增加修筑的工程量D.方便沟谷上下通行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无机物、动摇剂等物质充沛混合后,经过放射机按设计厚度平均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到达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

以下图为停止了绿化的边坡。

据此回答4—6题。

4.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拟,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清楚的优势是A.防治滑坡B.恢复植被C.美化环境D.本钱昂贵5.适宜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①植株矮小②根系兴旺③性喜温凉④生长迅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南方地域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掩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A.加大昼夜温差B.增加土壤板结C.防止雨水冲刷D.添加水分下渗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掩盖率大幅度提高。

2021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进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状况。

第5次降水构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构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7—9题。

7.汾川河流域植被掩盖率大幅度提高可以A.减小降水变率B.增加河水含沙量C.添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8.第5次降水发生洪峰的缘由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第6次降水发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暴露坡面D.植被掩盖坡面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腐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要素亲密相关。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 .退耕还草2.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分布示意图 , 图中古绿洲退化成沙漠的主要原因①禁樵禁采 ②盲目开垦 ③过度用水 ④封沙禁牧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3.下图为宁夏自治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②图中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③宁夏黄河沿岸引水灌溉, 干旱危害程度低 ④宁夏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 抵御干旱能 力较强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⑥宁夏应在引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A .①③④B .②⑤C .③⑤D .②④⑥4.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 .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 .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 .气候变湿润5.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B.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C.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D.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7.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9.读我国西北某地景观图,从整体性的角度,下列自然地理特征与图中所在地不相符A .降水稀少,气候干B .植被稀疏,生态脆弱C .河流短小,多内流河D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10 .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土壤 ⑤植被。

地理必修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附答案

地理必修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附答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3—2—1所示的9个省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l~3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内蒙古、甘、藏、青 B 新、内蒙古、藏、青C.青、藏、内蒙古、新 D 新、藏、甘、青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图3—2—2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4~7题。

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撅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o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⑤⑥7.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第二章复习(1)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第二章复习(1)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 第二章复习(1)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 第二章复习(1)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 第二章复习(1)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

4 第二章复习(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限时考15)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A. 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B. 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C. 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D. 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2. 该区域绿洲及绿洲周围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A. 压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B. 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C. 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D. 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1. C 2. D【解析】1.次生盐渍化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

在绿洲地区水源充足,是主要的灌溉农业区,由于大量的饮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水分大量蒸发,盐分在地表聚集,使土壤含盐量上升,产生次生盐渍化,故选C,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产生的不是次生盐渍化。

2.此题注意措施和目的一致,压缩农田面积,不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而是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多途径解决能源,不是为了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是为了减少樵采,减少生态问题;进行生态移民,不是为了加速区域城市化,而是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所以选D。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3.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4.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 a——枯枝落叶 B. b——土壤C. c——生物 D. d——供给养分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弱。

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3. A4. B5. A【解析】3.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

潍坊一中地理学案学案39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潍坊一中地理学案学案39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学案39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张君明审核:牟同虎【复习目标】1.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治理措施。

2.森林的环境效应,分析不同区域森林破坏后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3.理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脆弱性。

4.亚马孙雨林开发的原因,措施,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5.通过本章复习,掌握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自主复习案】【基础知识梳理】结合复习目标,完成《三维设计》152,157页【课堂探究案】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级治理措施。

《三维设计》153页方法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措施。

1.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一般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费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水文(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例如:西北沙漠化: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植被稀少;沙质土壤。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地形起伏大等(2)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另一方面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要找准导致不同环境问题的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农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生产特点、政策导向、资源开发等例如:西北沙漠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此生盐渍化: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酸雨:工业,交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植被破坏减少了碳的吸收2.分析措施时,必须由原因来分析,只有找准原因,才能时措施具有针对性。

例如:西北沙漠化: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以避免樵采、退耕还林换草以避免过度开垦、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此生盐渍化: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酸雨: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全球变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典型例题:2010年1月20日中国金融网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土地沙漠化已经蔓延到我国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和自治区的841个县(市、旗)7 534个乡(镇),近4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土地沙化的严重威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碱化严重B.冰川融水减少C.河流水量减少D.沙丘移向绿洲4.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游牧活动B.大力发展畜牧业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D.发展节水农业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5.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6.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7.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2018·河南省平顶山市期末)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1~2题。

地貌类型比例1.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3~4题。

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5.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编制:丁杰英审核:高二地理组日期:2013-12-23一.单项选择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读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3—4题:3.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D.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其次是流水B.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C.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D.只要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读图2,答5—6题:图5、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6、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

据此完成7—9题: 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8.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为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部分养分 ③雨林容易遭人类破坏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9.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B.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只对这一地区有利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不可调和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双选下图1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2为图1中河流R 的纵剖面图,表1为图1中P 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1~5题。

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 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 A .亚热带 B .温带 C .季风气候 D .大陆性气候 2.河流R 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 .夏季降水B .春季降水C .深层地下水D .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 .臭氧层空洞C .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 .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图1图2表1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

据此完成6~7题6、下列资源中,与湿地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A.森林B.草地C.湖泊D.海洋7、正确利用湿地应是()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B.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C.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8.表中四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与下列四个地区对应接近的是()A.四川盆地① B.台湾西部平原② C.黄土高原③ D.华北平原④9.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③类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南水北调 C.营造防护林工程 D.建青藏铁路10.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广东最轻,其原因是()A.森林覆盖率高 B.重重山岭的阻挡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纬度位置低三.综合题:1、读下图,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A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中A区资源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近年来,A处某些地方降水减少了20%,试从植被破坏和陆地内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B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其人为原因是、。

(5)图中E区抽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其后果将是,图中F区多酸雨出现,这是因为这里。

(6)D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2.(20分)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遣址有_____________。

(2)①一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______,年降水降水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地Q地土地荒漠化的的类型表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ABCD)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主要原因是: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11)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12)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

比较落后。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答案一.1---5 BADAB 6---9 DBAD二.1.BD 2.AD 3.AD 4.CD 5.BD6.AD7.CD8.AB9.AC 10.BD三.1.(1)影响全球大气中的炭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调,部分物种灭绝,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任答2项即可)(3)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4)土地沙化过度放牧开垦草原(5)土地次生盐碱化重工业发达,工业排放的NO 、SO 等酸性气体多(6)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2.(1)降水少,气候干旱楼兰遗址(2)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3)土壤侵蚀严重山地、丘陵地形,人口集中,过度开垦严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1)少多P地西侧为贺兰山,P位于风力强劲的冬季风的背风地带,所以大风日数少;P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地带,所以年降水量多。

(2)次生盐碱化土地沙漠化(3)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