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八章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完整版)傅献彩《物理化学》第五版课件及习题答案习题课2

(完整版)傅献彩《物理化学》第五版课件及习题答案习题课2

解析 取1mol锡作为体系,设计如下过程:
Sn(白)283K 283K, p
G, H , S
1G
1H
1S
Sn(白)298K
298K,p
G, H, S
Sn(灰)283K
2G 2H 2S
Sn(灰)298K
298K,p下: Hm 2197J mol1
Sm (44.76 52.30)J K 1 mol 1
Gm H T S (2197 298 7.54)J mol1
49.9J mol1
Gm >0,由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可知,298K、 p 下白锡稳定。那么在283K、p 下哪一种晶型 稳定呢?这属于由一个温度下的 求另一个 温度下的 Gm。其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
解法1
Hm 1Hm 2Hm 2Hm
1. G 计算小结
(从G H TS及dG SdT Vdp
出发,可以导出下列公式) (1) 等温封闭体系,无其他功的过程
• 理想气体 G nRT ln( p2 / p1), G H T S
• 实际体系(g,l, s) G V p2 dp p1
(2) 变压变温过程
G H (T2S2 T1S1)
p T
v
S V
p
p T
S
T
Cp V T
p
,
S T
p
Cp T
以上各偏微商中有关 T、p、V 的只要知道
物态方程其结果就很容易知道。另外,实验上
很容易测的量是 Cp , , , 因此有时又把这些
关系式写出与它们有关的形式,如
U V
T
T
p,
H
p
T
TV
V
等。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简介《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是傅献彩教授编写的一本物理化学教材,主要介绍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

该教材分为上册和下册,上册主要讲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部分的内容。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并掌握物质变化的机理和规律。

内容概要《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热力学、相平衡、溶液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内容。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简要介绍。

第一单元: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本单元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能量、热力学系统、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后续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本单元介绍了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包括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做功和热力学基本过程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了解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为后续单元的学习提供基础。

第三单元:条件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本单元介绍了条件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包括焓、熵、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掌握条件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热力学体系的性质和规律。

第四单元:多元系和混合物的热力学基础本单元介绍了多元系和混合物的热力学基础,包括化学势、理想混合物和非理想混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了解多元系和混合物的热力学基础,进一步理解复杂物质体系的性质和规律。

第五单元:相平衡和化学反应的平衡本单元介绍了相平衡和化学反应的平衡,包括相的稳定条件、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了解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物质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规律。

第六单元:溶液化学基础本单元介绍了溶液和溶液中物质的行为,包括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中物质的活度和溶液的溶解度等内容。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精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精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

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6、作业处理;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

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1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2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3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4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5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6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7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8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9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0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1 页/讲稿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第12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3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4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5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在某一温度下将被测液体放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直接测量其饱和蒸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

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学院

V1,T1
V2,T2
( )p,n VT, 即V=C’T
③ Avogadro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 含有相同的摩尔数。
V1, n1
V2, n2
V3, n3
( )T,p Vn, 即V=C’’n
条件:压力越低,实验结果与三条经验定律 吻合得越好。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 理想气体的规定: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服 从上述经验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状线临。逐界其渐体中积变c,化k线用。代T到c表,了不pc,
j
i
h
3线同与表V0c温V不4便表.m2度同(示出1l)下温K的。现以饱度关转和下下系折蒸饱,; ,c气和i曲线中压蒸代p
② 什么叫状态方程:能够表示某物质p,V,T之间 相互关系的方程式叫做该物质的状态方程。
③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设 V = f (T, p, n)
dV


V p
dp T ,n
V T
dT p,n


V n
dn T , p
④ 摩尔气体常数 R= 8.314 J·K-1 ·mol-1
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侯文华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学院 庄淑娟
绪论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0.2 物理化学的目的与内容 §0.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8世纪开始萌芽:
从燃素说到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 索夫(1711-1765)最 早使用“物理化学” 这一术语。
*§1.1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1 气体分子动理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武汉高校、吉林高校等校编高等教化出版社,第三版(上、下册)
《无机化学例题、要点、习题》张祖德等编中国科技高校出版社第三版

441分析化学
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沉淀滴定,常用的分别方法与困难物质分析
《分析化学》武汉高校主编高等教化出版社
《定量化学分析》李龙泉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出版社
44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著的全部内容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出版社
《有机化学试验》兰州高校、复旦高校编高等教化出版社
443结构化学
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分子电子结构、分子光谱、晶体结构
《物质结构》潘道皑人民教化出版社
444高分子化学
聚合反应基本原理及高分子化学反应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中国科大出版社
《近代物理学》徐克尊高等教化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三版,高等教化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高等教化出版社
《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化出版社
436电动力学A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电动力学》郭硕鸿其次版高等教化出版社
《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中国科大出版社
322分析和代数
数学分析:一元和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广义积分。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矩阵标准形
《数学分析》(一、二、三册)何琛高等教化出版社
《线性代数》李炯生中国科大出版社
323科技考古学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各领域的应用。
科技考古论丛(其次辑),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出版社,2024年版,王昌燧主编,左健副主编;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PPT课件

n(始) 1.1276 g/159.62 g mol1 7.0643 103 mol
n(终) 1.109 g/159.62 g mol1 6.9476 103 mol
阴极上Cu2+ 还原,使 Cu2+ 浓度下降 Cu2+ 2e Cu(s)
Cu2+ 迁往阴极,迁移使阴极区 Cu2+ 增加,
n(终) n(始) n(迁) n(电)
n(迁) 7.10 105 mol
t(Cu2+ )
n(迁) n(电)
0.38
t(SO24 ) 1 t 0.6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30
例题
解法2
先求
SO24-
的迁移数,以
1 2
SO24-
为基本粒子。
阴极上 SO24- 不发生反应,电解不会使阴极区 SO24- 离子
第七章 电化学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7.2 离子的迁移数 §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7.4 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5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7.6 原电池热力学 §7.7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7.8 电极的种类 §7.9 原电池设计举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30
1.离子迁移数的定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7/30
1.离子迁移数的定义
设离子都是一价的,当通入4 mol电子的电量时, 阳极上有4 mol负离子氧化,阴极上有4 mol正离子还原。
两电极间正、负离子要共同承担4 mol电子电量的 运输任务。
返回

天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PPT课件

天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PPT课件

dG dG dG
dn B dnB B B
B B
dn B B

B
<0 自发过程 =0 平衡状态
恒温恒压下非体积功等于零的条件下: dG

dn B B

B
<0 自发过程 =0 平衡状态 >0 非自发过程
由享利定律可知,当溶质、溶剂和温度都一定时,亨利常数就为定值, 气体的分压越大,则该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就越大。所以增加气体的 压力有利于吸收操作。 由下表可知,随温度的升高,k值增大,因而当CO2分压相同时,随 着温度的升高,CO2的溶解度xCO2将下降。反之降低温度,则xCO2的溶解 度将增大,所以低温有利于吸收操作。
§4.3
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 g ) B ▲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势:
▲任意压力下的化学势:μ
*
纯理想气体:μ =GB =Gm
T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3.纯真实气体的化学势
▲标准态规定:该温度及标准压力下的假想的纯态理想气体 ▲纯真实气体的化学势:可设计下面途径
p与p0相差不大
mix G T mix S
恒温恒压下液体混合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mixG<0,说明混合过程 为自发过程。
§4.6
1.溶剂的化学势
理想稀溶液
理想稀溶液(无限稀薄溶液):溶质的相对含量趋于零的溶液。
T一定,若与理想稀溶液成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溶剂遵循拉乌尔定律, 溶剂A的化学势:
故组成a的系统的体积: 混合物的组成改变时:※ 两组分的偏摩尔体积也在改变 ※ 组成越接近某一纯组分时,该组分的偏摩尔体积 也就越接近于该纯组分的摩尔体积;

物理化学上册-天津大学编写-第五版完整ppt课件

物理化学上册-天津大学编写-第五版完整ppt课件
近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从宏观到微观 (2)从体相到表相 (3)从定性到定量
(4)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
(5)从研究平衡态到研究非平衡态
精选ppt课件2021
10
当今科学研究的四大方向:
能源、材料 、环境、生命
学科间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形成了许
化学与材料
多极具生命力的边缘 学科,
化学与能源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 孙雯
精选ppt课件2021
1
绪论
Preface
精选ppt课件2021
2
一、什么是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高分子化学
物理化学是化精学选ppt课学件202科1 的一个分支 3
温度变化 压力变化 体积变化 状态变化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傅献彩
❖ 《物理化学》上、下册 (第四版)胡英
❖ 《物理化学练习500例》 (第二版)李大珍
❖ 《物理化学解题指精南选p》pt课件2021 李文斌(天大)
12
第一章 气体的 pVT 性质
Chapter1 the pVT relationships of gases
物质的聚集状态
ppt课件2021
16
R=8.314 J·K-1·mol-1 =0.08206 atm·l ·K-1·mol-1 =1.987 cal ·K-1·mol-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可表示为: pVm=RT pV = (m/M)RT
以此可相互计算 p, V, T, n, m, M, (= m/ V)
精选ppt课件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2)练习题一、判断题:1.碰撞理论成功处之一,是从微观上揭示了质量作用定律的本质。

2.确切地说:“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度也增大”。

3.过渡状态理论成功之处,只要知道活化络合物的结构,就可以计算出速率常数k。

4.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r G m> 0的反应得以进行。

5.多相催化一般都在界面上进行。

6.光化学反应的初级阶段A + hv-→P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7.酸碱催化的特征是反应中有酸或碱存在。

8.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性质都不改变。

9.按照光化当量定律,在整个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因此只能使一个分子发生反应。

10.光化学反应可以使Δr G m> 0 的反应自发进行。

二、单选题:1.微观可逆性原则不适用的反应是:(A) H2 + I2 = 2HI ; (B) Cl· + Cl· = Cl2;(C) 蔗糖 + H2O = C6H12O6(果糖) + C6H12O6(葡萄糖) ;(D) CH3COOC2H5 + OH-=CH3COO-+ C2H5OH 。

2.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40 kJ·mol-1,有效碰撞分数是6 × 10-4,该反应进行的温度是:(A) 649K ;(B) 921K ;(C) 268K ;(D) 1202K 。

3.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50.0 kJ·mol-1,反应在400K时进行,该反应的活化焓≠∆mrH为:(A) 46.674 kJ·mol-1;(B) 48.337 kJ·mol-1;(C) 45.012 kJ·mol-1;(D) 43.349 kJ·mol-1。

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5.在碰撞理论中,碰撞直径d,碰撞参数b与反射角θ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0 < b < d,分子发生碰撞;(B) 0 < θ < π,分子发生碰撞;(C) 若b = 0,则θ = 0 ;(D) 若b = 0,则θ = π。

6.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A) 与温度无关;(B) 与温度成正比;(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7.有关碰撞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与活化能;(D) 解决分子碰撞频率的计算问题。

8.有关过渡状态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9.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下列条件:(1)温度降低;(2)活化熵0r m S ≠∆越负;(3)活化焓0r m H ≠∆越小;(4)分子有效碰撞直径越大。

能使反应速率变大的条件是:(A) (1)(2) ;(B) (3)(4) ;(C) (2)(4) ; (D) (1)(3) 。

10.若两个同类的气相反应的活化焓≠∆m r H 值相等,在400K 时,两个反应的活化熵 0r m S ≠∆(1)-0r m S ≠∆(2) = 10 J·mol -1,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之比:(A) k 1/k 2 = 0.300 ; (B) k 1/k 2 = 0.997 ; (C) k 1/k 2 = 1.00 ; (D) k 1/k 2 = 3.33 。

11.根据过渡状态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中: (A) E a = m r H ≠∆ ;(B) E a = m r H ≠∆- RT ; (C) E a = m r H ≠∆+RT ; (D) E a = m r H ≠∆/RT 。

12.下列各式中,活化能E a 、临界能E c 和标准活化焓m r H ≠∆的关系正确的是:(A) E a > E c > m r H ≠∆;(B) m r H ≠∆> E a > E c ;(C) E c > m r H ≠∆ > E a ; (D) E c> E a> m r H ≠∆。

13.林德曼单分子反应机理如下:A + A 11k k -垐垎噲垐A + A *,A *−→−2k B + 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低压下表现为1级反应; (B) 在低压下表现为2级反应; (C) 在高压下表现为2级反应; (D) 在高压下表现为1级反应。

14.下列哪个光化学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Φ最大的是: (A) 2HI -→H 2 + I 2 ; (B) 3O 2-→2O 3 ; (C) H 2 + Cl 2-→2HCl ; (D) H 2S -→H 2 + S(g) 。

15.一定温度下,某液相反应 A n ++ B m - 11k k -垐垎噲垐C P ++ D ,当在体系中加入某电解质以增加离子强度时,则k 1,k -1的变化为:(A) k 1不变,k -1增加; (B) k 1不变,k -1减少; (C) k 1减少,k -1增加; (D) k 1减少,k -1不变。

16.溶剂对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有利于离子间的化合反应;(B) 生成物的极性比反应物大,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较大; (C) 溶剂与反应物生成稳定的溶剂化物会增加反应速率; (D) 非极性溶剂对所有溶液中反应速率都无影响。

17.光化反应的初级阶段 A + hν-→P,其反应速率:(A) 与反应物A的浓度无关;(B) 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C) 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18.根据光化当量定律:(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19.一个化学体系吸收了光子之后,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A) 引起化学反应;(B) 产生荧光;(C) 发生无辐射跃迁;(D) 过程不能确定。

20.用一束波长为300~500 nm的光照射反应体系,有40%的光被吸收,其量子效率:(A) Φ = 0.4 ;(B) Φ > 0.4 ;(C) Φ < 0.4 ;(D) 不能确定。

21.光合作用反应6CO2 + 6H2O=C6H12O6 + 6O2,每生成一个C6H12O6,需要吸收多少个光子:(A) 6 ;(B) 12 ;(C) 24 ;(D) 48 。

22.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中,比较精确的公式是:(A) k = A·exp(-E a/RT) ;(B) ln k = -E a/RT + B ;(C) ln k = ln A + m ln T - E a/RT;(D) (k t + 10n)/k t = r n。

23.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热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A) 都需要活化能;(BC) 反应均向着Δr G m(T,p ) 减少的方向进行(C) 温度系数都很小(D) 化学平衡常数与光强度无关。

24.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很敏感。

25.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 + O3-→ NO2 + O2,NO2 + O-→ NO + O2,其中NO是:(A) 总反应的反应物; (B) 中间产物;(C) 催化剂; (D) 自由能。

26.酶催化的主要缺点是:(A) 选择性不高;(B) 极易受杂质影响;(C) 催化活性低;(D) 对温度反应迟钝。

27.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A) 形成表面化合物; (B) 化学吸附;(C) 气体发生液化;(D) 物理吸附。

28.双原子分子在催化剂上吸附时发生离解,其Langmuir 等温方程式为:(A)Kp Kp+=1θ; (B) 2/12/12/12/11p K p K +=θ; (C) 22221p K p K +=θ; (D) p K Kp Kp ''++=1θ。

29.测定一个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用BET 公式,要求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吸附为: (A) 只有物理吸附 ; (B) 只有化学吸附 ;(C) 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 (D) 没有吸附 。

30.铜催化剂上乙烯加氢反应,表面反应为决速步骤,若铜催化剂对H 2及C 2H 6均为 弱吸附,对C 2H 4为强吸附,则反应速率r 等于:(A) 422H C H p p K; (B) 422H C H p p K ;(C) 422422H C H H C H 1p K p K p p K ''+'+; (D) 242H H C p p K。

三、多选题:1.按照化学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对于气相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理论不考虑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 ; (B) 反应过程中,反应分子先碰撞形成过渡态 ; (C) 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之间很快达到平衡 ; (D) 反应速率决定于活化络合物的分解速率 ; (E) 该理论可以计算出任一反应的速率常数 。

2.对过渡状态理论,以下正确的结论是: (A) 能垒即为反应的活化能 ;(B) 能垒即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分子间零点能之差 ; (C) 能垒在数值上与阈能相等 ;(D) 能垒是是反应需要活化能的实质 ;(E) 能垒原则上可以通过量子力学计算求得 。

3.对某一反应体系,用过渡状态理论来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r S ≠∆越负,速率越快 ; (B) m r H ≠∆越正,速率越快 (C) E a 越大,速率越快 ;(D) m r H ≠∆越小,速率越快 ;(E) m r S ≠∆越大,速率越快 。

4.光作用下O 2可能变成O 3,当1mol O 3生成时,吸收3.011×1023个光量子,此光化 反应的量子效率是:(A) Φ = 1 ; (B) Φ = 1.5 ; (C) Φ = 2 ; (D) Φ = 3 ; (E) Φ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