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临城分区规划文本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7号舟山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舟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创新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舟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8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80.94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01.9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4263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主动接沪联甬,深度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区域统筹、陆海联动、双向开放,共同打造大循环战略支点、双循环战略枢纽。
突出舟山群岛渔业优势,加强海洋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三场一通道”的保护和修复,建设现代化多功能海洋牧场。
筑牢海洋生态屏障,稳定海岛生态空间骨架,贯通陆海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舟山临城城区分区规划(2006-2020)

临城城区分区规划临城城区分区规划第一章总则•为了促进临城城区的城市建设,更好地落实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 — 2020 年)》,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临城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分区规划范围:西起临城城区和城东经济开发区分界的牛头山,东至临城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北起城北路,南至海岸线;另包括长峙岛全部。
规划区范围约为19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0~2005 年,远期2006~2020 年。
•本次规划的依据为:1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8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 — 95 )9 .舟山市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关于临城城区发展布局的设想第五条本次规划的原则为:1 )以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保持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格局,结合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条件,对临城城区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对各项用地和设施作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与规划。
2) 积极建设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创造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环境特点规划空间形态。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城市居民创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城市空间环境。
4 )突出舟山市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强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独特性。
第六条本规划由舟山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时,应经舟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舟山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章职能与规模第七条临城城区职能:舟山市中远期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
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森林城镇建设规划

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摘要分析了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的区位优势、历史渊源和森林资源,介绍其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并提出一心一区一廊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绿化格局,以期为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森林城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浙江舟山;定海区;临城街道1 特色与优势1.1 区位重要,开发前景广阔临城街道位于舟山本岛南部沿海中心地段,是目前国家级群岛新区舟山新一轮城市建设中的开发新城。
通过全面加强城镇建设,优化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使“山、海、城、林”相互辉映的城镇风貌特色更加凸显,将整个街道建设为“森林城镇”,打造“海上花园城市”,作为舟山群岛新区的一块巨大名片。
1.2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临城街道历史悠久,生态文化底蕴深厚,3000多年前,临城就建立了舟山最早的城市,史称翁城,也有人称作为王城。
临城有舟山第1个行政建制翁山县的本名山。
据史籍记载,三国时道教灵宝派、阁皂宗的祖师葛玄(164—244年)曾在现老碶头西侧的一座小山上修道炼丹。
同时,还是吴王夫差的流放地和孙恩起义的大本营。
1.3 山川秀美,森林资源丰富临城街道有林地面积2 106.93 hm2,乔木面积2 061.20 hm2。
辖区内林木总蓄积量约2.8万m3,森林覆盖率37.9%,林木绿化率达41%。
城区绿地系统完善,海防林体系质量高,生态公益林保护制度健全。
总体而言,全镇森林经营水平高、森林资源保护良好,林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好。
2 指导思想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为目标,充分利用临城自然环境、森林资源、经济条件等优势,制定“让城镇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1],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城镇的生态安全,构建森林文化,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从而使临城街道成为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经济发达的省级森林城镇。
3 规划原则3.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规划的原则首先要体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舟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舟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年修改版)文本(报批稿)舟山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总则 (2)第1条规划依据 (2)第2条规划原则 (2)第3条规划期限 (3)第4条规划范围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修改年) (4)第5条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4)第6条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4)第7条土地利用形势与挑战 (5)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战略与规划目标 (7)第8条总体战略 (7)第9条规划目标 (7)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9)第10条结构调整与优化导向 (9)第11条 2006-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9)第12条 2013-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9)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1)第13条规划导向 (11)第14条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11)第15条标准农田建设 (12)第16条标准养殖塘建设 (13)第17条耕地功能定位 (13)第18条耕地占补平衡 (14)第六章建设用地规模管控与布局优化 (15)第19条城镇开发边界线 (15)第20条城乡建设用地 (15)第21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16)第23条节约集约用地 (17)第七章海域开发与保护 (20)第24条战略布局 (20)第25条海洋功能分区 (20)第26条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22)第27条滩涂围垦及围填海 (23)第28条海域使用导则 (25)第八章海岛生态环境保护 (26)第29条基础性生态用地 (26)第30条生态保护红线 (26)第31条重点海岛生态环境保护 (27)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 (30)第32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0)第33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32)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35)第34条规划范围 (35)第36条现状规模 (35)第37条发展定位 (35)第38条用地规模及控制指标 (35)第39条用地布局导向 (36)第40条三线划定 (39)第41条规划分区 (39)第42条集约利用导向 (40)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43)第42条规划指标调控 (43)第43条土地利用空间引导 (43)第44条重点区块协调 (45)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 (46)第45条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46)第47条土地用途差别化、精细化管理规范 (47)第48条规划实施管理动态监管机制 (48)第49条承接省政府下放规划实施行政审批机制 (48)第十三章规划附则 (50)第50条实施主体 (50)第51条实施时间 (50)第52条法律效力 (50)附表 (51)表G.1 舟山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51)表G.2 舟山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2)表G.3 舟山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标准农田)保护指标表 (53)表G.4 舟山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 (54)表G.5 舟山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55)表G.6 舟山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56)表G.7 舟山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7)表G.8 舟山市深水岸线利用规划表 (61)表G.9 舟山市各县(区)滩涂及浅海资源表 (61)表G.10 舟山市省级以上地质遗迹资源一览表 (62)表H.1 舟山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表 (63)表H.2 舟山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4)表H.3 舟山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指标落实表 (65)表H.4 舟山市中心城区2013-2020年建设用地控制表 (66)表H.5 舟山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用地规划表 (67)表H.6 舟山市中心城区中心村规划表 (67)表H.7 舟山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表 (68)表H.8 舟山市中心城区生态红线保护区规划表 (69)表H.9 舟山市中心城区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 (70)表H.10 舟山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变化情况表 (72)表H.11 舟山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73)表H.12 舟山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前后对比表 (74)表H.13 舟山市中心城区基本农田汇总表 (75)表H.14 舟山市中心城区重点数据变化情况表 (79)前言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市成为我国首个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新区。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舟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定海区、普陀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舟山本岛及其周围主要岛屿,总面积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4.56平方公里。
第二条舟山市域的城镇体系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期限:近期 2000~2005年; 远期 2006~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第四条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五条近期(2005年)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六条舟山市市域总人口规划2005年104万人,2020年110万人。
第七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对策:加快舟山的区位优势和"渔、港、景"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统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进中求快,强化基础,勇于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机制市场化、区域城市化、陆岛一体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舟山市城镇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心镇。
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岛城镇发展集约化,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相结合,规模不等、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
第九条预测舟山市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70万人左右。
第十条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分为三级:(1)第一级:舟山中心城市,包括老塘山、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朱家尖;(2)第二级:二级中心城镇,包括高亭、菜园、金塘、白泉、六横、岛斗;(3)第三级:三级中心城镇,包括小沙、岑港、干石览、、马岙、展茅、册子、桃花、虾峙、东极、秀山、长涂、岱东、泥峙、东沙、岱西、洋山、嵊山、黄龙。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普陀分区规划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普陀分区规划引言概述:舟山市作为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其城市总体规划一直备受关注。
普陀分区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舟山市普陀分区规划的相关内容。
一、区位优势1.1 交通便利:普陀分区位于舟山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便于市民出行。
1.2 自然环境优美:普陀分区紧邻海岸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
1.3 文化底蕴深厚:普陀分区是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规划目标2.1 促进经济发展:普陀分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2.2 保护自然环境:规划要求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
2.3 传承文化遗产:普陀分区规划要求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佛教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三、产业发展3.1 旅游业:普陀分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业是重要的产业方向。
3.2 渔业:普陀分区临海而居,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渔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之一。
3.3 文化产业:普陀分区要发展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四、基础设施建设4.1 交通建设:普陀分区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4.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建设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4.3 绿化环境建设:普陀分区要加大绿化力度,打造宜居城市,改善环境质量。
五、未来展望5.1 普陀分区规划将为舟山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
5.2 普陀分区将成为舟山市的重要文化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5.3 普陀分区规划的实施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结语:舟山市普陀分区规划是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舟山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临城县投资规划及建设方案模板范文

临城县xx建设项目投资规划及建设方案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报告说明—临城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个山区县,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南接邢台内丘县,北连石家庄。
2010年临城县辖4镇4乡,共220个行政村,总人口20.4万临城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有岐山湖、普利塔、息波亭、崆山白云洞、蝎子沟原始次生林、邢窑遗址等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
临城县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切境而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114°38’,北纬37°20’~37°36’。
截至2012年临城县将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7.2:63.4: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888元和3526元,年均分别递增8%和6%。
2018中国邢台·绿色太行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将途经临城县。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临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摄像头具有静态图像捕捉、视频摄像等功能,是重要的成像设备,主要由镜头、马达、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ImageSignalProcess)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大致为:景象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至图像传感器并被转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模拟/数字(A/D,Analog/Digital)转换并送至ISP芯片进行处理,最后通过系统处理由显示器显示。
镜头、图像传感器和图像信号处理器是关键部件。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5110.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25.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69%;流动资金884.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31%。
达产年营业收入7644.00万元,总成本费用5917.42万元,税金及附加86.15万元,利润总额1726.58万元,利税总额2050.88万元,税后净利润1294.9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55.9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79%,投资利税率40.13%,投资回报率25.34%,全部投资回收期5.45年,提供就业职位152个。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样本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舟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定海区、普陀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舟山本岛及其周围主要岛屿,总面积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4.56平方公里。
第二条舟山市域的城镇体系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期限:近期~ ; 远期~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第四条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五条近期( )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六条舟山市市域总人口规划 104万人,2020年110万人。
第七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对策:加快舟山的区位优势和"渔、港、景"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统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进中求快,强化基础,勇于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机制市场化、区域城市化、陆岛一体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舟山市城镇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心镇。
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岛城镇发展集约化,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相结合,规模不等、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
第九条预测舟山市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70万人左右。
第十条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分为三级:(1)第一级:舟山中心城市,包括老塘山、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朱家尖;(2)第二级:二级中心城镇,包括高亭、菜园、金塘、白泉、六横、岛斗;(3)第三级:三级中心城镇,包括小沙、岑港、干石览、、马岙、展茅、册子、桃花、虾峙、东极、秀山、长涂、岱东、泥峙、东沙、岱西、洋山、嵊山、黄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城城区分区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临城城区的城市建设,更好地落实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临城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次分区规划范围:西起临城城区和城东经济开发区分界的牛头山,东至临城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北起城北路,南至海岸线;另包括长峙岛全部。
规划区范围约为19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0~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依据为:1.《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8.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舟山市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关于临城城区发展布局的设想第五条本次规划的原则为:1)以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保持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格局,结合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条件,对临城城区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对各项用地和设施作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与规划。
2) 积极建设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创造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环境特点规划空间形态。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城市居民创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城市空间环境。
4)突出舟山市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强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独特性。
第六条本规划由舟山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时,应经舟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舟山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章职能与规模第七条临城城区职能:舟山市中远期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
第八条临城城区的人口规模为:临城城区(含长峙岛)近期(2005年)达到6.5万人,远期(2020年)发展至14.5万人。
第三章用地结构与布局结构第一节规划空间结构布局第九条临城城区的布局结构为:在临城城区结合水流和山势规划“H”型结构性绿地,用绿化包围城区,用绿带分割城区,使绿化成为整个城市的构架。
在山环水绕的地势中央规划布局临城城区的中心区,由南向北分别布置海洋文化广场、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商业中心,呈轴线布局,并保留中央步行系统,保证观看黄杨尖山顶的景观视廊。
在海洋文化广场东侧规划布局体育中心。
在中央轴线的东、西、北侧分别布局居住区。
在茶山浦生态绿带的东侧,安排中小型(个私)工业区,与浦西工业区联合建设。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第十条规划远期人均居住用地为31.83m2/人,居住用地总面积为461.50公顷(含居住备用地),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38%,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m2/人以上。
居住用地划分为六个居住片区,包括四个居住区规模片区(其中一片为备用居住用地)和两个居住小区规模片区。
设置四所中学和八所小学。
居住片区的中、小学配置表1注: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未包括在内。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一条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31.79公顷,其主要分布于行政中心及世纪大道西侧。
第十二条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88.98公顷。
肉菜市场采用的标准为每1—2万人设一处,服务半径为300—500米,每处用地面积1500—3000平方米,全区共设肉菜市场8处,其中临城7处,长峙岛1处。
第十三条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35.20公顷。
市级文化设施集中在文化中心,设置在行政中心南部,与海洋文化公园统一设计和建设,在文化中心规划建设新闻中心、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各一处。
文化活动站和老年人活动站结合小区绿地设置,每0.7—1.5万人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
第十四条体育用地用地面积为19.34公顷。
在临城建设体育中心一处,为综合性体育活动中心,具备承办大型体育比赛的功能。
第十五条医院采用标准为4.0床/千人,在临城城区中心以东新建市级综合医院以及防疫中心各一处,床位580张,医院用地为6.83公顷,防疫中心用地为7.29公顷。
第十六条建设新的文教区及教育科研基地,用地共计84.52公顷。
第十七条扩建现状敬老院,用地面积为0.37公顷。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第十八条发展临城——浦西工业区,主要发展中小型(个私)工业。
第十九条长峙岛利用部分深水岸线,主要发展修、造船等港口工业。
第四章分区规划及控制指标第二十条分区划分的主要原则:2、保持各类用地的完整性,便于管理与操作。
2、原则上以城市道路、自然水系和山体为边界确定分区的范围。
第二十一条分区的划分临城城区规划建设范围划分为6个大区,共23个分区。
第二十二条各分区的用地控制指标居住建筑控制指标表2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限高为高限,绿地率为低限。
工业用地容量控制表3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为高限,绿地率为低限。
分区控制指标表4注:1)干道两侧的绿化带未计入用地编号,60m宽的道路两侧各留20m绿化带,40m宽的道路两侧各留10m绿化带,绿地率不小于90% 。
2)除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用地和消防用地可向新329国道开口外,其他新329国道两侧的地块不得向新329国道开口,凡向城市干道开口的地块,开口位置需距离道路交叉口50m以上。
临城城区现状(2000年)用地汇总表表5临城城区现状(2000年)用地平衡表表6注:总人口按照2.5万人平衡。
临城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2020年)表7注:总人口按照14.5万人平衡。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五条临城城区对外交通由环岛公路和水路构成。
第十六条临城城区对外陆路交通主要通过329国道和环岛快速路联系。
在临城城北路北侧、临长路西侧建设长途汽车站,面积为4.75公顷。
第十七条建设长峙港口区。
在浦西现舟渔公司西侧,占用岸线长度约1公里进行中心渔港建设。
第十八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原则:A、建立与带状港口城市布局相适应的高效畅通的道路网系统,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需要;B、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普通市民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C、处理好环岛快速路、329国道及城市道路之间的衔接,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D、完善各类交通设施配套。
道路广场用地为270.09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6.61%,人均道路广场用地为18.63平方米。
第十九条道路等级和功能临城城市道路规划分为四级,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
A、规划环岛公路定海—普陀段作为城区间联系的快速路,路面控制60米,两侧各控制20m的绿化带。
B、城市主干道路面一般按照40米控制;329国道、临城世纪大道、临长路、临海路路面宽度为60m。
60m宽的道路两侧各控制20m绿化带, 40m宽的道路两侧各控制10m绿化带,其道路断面可统一考虑设计。
C、城市次干道路面一般按照30米控制。
D、城市支路断面宽度为15—24米。
第二十条除建设环岛公路之外,在临城城区形成“四横六纵”的城市主干道网。
“四横”为城北路(临城北侧道路,西与开发区道路连接,东与环岛公路连接)、定沈路、329国道、临海路(临城沿海道路)。
其中,城北路为交通性货运干道,329国道为客运主干道,定沈路为生活性干道,临海路为沿海景观道路。
“六纵”为长白路(长峙岛——白泉道路)、高云路(高云水库南侧道路,连接城北路与新329国道)、临长路(长峙岛——临城——环岛公路)、世纪大道(海滨——三八路)、炮海路(炮台山至海边)、洞海路(洞岙水库至海边)。
其中,长白路、高云路、临长路、洞海路为交通性干道,世纪大道、炮海路为生活性干道,其中世纪大道道路宽度60米。
在长峙岛上规划建设长峙环岛路(北段为生活性干道,西、南、东段为交通性干道)、长纬一路(生活性干道),临长路(交通性干道)三条干道。
第二十一条临城分区主干道总长为29.7公里,路网密度为1.8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总长为22.1公里,路网密度为1.36公里/平方公里。
第二十二条建设临长路、长白路跨海大桥。
其中临长路与临海路立体交叉。
第二十三条在临城规划社会停车场四处,合计用地8.06公顷:临经二路与临海路交叉口的西北,面积1.04公顷;定沈路南侧、世纪大道西侧,面积1.35公顷;临经七路与临海路交叉口的西北,面积3.85公顷;长经四路东侧,面积1.82公顷。
另外在临城沿海公共绿地内结合绿地规划设置相应的停车场。
同时,交通集散量大的公共建筑必须配建停车场地。
第二十四条设置游憩广场8处,总计占地17.81公顷。
第二十五条在临城城区中部、329国道南侧规划建设一个公交总站,占地2.34公顷。
第二十六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线路密度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线路一般长度为6-12公里左右,城市中心区公交站距宜为500—800米。
第二十七条设置三条区内公交环线,329国道为临城新区的公交走廊。
第二十八条加油站应设于城市出入口、停车场或中心区附近、车辆易于通行的地方;加油站出入口与小学、消防队及医院等设施的主要出入口距离,应在50米以上,与重要市政设施的距离,应在100米以上;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900—1200米。
第二十九条岸线总长约为16公里。
规划岸线长度一览表表9临城分区道路规划一览表表10长纬路为长峙岛东西向道路;临经路为长峙岛南北向道路。
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三十条202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绿地率不少于35%。
规划绿地面积为323.72公顷,人均绿地22.33平方米。
其中城市公园5处,包括乌龟山公园、田螺峙儿童公园、海洋文化公园、滨海公园、长峙公园。
城市公园规划一览表表11第三十一条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15%,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绿地率不低于20%,学校、医院、机关团体、文化设施绿地率不低于30%。
第三十二条绿化用地共分为:城市生态绿地、城市公园、街头和滨水绿地和绿化广场。
主要的广场和步行道建设一览表表12第三十三条临城城区景观规划:1、城市建设应不破坏背景山体生态微循环系统,设置东西两边南北向隔离和通风生态绿地。
2、对自然水体进行整理,拓宽狭窄主脉水道,疏浚淤积河道,去除尽端死水;加固堤岸,通畅排涝;沿河植树,美化河道;治理排污,清洁水体。
城市建设道路和建筑多顺承河流走向,有多条道路可南面通风望海,感受自然。
3、新区内建设土方的挖填不应对整体景观环境造成短周期内不可恢复性破坏,宜选取相对独立且对景观对景要求影响不大的山体取土。
4、在东炮台山、岫岭山、金鸡山、象山、外长峙山和庵岗设置6处景观控制点,形成城市和山体的互动关系; 在东炮台山、岫岭山、乌龟山、东岙山和庵岗设置5处主要观景点,结合重要景观地区和景观结点形成主要的城市视线。